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年级第二次月考试卷苏教版.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高一年级第二次月考试卷苏教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一年级第二次月考试卷苏教版.doc(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高一年级第二次月考试卷语文试卷一、 选择题(共18分,每题3分)1、 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 粗糙(co)瓢虫(pio) 铿锵有力(jing) 呱呱坠地(gu)B、 横槛(kn) 缦回(mn) 尽态极妍(yn) 架梁之椽(yun)C、 强虏(l) 公瑾(jn) 寻常巷陌(xing) 故垒西边(li)D、 猝然(c) 倔强(qing) 亘古不变(gng) 方兴未艾(i)2、 下列各组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 弊帚自珍 诩诩如生 禁锢 翌日B、 一蹶不振 潜移默化 熨帖 安详C、 满不在服 昂首阔步 湎怀 范畴D、 相形见绌 势不可挡 寒喧 感概3、 下列加点的成语使
2、用恰当的一项是( )A、 只要你能身临其境地为我们想想,就不会对我们的做法说三道四。B、 人们不想活,情愿照顾殡仪馆的买卖,这种精神状态使医药一筹莫展C、 张老师针对班上同学良莠不齐的现状,讲课时注意分层指导。D、 黄山的风景如画,奇石林立,随处可见松柏倒挂。黄山风景融奇、秀、险于一身,真是巧夺天工。4、 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组是()A、 专家认为,减少烟害,特别是劝阻青少年戒烟,对预防肺癌有重要意义。B、 这家医院白血病和再生障碍性贫血的治疗达到了国内先进水平,建立了细胞动力学研究的基本方法。C、 思想要通过或者依附于一定的东西画家用色彩线条,音乐家用音响旋律,文学家用的主要是语言。D、 我
3、们要采取各种措施,推进消费体制的改革,努力完善消费环境,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产品和价格欺诈行为。5、 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解释错误的一组是( )A、 盖失强援(援助) 李牧连却之(使退却)B、 楚人一炬可怜焦土(可惜) 六王毕,四海一(统一)C、 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类)强虏灰飞烟灭(劲敌,指曹军)D、 使秦人复爱六国之人(爱护) 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以为鉴)6、 学常识表述错误的一组是( ) A、 海伦凯勒,美国著名的女作家,教育家。代表作有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我所生活的世界等,曾被授予“总统自由勋章”。B、 欧亨利,美国短篇小说家,被誉为“世界三大短篇小说之王”著名的作品有麦琪的礼物、警察与
4、赞美诗等 。其小说结尾常出人意料之外,具有极强的讽刺性。C、 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南宋著名爱国词人,与苏轼合称“苏辛”。D、 “一门三父子,都是大文豪,诗文传千古,峨眉共比高”,说的是苏洵、苏轼、苏澈父子三人,他们都以豪放词著称于世,位列“唐宋八大家”之中。二、 文言语段阅读(共12分,每题3分) (一)项籍者,下相人也,字羽。初起时,年二十四。其季父项梁。梁父即楚将项燕,为秦将王翦所戮者也。项氏世世为楚将,封于项,故姓项氏。项籍少时,学书不成,去,学剑,又不成。项梁怒之。籍曰:“书,足以记姓名而已;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于是项梁乃教籍兵法。籍大喜,略知其意,又不竟学。秦始皇游会稽
5、,渡浙江,梁与籍俱观。籍曰:“彼可取而代之!”梁掩其口,曰:“毋妄言!族矣!”梁以此奇籍。籍长八尺余,力能扛鼎,才气过人,虽吴中子弟,皆已惮籍矣。(史记)7、下列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组是( )A、又不竟学 竟:完毕 B 、毋妄言 妄:狂妄C、梁以此奇籍 奇:认为出奇 D、皆已惮籍矣 惮:畏惧8、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字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组是( )A、其季父项梁 使六国各爱其人B、于是项梁乃教籍兵法 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C、梁以此奇籍 洎牧以谗诛D、项梁怒之 子孙视之不甚惜 9、下列句子在文中意思,不正确的一组是( )A、 为秦将王翦所戮者也是被秦国将领王翦杀死的B、 书,足以记姓名而已 学文
6、字,能够记住名姓就行了C、 彼可取而代之 他可以取而代之D、 籍长八尺余,力能扛鼎项籍身高八尺多,力量能够举起大鼎10、下列对文意的解说,不正确的一组是( )A、 项羽的祖父是楚将项燕, 他是被秦国将领王翦杀死的 。B、 项羽学书学剑都不成,项梁后教他兵法,项羽很高兴,终于学完了兵法。C、 秦始皇游会稽时,项羽竟说“彼可取而代之”,可以看出他有大志与勇气。D、 项羽的身材、力气超出一般人,他在吴中青年人中很有威望。 (二)(甲)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或曰:“六国互丧,率赂秦耶?”曰:“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故曰弊在赂秦也!”(乙)悲夫!有如
7、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日削月割,以趋于亡。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夫六国与秦皆诸侯,其势弱于秦,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苟以天下之大,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11、解释两段文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用法(每空1分,共6分)(1)弊: (2)率: (3)完: (4)苟: (5)从: (6)下: 12、下列各项中加点的字不是古今异意的一项是(4分)A、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B、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C、从六国破亡之故事 D、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三、翻译下列句子(8分,每题4分)(1) 或曰:六国互丧,率赂秦也 。(2) 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四、默写(8分)(1) 羽扇纶巾
8、, , 。(1)(2) 凭谁问: , 。(1)(3) 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1)(4) 戍卒叫,函谷举, , 。(1)(5) 古人云:“以地事秦, ,薪不尽,火不灭。”(1)(6) 嗟乎! , ,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1)(7) 乱石穿空, , 。(2)五、阅读下面一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8分)菊郑谷王孙莫把比蓬蒿,九日枝枝近鬓毛。露湿秋香满池岸,由来不献瓦松高。注释:每年阴历九月九日,是人所共知的重阳节,古人在这一天,有登高和赏菊的习惯,饮菊花酒。蓬蒿,一种野生的杂草。近鬓毛,重阳节这一天古人有采菊花佩戴在鬓角的习惯。瓦松,是一种寄生在高大建筑物瓦檐处的植物。(1) 这首诗里写出了不同人
9、对菊花的两种不同的态度,诗中写了哪两种人的什么态度?(4) 。(2) 诗中“湿”“满”两个字用得好,请结合诗的思想内容简要分析其妙处。(4) 。六、 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619题 (18分)生命的段落君子一阵很大的风扫过,“啪!”清脆的跌落声传进耳膜,那是果实告别枝头的信号。秋到了,在漫漫的混沌漂游中,蓦然听到节律的时钟敲响了第三季,逝者如斯,我心肃然。惊回首,由夏而秋,由热烈而沉稳。在平滑无缝的转换前后迥乎不同的特色中,那一记瓜熟蒂落的清脆,又分明是自然生命进程中的句读。它在昭示光明飞逝的同时,也让我突发出“生命段落”的悟想。 春的萌动,夏的奋发,秋的成熟,冬的蛰伏,自然以季节为单位发展着它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一年级 第二次 月考 试卷 苏教版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