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研修成果模版(4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实践研修成果模版(4页).doc(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实践研修成果模版教学基本信息题目月光启蒙学科语文年级五教材内容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个人信息设计者姓名单位药巧荣永和县城关第二小学1. 教材分析月光启蒙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十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课文,本单元的主题是“亲情依依”,这一单元向我们展示了人间最美好的感情:爱情、亲情、友情,有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本文是一篇内蕴丰富的散文,以“民谣、童谣、谜语”的形式,充分展露“母爱、童心、智慧”这一主题。作者描绘了小时候,母亲伴着皎洁的月光,为我唱起童谣,正是这些“明快、流畅、含蓄、风趣”的童谣,唤起了“我”对文学的热爱,启迪了“我”的灵性,助“我”走上了文学的道路。文章有两条线索
2、,明线是母亲对“我”的启蒙,一位平凡而伟大的母亲,在美妙、神奇的童谣中蕴以人生道理,伴随作者度过一个又一个月夜,那伟大母爱令我们感动。暗线是作者情感体验的发展变化,作者对其母亲的深挚依恋和怀念浸透于字里行间。读着月光启蒙,我们不由被那月色融融的美妙夏夜所陶醉,更被那动人心弦的浓浓亲情所感染。月色与亲情融为一体,相得益彰,形成了环境与心境内外互补、两相互动的意境。2. 学情分析课标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学中,要相信学生,依赖学生,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为他们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鼓励他们主动学习,自主探索,自我建构,最终实现自我发展。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阅读能
3、力,对母爱的体验也是有生活基础的,因此教学时可抓住作者对母爱及母亲教育启蒙他的情感体验这条线索而展开,让学生与文本进行对话,展开个性化阅读。但学生的阅历较浅,对人生的体验、社会的认识感受不深,对课文中有些较为含蓄的艺术表现手法理解不了,如复杂的人物性、典型的细节描写、令人深思的结尾、巧妙的省略所留出的艺术空白,而这些又恰恰是作者传情言志的重要表现手段,如处理不好,学生对文章的阅读会陷入欲深入而不能的状态,所以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引导甚至讲解重点句段的意思,促进阅读能力的提高。3. 教学目标(含重、难点)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了解民歌民谣的特点,感受民间文学的魅力。(重点)3通过对课文
4、具体语言文字的朗读、品悟、表达,感悟作者在月光下从母亲那里得到的启蒙教育,感受浓郁的母子亲情,体会作者对母亲的感激和怀念之情。(难点)4引导体会母亲与月光的联系,初步了解情景交融的写作方法,使学生得到写作方法的启蒙。(重点)4. 教学过程一、品味歌谣魅力1、回顾上节课知识:课文主要讲什么?2、课文中有哪些民谣、童谣,找出来自己读读,你从中感受到什么?3、学生交流,个性朗读。4、读了这么多歌谣,你对歌谣有什么新的认识?小结:同学们的认识和作者是一样的,这些歌谣明快流畅、含蓄风趣,充满了浓浓的乡土气息,充满了浓浓的乡音乡韵,带给我们无限的遐想。设计意图:语文课要引领学生学习语言、感悟语言。作为民族
5、文化源头和根基的民间文化之一民歌民谣,是神奇的,有着巫术般的魔力,能为孩子打开一扇隐秘的语言之门。通过自主品读、个性化朗读、展开想象、交流感受等多种方式,让学生了解民歌民谣的特点,感受民间文学的魅力,同时为体会母亲的教育智慧、理解“启蒙”做好铺垫。二、感悟母亲吟唱的歌谣,感悟月光下的启蒙默读课文,思考:母亲是在什么时候为我唱童谣的?听着母亲为我唱的歌谣“我”有何感受?从中明白了什么?1、 母亲是在什么时候为我唱歌谣的?师生共读第一段2、 听着母亲为我唱的歌谣“我”有何感受?(1) 指名读第三自然段(2) 从芳香的音韵中你体会到什么?过渡:母亲的歌谣不仅优美动听,还让我从中明白一些道理。3、 出
6、示:那时,我们日子清苦豁然开朗。(1) 句中有两个“长”字,各是什么意思?(2) “让一颗混沌的童心豁然开朗”我一下子明白了什么?联系歌谣内容想一想。小结:母亲吟唱的歌谣像月光般洒进我的心田,要我懂得要爱什么,要喜欢什么,母亲真是我的启蒙老师。过渡;母亲除了用歌谣启蒙,还用什么启蒙?4、 讲故事、猜谜语 (1)指名读第6自然段,思考;为什么我觉得母亲像一尊玉石雕像?(2)猜谜语,生动有趣5、 学到这里,你知道作者为什么用“月光启蒙”作为题目吗? 因为母亲在月光下用民谣、童谣、故事、谜语给孩子播下了一粒粒爱生活、爱文学的种子。如今,我们的作者孙田友已成为一名才华横溢的诗人,那是因为母亲从小给他的
7、月光启蒙。设计意图:抓住重点句段,反复品读,同时展开丰富想象,这样不仅帮助学生进行了扎实的语言训练,再度开发了课文内容,也让学生对课文的语言文字获得了进一步的理解和提升,从而感悟作者从母亲那里受到的启蒙教育以及对母亲的感激之情。三、表达怀念之情 四十年后,母亲因病失忆,她安详的坐在藤椅里,依然慈祥、和蔼,但却不知我从哪里来,不知我来干什么,甚至不知我是谁。只是对着我笑,笑的我泪流满面。母亲失去了记忆,而我心中却永远珍藏着那一轮明月。每当孙田友看到那一轮明月,心中会想到什么?小练笔:看到那一轮明月,“我”想到了,想到了-。 四、课后作业5板书设计月光启蒙 月色美 母亲美 唱歌谣讲故事 唱童谣说谜
8、语 (感谢母亲 母爱如月)6教学活动设计(含师生对话设计)一、感受歌谣魅力1回顾课文主要内容这堂课我们继续学习月光启蒙,齐读课题。读着课题,你的眼前浮现出一幅怎样的画面呢? 生自由说。2母亲在月光下吟唱歌谣的情景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师相机板书:歌谣)3母亲唱了许多歌谣,课文中写了五首,自由读,想想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生读谈感受。4谁来把你喜欢的一首歌谣读给大家听听?并说说喜欢的理由或自己的感受。学生交流。生1:亮堂堂体会到愉快的劳动场面及快乐温馨的农村生活。生2:凤凰体会到母亲对美好生活的无限向往。师补充:(主要内容)这两段歌谣分别描绘了现实生活和想象生活,都与月亮有关,都很美。表达了热
9、爱生活、热爱家乡、向往未来的思想感情。(语言特点)这两段歌谣从形式结构上看,像我们学过的古诗:句式工整,句末押韵,浅显易懂,朗朗上口,充满诗情。生3:小红孩体会到小红孩的可爱,生动刻画出了一个地道的农村小孩子的农村生活情景。生4:小老鼠刻画出了一只调皮的老鼠的形象,让人感觉有趣又好玩,读起来富有节奏感。生5:毛娃把毛娃的日常生活中的哭、笑、醒、睡等日常最熟悉、最常见的表现写出来了,富有亲切感,使一个天真、可爱的毛娃形象跃然纸上。师补充:(主要内容)勤劳的小红孩、贪吃的小老鼠、幸福的毛娃,都非常可爱。(语言特点)简洁明了,节奏明快,幽默风趣。5你对民歌童谣又有了哪些新的了解? 生说:通俗易懂、简
10、洁明快、富有节奏感、读起来朗朗上口6出示文中民歌民谣的特点。出示:明快、流畅、含蓄、风趣。齐读。师说:这些充满乡土的气息、浓郁的诗情能给我们带来无穷无尽的遐想。二、感悟母亲吟唱的歌谣,感悟月光下的启蒙1刚才是我们同学自己读歌谣、谈感受,那么,母亲吟唱歌谣时又会给我们带来一种怎样的感受呢?师配乐引读第一自然段。 读第一句时相机板书:美妙2(课件播放歌谣)你们听!母亲的歌声从篱笆小院里传了出来 3听着母亲的歌声,你有什么感觉呢?4出示文中作者的感受:出示:她用甜甜的嗓音深情地为我吟唱,轻轻的,像三月的和风,像小溪的流水。小院立即飘满了她那芳香的音韵。(1)指名读。 (2)读着这句话,你们能想象,当
11、时“我”是怎样听母亲唱歌谣的。 (3)指导朗读。(同学们的想象真丰富,带着这些美好的感受再读这句话。) (4)抓“芳香”谈感受。从这“芳香”,你感受到了什么?品出了什么? 生:这“芳香”一词用得太妙了!让我们品出了母亲声音的甜美、轻柔;品出了母亲的歌声使孩子如痴如醉;品出了那一首首歌谣给作者带来的美好感受师:无数个童年的夏夜有这芳香的音韵相伴,怎不美妙呢?难怪作者觉得(引读)童年的夏夜永远是美妙的。5我们知道,母亲不识字,她怎么会唱那么多的歌谣呢?请大家静心默读第五自然段。(1)学生默读。(2)学生交流,师随机引导。歌谣就是这样由外婆传给母亲,再由母亲传给孩子,一代一代传下来的,看来啊,母亲就
12、是在这种耳濡目染中学会的,。(出示:黄河留给家乡的故道不长五谷,却长歌谣。) 自由说对句子的理解。母亲用这些歌谣引读(出示:母亲用歌谣把故乡的爱,伴着月光给了我,让一颗混沌的童心豁然开朗) 你能抓住关键词说说这句话中的意思吗?指导读:带着你的理解读好这句话。生评价:1、读出了一个智慧的母亲;2、一个懂得感情的母亲;3、一个无私的母亲6师:也许,母亲并不知道她这样做会给我带来什么,其实呀,她已经在潜移默化地给我爱的启蒙,诗的启蒙,这一切让我受益匪浅,终身难忘,看来母亲真是“我”的启蒙老师!除了用歌谣,天资聪颖的母亲还用什么方式启迪“我”的童心呢?默读文章后面的部分。想想“我”从中又受到了怎样的启
13、蒙。7创设情境,练习说话:想象“我”依偎在母亲怀里,听着母亲讲嫦娥奔月、牛郎织女的故事听着听着,看着高深莫测的夜空,“我”可能会看到些什么呢?8过渡:母亲就是用这些引人入胜的神话故事,为我插上了想象的翅膀,启迪着我混沌的童心。引读:此时明月已至中天,母亲沉浸在如水的月色里,像一尊玉石雕像。(1)为什么在“我”的眼里,月光下的母亲就像一尊玉石雕像呢? 生1:母亲在月光下的美丽圣洁;生2:母亲在我心中的伟大;(2)指导朗读。师小结:童年的夏夜,有这样的母亲相伴,怎不美妙呢?难怪作者觉得(引读)童年的夏夜永远是美妙的。9读到这儿,你知道课文为什么要用“月光启蒙”作课题了吗? 生说:10师小结:母亲在
14、月光下用歌谣、故事、谜语给“我”播下了一粒粒爱生活、爱文学的种子,使它们生根、发芽、生长11、读到这儿,你们有没有注意到明明是母亲的启蒙,课题为什么叫“月光启蒙”呢?你觉得,母亲与月光之间又有什么联系?生1:月光是柔和的,母亲也是很温柔的。生2:月有光。我喜欢看月夜,看月色不分贫富贵贱,分摊给每家每户,照亮了大地。母爱也有光。母亲在清苦的日子里为我吟唱的那些民歌童谣,让我知道了面对艰难困苦,也要充满热情地生活,永远有追求。母爱有光,母亲为“我”点了一盏心灯,照亮了“我”以后道路。12、看来啊,母爱与月光有太多相似处了,这真是板书:母爱如月13、怪不得作者在文中多处写到月光,你能否一下子把它找出
15、来,交流出示:生1:柔和的月色立即洒满了我们的篱笆小院。生2:母亲用歌谣把故乡的爱,伴着月光给了我,让一颗混沌的童心豁然开朗。生3:此时明月已至中天,母亲沉浸在如水的月色里,像一尊玉石雕像。生三、表达怀念之情四十年后,母亲因病失忆,她安详的坐在藤椅里,依然慈祥、和蔼,但却不知我从哪里来,不知我来干什么,甚至不知我是谁。只是对着我笑,笑的我泪流满面。母亲失去了记忆,而我心中却永远珍藏着那一轮明月。每当孙田友看到那一轮明月,心中会想到什么?小练笔:看到那一轮明月,“我”想到了,想到了-。生自由发挥,小组交流。总结:是啊,多少年过去了,每当孙友田看到那一轮明月,就会想起那洒满月色的篱笆小院,想起无数
16、个童年的夏夜母亲月光下的启蒙后来他写下了母爱三部曲,我们今天所学的月光启蒙就是选自其中的一篇,你们课后可以上网找来读一读,并且搜集几首家乡的民歌民谣,相信它们一定会给你们带来不少的启迪。四、课后作业1、世界上的母亲都是一样的,母亲在你成长的历程中给了你哪些帮助,你想对她说些什么?请以“妈妈,我要感谢您”为开头写一段话。2、阅读孙友田母爱三部曲(月光母亲、迎接母爱、母爱似水)。 3、收集家乡的民谣、童谣。7.教学反思月光启蒙让我享受了一次流畅的教学过程。课堂上,我与孩子们心灵相通,情感交融,我们一起品读着,感动着,体会着母爱的伟大与神圣!课伊始,我依然从课题入手,引导学生设问:如何来理解“月光启
17、蒙”?在作者心里,谁是他的启蒙老师?在学生简单交流后,我们一齐读文章的最后一节,说说:为什么说母亲是作者的启蒙老师?为何题为月光启蒙?再读文,首先赏读第一部分:在月光下唱童谣。随着老师深情的导语,用多媒体为学生展示了一幅月夜下,母亲吟唱歌谣的美图,轻声朗读着:暑热散去了,月亮升起来了此时,我们仿佛来到月色朦胧、充满幻想的篱笆小院,心,顿时宁静下来。此时,我轻声说,让我们依偎在母亲怀里,听她轻轻地吟唱!轻柔、深情的歌谣响起来了,我们一起静静地欣赏着孩子不由自主地闭上眼睛,仿佛真的听到了母亲美妙的歌声!我们就这样看着美图,伴着音乐,轻轻的,一遍遍地赏读着,交流着,感受着文字的美,月光的美,母亲的美
18、,母爱的美,感受着作者的心,母亲的心,自己的心在读到“母亲患了老年痴呆症,失去了记忆。我赶回老家去看她时,她安详地坐在藤椅里,依然那么和蔼、慈祥,但却不知我从哪里来,不知我来干什么,甚至不知我是谁。不再谈她的往事,不再谈我的童年,只是对着我笑,笑得我泪流满面。”时,我分明看到孩子们眼里涌出的泪花勿容置疑,这堂课是成功的,这可从课后学生写给父母的一封信中可以深深地感受出来!成功之余,我也在思索:这堂课成功的原因是什么?为何令孩子如此感动?我想:1、孙友田的这篇文章本身就别具魅力,内容生动感人,文笔优美。教学中,我紧扣课题,抓住“月光”“启蒙”“母亲”展开教学。让学生明白:初看,母亲是通过为“我”
19、 唱歌谣童谣、讲故事、说谜语,给“我”以启蒙;但更深层次的,可理解为母亲用她甜甜的嗓音唱着那明快、流畅、含蓄、风趣的民歌民谣,启发了“我”的想象,让“我”对民间文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妈妈的歌谣声中,我们享受着月夜的宁静与清幽,感受着母亲的圣洁与美丽。母亲通过歌谣不仅传递了她对“我”的爱,同时也把她对故乡的爱,对生活的爱传递给了“我”。这就是爱的启蒙爱故乡、爱亲人、爱生活、爱大自然、爱一切美好的事物。2、 美文、美情、美语,加上制作精美的多媒体课件,为学生营造了生动迷人的教学氛围。学生们读着,思着,说着,听着,对文本的理解、对母爱的伟大逐步深入着,情感的波澜一层层起伏着,他们的心已完完全全地被文中神圣的母爱充盈,因此,他们的发言一个比一个精彩;朗读一个比一个感人,课堂呈现从所未有的融洽气氛。我感觉这种学习真是一种享受,同时也体验到了作为语文教师的一种幸福。语文是一首流动的诗。语文教育需要诗意,需要洋溢浪漫主义情怀!需要我们的语文教师全身心的投入,准确地抓住教材的情感点和学生的情感点,并在二者之间架设一座桥梁,使学生在激荡的情感中,受到感染、熏陶和激励;使他们在高昂的情绪中,产生想象和顿悟。-第 4 页-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