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昌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30年)(33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宜昌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30年)(33页).doc(3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宜昌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30年)(修改) 纲要文本 规划组织单位:宜昌市人民政府规划编制单位: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2011.10-第 30 页-目 录第一章 总则1第二章 城乡统筹与市域城镇体系规划2第一节 发展目标与策略2第二节 城镇化战略与城镇人口规模3第三节 市域资源与环境保护4第四节 市域城镇结构与经济区划5第五节 市域公共服务设施8第六节 市域综合交通9第七节 市域旅游10第八节 市域水系统11第九节 市域电力工程12第三章 城市性质、职能与发展规模14第一节 城市性质与职能14第二节 发展规模14第四章 规划区规划15第五章 中心城区用地布局18第一节 中心城区发展方
2、向与空间结构18第二节 居住用地布局19第三节 生产性用地布局19第六章 中心城区综合交通规划21第一节 路网结构21第二节 公共交通23第三节 公共停车场25第七章 中心城区公共设施规划26第八章 中心城区绿地景观系统规划29第一节 绿地系统29第二节 景观系统30第九章 中心城区环境保护规划33第一节 规划目标33第二节 环境功能区划33第三节 污染物控制策略34第十章 中心城区市政基础设施规划36第一节 给水36第二节 排水37第三节 电力38第四节 电信39第五节 燃气40第六节 环卫设施40第十一章 中心城区防灾减灾系统规划43第一节 综合防灾减灾体系43第二节 防洪43第三节 消防
3、44第四节 人防46第五节 抗震与地质灾害防治48第十二章 规划实施建议50第一章 总则第1条 规划目的为落实中部崛起战略、适应长江经济带新一轮开发和后三峡时代建设的需要,实施湖北省“一主两副”中心城市跨越式发展战略,统筹城市各项建设活动,促进宜昌市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编制宜昌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30年)(下称本规划)。第2条 规划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8年1月1日)(2)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2004年8月28日);(3)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2007年12月29日);(4)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年12月26日);(5)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
4、2002年10月1日);(6)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建设部令第146号);(7)湖北省城镇化与城镇发展战略规划(2010-2030年);(8)国家、省、市相关法律法规、标准规范等。第3条 规划层次本规划分为市域、城市规划区、中心城区三个层次。(1)市域:宜昌市行政管理范围,辖三市五县五区,国土面积约21230平方公里。(2)城市规划区:宜昌市区(西陵区、伍家岗区、点军区、猇亭区、夷陵区)、宜都市、枝江市、秭归县行政辖区,总面积约9233平方公里。(3)中心城区:西陵区、伍家岗区、点军区、猇亭区、小溪塔街道、三峡坝区、乐天溪镇、三斗坪镇、太平溪镇、龙泉镇、白洋镇、鸦鹊岭镇、安福寺镇、顾家店镇等地的行
5、政辖区,总面积约2944平方公里。第4条 规划期限近期为2011-2015年,中期为2016-2020年,远期为2021-2030年。 第二章 城乡统筹与市域城镇体系规划第一节 发展目标与策略第5条 发展目标1、市域协调发展目标(1)以“优化结构、提高效益、降低消耗、保护环境、改善民生”为基本目标,大力发展产业经济,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加速推进新型城镇化,提升城市功能,加快“两型”社会建设,实现宜昌从大城市向特大城市的转变,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成为带动鄂西南地区发展的主导力量。(2)到2020年,宜昌市GDP达到4800亿元,第三产业所占比重43%-47%;城镇化率63%;森林覆盖率65%,人均
6、绿地12平方米。(3)到2030年,宜昌市GDP达到7500亿元,第三产业所占比重55%-57%;城镇化率73%;森林覆盖率67%,人均绿地15平方米。2、城市发展总目标发挥资源优势,保持城市特色,使宜昌市成为宜居、宜业、宜旅的城市;加强区域协作,完善旅游服务设施建设,建设世界水电旅游名城;提升宜昌市经济实力和社会发展水平,把宜昌市建设成为长江中上游的区域性中心城市;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促进经济、社会、资源环境和谐发展,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目标。第6条 发展策略 1、区域协调策略加强与武汉、重庆、长株潭(长沙、株洲、湘潭)等中心城市的联系,与襄阳协同发展,共同完成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的目标;重点加强
7、与荆州在产业、交通以及旅游等方面的联系,构建“宜荆组合都市区”。2、市域统筹策略建立符合市场规律的、跨越行政区的城镇协调机制;构建分工协作、良性互动的协作体系,建立各县市之间、城镇之间网络型关系,鼓励“飞地园区”的经济发展模式;统筹江河流域规划,重点保护水源地生态环境,协调沿江上下游城镇的取水口与排水口,依据生态环境容量,制定合理的城镇发展规模;通过基础设施导向性作用,促进生产要素向中心城市与中心镇的集约发展,提高城镇化水平;通过公共服务设施的系统化布局,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保障城乡之间的公平发展;指导与协调各县市下一层次规划的编制。3、生态环境保护与培育策略依托三峡工程后续工作规划中确定的项
8、目,改善三峡大坝建成并运行后对长江流域环境;制定与实施市域生态分区规划,保护生态系统完整性、连续性和多样性,注重生态廊道保留;加强对水土流失的治理,提高森林覆盖率;加大地质灾害敏感点的监控和治理,预防与降低地质灾害所造成的危害;城镇建设中注重保留自然地形风貌。4、产业发展策略立足地方特色资源和已有的产业基础,寻求差异化的产业发展定位;大力发展生物医药、电子信息、新能源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产业科学发展;优化人力资本结构,在产业转移中寻求升级;以坚持环境影响评价和提升工业生产技术为手段,提高产业园区环境要求的门槛;创新与促进央企与地方企业、民营企业互动机制,实现产业集群的形
9、成。5、市政基础设施引导策略结合城乡规划用地布局,合理安排市政工程基础设施布局,适度超前规划市政设施规模,避免重复建设,实现市政基础设施共建共享,充分发挥市政基础设施的运行效率,为城市发展提供可靠的市政基础设施保障。第二节 城镇化战略与城镇人口规模第7条 城镇化战略统筹规划与建设沿江城镇带,积极与合理扩大宜昌中心城区规模,促进宜都、枝江、当阳城区与中心城区的协调发展;稳步推进其他县市区(县城)及重点镇的建设,引导人口与产业向中心城镇集聚;择优培育重点镇,整合建制镇,扶持山区城镇健康发展。第8条 市域人口控制规模与城镇化水平1、人口规模市域常住人口2015年为468万人,2020年为511万人,
10、2030年为547万人。2、城镇化水平市域2015年城镇化水平为59%,城镇人口为276万人;2020年城镇化水平为65%,城镇人口为332万人,2030年城镇化水平为75%,城镇人口为410万人。第三节 市域资源与环境保护第9条 生态功能区划及生态对策市域划分为4个生态区,分别为西南部森林生态功能区、西北部森林生态功能区、中部生态建设区和东部平原丘陵生态建设区。1、西南部森林生态功能区(1)主要包括五峰和长阳(除高家堰镇、龙舟坪镇外)两个土家族自治县以及宜都市南部山区和秭归县杨林桥镇等。(2)生态控制要点:有计划有步骤地建立特殊生态功能保护区,保护好市域具有特殊生态功能的重要水源涵养区、典型
11、自然生态系统等重要生态资源;加强森林资源保护与生态公益林建设;严格限制工业门类,加强矿区的生态恢复工作;依托自身良好的资源和环境条件,加强无污染的资源型产业的开发。2、西北部森林生态功能区(1)主要包括兴山县、远安县、夷陵区和秭归县大部分乡镇。(2)生态控制要点:合理控制人口规模,禁止新建污染严重的企业,逐步治理改造或搬迁现有污染企业;大力发展生态农业、有机农业,积极发展有机食品和绿色食品产业;库区所有市县(区)和沿江建制镇建设污水集中处理设施和雨污分流的污水收集系统;重点控制三峡库区的水土流失,减少入库的泥沙量,库区和影响区内25度以上的坡耕地应逐步还林还草;建立岸边生态保护带。3、中部生态
12、建设区(1)主要包括西陵区、伍家岗区、猇亭区、点军区、秭归县的茅坪镇、夷陵区的小溪塔街道、龙泉镇、鸦鹊岭镇、三峡坝区、太平溪镇、乐天溪镇、三斗坪镇、长阳土家族自治县的高家堰镇、龙舟坪镇、枝江市的安福寺镇和宜都市的红花套镇。(2)生态控制要点:加强城镇组团间生态区域的保护和控制,防止城镇建设无序蔓延,不得随意填占溪、河、渠、塘;严格限制污染型项目的建设;实行工业污染的集中处理和集中控制,强化清洁生产和污染物的达标排放;加强环境监管力度。4、东部平原丘陵生态建设区(1)该区包括枝江市、当阳市和宜都市大部。(2)生态控制要点:科学、合理地布局各种类型的工业项目,严格实施污染控制和环境监管。第10条
13、基本农田保护区市域基本农田保护区总规模约为2959.05平方公里。第四节 市域城镇结构与经济区划第11条 市域城镇空间结构规划 “一心一带四廊”的市域城镇空间结构。(1)“一心”:以宜昌市中心城区为主体,包括秭归县的茅坪镇、长阳土家族自治县的龙舟坪镇以及当阳市、枝江市和宜都市等外围城镇;(2)“一带”:长江城镇聚合带;(3)“四廊”:香溪河、沮漳河、清江、渔洋河等四条主要城镇廊道。第12条 城镇级别结构体系规划中心城市-次中心城镇-三级中心城镇-重点镇-一般镇五级城镇级别结构体系。(1)中心城市:即中心城区。(2)次中心城镇:当阳城区、宜都城区、枝江城区。(3)三级中心城镇:长阳土家族自治县城
14、(龙舟坪镇)、秭归县城(茅坪镇)、兴山县城(古夫镇)、远安县城(鸣凤镇)、五峰土家族自治县县城(渔洋关镇)。(4)重点镇:夷陵区雾渡河镇,宜都市松木坪镇、红花套镇、高坝洲镇、枝城镇,枝江市问安镇,当阳市半月镇、两河镇、庙前镇,长阳土家族自治县高家堰镇、磨市镇、都镇湾镇,秭归县归州镇、沙镇溪镇、郭家坝镇,兴山县峡口镇、高阳镇,远安县洋坪镇、旧县镇,五峰土家族自治县五峰镇、长乐坪镇。(5)一般镇:乡村区域的管理中心与商品集散地。第13条 城镇等级规模结构至2030年,市域城镇体系等级规模结构分4级,形成1个特大城市,3个20-50万人的中等城市,5个5-20万人口的小城市,44个5万人口以下小城镇
15、;突出重点培育中心城市及县(市)城区,形成特大、中等、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格局。表2-1:市域城镇等级规模结构规划城镇等级城镇规模(万人)数量城镇名称一级城镇2001宜昌城区二级城镇20-503枝江城区、当阳城区、宜都城区三级城镇5-205秭归县城、长阳土家族自治县城、远安县城、兴山县城、五峰土家族自治县渔洋关镇四级城镇544五峰镇、半月镇、问安镇、高阳镇、磨市镇、洋坪镇、高家堰镇、松木坪镇、峡口镇、归州镇、两河镇、庙前镇、榔坪镇、高坝洲镇、沙镇溪镇、雾渡河镇、郭家坝镇、淯溪镇、河溶镇、百里洲镇、七星台镇、王店镇、仙女镇、资丘镇、都镇湾镇、荷花镇、水月寺镇、屈原镇、樟村坪镇、分乡镇、茅坪场
16、镇、黄粮镇、渔峡口镇、两河口镇、贺家坪镇、长乐坪镇、杨林桥镇、仁和坪镇、旧县镇、湾潭镇、聂家河镇、南阳镇、花林寺镇、草埠湖镇合计53第14条 市域经济区划市域划分为6个功能不同的经济区,分别为:(1)中心综合服务区:承担全市及周边地区的金融商贸服务、科研教育、文化娱乐等各项职能,适宜发展综合服务、高新技术、物流业等相关产业,促进产业升级,提升服务能力,加强对外围城镇的支持作用。(2)东部产业促进区:宜昌市未来产业发展的重要地区,适宜发展先进装备制造业、新能源、汽车产业、生物科技、新材料、化工等,承接中心综合服务组团以及全国其他地区的产业转移与产业升级。(3)东部农业生产区:全市基本农田的集中分
17、布区,承担全市粮食生产基地功能。(4)西北部资源生产及旅游发展区:自然生态状况良好,矿产资源丰富。严格实施水污染防治和生态保育,限制高污染产业。此区域中矿产开采及林业生产,需要以不破坏生态环境为前提,适度发展旅游业。(5)三峡清江休闲旅游区:包含了三峡坝区以及清江流域的众多旅游资源,景色秀美,拥有发展旅游业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是宜昌市旅游业发展的重点区域。(6)西南部资源生产及旅游发展区:自然生态状况良好,山林茂盛,在进行生态保护的基础上,合理开发山林特产,发展旅游业。表2-2:市域经济区划范围一览表区划名称城镇名称中心综合服务区小溪塔街道、西陵区、点军区(桥边、连棚)、伍家岗区东部产业促进区
18、庙前镇、玉泉街道、龙泉镇、王店镇、鸦鹊岭镇、半月镇、问安镇、仙女镇、安福寺镇、猇亭区、白洋镇、顾家店镇、董市镇、枝江城区、红花套镇、高坝洲镇、姚家店乡、五眼泉乡、枝城镇、宜都城区东部农业生产区河溶镇、淯溪镇、玉阳街道、坝陵街道、百里洲镇、七星台镇、草埠湖镇西北部资源生产及旅游发展区荷花镇、洋坪镇、河口乡、旧县镇、花林寺镇、茅坝场镇、鸣凤镇、樟村坪镇、雾渡河镇、分乡镇、黄花乡、下堡坪乡、邓村乡、水月寺镇、榛子乡、古夫镇、南阳镇、黄粮镇、高阳镇、高桥乡、峡口镇、水田坝乡、屈原镇、归州镇、泄滩乡、沙镇溪镇、郭家坝镇、两河口镇、梅家河乡、周坪乡、杨林桥镇、莫坝乡、榔坪镇、何家坝镇三峡清江休闲旅游区傅家
19、堰乡、渔峡口镇、资丘镇、火烧坝镇、鸭子口镇、都镇湾镇、大堰乡、磨市镇、龙舟坝镇、高家堰镇、土城镇、三斗坝镇、茅坝镇、乐天溪镇、太平溪镇西南部资源生产及旅游发展区牛庄乡、采花乡、湾潭镇、五峰镇、长乐坪镇、渔洋关镇、仁和坪镇、潘家湾镇、聂家河镇、王家畈乡、松木坪镇第15条 城镇职能结构类型市域城镇职能划分为“综合、工矿、旅游、农业”四种类型。重点加强各级中心城镇的集聚和辐射作用,培育功能各异的重点城镇;完善综合型城镇的职能,形成区域性经济、文化和综合服务中心;发挥农业型城镇对农业发展的服务作用。规划期末,市域城镇体系形成以综合型城镇为枢纽,工矿、旅游和农业型城镇为发展支点,不同类型城镇间互补协作的
20、职能结构。如下表:表2-3:市域城镇职能类型一览表职能类型城镇名称综合型一级中心城区、当阳城区(玉阳、玉泉、坝陵)、枝江城区(马家店)、宜都城区(陆城、枝城)、秭归县城(茅坪)、长阳县城(龙舟坪)、远安县城(鸣凤)、兴山县城(古夫)、五峰县城(渔洋关)二级半月镇、问安镇、高家堰镇、磨市镇、五峰镇、洋坪镇、高阳镇、沙镇溪镇、高坝洲镇工矿型七星台镇、仙女镇、两河镇、庙前镇、王店镇、雾渡河镇、樟村坪镇、聂家河镇、水月寺镇、花林寺镇、茅坪场镇、荷花镇、松木坪镇、红花套旅游型峡口镇、归州镇、屈原镇、长乐坪镇、都镇湾镇、郭家坝镇、旧县镇农业型百里洲镇、河溶镇、淯溪镇、分乡镇、渔峡口镇、榔坪镇、两河口镇、贺
21、家坪镇、杨林桥镇、仁和坪镇、湾潭镇、南阳镇、黄粮镇、资丘镇、草埠湖镇注:本表不含建制乡。龙泉镇、桥边镇、艾家镇、安福寺镇、鸦鹊岭镇、顾家店镇、白洋镇纳入中心城区,因此不在规划职能类型中出现;董市镇接近枝江城区,纳入枝江城区统筹考虑,不在规划职能类型中出现;枝城镇纳入宜都城区统筹考虑,不在规划职能类型中出现。第五节 市域公共服务设施第16条 教育设施(1)按照“高中进城、初中进镇、小学联村办”的总体思路,优化中小学布局,重点抓好中心城区、各县(市)城区及重点乡镇教育设施布局,实现以常住人口为对象的城乡教育一体化。(2)中心城区大力发展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在次中心城镇和三级中心城镇大力发展普通高中
22、、各级各类职业学校和成人学校,促进就业;重点镇和一般镇重点完成“两基”要求,配置必要的中小学设施,重点镇配置1所高中阶段教育学校;将发展学前教育纳入城镇和新农村建设规划。新建居民小区必须同步规划配套的中小学和幼儿园。第17条 文化体育设施(1)在中心城区重点建设各类博物馆、图书馆,改造、提升群众艺术馆,完善多级文化设施;次中心城镇与三级中心城镇通过改造、新建等方式,完善县级文化馆、图书馆、影剧院等文化设施配置;重点镇和一般镇应按照规定配置文化活动中心、文化活动站等文化设施。(2)中心城区建成1所功能齐全、设施完善,能满足市民健身和承办大型体育赛事活动的体育中心;次中心城镇与三级中心城镇建设1座
23、综合性运动场和1-2座体育馆;重点镇和一般镇应配置小型建设场馆、社区活动中心等体育设施。第18条 医疗卫生设施每千人拥有医生数达到2.5-3人,每千人拥有床位数达到5-5.5张。第19条 社会福利设施重点推动农村敬老、养老等社会福利设施的建设与完善。规划至2030年,宜昌市每千名老人拥有养老床位数25-30张,达到或接近全国平均水平。第六节 市域综合交通第20条 铁路新建3条铁路线路,分别为:十宜铁路、汉(武汉)宜(宜昌)城际铁路和宜张铁路,改造焦柳铁路,增设紫云铁路作为白洋港、云池港、田家河港与焦柳铁路之间的联络线。第21条 高速公路已建成的高速公路包括沪渝高速汉宜段(即汉宜高速公路,含三峡
24、专用公路)、沪渝高速宜恩段、沪蓉高速荆宜段(即荆宜高速公路)、宜岳高速翻坝段(即三峡翻坝高速公路)等4条;沪蓉高速宜巴段(即宜昌至巴东高速公路)、保宜高速(保康至宜昌高速公路)在建中;拟规划建设宜张高速(即宜昌至张家界高速公路)、太张高速(即太平溪至张家口高速公路)、宜岳高速(即宜昌至岳阳高速公路)、宜来高速(即宜都至来凤高速公路)。第22条 公路现有国省道按二级及以上公路标准进行改造;中心城区与各县(市)城之间、各县(市)城之间、各县(市)城与重点镇之间主要联系公路均应达到二级及以上公路标准;构筑市域各县(市)城之间的环路和大宜昌环路,市域环路主要包括S224、S312、S255、S325,
25、大宜昌环路主要包括S323、S225、S256、S224。第23条 跨长江通道在现有西陵长江大桥、宜万铁路长江大桥、夷陵长江大桥、宜昌长江公路大桥、枝城长江大桥等5座跨长江大桥的基础上,新建5座跨长江大桥,分别为:红花套长江大桥(暂定名)、香溪长江大桥、庙嘴长江大桥、伍家岗大桥(暂定名)、白洋大桥。第24条 公路客货运站场规划二级及以上汽车客运站场共18个,货运站场13座。如下表:表2-4:规划二级以上客货站场一览表城镇名称客运站货运站中心城区5长途汽车客运站一级5宜昌货运中心一级点军汽车客运站一级伍家岗货运中心一级西陵汽车客运站一级点军货运站一级宜港汽车客运站一级夷陵货运站一级夷陵汽车客运站
26、一级太平溪货运站一级宜都3陆城客运站二级1陆城货运站二级枝城客运站二级枝城货运站二级红花客运站二级红花货运站二级当阳2玉阳客运站二级1当阳货运站二级草埠湖客运站二级枝江2马家店客运站二级1枝江货运站二级仙女客运站二级长阳2龙舟坪客运站二级1长阳货运站二级火烧坪客运站二级五峰1渔洋关客运站二级1渔洋关货运站二级远安1鸣凤客运站二级1远安货运站二级兴山1古夫客运站二级1兴山货运站二级秭归1茅坪客运站二级1茅坪货运站一级第25条 航道长江航道的通航能力为3000吨级;香溪河航道1000吨级通行至峡口,500吨级通行至高阳;黄柏河通航能力1000吨级;三峡库区支流(青干河、九畹溪、咤溪河)500100
27、0吨级通航能力;清江航道的通航能力为300吨级。第七节 市域旅游第26条 旅游地空间结构市域形成“一极、四轴、六区”的旅游地空间结构。其中,(1)“一极”即宜昌旅游增长极。空间范围主要包括西陵区、伍家岗区、小溪塔街道、三峡坝区及三镇、点军区、猇亭区等。(2)“四轴”指宜昌长江三峡旅游发展轴、宜昌清江旅游发展轴、宜昌三国文化旅游发展轴和宜昌夷陵-兴山-神农架生态旅游发展轴。(3)“六区”指都市观光旅游片区、长江三峡高峡平湖旅游片区、“两坝一峡”旅游片区、三国文化与丹霞山水旅游片区、清江民俗风情与生态旅游片区、香溪屈原昭君神农旅游片区。第27条 城区旅游服务基地(1)中心城区为全市一级旅游服务基地
28、,并由都市旅游交通集散中心、都市文化娱乐游憩中心、都市旅游综合服务中心、都市商务会展旅游中心和都市生态休闲旅游中心构成主要的旅游服务核心。(2)兴山县古夫镇、五峰县五峰镇和当阳城区为全市二级旅游服务基地。秭归县茅坪镇、远安县鸣凤镇、宜都市陆城镇、长阳县龙舟坪镇、枝江市城关镇等为三级旅游服务基地。第28条 特色旅游目的地乡镇重点扶持具有旅游服务功能的乡镇,包括夷陵区三斗坪镇、太平溪镇、乐天溪镇、黄花乡、邓村乡、雾渡河镇、秭归县九畹溪镇、茅坪镇、归州镇、宜都潘家湾乡、聂家河镇、红花套镇、陆城镇、兴山县昭君镇、南阳镇古夫镇、远安县荷花镇、鸣凤镇、当阳市城关镇、长阳县龙舟坪镇、高家堰镇,五峰县渔关镇、
29、枝江安福寺镇、点军区土城乡等。第29条 旅游交通组织(1)建设宜昌中心城区旅游交通主枢纽,承担主要的游客集散功能;规划兴山、当阳、枝江、宜都、五峰等5个旅游交通次级枢纽。(2)依托沪蓉高速、G318国道、S323省道、沪渝高速、三峡专用公路及相关城市道路建设旅游交通内环,将中心城区与四大水利枢纽工程(三峡、葛洲坝、高坝洲、隔河岩)连为一体,形成近郊旅游环线;依靠对现状省道、县道的升级,建设旅游交通外环,连接兴山、秭归、长阳、五峰、宜都、枝江、当阳、远安等远郊市县及相关景点,形成市域远郊旅游环线。第三章 城市性质、职能与发展规模第一节 城市性质与职能第30条 城市性质世界著名的水电旅游名城,长江
30、中上游区域性中心城市,湖北省域副中心城市。第31条 城市职能(1)长江三峡水电枢纽和著名的风景名胜旅游及商务休闲旅游目的地。(2)长江中上游的区域性交通及流通中心。(3)长江中上游重要的磷化工业、生物制药业、装备制造业和农产品加工业的生产区。(4)湖北省重要的金融、文化、教育、科技、卫生、信息服务中心和文化创意产业基地。第二节 发展规模第32条 规划区人口规模规划区常住人口2015年为323万人, 2020年为361万人,2030为年389万人。 第33条 规划区建设用地规模规划区近期2015年建设用地为323平方公里,中期2020年建设用地为361平方公里,远期2030年建设用地约为389平
31、方公里。第34条 中心城区人口规模中心城区2015年常住人口为174万人,2020年为226万人, 2030年为258万人。第35条 中心城区建设用地规模规划至2030年中心城区建设用地总量为270.65平方公里,人均建设用地控制在105平方米以内。第四章 规划区规划第36条 规划区长江城镇聚合带格局(1)规划结构为“一带三区”,即长江城镇聚合带为一带;沿江分布三个城镇区,北部为生态城镇区,包括坝区及太平溪镇、乐天溪镇、三斗坪镇、秭归县茅坪镇;中部为核心城镇区,包括西陵区、伍家岗区、点军区、小溪塔街道、龙泉镇;南部为产业城镇区,包括猇亭区、枝江市的马家店街道、鸦鹊岭镇、白洋镇、顾家店镇、安福寺
32、镇、董市镇、七星台镇、宜都市的陆城街道、红花套镇、高坝洲镇、姚家店镇、枝城镇。(2)长江城镇带内组团划分为一级组团和二级组团。其中,一级组团为:西陵区、伍家岗区、点军区、小溪塔街道、坝区及太平溪镇、乐天溪镇、三斗坪镇、秭归县茅坪镇、猇亭区、马家店街道、白洋镇、陆城街道;二级组团为:龙泉镇、鸦鹊岭镇、顾家店镇、安福寺镇、董市镇、七星台镇、红花套镇、高坝洲镇、姚家店镇、枝城镇。第37条 城镇职能城镇职能分为综合型、工矿型、旅游型。表4-1 长江城镇带城镇职能表职能类型城镇名称综合型西陵区、伍家岗区、点军区、小溪塔街道、秭归县茅坪镇、猇亭区、马家店街道、白洋镇、陆城街道工矿型坝区、龙泉镇、鸦鹊岭镇、
33、顾家店镇、安福寺镇、董市镇、七星台镇、红花套镇、高坝洲镇、姚家店镇、枝城镇旅游型太平溪镇、乐天溪镇、三斗坪镇第38条 空间管制规划区分为三类管制区域,禁止建设区、限制建设区、适宜建设区。(1)禁止建设区:主要包括自然保护区、基本农田、重要山体、饮用水水源地与重要水体、防洪区域等。自然保护区大都集中在规划区西部和北部,以林地与动植物保护区为主;基本农田大部分位于规划区东部;水源地保护区包括长江干流、清江干流、官庄水库、善溪冲水库、楠木溪水库、王家坝水库、泉河水库等。(2)限制建设区:主要为地形条件较为复杂、不适宜作为建设用地的区域,部分重要山体,水系,一些具有防洪防涝要求的河滩地等。(3)适宜建
34、设区:用地较为平整、无地质灾害,且开发不会对生态和环境造成较大影响的区域为适宜建设区。规划区内适宜建设区用地以建设用地为主。第39条 规划区内长江经济带布局规划区布局北部沿岸为旅游发展区,中部为服务区,南部为产业区,长江经济带重点打造三条廊道:三峡库区至西陵区一带,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景观资源,并受到生态保护限制,适宜打造精品旅游廊道;宜昌市未来的产业发展廊道,安排在猇亭区及以东范围,建设以装备制造、化工、生物医药等产业为代表的先进制造业走廊;配合产业发展,打造物流廊道,实现物流中转和翻坝运输的职能,建设三峡物流中心,包括茅坪港、太平溪新港、火车南站、火车东站、三峡机场空港、紫荆岭、云池港、红花
35、套、枝城港、七星台等十大物流园区。第40条 三峡枢纽港及交通规划整合规划区内港口、铁路、公路、机场等多种交通设施,建设三峡枢纽港。1、三峡枢纽港发展定位为翻坝中转港、工业输出港、三峡旅游港和西部出海港,具备港口装卸与储存、翻坝转运与多式联运、临港工业开发、功能综合的现代物流、三峡旅游服务等多项功能。2、翻坝中转港构建 “两坝、四港、两翼” 的三峡翻坝运输系统。翻坝转运集中在太平溪作业区、白洋-云池作业区、田家河作业区、茅坪作业区、红花套作业区、枝城作业区。(1)上游集装箱与散货下行:江北上岸货物在太平溪作业区通过太张高速、沪蓉高速转运,经白洋云池作业区或田家河作业区转水运。南岸货物和需转铁路运
36、输的货物在茅坪作业区上岸,通过翻坝高速或十宜铁路转陆运,经红花套、枝城作业区转水运。 (2)下游集装箱与散货上行:南岸货物在枝城作业区上岸后经焦柳铁路或高速公路转陆运,也可通过翻坝高速或铁路经茅坪作业区转水运。 北岸货物在白洋云池作业区、田家河作业区上岸后通过保宜高速、沪蓉高速、太张高速转运至太平溪作业区后进入上游。3、工业输出港分发挥港口的资源配置优势以及水运低成本优势,发展临港工业,建设宜昌工业输出港,重点建设白洋-云池作业区、田家河作业区、枝城作业区和七星台作业区。4、三峡旅游港以三峡专用公路为旅游翻坝客运主要通道,游客可在九码头上岸后游览宜昌市,也可在平湖客运专用码头、夜明珠码头上岸,
37、游览西陵峡,由太平溪码头上船进入长江上游。5、西部出海港以建成长江中上游交通物流枢纽中心、全国重要的区域性物流节点城市为目标,重点建设白洋-云池作业区、田家河作业区、枝城作业区。第41条 水资源协调规划按“优水优用”原则,优化规划区水资源配置。规划供水水源主要有长江干流、清江干流、官庄水库、善溪冲水库、楠木溪水库、王家坝水库、泉河水库等,规划采用双水源供水以保证供水安全。对规划区内的饮用水水源地实行严格的保护措施,保护区内严格执行“禁止新建、扩建与供水和水资源保护无关的建设项目”等关于水源保护的九项禁止性规定。统筹处理长江上下游供排水关系,协调取水口、水源保护区与排水口位置,保障水源水质安全。
38、第五章 中心城区用地布局第一节 中心城区发展方向与空间结构第42条 城市用地发展方向中心城区主要向长江宜昌下游段方向发展,形成沿江分布、垂江拓展的发展格局。第43条 空间结构中心城区形成“沿江带状多组团”的空间布局结构。其中,1、城市一级组团为:(1)西陵组团:宜昌城市的政治中心、商贸商务中心、旅游服务中心和科技文化中心; (2)伍家岗组团:宜昌现代新城中心,是城市重要的先进制造业集聚区、现代服务业核心区、生态宜居区和客运交通门户; (3)点军组团:滨江生态主城区,以体育休闲、文化产业、教育科研、居住、度假疗养等职能为主,安排部分无污染工业物流用地; (4)小溪塔组团:沿江综合城市组团,建设沿
39、江工业、现代农业和生态居住区,发展三峡文化旅游; (5)猇亭组团:宜昌城市重要经济增长极、工业聚集区,以工业和交通职能为主,逐步发展综合服务职能; (6)白洋组团:城市产业新区,宜昌长江经济带的重要支撑,依托白洋港发展临港和大型工业,并为周边工业组团提供综合配套设施,; (7)坝区组团:三峡工程建设、展示、发展区,太平溪以客运和旅游服务为主,乐天溪以居住和旅游服务功能为主,三斗坪主要以旅游服务为主。2、城市二级组团为:(1)龙泉组团:外围工业组团,以发展无污染工业为主; (2)鸦鹊岭组团:外围工业组团,以发展无污染工业为主; (3)安福寺组团:外围工业组团,工业发展为主,配套建设工业服务设施;
40、 (4)顾家店组团:外围工业组团,发展临港工业和重化工业。第二节 居住用地布局第44条 居住用地建设原则(1)各组团内部居住用地与就业岗位之间形成相对均衡的配置比例,减少组团之间的通勤交通。(2)新区建设与旧区改造相结合,以新区建设为主导,调整居住结构,逐步改善旧区环境。(3)鼓励成片开发、集中建设,完善社区配套服务设施。第45条 居住用地布局(1)中心城区规划居住用地7857.6公顷,占城市建设总用地的29%,人均用地30平方米。(2)规划确定39处城市居住片区,各个片区人均居住用地指标在2035平方米/人之间,考虑到每个片区所处地区的城市功能的差异,新区建设采用高值标准,旧城改造采用低值标
41、准。第46条 保障性住房规划(1)在各组团建设一定数量的经济适用房并适当配比公租房,解决中低收入者居住问题。(2)经济适用房或公租房布局在原则上应分散布置。(3)保障性住房宜靠近就业区布置。第三节 生产性用地布局第47条 工业用地规划结构“一带一路”的用地布局结构,即:规划长江产业带,梳理沿长江流域的产业布局,调控产业落位,增加集聚效应;沿小鸦公路培育已具雏形的沿路产业线,打造小鸦公路产业带。第48条 主要工业园宜昌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统一管理宜昌市主要工业园区,目前已形成一区六园结构,包括:(1)东山工业园 已形成生物医药、新材料、光机电一体化、轻工食品等主导产业,是宜昌高新技术产业、科研
42、院所和现代服务业的聚集区、自主创新示范区和人才强市的改革实验区。 (2)点军工业园 适宜重点发展电子、磁电子、金属材料等高新技术产业,是宜昌发展战略型新兴产业的高科技产业园区。 (3)宜昌生物产业园 适宜打造成为集研发、孵化、生产、服务为一体的多功能、生态型生物产业园区,由生物医药、生物制造、研发孵化、公共服务等四大功能片区构成。 (4)深圳工业园 承接珠三角等发达地区产业转移的重要平台和宜昌沿江最核心的工业园区。适宜打造先进装备制造、新能源、汽车和零部件制造、电工电缆、生物科技等特色产业。 (5)猇亭工业园 成为全国一流循环经济产业园区,适宜重点发展船舶机械制造、新材料等主导产业。 (6)白
43、洋工业园适宜重点发展精细化工、新材料、先进装备制造等产业,打造为科研孵化、生产制造、商务服务等功能齐全的现代生态工业园区。 第49条 物流集散用地中心城区用地规划中结合三峡现代物流中心建设,规划10个大型物流园区,分别为:伍家岗物流中心(花艳物流园)、云池物流园区、白洋物流园区、茅坪物流园区、东山商贸物流园区、太平溪物流园区、紫金岭物流园区、三峡机场空港物流园区、小溪塔物流园区、火车南站物流园区。第六章 中心城区综合交通规划第一节 路网结构第50条 路网体系划分规划将城市道路划分为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支路四个层次,其中主干路细分为干线性主干道和普通主干道。快速路及干线性主干路构成组团之间的
44、快捷联系通道,组团内部主次干路按“格网式”布局,依托地形自由延展。第51条 路网规模规划路网总规模1981.5千米,密度为7.3千米/平方千米,其中:快速路长度213千米,路网密度为0.78千米/平方千米;主干路长度956.4千米,路网密度为3.53千米/平方千米;次干路长度506千米,路网密度为1.87千米/平方千米。道路面积率为11%。第52条 平面布局(1)中心城区依托快速路与干线性主干路强化各城市组团之间快捷交通联系。1)快速路快速路是城市组团间联系的关键通道,规划形成“三纵五横”快速路网格局,其中“三纵”分别为东山四路-伍亭路-福亭路、三峡专用公路、江南路-S323省道-G318国道
45、-荆门山大道-S254省道;“五横”为宜秭公路-发展大道-西陵二路-庙嘴大桥-东岳二路、港窑路-胜利三路-夷陵长江大桥-夷桥路、龙柏路-柏临河路-伍家岗大桥、子窑路-桃子冲路-红花套大桥、S325省道-S107省道。规划红线宽度按60 -80米控制,道路断面采用两幅路或四幅路形式。2)干线性主干路干线性主干路是城市组团之间交通联系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快速路网的重要补充,全线实行半封闭管理方式。规划形成“三纵四横”的路网框架,其中“三纵”分别为小鸦公路、城东大道-汉宜路、东山大道-武临路-318国道-猇亭大道;“四横”分别为夷兴大道、花溪路、民主路、张家湾路-S107省道。规划红线宽度按50-60米控制,道路断面采用两幅路或三幅路形式。(2)中心城区各组团由普通主干路及次干路形成内部骨架路网,建立起组团内各城市功能片区或产业功能片区间的交通联系通道。1)普通主干路普通主干道是与邻近城市组团或组团内主要公共服务片区、居住功能片区、产业功能片区等的交通联系通道。规划红线宽度36-50m,道路断面采用两幅路或三幅路形式。2)次干路次干路是城市组团内部各类功能片区之间以及片区内部的联系道路,并对主干路交通需求进行集散。规划红线宽度20-36m,道路断面采用单幅路或两幅路形式。3)支路支路规划红线宽度均为15-20米,断面采用一块板形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