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企业会计委派制运行及优化研究.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国有企业会计委派制运行及优化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有企业会计委派制运行及优化研究.docx(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国有企业会计委派制运行及优化研究 中图分类号:F230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674-1145(2015)11-000-01 摘 要 本文通过分析国有企业实行会计委派制运行中存在的不足,阐述了产生原因,研究提出了加强会计监督,完善会计委派制的优化措施,为会计委派制的良好运行提供了保证。 关键词 国有企业 会计委派制 会计监督 优化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会计信息的真实性愈加重要。但在现实社会中,由于部分人员的利益驱使,弄虚作假,造成会计信息严重失真,致使我国大量的国有资产与国家税收流失,给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了严重的障碍。为了防止会计信息失真,加强会计监督,切实维护
2、国家利益,目前绝大部分大中型国有企业进行会计委派制。 一、国有企业实行会计委派制运行中存在的不足 国有企业实行会计委派制以来,对强化国有资产监管,规范资金管理,建立健全单位内部财务约束机制,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充分发挥会计工作在维护国家财经纪律、反对腐败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由于以下一些不足,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 1.国有企业对委派人员的管理缺乏配套的制度与措施保证。企业制定的委派制管理办法侧重于界定派出、派驻单位与委派人员的权利、职责与义务,对委派人员到任后相配套的制度、管理措施不到位,派出人员的职称、升迁等得不到有效落实,没有明确给予其与风险相对应的待遇,难以发挥委派制的激励与约束机制。
3、 2.委派人员的工作易受基层派驻单位经营者控制。会计的职能是反映与监督。委派的会计人员与基层单位的其他人员处于一种信息不对称的地位,在很多情况下难以判断作为入账依据的原始凭证的真实性,难以真正发挥对企业活动进行反映与监督的职能。 3.委派人员有可能挫伤基层派驻单位经营者的积极性。委派人员由上级派出单位统一委派与管理,为了履行会计的监督职能,很少考虑企业的投资机会、风险防范与盈利能力,使基层单位经营者始终处于被监督、被孤立的地位,有可能会影响基层经营者的积极性,不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与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 4.委派的会计人员的工作能力、职业道德水平将直接影响会计委派制实施的效果。当前的会计信息失真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国有企业 会计 委派 运行 优化 研究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