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导体与绝缘体.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学设计导体与绝缘体.doc(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导体与绝缘体课前准备:ppt课件 检测表 分组实验材料包(电池盒、电池、导线、15种检测材料)一、教材分析:导体与绝缘体是教育科学出版社科学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一篇课文,它是研究物体导电性能的一篇探究课文,其教学内容分2个部分。第一部分:检测区分物体是导体还是绝缘体;第二部分:教室电器设备的绝缘材料和安全用电事项。根据科学课程标,我将导体与绝缘体一课的教学目标定位于“引导学生经历一个科学的探究过程”。教材以检测一块橡皮作为研究的开始,用电路检测器检测一块橡皮是简单的,这里的编写意图显然不在于对一块橡皮的检测结果,而是在于展开一项有价值的研究活动。教材列举了一个小组的
2、研究计划,这份研究计划的实施一一用电路检测器检测一块橡皮的过程是教学的重点。教材要求学生学会的一块橡皮检测的过程:1、从右边盒子里拿出橡皮,预测橡皮能否通过电流使灯泡发亮,把预测记录在科学文件夹上。2、把电路检测器的两个检测头接触一下,看看灯泡是否发亮。3、用两个检测头接触橡皮的两端,看看灯泡是否发光。4、重复检测一次。5、把检测时灯泡是否发亮记录在科学文件夹上。6、把检测完的橡皮放在左边的盘子里。我们仔细分析这份计划中5个探究活动的科学内涵,不难看出活动体现了科学研究的有序性;体现了科学工作的常用做法;体现了工具的重要性;体现了检测方法的科学性和准确性。本课教学是让学生自己学会制定一种检测计
3、划,还是让学生学会并理解一种科学规范的检测计划呢?我在这两方面的价值意义上做了一番抉择,其实作为学生开始学习制订科学规范检测计划的第一课,学会并理解一种科学规范的检测计划才是更重要的,这是切合学生现有科学探究水平的,也是今后课堂教学由“扶”走向“放”的基础,我们引导学生学习一种科学规范的检测方法,学生在今后的自行探究活动中才能派生出更多的、富有生命力的方法。将一块橡皮的检测计划以直接呈现的方式出现在课堂上这一做法为学生“动手做”的探究活动提供了充足的时间和空间。而学生按照这一过程去做了,去体验了,去检测更多物体的时候,他们就会明白以上每个步骤都是富有意义的,只有这样的一种过程才是科学规范的,今
4、后如果再让他们去讨论拟制这样的计划,他们就会有更全面的考虑,同时学会一种严谨细致的科学态度,这对学生科学素养的发展来说无疑是一种质的飞跃。在科学知识方面,尽管学生原来都或多或少具有一些“导体和绝缘体”的信息,但这些对学生来说都是模糊的,课堂活动让学生亲自动手检测多种物体,让学生获取足够多的感性经验建立起来的对导体和绝缘体的认识才是一种具体形象、充满生命力的认识。二、学生情况分析:科学探究方面:课程标准要求孩子能提出进行科学探究的大致思路,能对自己或小组提出的探究问题做书面计划。然而在实际过程中,要让学生自己独立制作一份完美的计划,或许在整个小学科学学习过程中都很难出现,要求四年级孩子做这么一份
5、科学规范的检测计划,是不近现实的。这节课是学生开始制定科学规范计划的第一课,如何悉心引导学生经历一个科学的探究过程,这是本课教学设计的关键所在。情感态度方面:四年级的学生还往往容易以自己原有的经验判断甚至是想象来替代实际科学实验情况,有些孩子在课堂中甚至会只凭经验不加实验地将导体和绝缘体分类,因此要在课堂中非常强调科学活动的实证精神的培养。活动中每个物体要检测两次以上,渗透了严谨细致的科学态度。另外,四年级孩子已经有了一定的合作意识,但是如何科学合理的分工,孩子还难以处理。因此本课教学要继续强调学会分工与合作,并对存在困难的小组提供相应的帮助策略。三、教学过程教学目标:1、科学知识:通过引导学
6、生自行探究,初步学会判断生活中哪些物体是导体,哪些物体是绝缘体,并构建适合儿童理解的导体和绝缘体的基本概念。2、科学探究:经历检测一块橡皮是否导电的过程,能依据检测一块橡皮的“科学规范”计划去检测更多的物体,能对所收集的信息进行整理与分析,并提出问题。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会与人合作,形成尊重事实的实证精神、认真细致的探究习惯和安全用电的生活意识。教学重点:检测区分各种物体是导体还是绝缘体教学难点:科学分工,合作制定探究计划。教学方法:探究法、实验法教学手段:实物、投影教学准备: 学生:每组一套材料,包括电路检测器,科学记录表及待检测物体。教师:演示用的电路装置、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创设
7、问题情境、激发探究欲望 1、师:在家都帮爸爸妈妈干活吗? 那我来检查一下,看是不是真的帮家长干活。如果爸爸在家正在修理电器,需要你帮忙拿一个钳子,你会拿给爸爸那个呢?(你个有保护胶皮,一个没有。)2、师:你为什么会给爸爸拿这把呢? (有胶皮的不会导电)我们今天来了解哪些物体容易导电,哪些物体不容易导电。二、学习检测一块橡皮方法 1、师:那橡皮是否容易导电呢?生: 师:利用手中的材料,怎样证明橡皮是否导电? 2、师:好,那我们就请一个同学上来用电路检测器检测一下。生:(上来演示。)3、师问:大家对这位同学的检测方法有什么建议吗?(如有不同意见请几个同学发言)4、师:同学们提出了自己的研究方法,这
8、节课我们要学会一种更科学规范的检测方法,请大家先用一分钟时间仔细看看是怎么做的。(课件出示:一块橡皮的检测过程。大屏幕出示:一块橡皮的检测过程。(1)从一边盒子里拿出橡皮,预测并记录。(2)把电路检测器的两个检测头接触一下,看看灯泡是否发光。(3)用两个检测头接触橡皮的两端,看看灯泡是否发光。(4)连续重复检测一次。(5)把检测时灯泡是否发光记录在科学文件夹上。(6)把检测完的橡皮放在另一边。) 5、师:谁来说说这样检测的科学性: 生:把橡皮从一边拿出来,检测完后要放到另一边去,这样在检测多种物品时才不会发生混淆。 生:在检测前要把电路检测器的两个检测头接触一下,看看灯泡是否发光,这样可以保证
9、电路检测器是好的。 生:连续重复检测一次是为了提高检测的准确性,而且可以节省时间。 6、出示记录表。 三、检测物品 1、师:好,同学们都学会了正确的检测方法,现在老师手里有几种物体,到底哪些是导体,哪些是绝缘体呢?我已经把这些物体的名称印在记录纸上了。请大家来看一看,你认为它是导体还是绝缘体?认为是导体的在导体下打勾,是绝缘体的在它的下面打勾,有疑问的打个问号。(师示范) 2、师:下面我们来检测这几个物体。老师给大家15分钟时间完成实验。看哪组实验最安静,速度快,完成的质量又高。 3、师:在大家动手做之前老师这里先提几点要求。 师:第一,要求大家学会分工与合作。课前大家都分工好了吗? 生:好了
10、。 师:第二,我们在检测每个物体时一定要按照刚才检测一块橡皮的过程严格检测,先预测、检测、再检测,如果不一样,还要进行第三、第四次的检测,然后才能做出判断。 师:第三,老师没有给大家提供太多的种物体,如果同学们检测好了老师给你们提供的材料以后,可以自己寻找材料做研究,比如说可以测测书包里的文具,书本等。 师:第四,小组内部如果需要交流,请控制好你们的声音,免得出现噪音。生:好! 师:请取出材料,我们开始吧! 4、小组领材料,学生开始分组实验,教师巡视指导。 设计意图:这个实验较花费时间。因此给学生规定一定的时间,可以促其抓紧时间展开实验。四、交流汇报,丰富概念: 1、师:我们检测已经结束,现在
11、我们请小组派代表,拿着你们的实验记录表进行汇报,哪些物体是导体,哪些物体是绝缘体。其他同学要认真倾听,如果有不同意见的拿好不同颜色的笔做好记录。等他们汇报完可以提出自己的意见。(师对照黑板上同学们的预测做一定的更改,并对更改过的做上红色的记号) 师:有没有不同意见?(对不同意见的让学生实验) 设计意图:把检测结果与预测情况对照可以看我们预测时出错了多少,并且直观地看出导体的共性。师:哪类物体是导体?哪类物体是绝缘体?生:金属。2、找找教室哪些是导体,哪些是绝缘体。 设计意图:学以致用,并与学生生活实际相结合。3、出示插头。哪部分是导体,哪部分是绝缘体?为什么这样设计? 4、总结:人们利用导体把
12、电送到需要的地方,利用绝缘体阻止电流到不希望有电的地方。 教学反思:小学科学课对于工作多年的我来说是一门新学科,从上学期我才接触这门课程。由于自己责任心、上进心不强,整个上学期可能也没有真正地备一节课,就更别提好好上一节课了,只是每节课告诉学生把应该记的画一画、抄一抄、背一背。直到这学期听说县里要来指导课,让我讲一节,我才真正意识到不能再那么上课了,所以我开始看教参,查资料。本课教学设计我多次改稿,备课过程中请教有经验的教师帮我看稿,提建议,我又让领导帮我听课提宝贵意见,虽然老师和领导们帮我提出了很多有价值的意见和建议,但由于本人能力有限,在执教过程中还是有得有失,感受颇多,现反思如下:对于导
13、体和绝缘体一课的教学来说,不只是让学生记住两个抽象的概念导体和绝缘体,引领孩子们亲身经历、亲身体验这两个概念“诞生”的过程,才是重中之重。鉴于此,我设计了“检测材料的导电性”的教学环节,目的就是为了通过尽可能多的实物的检测让学生在检测的过程中,亲身体验到材料的二性,即导电性与不导电性,在学生的科学探究过程中实现了由具体实物到抽象概念的过渡,学生的探究认真投入,有趣有序,学得轻松活泼效果好,对概念的理解更自然。我想,这应是我以后上课努力追求的境界。课堂上有机地融合了“安全用电”的思想教育,在引导学生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时就是结合了安全教育把”安全用电”的内容融合在科学教学之中,真正做到了“学以致用”的目的,从而达到了三维目标的有机统一。另外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比如:第一、但在学生动手实验的过程中,我如果设计成比赛的形式,孩子们完成的一定更快、更认真,效果会更好。第二、没能及时发现学生在回答问题时的细微动态。有的孩子在做汇报的时候语言不准确,不完整,作为老师没能及时发现并纠正。第三、运用表扬激励的手段还不够熟练,不能及时并适当的给学生以表扬和鼓励。总之,经历了这次活动的摔打与锤炼,让我对科学教育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对新的课改理念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信心更足了.为了更高的追求,我会再接再厉、不断进取,在实践中积累经验,从同行身上汲取智慧和力量,让自己的课堂教学再上新台阶。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