力学在土木工程中的应用(15页).doc
《力学在土木工程中的应用(15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力学在土木工程中的应用(15页).doc(1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力学在土木工程中的应用-第 15 页力学在土木工程中的应用1:力学基本内容:力学是用数学方法研究机械运动的学科。“力学”一词译自英语mechanics源于希腊语一机械,因为机械运动是由力引起的mechanics在19世纪5O年代作为研究力的作用的学科名词传人中国后沿用至今。 力学是一门基础科学,它所阐明的规律带有普遍的性质为许多工程技术提供理论基础。力学又是一门技术科学,为许多工程技术提供设计原理,计算方法,试验手段力学和工程学的结合促使工程力学各个分支的形成和发展力学按研究对象可划分为固体力学、流体力学和一般力学三个分支固体力学和流体力学通常采用连续介质模型来研究;余下的部分则组成一般力学
2、属于固体力学的有弹性力学、塑性力学,近期出现的散体力学、断裂力学等;流体力学由早期的水力学和水动力学两个分支汇合而成,并衍生出空气动力学、多相流体力学、渗流力学、非牛顿流体力学等;力学间的交叉又产生粘弹性理论、流变学、气动弹性力学等分支力学在工程技术方面的应用结果则形成了工程力学或应用力学的各种分支,诸如材料力学、结构力学、土力学、岩石力学、爆炸力学、复合材料力学、天体力学、物理力学、等离子体动力学、电流体动力学、磁流体力学、热弹性力学、生物力学、生物流变学、地质力学、地球动力学、地球流体力学、理性力学、计算力学等等2:土木是力学应用最早的工程领域之一土木工程专业本科教学中涉及到的力学内容包括
3、理论力学、材料力学、结构力学、弹性力学、土力学、岩石力学等几大固体力学学科理论力学与大学物理中有关内容相衔接,主要探讨作用力对物体的外效应(物体运动的改变) ,研究的是刚体,是各门力学的基础其他力学研究的均为变形体(本科要求线性弹性体),研究力系的简化和平衡,点和刚体运动学和复合运动以及质点动力学的一般理论和方法材料力学:主要探讨作用力对物体的内效应(物体形状的改变),研究杆件的拉压弯剪扭变形特点,对其进行强度、刚度及稳定性分析计算结构力学:在理论力学和材料力学基础上进一步研究分析计算杆件结构体系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了解各类结构受力性能弹性力学:研究用各种精确及近似解法计算弹性体(主要要求实体结
4、构)在外力作用下的应力、应变和位移土力学:研究地基应力、变形、挡土墙和土坡等稳定计算原理和计算方法岩石力学:研究岩石地基、边坡和地下工程等的稳定性分析方法及其基本设计方法土木工程专业之力学可分为两大类,即“结构力学类”和“弹性力学类”“弹性力学类”的思维方式类似于高等数学体系的建构,由微单元体(高等数学为微分体)人手分析,基本不引入(也难以引入)计算假设,计算思想和理论具有普适特征在此基础上引入某些针对岩土材料的计算假设则构建了土力学和岩石力学“结构力学类”(包括理论、材料学和结构力学)则具有更强烈的工程特征,其简化的模型是质点或杆件,在力学体系建立之前就给出了诸如平截面假设等众多计算假设,然
5、后建立适宜工程计算的宏观荷载和内力概念,给出其特有的计算方法和设计理论,力学体系的建构过程与弹性力学类截然不同弹性力学由于基本不引入计算假定,得出解答更为精确,可以用来校核某些材料力学解答;但由于其假定少,必须求助于偏微分方程组来寻求解答,能够真正得出解析解的题目少之又少,不如材料力学和结构力学的计算灵活性高和可解性强;弹性力学的理论性和科研性更强,是真正的科学体系,而结构力学类的实践性和工程性更强,更多偏重于求解的方法和技巧3:力学基本量对基本物理量的严密定义和深刻理解是人们对学科认识成熟与否的重要标志任何力学所求解的题目都是:给定对象的几何模型和尺寸,给定荷载(外力)作用,求解其内力、应变
6、、位移(静力学)或运动规律(动力学)土木工程中所考察的对象大多为静力平衡体系 31外力弹性力学中之外力包括:体力和面力;而理论力学研究的外力为集中力(偶);材料力学与结构力学一脉相承,研究的外力为集中力与分布力;而土力学和岩石力学中的外力主要以分布力为主相比之下,体力和面力是最基本之外力,基于此类外力进行求解和计算无疑要从基本单元体人手;其他工程力学中之外力作用无外乎就是体力和面力的组合,正是由于这种对力的简化,使得工程力学的求解相对容易,无需借助于微分方程方法32内力弹性力学中之内力包括:正应力和剪应力;理论力学之内力是刚体质点系内部各质点的相互作用力;材料力学与结构力学之内力为轴力、剪力、
7、弯矩和扭矩;土力学和岩石力学由于研究的是块体结构,内力也为正应力和剪应力剖析各种内力:轴力是沿杆轴方向正应力之合力;弯矩分量是沿杆轴方向正应力合力矩对坐标轴之量;剪力分量是杆轴截面内剪应力合力对坐标轴之分量;扭矩则为杆轴截面内剪应力之合力矩空间问题任一截面共有六个内力分量,这也正是由理论力学中空间力系的合成方法所决定的四种内力6个分量的确定只是为了工程设计和计算之方便可见,弹性力学、土壤力学、岩石力学的求解结果为物体内部各点的应力;而材料力学、结构力学的求解结果则为杆件横截面上(简化后为一点)应力之合力应力解答是进行工程设计的最重要指标通过考察某点的相应应力状态并与材料性能指标对比,提出了多种
8、强度设计理论,如最大拉应力理论、最大剪应力理论、最大线应变理论、形变比能强度理论、摩尔强度理论等33应变应变是微单元体的变形,有线应变和角应变两类。各门力学都有所涉及但在具体应用时又很少提及的概念,弹性力学类中应变的求解往往也不是最终目的,它只是位移计算的一个过渡,而结构力学类中由于研究的是质点系或杆件系,谈应变的概念是没有意义的,它直接针对位移求解,具体的工程设计中也是以某些断面的位移(变形)指标作为标准34位移位移实则为应变的宏观反映,二者之间有着密切的偏微分关系弹性力学中的位移以其坐标分量来表征,而材料力学、结构力学中的位移是指某个截面的位移:线位移和角位移的概念本身是建构在平截面的假设
9、基础之上的,只有截面保持为平面,才能谈到该截面的位移状态,否则某一截面变形后成为曲面,是不可能有单一的线位移和角位移的但是,弹性力学早已指出,平截面假设只是一种工程的近似,可见,线位移和角位移的概念脱离开材料力学和结构力学毫无意义4:解析计算方法41基本求解方程土木工程中建立的力学模型多为平面问题引,空间问题基本不纳入授课大纲而只是作为了解,这一方面是空间问题计算过于繁琐,更重要的是本专业计算对象的特殊性所造成的:大多数工程结构都可以简化为平面结构进行处理,对于复杂一些的结构在设计中只不过多考虑一个安全系数而已基本假设(连续性、均匀性、各向同性、完全弹性、小形变位移)是各门固体力学都遵循的,力
10、学基本方程的建立即依据其而作,在工程针对性更强的材料力学、结构力学、土力学和岩石力学中则又根据各自研究对象不同引入了更多计算假设为确定特体在外部因素作用下的影响,除必须知道反映质量守恒(衍生出流体力学连续性方程)、动量平衡(衍生出黏性流体Navier-Stoke方程和弹性固体平衡微分方程等)、动量矩平衡、能量守恒(衍生出熵焓的变化方程)等自然界普遍规律的基本方程外,还须知道描述构成特体的物质属性所特有的本构方程(由应力和应变(率)关系体现)和描述物体变形运动属性(由变形(率)位移(率)关系体现)的几何方程,才能在数学上得到封闭的方程组,并在一定的初始条件和边界条件下把问题解决固体力学基本求解方
11、程考虑:平衡条件、位移变形条件和本构条件据此可得弹性力学三大基本方程组:平衡微分方程(纳维方程)、几何方程(柯西方程)和物理方程(虎克定律),三类基本方程考察微元体,基于静止状态下动量守恒、几何线性和物理线性特征来构建描述了微分状态下的三类条件各种解法都是以基本方程为依据,辅之以边界条件来确定材料力学和结构力学在提出其计算假设的同时,其实就已经描述了本构关系、平衡条件和边界条件体现在整体静力平衡方程中,连续条件则体现在位移求解方程上42求解方法内力和位移是最有工程意义的物理量,因此各门力学所建立的求解方法都是以二者为基础的,这就形成了所谓“力法”和“位移法”(1)力法力法是一种最传统的方法,按
12、力求解入手比较符合人们惯常的思维习惯结构力学类中之力法是以多余反力或内力(弯剪拉压扭)为基本未知量传统“力法”所采用的策略,为“先削弱后修复”:即先解除某些约束,将结构修改为对于各种荷载都易于分析的静定基本结构,即“静定基”;再据建立“力法”的修复方程来求解应有的约束力,恢复结构的约束性态修复方程本质上为位移方程,依靠结构变形、位移协调的几何条件列出,而位移可以根据基本结构内力由虚力原理轻松得到弹性力学类中之力法以应力为基本未知量应力求解是弹性力学的最基本方法,但是其应用有限,因为要建立力法求解的“应力函数”(如Airy函数),需要常体力的设定或其他严格的假设条件弹性力学的力法与结构力学虽都是
13、以“力”作为首先求解的基本未知量,但其思想是不同的,由于弹性力学问题无计算假设(如杆件假设和平截面假设),不存在所谓的“静定基”,任何弹性体内部都是超静定的,必须将平衡条件、几何条件和物理条件联立求解二者的“相同”之处只在于都是以“力”为首先求解的未知量而已(2)位移法位移法是一种以位移为基本未知量的求解方法应当说,长期以来,人们对于位移的关注都远远落后于内力,现有的各种建筑结构设计规范都是基于强度设计为主,探讨的是内力设计;而刚度设计的计算工作量和重视程度显然是次要的结构力学类中之“位移法”所采用的策略,为“先加强后修复”:即让结构所有节点完全固定,使所有构件成为彼此无关的单跨超静定梁,即“
14、固定基”,然后再使它们能转动和移动以达到力矩和剪力的平衡,以消除在结点处产生不平衡力和力矩修复方程本质上为平衡方程,依靠结构在结点处的力或力矩平衡条件列出为了避免求解联立方程的困难,人们基于位移法又提出了“逐次迭代法”、“弯矩分配法”、“无剪力分配法”等诸多渐近计算手段;而为更便于手工求解,又给出新的假定从而得到多种近似计算方法,如分层法、反弯点法和D值法等应当说,在电子计算机计算速度和存储容量越来越大的情况下,这些传统渐近或近似求解方法已逐渐退居到次要地位,但为了考查土木工程学生的计算能力和对基本原理的理解,在课程设计或毕业设计中仍然采用之结构力学中的位移法计算思想对于弹性力学同样难以实现原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力学 土木工程 中的 应用 15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