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药物制剂研究基本技术指导原则(14页).doc
《化学药物制剂研究基本技术指导原则(14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化学药物制剂研究基本技术指导原则(14页).doc(1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化学药物制剂研究基本技术指导原则-第 13 页化学药物制剂研究基本技术指导原则 (第二稿) 二四年三月十八日 目 录 一、概述 二、制剂研究的基本内容 三、剂型的选择 四、处方研究 (一)、原料药 (二)、辅料 (三)、处方设计 (四)、处方筛选和优化 (五)、处方的确定 五、制备工艺研究 (一)、工艺设计 (二)、工艺研究 (三)、工艺放大 六、药品包装材料的选择 七、质量研究和稳定性研究 【附录】 【参考文献】 【起草说明】 【著者】 一、概述 药物必须制成适宜的剂型才能用于临床。制剂研发的目的就是要保证药物的药效,降低毒副作用,提高临床使用的顺应性。如果剂型选择不当,处方、工艺设计不合
2、理,对产品质量会产生一定的影响,甚至影响到产品疗效及安全性。因此,制剂研究在药物研究与开发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本指导原则是在参考国内外有关制剂研究的技术指导原则的基础上,根据药品研究开发的自身规律,结合国内药物研发实际状况,并考虑到目前制剂研究中容易被忽视的影响制剂质量、有效性、安全性的重点问题进行制订的。 由于制剂的剂型及生产工艺纷繁复杂,且各种新剂型和新工艺也在不断出现,制剂研究中具体情况差异很大。本指导原则主要阐述制剂研究的基本思路和方法,为制剂研究提供基本的技术指导和帮助。关于各种剂型研究的详细技术要求,不在本指导原则中详述,药物研发者可参照本指导原则阐述的制剂研究的基本思路开展相
3、应的研究工作。 二、制剂研究的基本内容 制剂的剂型种类繁多,生产工艺也有着各自的特点,研究中会面临许多具体情况和特殊问题。但制剂研究的总体目标是一致的,即通过一系列研究工作,保证制剂剂型选择依据充分,处方合理,工艺稳定,生产过程得到有效控制,适合工业化生产。制剂研究的基本内容是相同的,一般包括以下方面: 1、剂型的选择 药物研发者通过对原料药理化性质及生物学性质考察,根据临床治疗和应用的需要,选择适宜的剂型。 2、处方研究 根据药物理化性质、稳定性试验结果和药物吸收情况,选择适宜的辅料,进行处方筛选和优化,初步确定处方。 3、制备工艺研究 根据剂型的特点,结合药物理化性质和稳定性情况,进行工艺
4、研究及优化,初步确定实验室规模样品的生产工艺,并建立相应的过程控制指标。 为实现制剂工业化生产,保证生产中药品质量稳定,需要进行工艺放大研究,必要时需要对处方、生产工艺、生产设备等进行调整。 4、药品包装材料的选择 主要侧重于药品内包装材料的考察。可通过文献调研,或通过制剂与包装材料相容性研究等实验初步选择内包装材料,并通过加速试验和长期留样试验继续进行考察。 5、质量研究和稳定性研究 质量研究和稳定性研究已分别制订相应的指导原则,涉及此部分工作可参照有关指导原则进行。 制剂研究的各项工作既有其侧重点和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彼此之间又有着密切联系。剂型选择是以对药物的理化性质、生物学特性及临床应
5、用需求综合分析为基础的,而这些方面也正是处方及工艺研究中需要关注的内容。而制剂处方及工艺研究关系最为密切的两项研究内容。质量研究和稳定性考察是处方筛选和工艺优化的重要的科学基础,同时,处方及工艺研究中获取的信息为药品质量控制体系(质量标准和中控指标)中项目的设定和建立提供了参考依据。因此,研究中需要注意加强各项工作间的沟通和协调,研究结果需注意全面、综合分析。 制剂研究是一个循序渐进、不断完善的过程。在研发初期,根据药物理化性质、稳定性试验结果和体内药物吸收情况等数据,在实验室生产规模基础上初步确定制剂处方及制备工艺。而随着研究的开展,制剂在完成有关临床研究(如药代动力学试验、生物利用度比较研
6、究)和稳定性试验后,药物研发者可能根据研究结果对处方及工艺进行调整。此外,在后期工艺放大研究中,也可能需要对处方、工艺等进行必要的调整。这些调整可能影响药品的体内外行为,除重新进行有体外研究工作(如溶出度检查)外,必要时还需要进行有关临床研究。制剂研究结果是相关体内外研究的基础,而质量研究、稳定性实验和临床研究等为制剂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也为制剂进一步完善提供了有益的反馈信息。因此,药物研发中需注意制剂研究与相关研究工作的紧密结合。 三、剂型的选择 为保证药物临床应用安全、有效、质量可控、顺应性好,需要制成合理的药物制剂。制剂剂型种类繁多,每种剂型均有各自的特点。剂型选择宜首先对有关剂型
7、的特点和国内外有关的研究、生产状况进行充分的了解,为剂型的选择提供参考。 剂型的选择着重考虑以下三个方面: 1、药物的理化性质和生物学特性。 药物的理化性质和生物学特性可以为剂型的选择提供指导,例如对于在胃液中不稳定的药物,一般不宜开发为胃溶制剂。一些头孢类的抗生素稳定性差,药物宜在固态下贮藏,在溶液状态下快速降解或产生高分子聚合物,临床使用会引发安全性方面的问题,因而不适宜开发注射液、输液等溶液剂型。 2、临床治疗的需要。 对于出血、休克、中毒等急救治疗用药,通常宜选择注射剂型,如心律失常抢救用药要求用药剂量个体化,并在限定时间内静脉注射给药,以保证在安全的前提下尽快达到有效血药浓度,同时密
8、切监测用药过程,抢救时一般采用高浓度的药物静脉推注或微量泵推注给药,一般情况下,不宜开发大容量注射液。 3、临床用药的顺应性。 开发缓释、控释制剂可以减少给药次数,平稳血药浓度,减小毒副作用,提高患者的顺应性。对于老年、儿童及吞咽困难的患者,选择口服溶液、泡腾片、分散片等剂型有一定优点。 剂型选择还要充分考虑制剂工业化生产的可行性及难易性。 另外,一些药物(如抗生素)在剂型选择时应考虑到尽量延长药物临床应用的生命周期。 四、处方研究 处方研究包括对处方组成(原料药、辅料)考察、处方设计、处方筛选和优化等工作。处方研究与制剂质量研究、稳定性实验和临床安全性、有效性评价紧密关联。处方研究过程同时也
9、是对影响制剂质量、有效性的有关理化性质(如原料药粒度、晶型)的研究过程,研究结果为制剂质量标准的设定个评估提供了参考和依据,如标准中是否需要增加这些项目检查及限度的设定。同时,制剂研究也为药品生产过程相关指标波动范围的设定提供了参考。因此,处方研究中需要注意实验数据的积累和分析。 (一)、原料药 原料药理化性质、生物学性质及相容性等研究结果,可以为处方设计提供有益的信息和参考。 1、理化性质 原料药某些理化性质可能对制剂性能及制剂生产造成影响,包括原料药的色泽、嗅味、pH、pKa、粒度、晶型、比旋度、光学异构体、熔点、水分、溶解度、油/水分配系数、溶剂化/或水合状态等,以及原料药在固态和/或溶
10、液状态下在光、热、湿、氧等条件下稳定性情况。因此,建议根据剂型的特点及药品给药途径,对原料药有关关键理化性质进行了解,并通过试验考察其对制剂的影响。譬如,药物的溶解性可能对制剂性能及分析方法产生影响,是进行处方设计时需要考虑的重要理化参数之一。原料药粒度可能影响药物的溶解性能、溶液的混悬性、制剂的含量均匀性,有时还会对生物利用度及临床疗效产生显著影响;如果可能存在上述情况,则需要考察原料药粒度对制剂溶出度的影响。 如果研究结果证明某些参数变异大,而这些参数对保证制剂质量非常重要,这些情况下,需要注意对原料药质控标准进行完善,增加这些参数的检查并规定限度。对于影响制剂生物利用度的关键参数(如粒度
11、、晶型),其限度的制订尚需要依据临床研究结果。 2、生物学性质 原料药生物学性质包括对生物膜的通透性,在生理环境下的稳定性,原料药的吸收、分布、代谢、消除等药代动力学性质,药物的毒副作用及治疗窗等。原料药生物学性质对制剂研究有重要指导作用。如药代动力学研究结果提示药物口服生物利用度极差,开发片剂、胶囊剂等剂型是不适宜的,可考虑选择注射剂型。而缓释、控释制剂对药物的半衰期、治疗指数等均有一定要求,研发中需要特别注意。 3、相容性研究 相容性研究包括药物辅料相容性研究及药物药物相容性研究。前者将在下面辅料部分进行阐述。药物药物相容性研究主要是在复方制剂研究中需要考虑的问题,实验可参照药物稳定性指导
12、原则中影响因素的实验方法进行,分别在强光(4500500Lux)、高温(60)、高湿(相对湿度905%)的条件下放置10天,用HPLC或其他适宜的方法检查含量及有关物质等放置前后有无变化,同时观察外观、色泽等药物性状的变化。必要时,可用原料药分别做平行对照实验。 (二)、辅料1、辅料选择的一般原则 辅料是主药外一切物料的总称,是药物制剂的重要组成部分。辅料选择可根据剂型的特点及药品给药途径的需要进行,所用辅料不应与主药发生不良相互作用,并需要考虑辅料对制剂含量测定及有关物质检查可能产生的影响。生产药品所需的辅料必须符合药用要求。 2、相容性研究 药物与辅料相容性研究为处方中辅料的选择提供了有益
13、的信息和参考。药物研发者可以通过前期调研,了解已经明确存在的辅料与辅料间、辅料与药物间相互作用情况,以避免处方设计时选择存在不良相互作用的辅料。对于缺乏相关研究数据的,可考虑进行相容性研究。对于口服固体制剂,可选若干种辅料,如辅料用量较大的(如填充剂等),可用主药:辅料=1:5的比例混合,若用量较小的(如润滑剂等),则用主药:辅料=20:1的比例混合,取一定量,照药物稳定性指导原则中影响因素的实验方法,分别在强光(4500500Lux)、高温(60)、高湿(相对湿度905%)的条件下放置10天,用HPLC或其他适宜的方法检查含量及有关物质放置前后有无变化,同时观察外观、色泽等药物性状的变化。必
14、要时,可用原料药和辅料分别做平行对照实验,以判别是原料药本身的变化还是辅料的影响。 对于已有资料显示药物与辅料间存在物理或化学不相容作用的,而处方中却使用了这些辅料,需要用详实的实验数据证明处方的合理性。例如,如果稳定性实验数据可以证明在相容性研究中发现的物理/化学变化在制剂稳定性研究中并未观察到,且在相容性研究中这种不相容作用形成的杂质在稳定性研究中也并未检出等。 3、辅料的理化性质及合理用量范围 辅料理化性质的变化可能影响制剂的质量,包括分子量及其分布、取代度、粘度、粒度及分布、流动性、水分、pH等。制剂研究中对辅料产生的这种影响往往容易忽视。例如,稀释剂的粒度、密度变化可能对固体制剂的含
15、量均匀性产生影响;而对于缓释、控释制剂中使用的控制药物释放的高分子材料,其分子量、粘度变化可能对药物释放行为有较显著的影响。辅料理化性质的变化可能是辅料生产过程造成的,也可能与辅料供货来源改变有关。因此,需要根据制剂的特点及药品给药途径,分析处方中可能影响制剂质量的辅料的理化性质,如果研究证实这些参数对保证制剂质量非常重要,需要注意制订或完善相应的质控标准,并注意选择适宜的供货来源,保证辅料质量的稳定。 了解辅料在已上市产品中给药途径及在各种给药途径下的合理用量范围是处方前研究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这些信息可以为处方设计提供科学的依据。药物研发者可以通过检索国外(如FDA)相关数据库及国内有关信
16、息资源,了解所考察的辅料在已上市药品中的合理使用情况。对某些不常用的辅料,或辅料用量过大,超出常规用量且无文献支持的,需进行必要的药理毒理试验,以验证这些辅料在所选用量下的安全性。对于改变给药途径的辅料,应充分证明所用途径下的安全性。 (三)、处方设计 处方设计是在前期对药物和辅料有关研究的基础上,根据剂型的特点及临床应用的需要,设计几种基本合理的处方,开展后续的研究工作。除各种剂型的基本处方组成外,有时还需要考虑药物、辅料的性质。如片剂处方组成通常为稀释剂、粘合剂、崩解剂、润滑剂等。但对于水难溶性药物而言,可能需要考虑使用助溶剂以改善药物的溶出,提高生物利用度。对于某些稳定性差的药物,处方中
17、可能需要使用抗氧剂、金属络合剂等。 (四)、处方筛选和优化 如在研制剂系国内外已生产并在临床上使用的品种,而采用的处方与已有品种的主药、辅料种类、规格及用量完全一致,则已有品种处方的可靠资料可做为处方参考依据。同样,制备工艺的研究亦可采用此思路。若只有辅料种类相同,而用量、规格、执行标准不同,则需要进行处方筛选和优化。 制剂处方筛选和优化主要包括制剂基本性能评价、稳定性评价及临床研究评价三部分。经制剂基本性能及稳定性评价初步确定的处方,为后续相关体内外研究提供了基础。但是,制剂处方的合理性最终需要根据临床研究(生物等效性研究、药代动力学研究等)结果进行判定。对研究过程中发现的对制剂质量、稳定性
18、、疗效产生影响的重要因素如原料药或辅料的某些指标,要注意进行控制,以保证产品质量和疗效。 1、制剂基本性能评价 宜根据剂型的特点,从附表1中选择影响制剂内在质量和稳定性的关键项目,进行制剂的基本性能考察。可采用经典的比较法,分别研究不同处方对制剂质量的影响。例如,对液体制剂或半固体制剂的PH考察,可以设计不同PH值的系列处方,考察其在灭菌前后制剂质量的变化,以评价PH对处方质量及稳定性的影响,初步确定处方的合理PH范围。同时,也可选用正交设计、均匀设计或其他科学的方法进行处方筛选和优化。上述研究应尽可能揭示对药品处方有显著性影响或无显著性影响的因素,如原料药的粒度、晶型,辅料的流动性、分子量,
19、处方的PH等。 对某些制剂的特殊性尚需要通过详实的研究证明其合理性。以带有刻痕的可分割片剂为例,需要首先了解临床数据是否可以证明分割后剂量临床治疗的合理性,在此基础上,需要对分割后片剂的药物均匀性进行检查,对分割后片剂的药物溶出行为与完整片剂进行比较。 2、稳定性评价 对制剂基本项目考察合格的样品,宜选择两种以上处方样品进行影响因素考察,具体试验方法可参照药物稳定性指导原则进行。根据外观、PH、药物释放行为、有关物质及含量等制剂关键项目考察结果,筛选出相对满意的处方。 上述影响因素实验仅是对制剂处方的一种简单筛选,尚不能全面代表所选处方的稳定性情况。该处方产品需要继续进行加速实验及长期留样稳定
20、性研究,根据最终稳定性实验结果对处方进行评价。 对于制剂给药时拟使用附带专用溶剂的,或使用前需要用其他溶剂稀释、配液的(如静脉注射用粉针和小针)的,还需要考虑对制剂与输液等稀释溶剂的配伍性进行研究,主要考察制剂的物理及化学稳定性(如药物吸附、沉淀、变色、含量下降、杂质增加等),考察项目的设置取决于剂型的特性及临床用药的要求,具体方法可参考稳定性实验有关指导原则进行。上述研究结果为药品的正确使用提供了指导,根据研究结果可在药品说明书中明确哪些稀释液可以与药品配伍,哪些不得与药品配伍。 对于溶液剂而言,处方研究中需要注意的一个问题是比较药物的溶解度及在制剂中的浓度,如果溶液中药物浓度接近饱和,在温
21、度下降等情况下药物可能析出结晶,需要研究在低温或冻融情况下处方的稳定性情况。 3、临床评价 药物研发者最终需要根据临床研究结果,对处方做出最终评价。临床研究也是制剂处方筛选和优化的重要环节。例如,对于水难溶性药物口服固体制剂而言,药物粒度改变对生物利用度可能有较大影响,处方药物粒度范围的最终确定主要是依据有关临床研究的结果。而对于缓释、控释制剂,透皮给药制剂等特殊制剂,临床药代动力学研究结果是处方研究的重要依据。 当然,处方研究中需密切注意临床前(动物试验)信息的采集和分析。在植入剂、透皮贴剂等制剂处方研究工作中,动物试验结果是进行处方筛选和评价的重要指标。 (五)、处方的确定 药物研发者通过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化学 药物制剂 研究 基本 技术指导 原则 14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