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经济学(考试攻略).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西方经济学(考试攻略).doc(1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西方经济学(考试攻略)J1分析并说明引起需求变动的因素是什么。需求表示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消费者在一定时期内对应于各种可能的价格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商品的数量。上述定义假定除了商品的价格以外,影响需求量的其他因素不发生变动。如果价格之外的任何因素发生变动,消费者的需求就会发生变动。这些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消费者的收入。对于正常物品而言,当消费者的收入水平提高时,消费者的需求量增加;而对低档物品而言,当消费者的收入水平提高时,则会使得需求量减少。2、消费者的偏好。偏好是消费者对商品的喜好程度。很显然,消费者的偏好与商品需求量之间成同方向变动。3、相关商品的价格。如果两种商品之间是替代
2、品,另外一种商品价格上升将导致原商品需求量增加;如果两种商品具有互补关系,则另外一种商品价格上升导致原商品的需求量减少。除了这些因素之外,消费者的预期、政府政策等也会对商品的需求产生影响。J2引起供给变动的因素是什么,它们是如何影响供给的。供给表示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生产者在一定时期内对应于各种可能的价格下愿意而且能够提供出售的商品的数量。上述定义是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得到的。然而,供给量不仅受到价格的影响,也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除了商品的价格以外,影响供给量的其他因素之一发生变动,生产者的供给就会发生变动。这些因素主要包括:1、生产技术水平。生产技术水平的提高会提高产量,从而使得供给量
3、增加。2.生产过程中投入品的价格。投入品价格提高,商品的供给量减少。3、相关商品的价格。若厂商生产两种在原料上具有竞争性的商品,那么相关商品价格提高导致一种商品供给量减少;相反,如果另一种商品是一种联合的副产品,相关商品价格提高将导致一种商品的供给量增加。此外,厂商的目标、对未来的预期以与政府的政策等也会对一种商品的供给产生影响。J3运用供求分析说明:(1)“谷贱伤农”的道理何在?(2)为什么20世纪70年代石油输出国组织要限制石油产量?“谷贱伤农”是指农产品获得丰收不仅不能使得农民从中获益,可能还会因农产品价格下降而导致收入降低。一般来说,市场对农产品需求的价格弹性很小,即农产品的需求是缺乏
4、弹性的。当农产品的价格下降以后,需求量的增加幅度难以弥补价格下降对收入的影响,从而使农民的总收益下降。同样的道理,由于石油为各国的重要能源,其需求价格弹性较小。在石油的需求没有变化的情况下,石油输出国组织限制石油的供给,会使得石油的价格上涨。由于各国对石油的需求缺乏弹性,因而石油价格上涨将使得石油输出国组织的总收益增加。若不限制石油供给,供给增加将导致石油价格下降,而供给量的增加不能弥补价格下降对收益所造成的损失。故而他们要限制石油产量。J4为什么消费者的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试利用基数效用论加以说明。消费者的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是由需求曲线背后的消费者行为所决定的。下面依照基数效用论加以说明
5、。基数效用论假设消费者消费一定数量的商品组合所获得的效用是可以度量的,并且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增加一单位商品的消费所增加的效用满足是递减的,即边际效用服从递减规律。据此,追求效用最大化的消费者在选择消费商品时,都会以货币的边际效用为标准,衡量增加商品消费的边际效用,以便获得最大满足。假定消费者货币的边际效用为,而消费商品的边际效用为MU。如果消费者消费商品的价格为P,那么,在既定的收入约束条件下,若MUP,消费者就选择消费商品而不是货币;相反,若MUMPK/rK,这时把用K的一单位成本用于购买L将会在保持成本不变的条件下增加总产量,从而增加利润。因此,追求技术上的最优恰好与厂商的利润最大化
6、相一致。J10试说明短期总产量曲线与短期总成本曲线之间的关系。在短期内,产量曲线与成本曲线存在着对偶关系。如果说短期产量曲线是由边际收益递减规律所决定的,那么短期成本曲线则是由短期产量曲线所决定的。下面以只有一种要素可以变动的影响为例。短期边际成本和平均成本与边际产量和平均产量曲线之间的关系可以表示为MC=rL/MPL和AVC=rL/APL。即厂商的边际成本与可变投入的边际产量之间呈反方向变动;平均变动成本与平均产量之间呈反方向变动。这就意味着,在边际产量递减规律成立的条件下,随着劳动投入量的增加,边际产量和平均产量先增后减,从而边际成本和平均成本随着产量的增加一定是先减后增的,即边际成本和平
7、均成本曲线呈现U形。不仅如此,由于平均产量与边际产量相交于平均产量的最大值点,因而平均成本一定与边际成本相交于平均成本的最低点。总成本曲线随着产量的增加而递增。由于边际成本是先减后增的,且反映了总成本增加的速度,因而总成本曲线在边际成本递减阶段,增长速度越来越慢;相反,总成本曲线在边际成本递增阶段,增长速度加快。J11为什么说厂商均衡的一般原则是MR=MC?经济学中通常认为理性厂商行为的目的是为了获取最大化的利润,为了获得最大化的利润,厂商在进行决策时都试图使得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即增加一单位决策量,厂商增加的收益大于增加的成本。经济学中通常称这一原则为利润最大化原则。利润最大化原则适用于所
8、有以利润为目标的经济单位对所有决策变动进行的选择。下面以厂商的产量选择来说明这一点。厂商提供产量一方面会带来收益,另一方面也会形成成本。在既定产量的条件下增加产量,如果厂商由此增加的收益大于生产这一单位产品所消耗的成本,即MRMC,那么生产该单位产品就有剩余,从而使得利润总额有所增加。因此,利润最大化厂商就会把它生产出来,即在这种条件下,厂商会增加产量,直到二者相等为止。相反,如果多生产一单位产品所增加的收益小于生产这一单位产品所消耗的成本,即MRMC,就这一单位而言,厂商是亏损的,因而为了增加利润,厂商会减少该单位的生产。因此,在MRMC时,厂商会减少生产,直到MR=MC。由上述分析可以看出
9、,只有在MR=MC时,厂商才获得最大化的利润,此时,厂商既不增加生产,也不减少生产。J12简要分析完全竞争厂商的短期(或长期)均衡?1.短期均衡。在完全竞争市场上,由于每个厂商都是价格接受者,因而厂商的边际收益等于平均收益,都等于市场价格。按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进行生产的利润最大化厂商选择最优产量的条件是P=MC.对应于上述条件,完全竞争厂商可以处于获得超额利润、获得正常利润和亏损状态的均衡。当市场价格低于平均可变成本最低点时,厂商生产要比不生产损失更大,这是厂商停止营业点。如图.对应于高于平均可变成本最低点的市场价格,厂商会在边际成本曲线上确定相应的供给量。因此,平均可变成本之上的边际成本曲
10、线是厂商短期供给曲线。并且由于边际产量递减规律的作用,厂商的边际成本曲线递增,因而厂商的供给曲线是向右上方倾斜的。2、长期均衡。在长期中,厂商将不断调整固定投入的数量,使得在每个产量下,生产规模都是最优的。因此,长期成本曲线将是厂商决策的依据。与短期中的行为一样,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厂商选择最优产量的必要条件是边际收益等于长期边际成本。同时,由于长期内厂商没有固定成本与不变成本之分,因而当价格高于平均成本时,厂商才提供供给;否则,厂商退出该行业。同时,在长期中,行业中存在着厂商的进入或退出,因而厂商的长期均衡要受到行业调整的影响。假定厂商的进入和退出不影响单个厂商的成本,则行业中厂商的进入或退出只
11、影响到市场供给,从而影响到市场价格。如果完全竞争行业中的厂商获得超额利润,那么势必会引起其他行业中厂商的进入。结果将使得市场价格降低到厂商的平均成本最低点为止。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单个厂商的长期均衡条件是P=LMC=LAC。如图J23什么是帕累托最优配置?其主要条件是什么?帕累托最优配置又称帕累托最优状态,是指不存在任何变动可以在不影响他人的条件下使得某些人的境况得到改善的状态。换句话说,当经济处于帕累托最优状态时,任何的变动都至少使得一个人的境况受到伤害。在不同的情况下,符合帕累托最优的条件有所不同。1、纯交换经济符合帕累托最优标准的条件是:在社会商品总量既定的条件下,任意两个消费者消费任意
12、两种产品的边际替代率都相等,即RCS1A,2=RCS1B,2。式中1和2是任意两种产品;A和B是任意两个消费者。2、生产符合帕累托最优标准的条件是:任意两种要素用于任意两种产品生产时的边际替代率都相等,即RTSL1,K=RTSL2,K。式中,L和K是任意两种要素;1和2是任意两个生产者。3、生产和交换同时符合帕累托最优的条件是:如果经济中某种物品既可以用于生产也可以用于消费,那么任意两种产品对消费者而言的边际替代率等于这两种商品的产品转换率,即RPT1,2=RTS1,2。式中1和2是任意两种产品。当上述三个条件均得到满足时,整个经济达到了帕累托最优状态,资源得到最优配置。J26使用收入和支出方
13、法进行国民收入核算时应注意哪些问题?(2002)1、国内生产总值是以一定时间为条件的,因而当期发生的其他时期的产品支出或收入不应该计入本期的GDP中,即避免重复计算。2、核算出的国内生产总值是以货币量表示的,因而有名义的和实际的国内生产总值之分。在理论分析中,核算的目的在于说明经济中生产量的大小,即商品和劳务的实际价值。因而,以当期价格测算的GDP要经过价格指数的折算:实际GDP=名义GDP/GDP折算指数,作为GDP折算指数的通常是价格总水平。J28为什么说投资等于储蓄(i=s)是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的基本均衡条件?国民收入的变动机制是什么?简单的国民收入决定理论是指仅包括产品市场的分析。经济中
14、的均衡国民收入由社会的总支出与总收入均等时所决定。在社会总收入既定的条件下,当社会总需求变动时,会引起产量变动。经济社会的产量或国民收入决定于总支出或总需求,总需求决定的产出就是均衡产出。当产出水平等于总需求水平时,企业生产就会稳定下来。进一步假定经济社会只有两部门。在两部门中,总支出(或总需求)由消费和投资构成,若用AE表示总支出,Y表示收入,C和I分别表示消费和投资,则均衡产出可用公式表示为AE=C+I。在两部门经济中,总收入又可由消费和储蓄构成,即有Y=C+S。因此,收入与支出相等的均衡条件可以表示为AE=Y,即I=S。由此可见,投资等于储蓄是均衡条件的基本形式。国民收入变动的机制是靠经
15、济中的企业部门调整其产量来实现的,若社会的收入超过需求,企业的产品就会出现积压,从而导致库存增加。为了适应市场,企业就会减少生产。反之,若社会收入低于社会总需求,企业的库存就会减少,从而企业增加生产。因此,企业根据社会总需求来安排生产,最终将导致社会处于总收入等于总支出的均衡状态。J31简述凯恩斯的乘数理论,并指出其发挥作用的条件。乘数理论说明了经济中各种支出变动对国民收入变动的影响,其中支出的变动既包括私人投资和政府购买的变动,也包括税收和政府转移支付的变动。这里以投资乘数定理来说明这一点。投资乘数指收入变化与带来这种变化的投资支出的变化之间的比率。用公式表示为Y=I/(1)。式中,为家庭部
16、门的边际消费倾向,即国民收入的改变量与引起这种改变的投资(政府购买)改变量成正比,与边际储蓄倾向成反比。投资乘数说明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当经济中投资增加后,由于总需求增加会导致产出量的增加,但这种增加可以引起连锁反应:收入的增加又会引起消费者消费数量的增加,从而进一步增加总需求,以至于最终将会使得总收入成倍增加。总之,乘数理论揭示了现代经济的特点,即由于经济中各部门之间的密切联系,某一部门支出(需求)的增加不仅会使该部门的生产和收入相应增加,而且还会引起其他部门的生产、收入和支出的增加,从而使国民收入增加量数倍于最初增加的支出。乘数理论发挥作用的条件是经济中的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当经济中
17、的资源已得到充分利用时,即没有可利用的闲置资源时,支出的变动只会导致价格水平上升,而不会使产出水平上升。此外,有时经济中的大部分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但由于某一种或几种重要资源处于瓶颈状态,也会限制乘数理论发挥作用。此外,乘数理论是在产品市场分析中得到,因而并没有考虑到货币市场的影响,特别是利息率的影响,因此,现实中乘数理论并不一定发挥如此大的作用。J32简述货币市场的均衡条件并加以简要评论(凯恩斯的货币理论)根据凯恩斯主义理论,在货币市场上,当货币的供给等于货币的需求时,市场处于均衡,并相应地决定均衡的利息率水平。通常,货币供给被认为是由一国的货币当局发行并调节的一个外生变量,其大小与利息率
18、无关,表示为m。故在以利息率为纵坐标、货币量为横坐标系内,货币供给曲线是一条垂直于横轴的直线。凯恩斯主义的货币需求理论是建立在凯恩斯的流动偏好基础上的。交易、谨慎和投机三种动机引起货币需求。其中,交易和谨慎动机所引起的货币需求与收入有关,并且随着收入的增加而增加,表示为L1(Y);而投机动机引起的货币需求与利息率成反方向变动,表示为L2(r)。这样,货币需求可表示为L= L1(Y)+L2(r)。于是,市场的均衡条件可以表示为L1(Y)+L2(r)=m。在已知收入水平的情况下,上述均衡条件决定了均衡的利率水平,如图所示。凯恩斯的货币需求理论在一定程度上发展了庇古的货币数量论,特别是由于明确指出投
19、机动机而突出了利息率的作用。但正如有些西方学者所指出的,凯恩斯的货币理论只注意到利率和收入对货币需求的影响,而忽略了人们对财富的持有量也是决定货币需求的重要因素。此外,西方学者认为,凯恩斯把财富的构成看得过于简单,好象在现实的社会中,只有货币和债券两种资产可供人们选择,这些都是有待改进的。J33凯恩斯是如何解释资本主义经济的有效需求不足的?他所引申出的政策结论是什么?按照凯恩斯的理论,在资本主义经济中,国民收入主要取决于社会的总需求,而社会的总需求由消费和投资构成。正是消费和投资的不足导致在总供给和总需求达到均衡状态时的社会需求不足,即有效需求不足。对于消费不足和投资不足,凯恩斯运用三个基本规
20、律,即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资本边际效率递减规律以与流动性偏好来加以解释。1、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是指人们的消费虽然随收入的增加而增加,但在所增加的收入中用于增加消费的部分越来越少,凯恩斯认为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是由人类的天性所决定的。由于这一规律的作用,出现消费不足。2、资本的边际效率递减规律。资本的边际效率是使得预期收益现值之和等于资本品价格的贴现率,它反映了厂商增加投资的预期利润率。资本的边际效率递减意味着厂商增加投资时预期利润率递减。凯恩斯认为,投资需求取决于资本边际效率与利率的对比关系。对应于既定的利息率,只有当资本边际效率高于这一利息率时才会有投资。但是,在凯恩斯看来,由于资本边
21、际效率在长期中是递减的,除非利息率可以足够低,否则会导致经济社会中投资需求不足。引起资本边际效率递减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投资的不断增加必然会引起资本品供给价格的上升,而资本品供给的价格上升意味着成本增加,从而会使投资的预期利润率下降;二是投资的不断增加,会使生产出来的产品数量增加,而产品数量增加会使其市场价格下降,从而投资的预期利润率也会下降。资本边际效率的递减使资本家往往对未来缺乏信心,从而引起投资需求的不足。3、流动偏好。流动偏好是指人们持有货币的心理偏好。凯恩斯认为人们之所以产生对货币的偏好,是由于货币是流动性或灵活性最大的资产,货币可随时作交易之用,可随时用于应付不测,可随时用作投机
22、,因而人们有持有货币的偏好。当利息率降低到一定程度之后,人们预计有价证券的价格已经达到最大,从而持有货币,以至于对货币的需求趋向于无穷大。结果,无论货币供给有多大,货币市场的利息率都不会再下降。由于这种心理规律的作用,利息率居高不下。当预期利润率低于或接近利息率时,厂商就不愿意进行投资,从而也导致投资需求不足。从以上三个心理规律中可以看到,有效需求不足是导致资本主义社会出现经济危机的关键。由此,凯恩斯主张,为保持充分就业,需要用国家消费和国家投资来弥补社会中私人消费和私人投资不足,刺激有效需求,因此在政策上政府应通过财政手段,如举债、增加政府购买支出、增加转移支出、减少税收等措施来刺激有效需求
23、。J35按西方学者观点,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是如何调节宏观经济运行的?按照凯恩斯主义的观点,通过改变政府的收支水平以与经济中的货币供给量,可以影响总支出水平,从而影响就业、价格总水平、经济增长和国际收支平衡等宏观经济运行目标。在实践中,表现为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对宏观经济的调节。财政政策是政府为促进就业水平的提高,减轻经济波动,防止通货膨胀,实现稳定增长而对政府支出、税收和借债水平所作出的决策。财政政策通过变动政府的收支,对国民收入产生乘数作用,进而达到调节宏观经济运行的目的。财政政策是逆经济风向行事的。当经济的总需求不足时,失业增加,政府通过削减税收、降低税率、增加支出等措施刺激总需求。反之,当
24、总需求过高时,出现通货膨胀,政府则增加税收或削减开支以抑制总需求。货币政策是中央银行通过控制货币供应量来调节利率进而影响投资和整个经济以达到一定经济目标的行为。货币政策的实施也是逆经济风向的。货币政策手段主要有再贴现政策、公开市场业务和变动法定准备率等。具体地说,贴现率政策是中央银行通过变动给商业银行与其他存款机构的贷款利率来调节货币供应量。贴现率提高,商业银行向中央银行借款就会减少,准备金从而货币供给量就会减少。反之,降低贴现率,准备金从而货币供给量就会增加。公开市场业务是指中央银行在金融市场上公开买卖政府证券,以控制货币供给和利率的行为。变动法定准备率也能够改变经济中的货币数量。随着经济中
25、货币量的改变,影响了经济的总需求水平,进而达到影响国民收入,调节宏观经济运行的目的。J38哈罗德-多马模型的基本公式?基本假设前提?主要结论?随着对凯恩斯理论的动态化,哈罗德和多马相继提出了基于凯恩斯理论的增长模型,后被称为哈罗德-多马模型。这一模型的基本假定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1.全社会使用劳动和资本两种生产要素只生产一种产品;2.生产要素之间可以相互替代;3.资本-产出比保持不变;4.储蓄率,即储蓄在收入中所占的比重保持不变;5.不存在技术进步,也不存在资本折旧;6.人口按一个固定速度增长。根据上述假定,哈罗德-多马模型得出的基本公式是G=s/v。式中,v为资本-产出比;s为储蓄率。模型
26、表示,经济增长率与储蓄率成正比,与资本-产出成反比。实现经济在充分就业下的稳定增长,需要实际经济增长等于资本家意愿的或有保证的经济增长率,并且等于人口增长率。第一个条件表明,只有实际的与意愿的经济增长率相等,经济才处于均衡状态。实际经济增长等于人口增长率意味着经济增长不会受到劳动力的制约,也不会产生失业。因此,哈罗德-多马模型的充分就业下的稳定增长条件表示为GA=GW=GN,式中,GA、GW和GN分别为经济中实际增长率,有保证的增长率和人口增长率。然而,哈罗德-多马模型并不认为经济总能实现上述经济增长。如果实际的经济增长率大于有保证的经济增长率,即GAGW,那么在储蓄率既定的条件下,实际资本-
27、产出比小于资本家意愿的资本-产出比。这样厂商就会增加投资以便提高资本-产出比。投资增加使得产出量增加,实际经济增长率会进一步提高。结果实际经济增长率会更大。同样的道理,在GAnk,每个人都可以继续增加人均资本量,即k0;相反,则人均资本占有量减少。这表明,经济中自发的作用将使人均资本量维持在k=0的水平上。此时,经济会因为劳动力的增加而稳定增长。因此,新古典增长模型得出的结论是,经济可以处于稳定增长状态,其增长率为人口增长率。如图所示。新古典增长模型具有明显的政策含义,从图中可以看出,实现人均产出量增加有三种途径:1、在人均资本占有量既定的条件下提高技术水平,从而增加总产出。2、提高储蓄率,使
28、得人均资本量增加。3、降低人口出生率。这些对于发展中国家提高经济增长速度都具有一定借鉴意义。J41按照西方学者的观点,如何利用制造衰退来逆转通货膨胀?造成通货膨胀的一个重要原因是过度的总需求。因此,降低通货膨胀率的一个方法是人为地制造一次经济衰退。制造衰退一方面可以减少来自总需求对价格总水平的压力,另一方面也可以促使人们对通货膨胀的预期下降。下面的例子说明了通过制造衰退来逆转通货膨胀的过程。假定一个经济最初的通货膨胀率为10%,政府希望把它降下来,于是人为地制造5%的衰退。进一步假定人们习惯地按照上一年的通货膨胀率形成下年度的预期,而衰退对通货膨胀率的影响系数是0.4,那么该经济的价格调整方程
29、可以一般地表示为t=t-1-0.4ut,式中t为通货膨胀率;ut为衰退的程度。这样,在政府政策的作用下,第一年,尽管人们对通货膨胀率的预期为10%,但衰退使得通货膨胀率下降到1=0-0.4*5%=10%-2%=8%。第二年,人们对通货膨胀率的预期由原来的10%下降到8%。若政府继续人为地制造5%的衰退,则该年度的通货膨胀率为2=8%-2%=6%。如此继续下去,政府每年制造5%的衰退可以在5年内把通货膨胀率降到零。通过上述例子还可以看到,政府制造的衰退越大,通货膨胀率下降的速度越快。这涉与政府医治通货膨胀的指导思想。通过大规模制造衰退来实现低通货膨胀率的方案被形象地称为“冷火鸡”;通过逐渐制造衰
30、退来逆转通货膨胀的做法则被称为渐进主义。1、需求:需求是指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消费者在一定时期内对应于各种可能的价格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商品的数量。需求既强调消费者的购买欲望,又要求消费者具备购买能力。由于需求规律的作用,消费者对商品的需求量与其价格呈反方向变动。消费者对商品的需求量不仅取决于该商品的价格,也受到消费者的偏好、消费者的收入、相关商品的价格等因素的影响。当这些因素变动时,将引起消费者需求的变动。2、供给:商品的供给是指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生产者在一定时期内对应于各种可能的价格下愿意而且能够提供出售的商品的数量。经济学中涉与到的供给不仅要求生产者有提供商品的愿望,也要求生产者
31、有提供商品的生产能力。供给规律决定了商品的价格与供给量之间呈同方向变动。此外,一种商品的供给量不仅取决于该商品的价格,也受到生产技术和成本、相关商品的价格等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变动将导致供给变动。3、均衡价格:由供给等于需求所决定的价格。在一种商品的市场上,供给和需求的力量相互作用。如果市场价格高于均衡价格,则市场上出现超额供给,超额供给使市场价格趋于下降;反之,如果市场价格低于均衡价格,则市场上出现超额需求,超额需求使市场价格趋于上升直至均衡价格。4、比较静态分析:比较分析不同静态均衡状态的方法。当一个经济模型的外生变量发生变化时将对内生变量均衡数值产生影响,比较静态分析考察这种影响的程度和
32、方向。与动态分析不同,比较静态分析忽略内生变量的变动过程,而只考察当原有的条件发生变化时,新的均衡与原有均衡之间的差异。5、需求弹性:需求的价格弹性的简称。它表示在一定时间内相应于商品价格的相对变动,一种商品需求量相对变动的反映程度。需求弹性的大小通常用需求弹性系数来表示,它被定义为商品需求量的变动率与价格的变动率之比。在实践中,可以由点弹性或弧弹性来衡量弹性系数的大小。6、供给弹性:供给的价格弹性的简称。它反映了相应于商品价格的变动,该商品供给量变动的敏感程度。供给弹性的大小通常用供给弹性系数来表示。它被定义为商品供给量的变动率与价格的变动率之比。供给弹性系数可以由弧弹性或点弹性系数加以衡量
33、。7、需求规律: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一般而论,随着商品价格的升高,消费者愿意并且能够购买的商品数量减少;相反,随着商品价格的降低,消费者愿意并且能够购买的商品数量增加。即消费者的需求量与商品价格之间呈反方向变动。这一规律被称为需求规律。8、供给规律: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一般而论,随着商品价格的升高,生产者愿意并且能够提供的商品数量增加;相反,随着商品价格的降低,生产者愿意并且能够提供的商品数量减少。即生产者的供给量与商品价格之间呈同方向变动。这一规律被称为供给规律。9、需求的收入弹性:需求的收入弹性度量了相应于消费者收入的变动,需求量变动的敏感程度,其弹性系数定义为需求量变动的百分比除
34、以收入变动的百分比。利用收入弹性可以对商品进行分类。10、需求的交叉弹性:它反映了相应于其他商品价格的变动,消费者对某种商品需求量变动的敏感程度,其弹性系数定义为需求量变动的百分比除以另外商品价格变动的百分比。交叉弹性系数可以大于0、等于0或小于0,它表明两种商品之间分别呈替代、不相关或互补关系。13、效用:消费者消费或拥有一定数量的某种商品时所获得的满足程度。一种商品给消费者所带来的效用不同于该商品的使用价值,它是消费者对所消费商品给予的主观评价,不同的消费者在相同的时间、地点消费相同数量的商品组合可以分别获得不同的效用,即使同一消费者在不同的时期、不同的地点消费同样数量的商品组合也可获得不
35、同的满足程度。效用有总效用和边际效用之分。边际效用量的大小在消费者的消费决策中具有重要作用。14、边际效用递减规律:特定时期内,在其他商品的消费保持不变的条件下,消费者不断地增加某种商品的消费量,随着该商品消费数量的增加,消费者每增加一单位该商品的消费所获得的效用增加量逐渐减少。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是基数效用论的基本假设。导致边际效用递减的原因主要是随着商品数量的增加,商品对人们的刺激降低,并且重要程度也趋于下降。15、消费者均衡: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消费者实现效用最大化并将保持不变的一种状态。在既定的收入约束条件下,当消费者每单位货币支出的边际效用都等于货币的边际效用时,消费者处于均衡状态,
36、即RCS1,2=MU1/MU2=P1/P2,P1Q1+P2Q2=m。用图形表示,即为无差异曲线与预算约束线的切点。16、预算约束线:在消费者面临的商品价格既定的条件下,消费者的收入对效用最大化形成约束。既定的收入全部用于消费可以购买到的商品组合构成的曲线即为消费者的预算约束线。预算约束线方程为:P1Q1+P2Q2=m。如图。预算约束线限定了消费者能够选择的商品的范围。17、无差异曲线:可以给消费者带来相同满足程度的两种商品的不同数量组合描绘出来的轨迹。在一条无差异曲线上,商品的不同数量组合对消费者而言是无差异的,在通常情况下,无差异曲线具有以下特点:任意两条无差异曲线都不会相交;无差异曲线有无
37、数条,每一条代表着一个特定的效用等级,并且离原点越远,所代表的效用等级就越高;无差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无差异曲线凸向原点。18、商品的边际替代率:无差异曲线斜率的绝对值,它表示在保持消费者效用水平不变的前提条件下,增加一单位某种商品的消费可以代替的另外一种商品的数量。以RCS代表商品的边际替代率,则商品1对商品2的边际替代率可以表示为:RCS1,2=Q2/Q1|u=u0随着第一种商品数量的增加,商品1对商品2的边际替代率呈递减趋势。19、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一种商品的价格变动所引起的该商品需求量变动的总效应可以被分解为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两个部分。其中:因商品的价格变动引
38、起的商品相对价格的变动,使得消费者在保持原有效用水平不变的条件下用较为便宜的商品代替较昂贵商品而对商品需求量产生的影响,为替代效应;在收入不变的条件下,由商品的价格变动会引起消费者实际收入水平变动,消费者改变消费数量而对商品需求量所产生的影响,为收入效应。如图。20、边际产量:在生产技术水平和其他投入要素不变的情况下,每增加一个单位变动投入要素所得到的总产量的增加量。如果生产过程中只使用劳动(L)作为可变投入,那么劳动的边际产量可以用公式表示为MPL=TP/L由于边际收益递减规律成立,要素的边际产量在可变投入增加到一定程度以后是递减的。21、边际收益递减规律:又称边际报酬递减规律或边际产量递减
39、规律,指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条件下,增加某种生产要素的投入,当该生产要素投入数量增加到一定程度以后,增加一单位该要素所带来的产量增加量是递减的,边际收益递减规律是以技术水平和其他生产要素的投入数量保持不变为条件的。此外,只有当可变投入增加到一定程度之后,边际产量才递减。22、等产量曲线: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条件下可以生产相同产量的两种生产要素投入数量的不同组合描述出来的一条曲线。等产量曲线具有以下特征:有无数条,每一条代表着一个产量,并且离原点越远,产量就越大;任意两条等产量曲线不相交;向右下方倾斜;凸向原点。其中,等产量曲线凸向原点由边际技术替代率递减规律所决定。23、边际技术替代率递减规律:边际技术替代率表示在保持产量不变的前提条件下,增加一单位某种生产要素可以代替的另外一种要素的数量。一般来说,由于生产过程中投入的生产要素是不完全替代的,随着一种生产要素数量的增加,另外一种要素则更为需要,从而出现增加要素的边际产量递减,而被替代要素的边际产量递增。这样,在保持产量不变的前提条件下,随着一种要素投入量的增加,它对其他要素的边际技术替代率呈递减趋势。由于边际技术替代率是等产量曲线斜率的绝对值,故边际技术替代率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