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政策典型案例.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公共政策典型案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公共政策典型案例.docx(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一章 绪 论案例一、天津全面推行节水措施案情介绍天津市近日起全面采取节水措施,对市民生活用水,工农业用水,水资源再利用与水源保护等做出具体规定。居民生活用水实行定额管理,每户以3人计算,月用水定额为8立方米,按标准水价收费,超过部分加价收费。严格限制新上耗水量大的用水项目。凡使用自来水与地下水的用户,对超过计划用水部分按累进加价收费。规范洗浴、旅游、水上娱乐等单位或个人的用水管理办法。加强施工用水管理,每平方米建设面积施工用水不得超过0.5立方米。加强对公园、绿地、苗圃、花坛等用水的管理。新建住宅小区实行饮用水与生活用水分流。新建、在建楼房附属绿地与花园必须同时安装水表及节水灌溉设备。对农业
2、灌溉及农村生活用水征收水资源费。 根据上述材料,试分析公共政策的导向与管制功能。解答:(1)公共政策作为规范公众行为的社会准则,对公众行为具有重要引导作用,这种引导既包括行为的引导,也包括观念的引导。天津市号召群众节水的政策就表达了政策导向功能。(2)天津市政府对各项用水实行定额管理,即对各项用水超额部分加价收费这种作法表达了政策的管制功能,通过价格的制约来规制社会行为,以此达到合理利用水资源的目标。政策的管制功能分为积极性管制与消极性管制两种。第二章 政策主体、政策客体与政策环境案例一、我国取消市话费、手机入网费案情介绍 经国务院批准,财政部、信息产业部日前联合发出通知,规定自2001年7月
3、1日起,取消市话初装费、移动 入网费等专项用于邮电通讯建设事业的政府性基金。地方出台的 初装费以及附加在 上征收的其它政府性基金项目也同时取消。据了解,自80年代以来,为解决我国邮电通讯落后的状况,缓解邮电通讯建设资金不足,国家先后开征了市话初装费、邮电附加费、移动 入网费等政府性基金项目,专项用于邮电通讯事业建设,对于促进我国邮电通讯事业发展起到积极作用。 近几年来,随着我国电信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与电信耗资结构调整步伐的加快,我国电信事业有了长足的发展,并已基本满足社会需求。为切实减轻社会负担,规范政府收入分配秩序,经国务院批准,决定取消上述政府性基金项目。据悉,消费者在2001年7月1日前
4、已缴纳市话初装费、邮电附加费、移动 入网费、农村 初装费,但尚未装机入网的,将获得全额退款。(摘自中国青年报2001年7月1日)根据上述材料内容,试分析公共政策与政策环境的关系。解答(1)公共政策是政策环境的产物,政策又能够改善与塑造环境,二者存在一种辩证统一的关系,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相互作用。(2)公共政策是随着政策环境的需要而产生的,公共政策必须适应政策环境。在我国邮电通讯业较为落后时,国家制定了设置初装费、入网费等收费项目,当我国电讯业蓬勃发展后,政府又出台新政策取消了上述收费项目,这些都表达了政策适应社会环境的需要。(3)公共政策对改善与塑造社会环境具有一定的能动作用,由于我国政策实
5、行较为得力,促进了社会事业的迅速发展,本案例也恰好说明了这一点。第三章 政策模型案例一案情介绍我国西部地区某县政府召开会议,讨论退耕还林还草的工作,在会场上各位领导经过简单的讨论,最后以多数压倒优势表决通过决定,按照70%还林,30%种草的比例退耕;会上有人提出该县大部分地方不宜退耕还林的看法,但没有得到多数人的支持。事实上,该县由北到南,降水量从100毫米到500毫米不等,而在一般情况下林木在500毫米以下降雨量的气候中难以成活。因此,该县所规定的林草比例必然导致北部造林成活率低的问题。国家已多次强调,要以“宜林则林,宜草则草”的原则进行退耕还林还草的工作,但西部地区许多地方未做到这一点。根
6、据上述材料,运用小组意识理论的知识,分析该县退耕还林政策不合理的原因,并提出你自己的解决方法解答 (1)小组意识理论认为,参与决策的群体成员自觉不自觉地把保持群体一致与创造与谐气氛作为目的,所以往往不能理智地分析各种备选方案,造成决策失误。本案例中的退耕还林还草政策的比例就是上述理论的具体表现。(2)要解决由于小组意识因素造成失误的问题,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作为领导者应当避免将自己的主观意见强加于其他成员;其次,应当邀请有关专家到会,发表意见,并将这一做法逐渐制度化;再次,不要轻易地满足“一致”,在成员很快形成一致意识时尤其要提出疑问。第四章 公共政策制定案例一、老河兵的判断案情介绍
7、我国清代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卷16中有一段关于河中石兽的故事记载:沧州南面,靠河有座石庙,有一次洪水下来,山门倒进了河里,门前一对石雕的石兽也随之沉入河底。过了十多年,庙里的与尚募集钱财想重修山门,准备从河里打捞那对石兽。 根据习惯判断,与尚们认为石兽可能会被河水冲到下游,所以就派人驾几只小船带上铁耙,顺水打捞。可是捞了十几里也不见石兽踪影。这时恰好一位学究正在庙里讲学,他分析说,石兽质地坚硬而且很重,河沙松弛而且很轻,石头落到沙上就会越沉越深,不可能让洪水冲到下游。只能在原处河底去挖。一位老河兵听了却哈哈大笑说:“凡石头掉到河里,都应到上游去找,因为水冲不动石头,其反激的力量一定会朝着水流的方向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公共政策 典型 案例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