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二年级下册测量教材分析.doc
《小学二年级下册测量教材分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二年级下册测量教材分析.doc(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新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下册第一单元 测量教材分析一、单元的 地位和作用。学生对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及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在这一单元中,将要学习长度单位“毫米”、“分米”和“千米”及质量单位“吨”,通过学习,学生对常用的长度单位和质量单位会有一个比较完整的认识。这部分知识在生活中无处不在,是学生身边的数学。因此,本单元的教学不仅是学生今后学习的重要基础,也为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和实践能力创造了条件。二、教材内容简析1、内容结构:本单元的内容有:毫米、分米的认识、千米的认识和吨的认识。单元内容结构如下:2、教学目标(1)使学生经历实际测量的过程,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分米和千
2、米,建立1 毫米、1分米和1千米的长度观念。认识质量单位吨,建立1吨的质量观念。(2)使学生知道常用的长度单位间、质量单位间的关系,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会恰当地选择单位。(3)使学生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和质量,会选择不同的方式进行测量。(4)在实际操作中,增强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提高操作技能,发展实践能力。3、教学重难点重点:感受1 毫米、1分米和1千米的长度和1吨实际质量;会用毫米、分米作为单位量物体的长度.难点:对1千米的长度和1吨的质量形成正确表象,能恰当的选择单位和估计物体的长度和质量4、课时安排:7课时第一课时:第2、3页的例1及“做一做”,练习一的第1、2、3、(前2小题)、7题
3、。第二课时:第4页的例2及“做一做”,练习一的第3(第3小题)、第4-6题。第三课时:第7页的例3、第8页的例4及第9页练习二的第2题。第四课时:第8页的例5及“做一做”,第9页练习二的第1、3题及第10页的第4-6题。第五课时:第11页的例6、第12页的例7及“做一做”,第13页的练习三第1-4题。第六课时:综合练习。机动1课时三、具体内容分析毫米、分米的认识本节知识要注重:动眼估计 动手测量 动口交流1例1的解读通过学生的估计、测量、讨论交流等活动,使学生明确毫米产生的实际意义;知道毫米及厘米间的关系,会进行简单的换算;会用毫米作单位进行测量建立1毫米的长度观念。例1的教学建议:(1)重视
4、情境创设。出示例1情境图后,教师可以提问:“图中的小朋友在干什么?”“你们愿意参及他们的讨论吗?”(2)重视培养学生的估测能力。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学习,让学生分别估计一下课本的长、宽、厚,为了确保人人参及,每小组可选专人将估计的结果记录下来。(3)加强学生的操作活动。要知道估计的结果是否准确,需要进行验证,引导学生分别测量课本的长、宽和厚,学生测量时,教师可以问:“遇到什么问题了吗?互相交流一下”,从而引出毫米以及毫米及厘米的进率。(4)帮助学生建立相应的长度观念和质量观念。学生掌握了毫米及毫米及厘米的进率后,要让学生重点掌握1毫米的长度观念,可以给学生介绍1分硬币的厚度约是1毫米,但考虑到1
5、分硬币在市场上的流通日易减少,可以多举一些其他例子,如,电话卡、储蓄卡、医疗保险卡等,也可以让学生从一沓纸(或作业本上的纸)中量出1毫米,数一数有几张。最后,让学生说一说生活中用毫米作单位的事物,如,自动铅笔的笔芯、玻璃的厚度等等。2例2的解读通过学生的估计、测量、讨论交流等活动,使学生知道分米产生的实际意义;了解分米及厘米、分米及米间的进率,会进行简单的换算;会选择分米作单位进行测量;建立1分米的长度观念。例2的教学建议:(1)用学生尺测量课桌的长,有许多的方法,可以用尺子的最大刻度(比如,15厘米、18厘米)为一段连续量,这样量的次数少,但计算比较麻烦;也可以10厘米为一段连续量,这样量的
6、次数多,计算比较简单;展示、交流学生各种不同的测量方法是教学中的重要内容之一。(2)针对学生中的10厘米为一段连续测量的方法,教师可以由此引入分米。(3)通过测量、交流及引导,学生找出分米及厘米、米之间的关系。(4)帮助学生建立1分米的长度观念。可以放手让学生比划1分米的长度,相互之间进行验证,并举出生活中长(宽、厚)是1分米的物品,以此加强学生对1分米的长度的认识。(5)“做一做”中安排了量课桌的宽,是对学生选择用分米作单位测量效果的检验,学生可以用长尺(如米尺),也可以用学生尺1分米、1分米的测量,不够1分米,再量出有多少厘米,还可以以厘米为单位进行测量,结果用几分米几厘米的形式来表示。千
7、米、吨的认识本节知识要注重:体验 感受 推象1例3的解读。通过情境图,将学生引入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引出千米,图中的道路指示牌,表明了主题。接着,展示学生比较熟悉的运动场400米跑道上运动的场景,目的是让学生感受1千米,知道1千米1000米。创设生活中的情境,目的在于唤起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直接经验,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例3的教学建议:(1)出示例3的情境。教师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类似图中的情境你见过吗?说一说图中主要说了些什么?”学生可能会说出:“到叶镇还有21千米”、“到灵山还有23千米”,也有的学生会说出:“小汽车1小时可以行80千米”等等,教师都应该给予肯定,并由此引出千米。(2)引出千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小学 年级 下册 测量 教材 分析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