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上好心理健康教育课(13页).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如何上好心理健康教育课(13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如何上好心理健康教育课(13页).doc(1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如何上好心理健康教育课-讲座:如何上好心理健康教育课?对于心理健康教育课,目前自上而下都处于摸索阶段。一、 对心理健康教育课概念的界定: 心理健康教育课绝对应该是有别于思想品德课或德育课。心理健康课不应该充满了“不要”、“不许”、“不该”,这类的词语用语。 心理健康教育课是对学生心理的一种疏导(引导),学生应该经历体验、感悟,探究、反思,迁移、运用,这一过程。所以不管在内容选择上还是问题处理上都应符合生活逻辑和问题逻辑。心理矛盾(问题)是没有一蹴而就的解决方式的。 心理健康教育课千万小心别抹杀了学生的个性。心理健康教育就是要彰显个性魅力,这是培养健康人格的重要一条。 心理健康课的课题应是从学
2、生中来,选择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最密切的话题,找到他们最渴望得到解决的问题。并且这种问题应该是具有代表性的、共性的问题,才能引起共鸣,引发大家的话题。否则课堂必然低效或无效。 教师的个性魅力、感染力于一堂成功的心理健康课来说非常重要。 学生是否愿意说出真心话,可以说是心理健康课的一个死穴点。二、 心理健康教育课的一般程序及典型案例基本教学程序可由下列五个环节构成: 1、热身准备,目的的诱发学生对课程的兴趣,达到悦心的目的。兴趣是激发学习动机的最现实最活跃的因素,学生对学习有兴趣就会对所学知识产生强烈的渴求和掌握知识的愿望,因此,老师们就采用多种多样的课堂活动形式,如律动、歌舞、游戏等活动,提高
3、学生情绪,营造乐学的良好心理气氛。 如,有教师上课之前,第一件事是每一位学生在纸上画出自己的心情脸谱,不一会一张张表情生动的脸谱跃然纸上。 学生:爸爸妈妈有时候不让我干什么的时候我就很容易生气,所以我才画了一个生气的面孔。 而这位小朋友画的是一张哭泣的脸,看来一定是有什么不开心的事了。 学生:我每次考试都考不好,回家给妈妈骂,我不知道为什么每次考试都考不到高分,每次被妈妈骂我都很伤心的。这样,一张心情脸谱就真实地表达了孩子们的心情,引发了他们倾诉的欲望。再如课前做一下与课堂内容相关的心理测量等,都有助于学生敞开心扉,为心理健康课堂的良好互动打下基础。 2、心理激荡,目的是激发求知心理达到激心效
4、果激发就是给学生一个信息,激发其内驱力,把教育者的要求转化为学生的自觉行动,去完成某一行为,进而达到预期的目的。主要方法有:(1)故事联想式引入故事。教师在活动开始或活动中,利用学生喜欢听故事、心的心理,提供学生阅读或倾听的故事。联想活动。通过学生的观念联想活动,训练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表达内心的感受和经验。小学生的思维具有形象性的特点,因而生动有趣的故事最能牢牢地吸引学生、启发学生的思考。根据这一特点,在心理健康教育中采用故事法。如五年级的寻找快乐一课教师播放了一段配乐故事国王与农夫,听后引发学生思考:故事中的主人公“国王”拥有那么多的财富为什么还不快乐?而一贫如洗的农夫整天在地里干活却觉
5、得非常快乐呢?这正是这节心理健康课要讨论的重点。学生带着这个问题仔细读文,反复思考得出:国王之所以不快乐是因为它欲求过高,而农夫之所以快乐是因为他经常想着那些比自己还不幸的人。从而使学生悟出了寻找快乐的第一种方法“降低不必要的欲求”。(2) 情境式通过提供、创设一些具体的情境,引导学生体验、感悟。情境分为氛围式情境和情节式情境两种类型。A 氛围式利用录像、录音、电影多媒体手段,真实地再现某些生活场景,或感受之优美、或感受人物之心态起伏。利用音乐渲染、富有激情的语言描述、营造出与主题相映衬的生动气氛。如心怀感恩,课堂上播放“感恩的心,感谢有你,伴我一生,让我有勇气做我自己感恩的心,感谢命运,花开
6、花落,我一样会珍惜”,当学生用手语学唱感恩的心这首MTV歌时,学生的内心将受到共鸣,受到震撼,B 情节式情境比如学会说“不”人际交往技巧之一,课堂上老师是这样设计的:在上课的开始部分提出一系列的问题,让学生随老师的思路而思考:同学提出的要求不当时我们也得答应吗?引出话题:其实在同学、朋友相处时,对于他们不正确的观点、要求、行为等,我们应该断然拒绝。学会拒绝别人也是我们处理好人际关系的一种重要技能,也就是说,我们要学会说“不”。要说“不”,要拒绝他人,总是与一定的情境相联系的,那么,我们来看一看下面的情境。在看的时候,请同学们都思考:两位同学是怎么做的?又是怎么想的?情境一:A同学做出很忙的样子
7、,一手拿着记事本,一边说:今天的事情真多今天中午我得多做点作业。说完做出做作业的样子。B(大大咧咧的)走到A旁边说:嗨!走,陪我一起买本书。A做出很为难的样子,(看看正做的作业,又看看同学,再迟疑几秒钟,最后还是走了。表现出的是一幅很为难的样子,感到很难办要走又不想走的样子,像是做出了巨大牺牲的样子)问A在这种情况下会怎么想呢?B又会怎么想呢?正确的做法是什么呢?3、自我宣泄,目的是让学生表白自己与达到交心的效果 把学生引入到心育课情景之后,教师把精心设计好的问题向学生提出。师问生,生问师。“质疑”即想、思考与分析;“议”即小组讨论、各抒己见;“做”即动手、动笔与其他操作活动,通过实际的操作活
8、动来宣泄自己情绪与表达自己的观点。(1)讨论澄清式专题讨论。针对当前学生关心的敏感性问题、热点问题、困惑问题展开讨论。辩论。就争论性问题进行分组辩论,提出正反两方面的不同意见。配对讨论。就一个题目,先两个人讨论,提出一个意见,然后再与另两个人讨论的意见协商,形成4个人的共同意见。再与另4个人一起直辖市,获得8个人的结论。这种讨论必须经过深思熟虑,参与感会比较高,讨论的效果会比较好。六讨论。分组进行,每组6人,在小组中每个人发言一分钟,在发言之前要给出个人思考时间。有一位老师的心理健康课,内容为“当愤怒燃起的时候”,老师拿着一只充满气的气球作为情景引入,提出问题:“你们有哪些办法可以将这只气球中
9、的气体放掉?”很快,有学生举手“把它放在冰箱里冷却”;“用针把它刺破”;“把它搁置起来,让气自然逃逸”于是老师就自然而然地带领同学们把方法迁移到本课所要解决的问题上来;课堂上,一个个鲜活,熟悉的例子都是同学们时时会遇到的“愤怒”,同学们在畅所欲言的交流中得到了心灵的升华,而老师娓娓道来的总结让曾经“愤怒”的孩子找到了平静的港湾。(2)实话实说式引导学生将内心的真实想法表达出来。可以是交流、倾诉,也可以是书面倾诉。如“心语笔谈”,让学生每天用日记、随笔等形式,写出心理变化,自我内省或求助于师长,获得合理调控,达到控制不良情绪、缓解心理压力的目的。再如浙江大学,在教室门口设一“心语”版,学生可以每
10、天将自己的心情记录上去,教师有意关注;再如“聊吧一刻钟”。每周五放学前给学生一刻钟的时间,不定主题,自由结伴,让学生把一周的烦心事、高兴事互相聊一下,缓解一下压力。4、共同分享 目的是通过师生互动,相互交流,沟通,相互启发共同受益,达到导心效果 通过自由宣泄,老师抓住了心理辅导的重要契机,引导学生思考比较,分析争论与评议不同的见解,使他们明辨是非,引出正确的心理行为,懂得不良心理与行为的消极后果。这样就能引导学生鉴赏和培养健康心理、健全人格,起到纳正弃误、共同分享的作用。A 角色体验式根据活动需要,让学生扮演活动中某一人物角色,按角色需要思考、行动、体验该角色人物的思想、心理,学习模仿好的一面
11、或更清楚地认识到其不恰当的思维方式及行为,进而增进自我认识,减轻或消除心理问题,发展良好的心理品质。哑剧表演。辅导教师提出一个主题或一个场景,要求学生不用语言而用表情、动作表演出来。比如,让学生表演与新同学见面的情景;表演赞美别人,喜欢别人或讨厌别人的情景,以揭示内心活动,促进学生非语言沟通能力的发展。空椅子表演。一个人表演。将两张椅子相对摆放,学生先坐在其中一张椅子上,另一张椅子虽空着,但假设坐着一个人(或是异性同学,或是另一位同学,或是老师,或是父母),让该生先表演彼此间曾经发生过的对话,或心中所想的话,然后坐至对面去,扮演对方的角色以对方的立场说话,如此重复多次,增进学生对对方的了解,改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如何 上好 心理健康 教育 13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