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免疫学与微生物学重点整理(36页).doc
《医学免疫学与微生物学重点整理(36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医学免疫学与微生物学重点整理(36页).doc(3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医学免疫学与微生物学重点整理-第 36 页仅供参考!考试出错,别来找我!谢谢!_(:)_ By塌饼如有发现错误,及时找我!()免疫学部分:名词解释:1、抗原:能与T、B细胞受体(TCR、BCR)结合,启动免疫应答,并能与相应的免疫应答产物(抗体或效应细胞)产生特异性结合的物质。2、调理作用:IgG类抗体与相应细菌等颗粒性抗原特异性结合后,其Fc段与巨噬细胞或中性粒细胞表面相应Fc受体结合,促进吞噬细胞对上述抗原的吞噬及杀伤作用,称为调理作用。3、超抗原:是一种不需要抗原提呈细胞加工、处理、在极微量的浓度下,即可激活大量免疫细胞,产生极强的免疫应答的物质。4、APC:是抗原提呈细胞,能捕捉、加
2、工、处理抗原,并将抗原信息提呈给抗原特异性淋巴细胞的一类免疫细胞称抗原提呈细胞。5、佐剂:指与抗原一起或预先注入机体,可增强机体对该抗原的特异性免疫应答或改变免疫应答类型的物质。6、细胞因子:是细胞经刺激后合成、分泌的具有高活性、多功能的低分子量可溶性蛋白质,通过自分泌或旁分泌的方式作用于自身或临近细胞。7、ADCC:抗体依赖的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当IgG类抗体与肿瘤或病毒感染细胞表面相应抗原表位特异性结合后,其Fc段可与NK细胞、巨噬细胞和中性粒细胞表面的Fc受体结合,促使上述细胞对靶细胞的杀伤作用,简称ADCC效应。8、补体:补体是存在于血清、组织液和细胞膜表面的一组与免疫有关、经活化后
3、具有酶活性的不耐热的球蛋白。9、表位:又称抗原决定簇,是决定抗原特异性的基本结构单位,可与抗原受体及抗体形成空间互补。10、超敏反应:机体接受持续抗原刺激或同一抗原的再次刺激所产生的应答,以机体生理功能紊乱或组织损伤为主的病理性免疫应答。11、MHC/HLA:a.MHC(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系位于脊柱动物某一染色体上一组紧密连锁的基因群,其主要功能是以其产物提呈抗原肽并激活T细胞,启动和调控特异性免疫应答。(人类白细胞抗原)系人类的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HLA分子为跨膜糖蛋白。因其首先自人白细胞中发现故名。HLA的主要功能是提呈抗原肽,启动和调控免疫应答。HLA分子也是决定人类异基因移植排斥反
4、应的主要抗原。12、CD:指与人类细胞发育、分化、活化有关的细胞膜抗原/膜分子。是用单克隆抗体鉴定方法将来自不同实验室的单克隆抗体所识别的同一分化抗原(归为一个分化群,简称CD)称为CD分子或CD抗原。13、疫苗:疫苗是指病原体变异或经灭活后,毒力减低或消失,免疫原性保持,或者制备有效亚单位抗原,或者选择带有相同抗原的低毒或无毒生物,接种机体后能预防相应感染性疾病发生的生物制品。14、MHC限制性:MHC限制性指T细胞的TCR在识别特异性抗原肽的同时,必须识别自身的MHC分子。细胞对抗原肽的识别受MHC的限制,故Th-APC、Tc-靶细胞间只有MHC表型相同,才能有效的相互作用。15、人工主动
5、免疫:指给机体接种疫苗,使之产生特异性免疫力,从而建立有效免疫保护的措施。16、人工被动免疫:指给机体输注免疫效应物质,使之获得短暂免疫保护的措施。问答:1、试述机体免疫力如何实现?(练习册P211)答:机体免疫力主要通过固有免疫和适应性免疫两种机制来实现的。其中固有免疫的实现主要通过屏障系统的机械性防御机制和固有免疫应答机制。固有免疫应答则分别由固有免疫细胞和一些分泌性分子共同来介导。固有免疫细胞经模式识别受体激活后,可通过吞噬、细胞内杀灭及细胞毒性作用等方式清除病原体以及自身凋亡细胞。各类体细胞所分泌的可溶性蛋白,如补体系统、干扰素、肿瘤坏死因子、细胞趋化因子、溶菌酶、防御素、乙型溶素、碱
6、性蛋白与多肽,具有溶解、杀伤及抑制病原体作用,均可直接杀灭病原体或以激活炎症过程方式,参与病原体的清除。适应性免疫则由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介导。二者以抗原受体对抗原进行特异识别,在激活后增殖分化,继之才形成各种免疫功能。B细胞介导的免疫是通过其活化和分化为浆细胞后,所分泌的抗体来加速抗原清除。T细胞介导的免疫,则由激活后形成效应T细胞(细胞毒性T细胞、辅助性T细胞)介导的特异性细胞毒作用与炎症作用。2、试述免疫系统的三大功能和消极表现。(练习册p212)答:免疫系统的生理功能主要表现为免疫防御、免疫自稳、免疫监视。而其消极意义则是造成机体的免疫损伤。免疫防御是指机体防止外来病原体的入侵及清除
7、已入侵病原体及其他有害物质的能力,或称抗感染免疫。这是机体维护自身生存、与致病因子斗争和保持物种独立的生理机制。相反,免疫防御功能过强导致超敏反应,过低导致免疫缺陷病;免疫自稳是机体识别和清除自身衰老、损伤的组织、细胞的能力,也是调节免疫应答过程中各效应作用适度与相互平衡的能力。此功能异常可导致自身免疫病;免疫监视是指机体杀伤和清除体内异常突变细胞和病毒感染细胞的能力。机体借此可发现和抑制体内肿瘤的生长与发展或清除病毒。此功能异常则机体易罹患肿瘤或病毒持续感染。3、比较固有免疫和适应性免疫的特点。(练习册p211)固有免疫适应性免疫大体特点单个细胞为基础多种细胞参与选择针对性不严格严格识别对象
8、分子模式抗原表位细胞克隆扩增无有免疫记忆无有免疫效应迅速且效应恒定而短暂迟缓且效应递增而持久4、试述固有免疫的屏障系统。(练习册p212)答:屏障系统由机体特定部位的组织结构及其特有的物理、化学、生物学因素构成的防御结构。人体重要的屏障系统有皮肤黏膜屏障、血-脑屏障、血-胎盘屏障等。构成屏障的因素包括机械阻挡与冲洗、化学杀菌作用、更新作用、微生物群拮抗作用等。5、试述决定抗原免疫原性的因素。(练习册p215)答:决定抗原免疫原性的因素有:抗原的结构域生物学特性,包括”异物“性、分子量大小、结构的复杂性、易接近性、可提呈性及物理状态;免疫系统的识别能力,包括遗传因素、年龄、性别与健康状态;抗原与
9、免疫系统的接触方式,包括剂量、途径、次数及免疫佐剂的使用。6、试述免疫球蛋白的调理作用和ADCC。(练习册p220)答:调理作用:IgG类抗体与相应的细菌等颗粒性抗原特异性结合后,其Fc段与巨噬细胞或中性粒细胞表面相应Fc受体结合,促进吞噬细胞对上述抗原的吞噬及杀伤作用。ADCC作用:当IgG类抗体与肿瘤或病毒感染细胞表面相应抗原表位特异性结合后,其Fc段可与NK细胞、巨噬细胞和中性粒细胞表面的Fc受体结合促使上述细胞对靶细胞的杀伤作用。7、何谓T细胞的阳性选择和阴性选择?(p229,书P25)答:阳性选择:经TCR基因重排后的TCR+DP细胞与胸腺基质细胞表面MHC类或类分子以适当的亲和力结
10、合,继续分化为CD4+或CD8+SP细胞,此即阳性选择。阳性选择时,DP细胞如与MHC类分子相互作用,则CD8分子表达上调,而CD4分子表达下调直至丢失,最终分化为CD8+T细胞;如与MHC类分子结合,则CD4分子表达上调,而CD8分子表达下调至丢失,分化为CD4+T细胞。若DP细胞与MHC类或MHC类分子不能结合,则在胸腺皮质中发生细胞凋亡而被清除。阳性选择使T细胞获得了抗原识别的MHC限制性。阴性选择:经过阳性选择的SP细胞如能以其TCR识别自身肽- MHC或自身肽- MHC类分子复合物并与之高亲和力结合,即发生凋亡而被清除,不能识别该复合物的T细胞才能继续发育,此即阴性选择 。通过阴性选
11、择,T细胞获得对自身抗原的耐受性。8、初次应答与再次应答的特点比较。(p232)答:初次免疫应答是初始淋巴细胞受抗原激活后活化为短寿命效应细胞所形成的免疫应答格局。其特点是:1细胞活化的阈值较高。2细胞活化所需的时间较长。3细胞活化后的效应水平较低。4细胞活化后效应延续的时间较短。与此相反,再次免疫应答是由记忆淋巴细胞对抗原形成的回忆反应。其特点是:1细胞活化的阈值较低。2细胞活化所需的时间较短。3细胞活化后的效应水平较高。4细胞活化后效应延续的时间较长。这些规律在抗体形成的过程中得以很好地体现。如初次免疫应答与再次免疫应答时抗体在诱导期长短、形成类别、效价、持续时间、亲和力等方面的差异即是例
12、证。微生物学部分医学微生物学绪论 第一节 微生物的分类与医学微生物学 一、微生物的分类(掌握)微生物的定义(一群体积微小、结构简单、肉眼不能直接看见的微小生物的总称):微小,肉眼不可见,必须借助仪器分类的标准:核酸 DNA/RNA 酶 Ezyme 细胞器+核膜 DNA/RNA酶系统/Ezyme细胞器核膜细胞结构非细胞型生物单一/无简单无无无原核细胞型生物Both不完善简单无有真核细胞型生物Both完善完整有有1、非细胞型微生物: 病毒2、原核细胞型微生物:细菌、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体、放线菌、螺旋体3、真核细胞型微生物: 真菌二、微生物学与医学微生物学(了解) 第二节 微生物学发展简史(略)
13、 第三节 微生物的分布(掌握) 一、分布的位置:空气、土壤、水域、人体分布的特点及意义微生物分布的特点: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病原生物的数量主要分布病原空气少/少少呼吸道病原,如结核杆菌水源较多/较多多消化道病原,如轮状病毒土壤多/多较多创伤类病原,如破伤风梭菌人体正常菌群条件致病菌微生物分布的意义:1.为无菌操作提供理论基础;2.为传染病的防治提供排查方向;3.一般情况下促进机体免疫力的增强;4.为临床诊断提供线索二、正常菌群和条件致病:正常菌群的定义、特点;正常菌群的定义:在人体体表以及与外界相通的腔道中存在着一定种类一定数量的微生物类型。正常菌群的特点:1.长期进化而来;2.动态平衡;3.大
14、多有益(营养、免疫、拮抗、抗衰老);4.条件致病 条件致病的条件:宿主免疫力下降/低下;寄生部位改变;菌种间比例或数量改变;滥用抗生素、免疫抑制剂、化疗药物。正常菌群与条件致病菌P134-P135菌群失调与菌群失调症 菌群失调:指宿主正常菌群中各菌种间的比例发生较大幅度变化而超出正常范围的状态,特别是原籍菌的种类和数量下降,外籍菌或环境菌的种类和数量升高。菌群失调症:指严重的菌群失调可使宿主产生一系列临床症状,称菌群失调症。第四节 微生物与中医药学(略)第十三章 细菌学总论第一节 细菌的形态与结构 一、细菌的大小和形态(熟悉) 大小:一般以微米(m)作为测量单位。形态主要分为:球菌、杆菌、螺形
15、菌。二、细菌的基本结构 (掌握)细胞壁(掌握) 细胞膜(略)细胞质(掌握质粒)细胞核(略)质粒(plasmid):是细菌染色体以外的遗传物质,为闭合环状双股DNA,能进行独立复制u 细胞质中的遗传物质或DNA。 u 与细菌的生物学性状、致病性、耐药性等有关。可通过接合、转导作用等方式传递。革兰氏阳性菌与革兰氏阴性菌细胞壁结构比较细胞壁特征革兰阳性菌革兰阴性菌共同组分肽聚糖特殊组分磷壁酸、特殊的表面蛋白脂蛋白、脂质双层、脂多糖(内毒素、LPS)(脂质A、核心多糖、特异多糖)强度较坚韧较疏松厚度厚,20-80nm薄,5-10nm肽聚糖层数多,15-50层少,1-3层结构三维立体结构(聚糖骨架、四肽
16、侧链 、五肽交联桥)二维平面结构(聚糖骨架、四肽侧链)外膜无有三、细菌的特殊结构(掌握) (P113-P115) 鞭毛、菌毛、荚膜、芽胞鞭毛:附着于菌体上细长且呈波浪状弯曲的丝状物,长5-20m,比菌毛长,是细菌的运动器官。(单毛菌、双毛菌、周毛菌)。鞭毛蛋白(有较强抗原性,H抗原)菌毛:许多G-菌和少数G+菌附着于菌体表面的比鞭毛细、短而直的蛋白丝状物。与细菌的动力无关,分普通菌毛(与某些细菌的致病性有关)和性菌毛荚膜:细菌细胞壁外围绕一层较厚的黏性、胶冻样物质。(与细菌的致病力有关,可保护细菌抵抗吞噬细胞的吞噬和消化作用。荚膜具有抗原性。)芽胞:在一定环境条件下,某些革兰阳性菌能在菌体内形
17、成一个折光性较强的圆形或椭圆形小体,称内芽胞,简称芽胞。(生成条件:当营养物质如碳源、氮源或磷酸盐等缺乏时,容易形成芽胞。不同细菌形成芽胞需要不同的条件,炭疽杆菌与破伤风梭菌需要在有氧条件下形成芽胞。注意:芽胞并非细菌的繁殖体,而是处于代谢相对静止的休眠体。)杀灭芽胞最可靠的方法是高压蒸汽灭菌法,当进行消毒灭菌时往往以芽胞是否被杀死作为判断灭菌效果的指标。四、细菌的形态学检查方法(实验课,了解)第二节 细菌的生理(掌握)一、细菌的营养(掌握) 1、细菌的营养物质(掌握):水(细菌细胞必需成分)、 碳源(用于合成菌体的寒含碳物质及其骨架,也是主要能量来源)、 氮源(氮是组成细菌蛋白质、酶和合核酸
18、的成分,主要用于合成菌体细胞质及其他结构成分)、 无机盐(主要构成菌体成分,调节细胞渗透压、氢离子浓度、氧化还原电位等,维持酶的活性,并可作为某些细菌的能源)、生长因子(指细菌本身不能合成,而其生长又不可缺少的微量有机物质,包括氨基酸、嘌呤、嘧啶和维生素三大类)(P117)2、细菌的营养类型(略-生理) 3、细菌吸收营养的机制(略-生理) 二、细菌的生长繁殖(熟悉) 1、细菌生长繁殖的条件(掌握):A、营养物质(见上面) B、PH (多数为,个别如噬乳酸杆菌:-6.6,结核杆菌也在酸性环境下易生长;霍乱弧菌:-9.2) C、温度(最适温度:37) D、气体(氧气与二氧化碳)(P118)根据细菌
19、对氧气的不同需求,可分为:专性需氧菌:只能在有氧的情况下生长繁殖,如:结核杆菌微需氧菌:在低氧压(5%-6%)生长最好,氧压增高(大于10%)对其有抑制作用,如:空肠弯曲菌,幽门螺杆菌兼性厌氧菌:不论在有氧或无氧环境中都能生长,但以有氧时生长较好(大多数病原菌)专性厌氧菌:只能在无氧条件生长繁殖,如:破伤风梭菌,肉毒梭菌2、细菌的繁殖方式(了解) 3、细菌群体的生长繁殖与速度(了解) :迟缓期、对数期、稳定期、衰亡期三、细菌的新陈代谢(熟悉) 1、细菌的酶(略) 2、细菌的生物氧化与能量的获得(略) 3、细菌的代谢产物及其医药学意义(掌握) :(P121-122)A、热原质(LPS) (注意,
20、可能考名解):是细菌产生的一种脂多糖(如细菌的内毒素),将它注入人体或动物体内可引起发热反应,称为热原质。B、毒素 (重点):病原菌合成的对人和动物有毒性的物质。分内毒素和外毒素。内毒素存在于革兰阴性菌之类A部分,当菌体裂解后才释放出来。革兰阳性和少数革兰阴性菌在代谢过程中可分泌出有毒性作用的蛋白质,称外毒素。C、侵袭性酶 :某些细菌分泌的对人体有损伤作用的侵袭酶,能够损伤机体组织,促进细菌的侵袭、扩散,是细菌重要的致病因素。D、色素 :有些细菌在一定条件下能产生各种颜色的色素,可用于鉴别细菌。E、抗生素 :某些微生物代谢过程中产生的一类能够抑制或杀死某些微生物或肿瘤细胞的物质。天然来源:放线
21、菌、真菌、细菌。F、细菌素 (重点):是某些细菌菌株产生的对有亲缘关系的细菌有杀伤作用的蛋白质。G、维生素(重点):细菌可合成某些维生素,除供自身所需外,还能分泌至周围环境中。四、细菌的人工培养(实验;了解) 五、细菌的分类与命名(了解)第三节 消毒与灭菌一、概念(掌握) 消毒:杀死 病原微生物 不一定 芽胞 灭菌:杀死 所有微生物 包括 芽胞-消毒剂 防腐: 防、抑 微生物繁殖-防腐剂 无菌: 无 活微生物无菌操作:防止微生物进入人体或其他物品的操作。二、机理(简)三、方法(熟悉)(P124-128)物理消毒灭菌法 1、热力灭菌法:干热/湿热 干热法(一般细菌繁殖体在干燥状态下,80-100
22、经1h被杀死,芽胞则需160-170经2h才死亡):焚烧、烧烤、干烤、红外线(1-10m波长的热效应最强)湿热灭菌法:巴氏消毒法(适用于奶类和酒类,分为低温维持法:-62.8,30min;高温瞬间法,加热至71.7经15-30s,现广泛使用后法。)、煮沸法(一般细菌繁殖体5min能被杀死,芽胞则需煮沸1-2h才被杀灭)、流动蒸汽消毒法、间歇蒸汽灭菌法、高压蒸汽灭菌法(最有效的灭菌方法,杀死芽胞的最佳方法kPa蒸汽压下,温度达到121.3,维持15-20min,可杀灭包括细菌芽胞在内的所有微生物。现常用于一般培养基、生理盐水、手术敷料等耐高温、耐湿物品的灭菌)2、辐射杀菌法:紫外线 紫外线消毒: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医学 免疫学 微生物学 重点 整理 36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