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素养检测(20页).doc
《学科素养检测(20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科素养检测(20页).doc(1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一部分 数学课程标准1、 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2、 课程性质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是培养公民素质的基础课程,具有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3、 数学课程应致力于实现义务教育阶段的培养目标,要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使得:人人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4、数学课程内容的组织要处理好几个关系:过程与结果的关系;直观与抽象的关系;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的关系。5、如何认识数学教学:(1)数学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2)有效的教学活动是学生学与教师教的统一。(3)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2、6、什么是数学课堂最需要做的事:(1)激发学生的兴趣;(2)引发数学思考;(3)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4)使学生掌握恰当的数学学习方法。7、学生的数学学习应当是一个什么样的过程:(1)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2)认真听讲、积极思考、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都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3)学生应当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经历观察、实验、猜测、计算、推理、验证等活动过程。8、在教学中,教师的主导性如何发挥:(1)处理好教师主导与教师角色之间的关系。作为学习的组织者,应该营造学习氛围,创设学习环境,组织学生参与一定目标导向下的多样化的学习活动,组织学生经历那些特
3、定的教学环节;作为学习的引导者,最重要的是要通过恰当的手段去引发学生做有意义的数学思考;作为学习的合作者,需要建立一个平等和谐的、相互交往的数学学习共同体。(2)面向全体,注重启发式和因材施教(3)处理好讲授和学生自主学习的关系。9、如何认识学习评价(1)评价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学习的过程和结果,激励学生学习和改进教师教学。(2)应建立评价目标多元、评价方法多样的评价体系。(3)评价既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也要重视学习的过程;既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也要重视学生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10、如何更有效地使用信息技术(1)要合理运用,注重实效;(
4、2)要注意信息技术与课程内容的整合;(3)信息技术的运用要致力于有效的改进教与学的方式。11、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将数学教学内容分为(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综合与实践)四大领域。将数学教学目标分为(知识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情感态度)四大方面。12、什么是数感?关于数与数量、数量关系、运算结果估计等方面的感悟。13、如何培养学生的数感?(1)重视低学段学生对数的感觉的建立,并在数感培养上处理好阶段性和发展性的关系。如在认识10以内数的时候,应该通过实物、图片等,将数与物对应起来;在认识20以内、100以内的数时,可以对具体实物通过估一估、数一数等活动帮助学生形成十、
5、百等数量大小的感觉。第二学段应结合学生所熟悉的现实素材感受大数的意义等。(2)紧密结合现实生活情境和实例,培养学生的数感。如通过调查、讨论,弄清楚邮政编码、汽车牌照号、身份证号码的规律和意义等。(3)让学生经历有关数的活动过程,逐步积累数感经验如组织学生参加调查活动:从你家到学校的路程大约有多远?你到学校大约要多长时间?教室面积有多大?学校食堂有多大?如何测量一张纸的厚度等。14、什么是符号意识?能够理解并且运用符号表示数、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知道使用符号可以进行运算和推理,得到的结论具有一般性。15、如何培养学生的符号意识?(1)在各阶段紧密结合概念、命题、公式的教学,培养学生的符号意识(2
6、)结合现实情境培养学生的符号意识(3)在数学问题解决过程中发展学生的符号意识16、什么是空间观念?(1)根据物体特征抽象出几何图形,根据几何图形想象出所描述的实际物体;(2)想象出物体的方位和相互之间的位置关系;(3)描述图形的运动和变化;(4)根据语言的描述画出图形。17、促进空间观念发展的教学策略?(1)教学中,结合学生熟悉的现实问题情境。例如,绘制学生自己的房间或学校的平面图;描述从家到学校的路线图;描述观察到的情境的画面;描述游乐园中各种运动的现象等。(2)利用多种途径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如生活经验的回忆与再现、实物观察与描述、拼摆与画图、折纸与展开、分析与推理等。(3)在学生的思考、
7、想象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18、什么是几何直观利用图形描述和分析问题。19、几何直观的培养(1)在教学中逐步使学生养成画图习惯。(2)重视变换让图形动起来例如把图形看做是一个刚体,通过旋转,去认识、理解、记忆图形的性质。(3)学会从“数”与“形”两个角度认识数学(4)掌握、运用一些基本图形解决问题。如数轴、方格纸、直角坐标系等。20、数据分析观念(1)体会数据中蕴涵着信息(2)根据问题的背景选择合适的方法(条形、折线、扇形)(3)通过数据分析体验随机性一方面,对于同样的事情每次收集到的数据可能会是不同的;另一方面,只要有足够的数据就可能从中发现规律。(如袋子中摸球)21、运算能力能够根据法则和运
8、算律正确地进行运算的能力。运算的正确、灵活、合理和简洁是运算能力的主要特征。22、运算能力的培养与发展(1)从具体到抽象一开始和具体事物相联系,之后逐步脱离具体事物,抽象成数与式、方程与不等式的运算。(2)由法则到算理“怎样算?”“怎样算得好?”“为什么要这样算?”使运算从操作的层面提升到思维的层面。(3)从常量到变量变量主要是第三学段的函数内容(4)由单向思维到逆向、多向思维体会加与减、乘与除的互逆关系,已知与未知的相互转化,不同解题思路和方法的比较择优。23、推理能力推理一般包括合情推理和演绎推理。合情推理是从已有的事实出发,凭借经验和直觉,通过归纳和类比等推断某些结果,是从特殊到一般;演
9、绎推理是从已有的事实和确定的规则出发,得到某个具体结论的推理,是从一般到特殊。24、推理能力的培养(1)推理能力的培养应贯穿于数学学习的整个过程贯穿于数学课程的四大领域内容;贯穿于数学课堂教学的各种活动过程(如概念教学、命题教学、证明教学等);贯穿于数学学习的各个环节(预习、复习、课堂教学、练习、测试等)。(2)通过多样化的活动,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第一学段,在观察、操作等活动中,能提出一些简单的猜想;第二学段,在观察、实验、猜想、验证等活动中,发展合情推理能力。(3)使学生多经历“猜想证明”的问题探索过程。25、模型思想模型思想的建立是学生体会和理解数学与外部世界联系的基本途径。26、模型思想
10、的培养(1)在教学中逐步渗透和引导学生不断感悟如第一学段,引导学生从现实情境中抽象出数,学会用适当的符号表示现实情境的简单现象;第二学段,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抽象出更为一般的模式表达,如用字母表示运算定律,总结出路程、速度、时间等的数量关系式。(2)使学生经历“问题情境建立模型求解验证”的数学活动过程如方程的教学,可以让学生从现实具体问题中,抽象出“方程”这个模型,从而求解问题。(3)通过数学建模改善学习方式27、应用意识(1)、有意识利用数学的概念、原理和方法解释现实世界中的现象,解决现实世界中的问题;(2)、认识到现实生活中蕴涵着大量与数量和图形有关的问题,这些问题可以抽象成数学问题,用数学
11、的方法予以解决。28、应用意识的培养(1)注重知识的来龙去脉。要让学生知道数学知识“从哪里来”,第一可以提供数学知识的背景材料,第二可以呈现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要让学生知道数学知道“到哪里去”,就要反映数学知识的应用过程。(2)在整个数学教育的过程中都应该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将应用意识的培养贯穿于数学课程的四大领域在教学设计过程中,联系学生实际和社会生活现实,合理解读教材、拓展教材;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关注生活情境数学化和数学问题生活化;将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既要关注学生应用意识指向的广阔性(有多少种解法、能发现多少数学问题),又要关注应用意识的主动性(面对实际问题时,能否主动运用数学的知
12、识和方法解决问题;面对新的数学知识时,能否主动的找实际背景)。(3)综合实践活动是培养应用意识很好的载体综合实践活动兼顾“综合性”和“实践性”:一方面,注重学生自主参与、全程参与,让学生积极动脑、动手、动口;另一方面,注重数学与 生活实际、数学与其他学科、数学内部知识的联系和综合应用。29、创新意识学生自己发现和提出问题是创新的基础;独立思考、学会思考是创新的核心归纳概括得到猜想和规律,并加以验证,是创新的重要方法。30、创新意识的培养(1)鼓励“质疑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2)鼓励“在做中积累经验”(3)教师要带头做31、义务教育数学课程的总目标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能:(1)获得适
13、应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2)体会数学知识之间、数学与其他学科之间、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进行思考,增强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了解数学的价值,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具有初步的创新意识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32、“四基”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是数学教学的主要载体,需要花费较多的课堂时间;数学思想是数学教学的精髓,是统领课堂教学的主线;数学活动是不可或缺的教学形式。33、数学课程的具体目标第一,知识技能方面(1) 经历数与代数的抽象、运算与建模等过
14、程,掌握数与代数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2) 经历图形的抽象、分类、性质探讨、运动、位置确定等过程,掌握图形与几何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3) 经历在实际问题中收集和处理数据、利用数据分析问题、获取信息的过程,掌握统计与概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4) 参与综合与实践活动,积累综合运用数学知识、技能和方法等解决简单问题的数学活动经验。第二,数学思考方面(1) 建立数感、符号意识和空间观念,初步形成几何直观和运算能力,发展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2) 体会统计方法的意义,发展数据分析观念,感受随机现象。(3) 在参与观察、实验、猜想、证明、综合实践等数学活动中,发展合情推理和演绎推理能力,清晰地表
15、达自己的想法。(4) 学会独立思考,体会数学的基本思想和思维方式。第三,问题解决方面(1) 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增强应用意识,提高实践能力。(2) 获得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体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发展创新意识。(3) 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4) 初步形成评价与反思的意识。第四,情感态度方面(1) 积极参与数学活动,对数学有好奇心和求知欲。(2) 在数学学习过程中,体验获得成功的乐趣,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建立自信心。(3) 体会数学的特点,了解数学的价值。(4) 养成认真勤奋、独立思考、合作交流、反思质疑等学习习惯,形成实事
16、求是的科学态度。教学建议1、重视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1)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体,在积极参与学习活动的过程中不断得到发展。(2)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为学生的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和条件。(3)处理好学生主体地位和教师主导作用的关系。2、注重学生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理解和掌握“知识技能”既是学生发展的基础性目标,又是落实“数学思考”、“问题解决”、“情感态度”目标的载体。(1)数学知识的教学,应注重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关联。(2)在基本技能的教学中,不仅要使学生掌握技能操作的程序和步骤,还要使学生理解程序和步骤的道理。3、教学中应当注意的几个关系
17、(1)“预设”与“生成”的关系(2)面向全体学生与关注学生个体差异的关系(3)合情推理与演绎推理的关系(4)使用现代信息技术与教学手段多样化的关系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教基二20144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各计划单列市教育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部属各高等学校:为把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立德树人的要求落到实处,充分发挥课程在人才培养中的核心作用,进一步提升综合育人水平,更好地促进各级各类学校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现提出如下意见。一、充分认识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
18、性和紧迫性(一)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具有重大意义。立德树人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核心所在,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本质要求。课程是教育思想、教育目标和教育内容的主要载体,集中体现国家意志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基本依据,直接影响人才培养质量。全面深化课程改革,整体构建符合教育规律、体现时代特征、具有中国特色的人才培养体系,建立健全综合协调、充满活力的育人体制机制,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是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的重大举措,是提高国民素质、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战略行动,是适应教育内涵发展、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对于
19、全面提高育人水平,让每个学生都能成为有用之才具有重要意义。(二)新时期课程改革在立德树人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新世纪以来特别是教育规划纲要发布实施以来,教育系统认真贯彻落实中央有关精神,积极探索,勇于实践,推动课程改革取得显著成效。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得到普遍认同。符合素质教育和时代要求的课程教材体系不断完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不断深化,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与启发、讨论、参与的教学方式不断推广,育人的针对性、实效性进一步增强。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积极推进,以学生全面发展为根本、科学多元的评价制度改革取得重要进展。课程改革为进一步推动立德树人工作奠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学科 素养 检测 20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