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氏体不锈钢的晶间腐蚀(6页).doc
《奥氏体不锈钢的晶间腐蚀(6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奥氏体不锈钢的晶间腐蚀(6页).doc(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 18 卷第 5 期腐蚀科学与防护技术Vol 18 No 52006 年 9 月CO RROSIO N SCIENCE AND PROTECTIO N TECHNOLO GYSep20061 11奥氏体不锈钢的晶间腐蚀罗 宏,龚 敏四川理工学院材料与化学工程系,自贡 643000摘要:主要介绍了奥氏体不锈钢晶间腐蚀的机理。讨论了 C、Cr 、P 等元素以及冷加工、铸造、焊接、热作成型等热加工方法对晶间腐蚀的影响;降低奥氏体不锈钢晶间腐蚀敏感性主要是限制不锈钢中的 C 和 N 的含量分别不超过0103 %和 0110 %的和进行固溶处理.关键词:奥氏体不锈钢;晶间腐蚀;综述中图分类号 : T
2、 G157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100226495 (2006) 0520357204O N INTERGRANUL AR CO RROSIO N OF AUSTENITIC STAINL ESS STEELL UO Ho ng , GON G MinM ateri al an d Chem ical Engi neeri ng Depart ment , S ichuan U ni versty of S cience an d Engi neeri ng , Zigong 643000ABSTRACT :The mechanisms of intergranular co rro si
3、o n ( I GC) of austenitic stainless steel were int ro duced. The effect s of co ntent of carbo n ,chro mium and nit rogen etc. as well as of cool wo rk ,casting ,12welding etc. o n I GC were discussed fo r austenitic stainless steel . In o rder to mitigating t he suscep tibility to I GC , t he co nt
4、ent of carbo n and nit rogen sho uld be limited to 0 . 03 % ( maximum)and 0 . 10 %( maximum)respectively ,o n t he ot her hand ,a p roper solutio n heat t reating sho uld also be taken.KEY WO RDS :austenitic stainless steel ;intergranular co rro sio n ; review晶间腐蚀( I GC) 是一种常见的局部腐蚀 ,遭受这种腐蚀C 处于过饱和 ,受
5、到敏化处理时 , C 和 Cr 形成碳化物 (主要的不锈钢 ,表面看来还很光亮 ,但经不起轻轻敲击便会破碎为(Cr , Fe) 23 C6 型) 在晶界析出. 由于( Cr , Fe) 23 C6 含 Cr 量很成细粒. 由于晶间腐蚀不易检查 ,造成设备的突然破坏 ,所以高 ,而 Cr 在奥氏体中扩散速率很低 ,这样就在晶界两侧形成危害性极大 1 ,统计资料认为这类腐蚀约占总腐蚀类型的了贫 Cr 区 ,其含 Cr 量低于 12mass % ,因而钝化性能与晶粒10 2 % 2 . 奥氏体不锈钢是工业中应用最广的不锈钢之一 ,不同 ,即晶界区和晶粒本体有了明显的差异 ,晶粒与晶界构多半在约 42
6、7816 的敏化温度范围内 ,在特定的腐蚀成活态 - 钝态的微电偶结构 ,造成晶界腐蚀.环境中易发生晶间腐蚀 ,晶间腐蚀还会加快整体腐蚀 ,因此 ,在强氧化性介质(如浓硝酸) 中不锈钢也会发生晶间腐奥氏体不锈钢晶间腐蚀的研究是多年来研究重点. 实践表蚀 ,但晶间腐蚀不是发生在经过敏化处理的不锈钢上 ,而是明 ,合适的固溶处理、稳定化处理、降低碳及杂质元素(例如 ,发生在经固溶处理的不锈钢上. 对这类晶间腐蚀显然不能用硅、磷和氮等) 在奥氏体不锈钢晶界的含量、消除或防止热加贫 Cr 理论来解释 ,而要用晶界区选择性溶解理论来解释. 当工或冷加工过程中对材料的影响等 ,都是降低晶间腐蚀敏感晶界上析
7、出了相 ( FeCr 金属间化合物) , 或是有杂质 ( 如性和防止晶间腐蚀的有效措施 1 ,419 .磷、硅) 偏析 ,在强氧化性介质中便会发生选择性溶解 ,从而1 晶间腐蚀机理造成晶间腐蚀. 而敏化加热时析出的碳化物有可能使杂质不富集或者程度减轻 ,从而消除或减少晶间腐蚀倾向.晶间腐蚀的机理 1 ,48 ,1418 ,主要有“贫 Cr 理论”和“晶以前“,贫 Cr 理论”的主要弱点是缺乏直接证明 Cr 区的界杂质选择性溶解理论”等.存在 ,采用电子探针都无法检测 ,因为贫 Cr 区太窄 ,光束的C 在奥氏体中的饱和溶解度小于 002 % ,一般不锈钢的范围超出了贫 Cr 区的缘故 ,但现在
8、应用透射电镜薄膜技术含 C 量都高于这个数值. 当不锈钢从固溶温度冷却下来时 ,已直接观察到了贫 Cr 区并测得了贫 Cr 区的宽度和贫化程1度. 另外 ,支持贫 Cr 理论的有利证据是从阳极极化曲线间接2222的测出了电流密度的数据 ,不同 Cr 含量的钢随 Cr 含量的降收稿日期:2005 07 01初稿;2005 10 21 修改稿低 ,其临界电流密度和钝化电流密度也相应增加.作者简介:罗宏(1970 - ) ,男 ,学士 ,副教授 ,主要从事金属材料耐蚀性能和表面处理工艺研究.对于“晶界杂质选择性溶解理论”,有力的证据是在晶界Tel :13990060079 E - mail :luo
9、hong28 163 . com区用 A ES分析可以检测到磷、硅的存在,而在晶内却检测不2-第 8 页-358腐蚀科学与防护技术第 18 卷到 ,这说明晶体内和晶界存在浓度的差异 ,从而引起晶间腐蚀的发生. 但腐蚀刚开始时含磷、硅物质的溶解起诱导作用 ,而后应力和缝隙的产生加速了晶界的腐蚀 ,这些过程都缺乏有力的证据.另外 ,晶间腐蚀的机理还有“晶界吸附理论”“、亚稳沉淀相理论”等. 这些理论 ,彼此并不矛盾 ,互为补充. 晶间腐蚀的机理的研究十分重要 ,应充分应用现代检测技术 ,研究晶间原子结构的改变、断口形貌、化学成分的变化、腐蚀的过程、腐蚀产物的成分以及晶界合金元素的相互影响等 ,进一
10、步解释晶间腐蚀现象.2 影响晶间腐蚀的因素211 成分的影响21111 碳含量从计算公式 3 Creff = Cr % - 0118Ni % -100C %和大量实验可以看出碳含量是影响奥氏体不锈钢晶间腐蚀最主要的因素. 18 - 8 型试验钢的抗晶间腐蚀的能力随着碳含量的降低而提高 ,防止 18 - 8 钢焊接接头在稀盐酸中的晶间腐蚀的最好方法是控制焊缝的碳含量 ,使 C %低于 0108 % ,最好采用 C %低于 0103 %的奥氏体不锈钢 5 ,6 .阮於珍、张振灿等 7 研究了 316 型不锈钢的晶间腐蚀性能 ,试样的热处理制度为: 1100 固溶处理 2 小时 ,水冷; 300 回
11、火 2 小时 ,空冷; 650 敏化处理 2 小时 ,空冷 ,晶间腐蚀采用 GB433415 - 90 规范 ,实验时间为 20 小时 ,得出的结论为 :316L (C % = 01006 %) 的抗晶间腐蚀性优于 316 Ti ( C % = 01036 %) ,316 Ti 优于 316 ( C % = 01042 %) ,可见 ,随着碳含量的降低 ,奥氏体不锈钢晶间腐蚀性得到提高.现在国内外的设备中重要的零部件大多采用超低碳的奥氏体不锈钢 ,取得了很好的抗晶间腐蚀效果. O1V1Kasparova 8 用高纯度的不同碳含量的 X20H20 钢(01002 % P ,0101 %Si) 在
12、650 分别敏化处理 1 h ,10 h ,100 h 后进行晶间腐蚀实验 ,得出结论:在同一敏化处理条件下 ,晶间腐蚀的深度随着碳含量的增加而加深. E1R1HWAN G 和 S1G1KAN G 9 研究了 304L 和 306L超低碳不锈钢在熔化的Li CO - K CO 盐中分别比 304 和 3062323具有更好的抗晶间腐蚀性能.1 12 1 2 Cr 含量在奥氏体不锈钢中 ,Cr 的含量的增加在低的敏化温度区会加速晶间腐蚀 ,在高的敏化温度区则会延长产生晶间腐蚀的时间. 18Cr - 8Ni 钢的晶间腐蚀认为在低于550 是受 Cr 的扩散控制;高于此温度时 ,受碳化物的生成速度控
13、制 ,因此在温度低时低碳不锈钢也易于敏化 10 .21113 Ni 含量Ni 含量的增加降低了 C 在奥氏体中的溶解度 ,并促进了碳化物(Cr23 C6 ) 的析出和长大 ,所以 Ni 的含量的增加会增加晶间腐蚀敏感性. Ni 的影响可以由以下公式计算: Creff = Cr % - 0118 Ni % - 100C % , 316L 的 Creff为 1118 % , 一般来说 , 奥氏体不锈钢中 Cr 的含量应超过11 % ,如果更低 ,则会严重降低抗晶间腐蚀的能力 3 .21114 其它元素含量(1) Si :不管是作为杂质元素还是作为合金的添加元素 ,晶间腐蚀主要取决于其在晶界的浓度和
14、分布. 一般在晶间腐蚀的区域 , Si 的含量不超过晶粒本身的2 倍 3 倍 , 贫 Cr 是造成晶间腐蚀的必要条件. O1V1 Kasparova 通过实验得出: 在沸腾的 65 %硝酸溶液中 ,含 0107 %C 和 313 %Si 的 X20 H20 钢 , Si 和 C 相互促进 ,形成 Cr23C6 型的含硅的碳化铬 ,成为晶界的第二相粒子 ,产生晶间腐蚀 ,如果在此条件下 ,没有晶界的贫 Cr ,固溶处理和敏化处理的腐蚀速率是接近的 8 .(2) N : 总的来说 , N 的含量最好控制在 0110 %以下 ,可以降低晶间腐蚀的敏感性. 但有的文献认为 6 ,对于含 Nb的不锈钢中
15、含有 01002 % N 可形成稳定性极高的 NbN 和 NbC ,在钢冷凝中优先形成高度弥散的晶核 ,细化晶粒 ,增强了 C 和 N 与基体的结合能力 ,降低 C 含量 ,既增强抗晶间腐蚀的能力 ,又增加了钢的强度和韧性. 但在含 Ti 和 Nb 的不锈钢中 ,加入量应严格控制 ,否则 Ti 和 Nb 会与 N 结合生成NbN 或 TiN ,从而失去固溶碳的作用. 热等静压成型的 316L不锈钢试样在 1200 进行固溶处理 ,N 的加入对于抗晶间腐蚀的能力有积极的影响 ,固溶处理的温度十分重要 ,如果在 1050 进行固溶处理 ,将大大降低其抗晶间腐蚀的能力 ,若分别加入 011 %和 0
16、123 %的 N ,在 500 和 900 分别进行时效处理 ,结果 N 的加入会延迟晶间腐蚀 19 .(3) Nb 和 Ti :这些稳定性元素的加入 ,能够部分抑制碳化物的形成 ,减轻贫 Cr ,从而提高抗晶间腐蚀的能力 1 ,6 ,7 ,但需要注意的是 ,在强氧化性介质(如硝酸) 中反而有害 ,因为生成的 TiC 易被溶解.(4) Mo :含 Mo 钢由于在晶界上析出了相而易产生晶间腐蚀.(5) P 和 S : P 在晶界的分布情况主要取决与合金的成分和热处理条件 ,对晶间腐蚀的作用研究不多. 普遍认为作为杂质元素 ,易形成第二相 ,发生选择性腐蚀 6 ,16 .(6) B :文献报道结果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奥氏体 不锈钢 晶间腐蚀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