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的本质读后感(张冬梅)(6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习的本质读后感(张冬梅)(6页).doc(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学习的本质学习心得张冬梅学习,在我们年轻的时候,一直是被理解为去上学、接受知识和技能的培训。但真正的学习不仅仅是这些。耳濡目染是学习、模仿行为也是学习,但是,学习的本质是领悟。学习,既是人类的基本活动和基本行为,它是我们生存的基本状态。“狼孩”掉到狼群里,就要学习狼的生存方式,学习本身就是生存。通过认真研读安德烈焦尔所著的学习的本质一书,结合自己日常教学过程中的点滴,我感受颇深,收获很大。本书不仅对教育研究者,特别是帮助教师认识学生学习的机制,改进自己的教学十分实用,也为家长了解孩子的学习困难提供了方法。本书是一本十分难得的关于学习研究的实用性读本。 安德烈焦尔当依据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提出
2、了如何更好地学习的实际建议,并重新定义了学校的角色和地位。他认为在一个日新月异、不得不时刻创新的社会中,我们必须发展一种“质疑文化”。学生的学习不是一种简单的传递,更不是一种简单的条件作用的结果。因为学习者只有依靠自己才能进行学习,没有人能替另一个人完成学习。只有学习者自己才能赋予学习以深层次的意义。学习者是其自身教育真正的“创造者”。学习是互动的结果,当学习者的心智活动和他所处的环境之间建立丰富的互动时,他的知识水平就会有进步。人从婴儿期就开始了学习的过程,那个时期主要是模仿的行为,模仿就是最原始的学习。学生时期的学习,使人的大脑迅速地被开发,接受知识、被教育、被训练,养成一定的思维习惯和行
3、为能力。有人说这是进入社会的准备阶段,不错,社会生活需要人有一定的知识和技能,也叫谋生的本领。学习,就学校教育来讲,是学习的初级形式,重要的不是记住了各学科的定义与概念,获得了不同的学历,而是在学习的过程中开启了人的智力的潜能。学生如何搞好学习呢?根据书里的建议,作为教师,我们关心的不仅仅是学习者需要记忆的东西或知道的操作程序,而是通过各种方法让学生明白用所学的知识能够达到的某种目的,并帮助学生设置一定的目标,然后通过循序渐进的学习达到目标。只有当学习这种能力给学生带来更多的东西,特别是当学习者能够利用其所学时,他们才对这样的学习感兴趣。如果学习者能够改变原处的心智结构,甚至彻底重塑心智结构,
4、打破先有概念,改变头脑中的自命真理,学生才能真正学习。动机是推动学生去学习的内在的动力,动机被比作一种力量,一种冲动,使某一行动得以启动。指引学习者进入可以让他满意的情境。同时,动机维持着将一个计划目标进行到底所必须的精力。概括而言,一个有动力的学生会表现出明确的行动愿望。他能感受到某项活动对完成他的计划具有怎样的价值和重要性。他觉得自己有能力完成所要求的活动,有能力达到所期待的要求,相反,一个没有动力的学生会感到学习吃力,没有办法将学习进行到底,他看不到学习的价值,不知道教师提供的知识可以做什么。于是他采取回避策略,换句话说,他竭尽所能地什么都不做,因此,教师激发学生学习动力至关重要。怎样把
5、学生带入学习状态呢?老师高高在上地站在讲台上,一本正经地给学生上课,一直坐着听这种课,不会让学生产生什么学习动机。有心的老师已经发现,正面强化永远是上策。责备、训斥会造成师生关系紧张,往往会让学生自暴自弃。让学生相信他“可以”,至少是具有某些能力,那么他就会学习,就会进步。这本书篇幅不大,作者安德烈言简意赅地讨论了学习的许多方面,诸如社会和文化维度下人类对学习的认识,教育理论和方法的历史演进,学习的生理学和社会学基础等。但作者的重点,在于对今天学校教育存在的问题,做系统性的分析,并总结和提炼了一些建设性的应对方案。教学不是件轻松的差事,而是一项复杂的任务,教学既有心理要求又有技术要求,教师既得
6、有耐心,又得有想法,善创新。我们每个人都需要接受再教育,这不是指过了学生时期再进学校,也不是指再学习某种新知识和新技能,而是说每个人的心灵都需要再启蒙,再唤醒,以完成我们的精神趋向。物质生活没有太大的问题,也就是有了基本的保证后,我们依然很难感觉到自己生来是幸福的,原因就在于心灵的混沌,陷进苦难和世俗,它需要被再次唤醒,这种被唤醒就需要借助于学习,既向书本学习,也向自然学习,让自己的灵魂被启发。这是祛除心灵矛盾与冲突的良方,这是使我们内在开阔、宁静的唯一途径。我们都很容易被已知的知识捆住头脑,很容易被社会分工和社会角色限制精神的自由。很少能有人真正了解和承认自己的无知,说出“我不知道”。了解了
7、周围身边的人和事,就以为了解了社会,了解了经过别人传达给自己的世界是什么样的,就以为世界是他说的那样。这就是有限的已知,把我们的头脑局限在狭小的、自满的天地里。这样的头脑,永远不可能真正了解他所生活着的世界和他自己,更谈不上自由。别以为有了点文化的人,就是聪明的人。知识只是媒介,让我们通过前人有益的指引来认识生活。知识的传承既可以指引我们,也可以成为陷阱,被动接受来的知识、观念,或被传授它们的人所控制的学习、行为方式和思维方式(包括老师、大师、上师、上帝等),都不能帮助我们认识真理。能为我们打开新窗口的,是我们需要终生学习、不排斥任何形式的学习。真理是世界的本来面目,别人怎么说是别人的看法,要
8、想真正认识世界、认识生活,只有靠自己去发现和领悟。学习的兴趣面广、学得深、和不断地学习,才有可能有这样的发现,才有可能用自己的大脑去比较、判断、选择,从而得出什么是对的,哪些是错的结论来。所以,越爱学习的人,越不容易盲从和轻信,这不是因为他的头脑里知识多,而是因为他有一个清醒的头脑。从另一个角度看,一个善于观察、倾听和学习的头脑,就会很少有压力,它学会了比较和选择。聪明、清醒、灵敏是同义词。学习并不是把知识强行塞进脑子里。并不是通过背诵让知识占有自己的大脑空间,从而感觉到自己占有了先前不知道的知识。能够背诵、记忆、表述出来,甚至有限的应用,只是学习的一种形式,而真正的学习在于:领悟。是通过学习
9、,提高自身的能力,感知能力、联想能力、觉察能力、判断能力,使自己增加洞察外界和觉察内心的明智。说到学习,最可贵的是人的求知欲和好奇心,是对大千世界的兴趣。只有充满兴趣才会有不懈的学习动力。而这时候所说的学习,就不再是老师和教科书灌输给你的粗浅知识了,而是整个世界。整个世界都会对你够成魅力,它吸引着你。可以进学校,也可以不进学校;可以通过读书认识生活、也可以通过游走他乡来观察和体验世界的多样化,奇异之处或者是丰富多采。学习是形式多样的。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交八方友,这三者可以互补,增进我们了解世界的可能。毕竟读破万卷书、去想去的任何地方、认识所有的人,是个不现实的幻想。但这三条确也是个捷径,能够帮助我们实现尽可能的去看世界的理想。读书、旅游、交友,这不但是学习的方式方法,也是学习的过程。学习,可是有大学问。到底是为了什么?如果你仅知道学习可以给人提供谋生手段,那也只是了解了学习的一个方面;还有一个更好地回答:回归自然。在生与死之间最后的一段路途,人能否得到终极的满足与平静,就是说,不管你是否功成名就,活得绚丽多彩,到最后都是要灰飞湮灭,衰老和死亡总在前面等着我们。在我们与世界告别之时,我们的内心是否能够安稳和宁静?不再被任何欲望所折磨,不再恐惧,也不再幻想和不舍,读书和学习带来的人生领悟,都可以帮助你得到一个满意的回答。-第 6 页-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