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作竞赛历届获奖作品(83页).doc





《天作竞赛历届获奖作品(83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天作竞赛历届获奖作品(83页).doc(8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天作设计竞赛2002-建筑的逻辑 ARCHITECTURAL LOGIC 设计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从准备到完成蕴含着理性与感性的思考。一般来说,设计的逻辑关系更多地带有理性的成分。对建筑的逻辑的认识促使我们思索建筑本质上的内容。当然,这种概念的表达可以是建筑的,也可以是非建筑的;可以是传统的,也可以是现代的;可以是虚拟的,也可以是现实的重要的是我们要真正把握住建筑的逻辑的实质。我们期待着那些将建筑的逻辑进行提炼、概括、抽象,从而达到准确而深刻的作品问世。T-02091 杨西 俞劼(哈尔滨工业大学) 作品以复杂内容和复杂关系所构成的不同层面来切入论题,并认为这些层面的波动和影响,在特定的区域还存
2、在空隙和裂痕。因而,截取成为关键,如何截取,截取后的状态,截取的过程一定是因人而异的。从这个意义说,截取成为寻找建筑逻辑的重要手段。图示表达清晰、准确、鲜明,作者的截取也是图示中最精彩、最富变化、最具潜力之处。T-02013 杨期力 尹小霞(深圳大学)T-02013 杨期力 尹小霞(深圳大学) 建筑源于生活是作者最基本的观点,也是被普遍认同。作品把生活中的三个共生关系转译成建筑的创作过程,所体现的建筑逻辑是朴素而明确的。因而产生了回味的余地,具有了指导意义。图示表达直观、细致,但上部反映的生活方式和关于理性、感性的讨论显得繁琐。 T-02074 肖晶 潘迪(哈尔滨工业大学) 这是参赛作品表达最
3、为简练、寓意最为丰富的方案。单纯的黑色背景,黑白网块构成的方形和中心黑色方点的连续变化,提示了一种极为理性的状态,也可理解为清晰、模糊连续的建筑逻辑。作品图示表达出色,深层意义有待突破。T-02078 杨西 黄巍(哈尔滨工业大学) 建筑创作的思维是主客观因素包容、交叠的取舍过程,取舍成为一个重要手段。在任意层面,表现为局部的整体制约性规律。对建筑的逻辑理解有见解,富理性。图面左下对原形和形式的展开略显多余。T-02002 李宁 马箐(哈尔滨工业大学) 作品以实验的方式,在积木的加减过程中,直观地体现了建筑空间与结构的共生关系,总结出某些规律,推导了一个实在的建筑逻辑。实验过程细致,可理解性强,
4、但缺乏深度,文字表述过多。T-02100 孙佳媚 赵婷(哈尔滨工业大学) 借用分子、原子间作用与场的关系,阐释建筑各部分的共生逻辑。作品对建筑的逻辑解题正确。图中下部的分子模型反映共生关系不够贴切,需努力阅读上部文字与小图方可,图示不直观。T-02011 刘银 王晓雯(青岛建筑工程学院) 建筑零件的简单化组合生成了现实的建筑的逻辑,立论正确,但停留在现象层面上。在现实的逻辑的道路上走得太远,就有思考反逻辑建筑语言的必要性观点正确,遗憾的是没有发展下去。T-02083 于洋 焦洋(哈尔滨工业大学) 建筑本质要素在外界因素作用下,产生关系、形成秩序即为建筑的逻辑,解题准确,但图示语言表达不够清晰、
5、精练,令人费解。缺少对建筑内部因素影响关系和秩序形成作用的关注。T-02081 焦洋(哈尔滨工业大学) 力图以原型的方法阐释建筑的逻辑,有一定意义。原形的变化发展,逐产生新原形的出现是作品可推荐之处,但思路表达不够严谨与准确。T-02109 吴仰平(哈尔滨工业大学) 正负的对应依存与转化体现在建筑本体次体整体的演化过程中,从而形成了建筑的逻辑。主题表达复杂,不够明晰,令人疑惑。T-02116 石景琨 范晓剑(哈尔滨工业大学) 在限制中生成发展成为作者的建筑的逻辑,命题有针对性,易于理解。但仅仅揭示了现象而已,图中的主体令人费解。T-02089 杨西 林俊(哈尔滨工业大学) 用基点、扩散调整、交
6、融新生、冲突反复论证了某种现象,突出了逻辑过程,缺少方法和规律性的讨论,仅是现象陈述而已。天作建筑设计竞赛2003-门 DOOR 人们对事物的理解往往因其阅历、知识层次的不同而存在差异。门是建筑里以及生活中最为普通的概念之一,大家的理解也不尽相同,超越其单纯的空间概念,或许是时间的界定,或许是观念的承接,或许是门阐释出全方位的哲理是深刻而丰富多彩的。我们期待着对门具有独辟蹊径理解的作品问世。竞赛主题以门为主旨,参赛作品所表达的内容应与对门的思考和阐释有关。T-03194 长明(东南大学) 作品借用抽象概念的门,引发出与门相依存的墙、路、空间的思考,由此将门与院落、街巷、广场的中国传统空间引入深
7、刻的阐释,意义明确而深远。作品视野开阔,思路清晰,立论鲜明,富有意韵。T-03096 李久太 陶晓明(哈尔滨工业大学) 这是参赛作品中表达最为简练、寓意最为丰富的方案。作者用门的各种开启状态直白表露对主题的理解,门上的孔洞和看似无规律的飘散着的点,又似乎在向我们讲述着什么,昭示着什么。作品图示表达出色,意味深长,能够引发人们的遐想。作品的深层意义有待突破。T-03168 曾海兵 范春波(哈尔滨工业大学) 从身边熟识的情境引发思索而进入主题,成为作品值得推崇之处。作者对环境的观察引发通过性的需求与可能,进而创造了物质意义上的门。发现问题与思考、求解的过程直观、清楚,贴近生活。图示平白,直观性强,
8、思维与操作的方式具有指导意义,如能在此基础上精练出概括性的建筑语言,将会更有潜力。T-03209 于洋(哈尔滨工业大学) 作品极为朴实,直接切入主题,实事求是地分析、概括和总结了门的各种状态、性质和规律。表达直观明了,理性较强,但逻辑性不足。文字概括性不强而显无力,图示具有精练。T-03088 满莎 曹博(哈尔滨工业大学) 作者认为门是由主体选择时产生的,相同的目标因门的状态和选择过程的不同而产生差异,因而作为选择中介的门显得尤为重要,在选择与结果的逻辑关系中,门的意义由此产生。作品论点正确,图示表达清晰,但对门的阐释停留于哲理的层面,缺少实证性手段。T-03092 曹博(哈尔滨工业大学) 在
9、建筑门、足球门和几何曲线的转折点等现象分析中,从量变向质变的转变过程中,推导出广义上的门的意义。作者表达了自己的意图,可读性强,但缺乏深度。T-03109 朱云龙 韩睿彬(哈尔滨工业大学) 借用建筑语言中的门,在一个序列和过程中,讲述了人生与“门”的故事。门的反复出现,门的曲折变化,门的不同状态,门在期待、通过、变化中实现意义。作品对门的思考富有哲理性,图示略显平均,文字过多。天作建筑设计竞赛2004-自然之屋 NATURALHOUSE人人类向往自然,无论在喧嚣的都市,还是在静谧的山村。环境不同,人们感受自然的机会和方式有所不同,但对自然的向往确是永恒的追求。自然之屋,成为触摸自然的触角,感受
10、四季的窗口,体验人生的巢穴。自然之屋,睡在静谧和喧嚣中期待用建筑师的语言来阐释自然之屋的优秀作品问世。T04184 刘堃 刘男(哈尔滨工业大学) 特定环境下特定的人对于自然的渴求,使得原本简单的自然要素“树”变得十分重要,由10棵树产生了“自然之屋”,于是树屋建筑融为一体,从而巧妙地阐释了竞赛主题。作者能够从看似平淡的身边环境出发,观察生活,态度积极,值得推荐。作品观点清晰,寓意深远,表达简明,文字扼要,内容完整。T04138 裴来虎 陈文刚(华中科技大学) 作者对“自然之屋”的理解可谓独到:建构了一个特别的格构形式,作为媒介来为人们提供认识、体验自然的一种特殊方式。作者对人的行为尺度在建筑层
11、面进行了多种形式的探讨,这一点比空泛的论述更有意义。作品对竞赛主题的理解抽象、深刻,表达清晰、适度。T04159 杜倩(哈尔滨工业大学) “自然之屋”依附于自然,索取但不贪求。作品以蒙古包为原型,以诗一般的意境向我们讲述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熔融共生的故事。作品富含哲理的思索耐人寻味,表达也简单明了,但对“屋”的构想创意不足。T04150 刘曦(哈尔滨工业大学) “缝合”是对城市病的一次治疗。“缝合体”通过自然要素的有组织引入,力求成为城市中一片惬意的自然天地。作品以独特的视角,对一些困扰人们的城市问题进行的探索值得提倡,但表达稍嫌累赘。T04197 王宝珍(郑州工业大学) 就总体立意来看这是一
12、件十分感人的作品。作者用现代建筑语言很好地诠释了“天人合一”的境界,哪怕是对材料的选择这样的细节都体现着作者的匠心独具。但遗憾的是作品的表达不够理想,过量的图片和说明文字破坏了作品的整体意境。三等奖T-04097 胡一可(大连理工大学) 借用人与自然复杂、矛盾关系的物化体现笼子,来揭示自然之屋的本质内涵,由此引发至人与自然关系的深刻思考,有一定的理论意义。作品视角独特,贴切主题,现实意义有待突破。作品上部、下部的图示主旨不清,弱化了主题的表达。T-04018 柳巍(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对人类与自然之间关系的比喻准确、形象,“瓶子”成了在人工制造和自然渴望之间矛盾的象征,表现出哲理性的思考。作品
13、构思巧妙,但没有提出什么建设性的解决思路。图中左侧关于“鼠与瓶”的故事表述显得多余。T-04147 徐忠 贺丽洁(哈尔滨工业大学) 从身边熟识的环境入手去探讨复杂的命题,力图借用通道、连廊、平台等来实现建筑向自然的延伸,是作品的可取之处。图示朴实,有一定的可读性,但过于关注细节,反而淡化了整体和中心的表达。 T-04214 柳巍(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给自然设计空间,把“小屋”穿插在自然空间当中,是作者对自然之屋的解答。作品在构想上有一定的借鉴意义,但在创意上尚显不足。图示表达过于分散,部分内容显得可有可无,淡化了主题。 T-04020 李伟 林怡琳(哈尔滨工业大学) 这是参赛作品中最能打动观者
14、的作品之一。以屋和家发生的朴实、感人的故事,揭示出自然生长、转变的现象和规律,用崭新的视角诠释了竞赛主题,也反映出作者对“自然”的思考。图示清晰、质朴。 T-04096 杨光(大连理工大学) 信息时代虚拟现实与真实存在的界限模糊了,树成了真实的代表。四季的转换,提醒着人们由虚拟向现实的转换,这也许就是作品的构思初衷吧,但并非自然的本质属性。 天作建筑设计竞赛2005-宿舍 DOMITORY这是生活和建筑中最基本的空间之一。它,凝结着时间和空间,承载着需求和希望,包容着喜乐和哀愁,记叙着交流和回忆宿舍,从这里开始,激发我们的热情,释放我们的想象,创造我们的未来期待着用建筑的语言来阐释宿舍的优秀作
15、品问世!一等奖T-05126 张帆(哈尔滨工业大学) 这是参赛图纸中寓意和表达最好的作品之一。作者以细致的观察和敏锐的触觉,在校园中最为熟悉的一角,概念性地构筑了感悟心灵和体验环境的宿舍空间,从而巧妙地阐释了宿舍的深层内涵。作品对竞赛主题的理解抽象、深刻,创意独到,手法简洁,表达清晰、适度,意境丰富。T-05134 杨伯寅 戴维(哈尔滨工业大学) 作品创造了一种新的宿舍形式“可更换的舱体”,来面对建筑千年的论题,赋予了作品深刻的概念内涵和理论价值。舱体本身及其组合都具有可变换、更新的可能,回答了时间流转带来的建筑问题。作品主题明确,图示层次清晰,主次明了,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价值。二等奖T-05
16、005 刘磊(哈尔滨工业大学) 方整的箱体,简单的隔断看似平常,但通过单元体的“旋转”带来了宿舍空间丰富的变化。作品构思巧妙,表达简洁明了。T-05014 腾云龙 张小斌(长春工程学院) 将宿舍概括为可以移动的“盒子”似乎有些荒诞,但其对宿舍本质的解读和对寄居生活的深层隐喻耐人寻味。其概念性的构思准确阐述了题意,表达清晰。T-05124 马刚 黄文宁(哈尔滨工业大学) 寄宿于“母体”的宿舍单元在城市网络中找寻自己的位置,适应时代的变迁。作品饱含了对科技进步的乐观态度,构思大胆而有新意,但表达主次不够分明,稍嫌累赘。T-05153 李广华 陈煜(哈尔滨工业大学) 利用可移动的家具对宿舍单元进行空
17、间变换和重组,对基本空间模式的概括准确并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对单元内人体基本活动尺度的推敲也较为细致深入。表达准确,但整个作品立意略显平淡。三等奖T-05118 戴其灿 陈慰(厦门大学) 通过墙体、隔断、平台、家具的可变性来探讨宿舍单元的空间灵活利用问题。针对不同的功能要求,作者做了大量扎实、深入的分析和研究,但最终的概括不够简练,表达也过于繁琐。T-05162 吴晓宇(哈尔滨工业大学) 自然生长的树状结构将蓝天、阳光、绿树纳入其中,作品表达了“拥抱自然”这一永恒的主题,观点鲜明,但新意不足。略显多余的细部设想和繁琐的图示表达有削弱主题的嫌疑。T-05138 张立夫 李雷(哈尔滨工业大学) 通
18、过对日常生活细致入微的观察,作者构想了一个有表情的宿舍,并借助于简洁而又灵活多变的空间划分较好地诠释了这一构思。表达诙谐有趣,耐人寻味,但图面形式感尚需进一步推敲。T-05006 杜鹏 靳琛(哈尔滨工业大学) 通过几种基本单元空间的组合,探讨了在“功能盒”确定的前提下,进一步丰富宿舍空间的可能性。研究有一定深度,表达总体尚可,但个别图示指意不明。T-05099 刘野 尹璐(天津大学) 在深入分析的基础上,作者提出了现有四人制宿舍的改造模式。结果针对性较强,具有一定的启发借鉴意义。表达不够清晰,过于繁琐。T-05107 张晓蕾(哈尔滨工业大学) 以蜂巢为原型对学生宿舍的空间组织形式进行了新的尝试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竞赛 历届 获奖作品 83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