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南北朝文学史考研复习概要.doc
《魏晋南北朝文学史考研复习概要.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魏晋南北朝文学史考研复习概要.doc(2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魏晋南北朝文学史考研复习概要 秦跃宇 2007/10说明:1、参考的考研试题皆是来自于李士彪老师所提供,欲观全部真题可直接联系彪哥索要,他很慷慨的。2、考虑到不同专业学生的需求,以与各高校出卷题型的多样化,下列参考资料没有特别详细编列成具体题目,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自行揣度。3、所列参考资料基本截取出自袁行霈版本文学史,主要是指出可能出题考试的要点,部分题目的答案尚不完善,请根据所报考学校指定的参考教材自行补充修正。关于文学的自觉?论述题湖南大学2005年古代文学试卷论述1.六朝“文学自觉时代”的原因西北大学文学院2003年硕士研究生复试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试题二,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文学方向鲁迅称魏晋
2、时期是文学的自觉时代,请结合魏晋时期的具体作品,对文学的自觉的含义作一阐释论析.(25分)文学的自觉是一个相 当漫长的过程,它贯穿于整个魏晋南北朝,是经过大约三百年才实现的。所谓文 学的自觉有三个标志:第一,文学从广义的学术中分化出来,成为独立的一个门 类。汉朝人所谓文学指的是学术,特别是儒学,所说的文学是指学术。到了南朝,文学有了新的独立于学术的地位,宋 文帝立四学,文学与儒学、玄学、史学并立;(宋)范晔后汉书单列文苑 列传,与儒林列传等并立,都是重要的标志。同时又有文笔之分,文心 雕龙总术:“今之常言,有文有笔,以为无韵者笔也,有韵者文也。”这代 表了一般的认识。梁元帝萧绎金楼子立言篇对文
3、笔之分有进一步的说明: “至如不便为诗如阎纂,善为章奏如伯松,若此之流,汎渭之笔。吟咏风谣,流 连哀思者,谓之文。至如文者,惟须绮縠纷披,宫徵靡曼,唇吻遒会,情灵 摇荡。”萧绎所说的文笔之别已不限于有韵无韵,而强调了文之抒发感情以情动 人的特点,并且更广泛地注重语言的形式美。他所说的“文”已接近我们今天所 说的文学了。清华大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试题考试分为中国文学史(含现当代部分)和外国文学史两个科目中国文学史试题:古代文学部分:一 简答题 (40分)2 试述南朝的“文笔之辨”第二,对文学的各种体裁有了比较细致的区分,更重要的是对各种 体裁的体制和风格特点有了比较明确的认识。文体辨析可以上溯至
4、汉书艺文 志,至于东观汉纪以与蔡邕的独断、刘熙的释名等反映了早期的 文体辨析的意识。更为明晰而自觉的文体辨析则始自曹丕的典论论文,他 将文体分为四科,并指出它们各自的特点:“奏议宜雅”,“书论宜理”,“铭 诔尚实”,“诗赋欲丽”。南京师范大学2005古代文学专业中国文学史试卷一,名词(14*5)诗缘情而绮靡文赋进一步将文体分为十类,对每一类的特点也 有所论述。特别值得注意的是,他将诗和赋分成两类,并指出“诗缘情而绮靡, 赋体物而浏亮”的特点。(西晋)挚虞的文章流别论,就现存佚文看来,论 与种文体,对各种文体追溯其起源,考察其演变,并举出一些作品加以讨论, 比曹丕和陆机又进了一步。(东晋)李充翰
5、林论联系风格来辨析文体,是对 文体风格的进一步探讨。到了南朝,文体辨析更加深入系统了,(梁)任昉的 文章缘起分为题,虽不免琐碎,但由此可见文体辨析的细致程度。至于 文心雕龙和文选对文体的区分既系统,对文体的讨论也很深入。文心 雕龙的上篇主要的篇幅就是讨论文体,共分大类。其序志说:“原始 以表末,释名以章义,选文以定篇,敷理以举统。”对每种文体都追溯其起源, 叙述其演变,说明其名称的意义,并举例加以评论。文选是按文体编成的一 部文学总集,对文体有详细的辨析。如果对文学只有一 种混沌的概念而不能加以区分,还不能算是对文学有了自觉的认识,所以文体辨 析是文学自觉的重要标志。第三、对文学的审美特性有了
6、自觉的追求。文学之所 以成为文学,离不开审美的特性。所谓文学的自觉,最重要的或者说最终还是表 现在对审美特性的自觉追求上。“诗赋欲丽”的“丽”,“诗缘情 而绮靡”的“绮靡”,“赋体物而浏亮”的“浏亮”,便已经是审美的追求了。 到了南朝,四声的发现与其在诗歌中的运用,再加上对用事的对偶的讲究,证明 他们对语言的形式美有了更自觉的追求,这对中国文学包括诗歌、骈文、词和曲 的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影响。而文心雕龙以大量篇幅论述文学作品的艺术特 征,涉与情采、声律、丽辞、比兴、夸饰、练字等许多方面,更是文学自觉的标 志。关于文学理论/文学批评的发展?简答/选择/填空山东师范大学2003年古代文学试题名词解
7、释:文心雕龙北京师范大学2005年硕士研究生考试试题中国文学史 二、简答题(15*4)1、 钟嵘诗品对历代诗人的作品是怎样评价的,请择要回答。2004年南开古代文学专业批评史考题二,简答 1 刘勰的知音论简说 5 陆机文赋创作论构思论北大2003年中国古代文学试题与古代文学专业基础第二部分专业基础(二)论述题: 2 刘勰钟嵘文学思想之比较魏晋南北朝的文学理论和文学批评,相对于文学创作异常地繁荣,(魏)曹 典论论文、(西晋)陆机文赋、(梁)刘勰文心雕龙、(梁) 锺嵘诗品等论著以与(梁)萧统文选、(陈)徐陵玉台新咏等文学 总集的出现,形成了文学理论和文学批评的高峰。刘勰文心雕龙的出现标志着中国文学
8、理论和文学批评建立了完整的体系。 文心雕龙共篇,包括总论篇,文体论篇,创作论篇,批评论 篇,最后一篇序志是全书的自序。它的内容博大精深,主要的贡献在以下 两个方面:一、论述了文学发展的外部原因和内部规律。关于外部原因,它认为: “文变染乎世情,兴废系乎时序。”(时序)将文学的变化与社会的风俗、 政治的兴衰联系起来。关于内部规律,它总结为“通”和“变”(通变), 也就是继承和创新两方面的交互作用。刘勰在明诗等篇中论述了一些文体在 历代的演变过程,才略则评论了历代的作家,这些论述已成为后人研究文学 史的重要参考,至今仍有不可替代的参考价值。二、总结了许多宝贵的文学创作 经验,揭示了创作活动的奥秘,
9、从而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创作论。关于创作论, 陆机在文赋里就有深入的探讨了,特别是对驰骋想象,捕捉形象,发挥独创 性,以达到“意称于物”这个过程,描述得相当精彩。在文心雕龙中创作论 这一部分是全书精粹,书中有许多精辟的概括,如“神思”、“体性”、“风骨”、 “定势”、“情采”、“隐秀”等,涉与形象思维、艺术想象、艺术风格、艺术 构思等许多重要的问题,具有很高的理论价值。华东师大2002年 名词解释 5、文心雕龙北师大2001年试题 中国文学 词语解释 文心雕龙;浙江大学2004年研究生入学古代文学试题 中外文学史 名词解释(每题5分) 7、文心雕龙华东师大2004年中文系文学专业考研试题(一)作
10、文部分(共150分)2、文心雕龙说“文变染乎世情,兴废系乎时序”,请结合文学史辨析之,说明之。(60分)要求:题目自拟 有论点、论据、论证 字数在800-1000之间 玄学与文学之关系?论述 简答会涉与 玄言诗 山水诗 田园诗 陶渊明创作平淡风格 唐代山水田园诗派2005南京师大中国文学与文化试题中国文化史二、简答(10*3)1.魏晋玄学有哪些主要派别?主要代表人物是谁?南开大学2000年 中国文学史三、论述题(任选二题,共40分,每小题20分)1、试比较玄言诗与陶渊明诗的异同。北大2003年文艺学 专业基础卷 二古代文学1 试评晋宋山水诗和玄言诗的关系魏晋时期形成一种新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它的
11、理论形态就是魏晋玄学。魏晋 玄学的形成和老庄思想有明显的关系,东晋以后又吸取了佛学的成分,步入新的 阶段。这是一种思辨的哲学,对宇宙、人生和人的思维都进行了纯哲学的思考。 玄学有几个重要的论题:崇有与贵无、名教与自然、言意之辨、形神之辨、 名理之辨。对文学和艺术有直接影响的是崇尚自然的一派、言不尽意的一派和得 意忘言的一派。“自然”一词是老庄哲学特有的范畴。其所谓 “自然”,不是近代所谓与人类社会相对而言的自然界,而是一种状态,即非人 为的、本来如此的、天然而然的,自然而然,就可以进入自由自如的境界。“真”,也 是道家特有的哲学范畴。老子把“真”视为道的精髓、修身的极致。“真”是一种至淳至诚的
12、 精神境界,这境界是受之于天的,性分之内的,自然而然的。圣人不过是谨慎地 守住这个精神境界,不受外物的干扰而已。玄学中崇尚自然的思想,其 影响所与就是进一步确立了以“自然”与“真”为上的审美理想。“自然”和 “真”,在魏晋南北朝的文学创作和文学批评中虽然还未占据主导地位,但是体 现着这种美的陶渊明的出现,以与嵇康、阮籍、锺嵘、刘勰、萧统等人关于“自 然”和“真”的论述,却对此后整个中国文学产生了极极深远的影响。嵇康和阮 籍本身就是玄学家;陶渊明不仅是诗人也是哲人,他的思想和玄学有很深的关系。 陶渊明的作品是魏晋玄学渗入文学之中所结出的硕果。后人极力推崇陶渊明,并 把他的自然和真视为文学的极致,
13、证明了玄学对文学产生的积极影响。言意之辩讨论的内容是言辞和意旨之间的关系,其中言不尽意论和得意忘言 论对文学创作和文学鉴赏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以荀粲为代表的言不尽意论,认为 言可达意,但不能尽意,指出了言意之间的联系和差别,以与言辞在表达意旨时 的局限。以王弼为代表的得意忘言论,认为象的功用是存意,言的功用是明象, 只要得到象就不必拘守原来用以明象的言,只要得到意就不必拘守原来用以存意 的象。如果不忘象就不能真正得到意,不忘言就不能真正得到象。要想真正得到 意必须忘象,要想真正得到象必须忘言。言不尽意论对创作论有所启发,得意忘 言论对鉴赏论有所启发。文学创作欲求达意,最好的方法是: 既诉诸言内,
14、又寄诸言外,充分运用语言的启发性和暗示性,以唤起读者的联想, 让他们自己去体味那字句之外隽永深长的情思和意趣,以达到言有尽而意无穷的 效果。陆机在文赋中已经注意到文学创作中的言意关系:“恒患意不称物, 文不逮意,盖非知之难,能之难也。”此后,陶渊明饮酒其五说:“山气日 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刘勰文心雕龙神思说: “是以意授于思,言授于意,密则无际,疏则千里,或理在方寸而求之域表,或 意在咫尺而思隔山河。”“至于思表纤旨,文外曲致,言所不追,笔固知止。至 精而后阐其妙,至变而后通其数,伊挚不能言鼎,轮扁不能语斤,其微矣乎!” 锺嵘在诗品中每以滋味论诗,他说:“使味之者无极,
15、闻之者心动,是诗之 至也。”滋味,固可求诸言内,更须求诸言外。言有尽而意无穷。这个道理对诗 人和读者都很重要。中国诗歌的艺术精髓说到底就在于此。而这正是受了魏晋玄 学的启发而得到的。魏晋风流,是 “玄”的心灵世界的外观,也是那个乱世之下痛苦内心的折射。魏晋风流是在乱 世的环境中对汉儒为人准则的一种否定,维系汉王朝统治的经学随着汉王朝的崩 溃而失去了昔日的控制力,在崇尚风流的魏晋士人看来,汉儒提倡的名教是人生 的执和障。而魏晋风流就是要破执除障,打开人生的新的窗户,还自我以本来的 面目。构成魏晋风流的条件是玄心、洞见、妙赏、深情。魏晋风流表现在外的特 点则可以概括为:颖悟、旷达、真率。如果再加以
16、概括,则可以说是追求艺术化 的人生,或者说是用自己的言行、诗文、艺术使自己的人生艺术化。这种艺术必 须是自然的,是个人本性的自然流露。魏晋风流与文学有密切的关系。从表面看 来,阮籍、嵇康、王羲之、陶渊明等著名的文学家同时也是魏晋风流的代表人物, 他们的作品从不同的方面体现了魏晋风流的特点;世说新语这部著名的作品 就是魏晋风流的故事集。从深层看来,魏晋风流下那种对人生艺术化的自觉追求, 那种对个性化的向往,那种自我表现的要求,那种无拘无束的氛围,正是文学成 长的良好气候。魏晋风流不仅对魏晋这两代文学产生影响,也对魏晋以后整个中 国古代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已成为一个美好的影像,映在后人的心里,
17、不 断激发出文学的灵感。然而,魏晋玄学作为一种思辩性的哲学是不宜直接转化为文学的,一个直接 转化的例子就是占据了东晋诗坛达百年之久的玄言诗。严格地说玄言诗不算诗, 因为那只是在诗的躯壳中放入玄理而已,没有诗之所以成为诗的最重要的东西。 可是,玄言诗毕竟沉淀了至少一种可贵的东西,那就是理趣。有的玄言诗不止是 抽象的说理,而是借助山水风景形成象喻,或者借着参悟山水风景印证老庄的道 理,这样就有了理趣。王羲之等人的兰亭诗和王羲之的兰亭集序,本是酝酿 于一次山水游赏的雅集,证明玄理和山水的融合已是必然趋势。不过在这些诗里 山水的描写并不多,理之趣也并不浓。此后陶渊明和他的邻里们的斜川之游,陶 本人所留
18、下的游斜川诗便是一首颇富理趣的山水诗了。而在陶渊明的其他许 多诗中,将玄理融入日常生活,或者说从日常生活中体悟出玄理,已成为他的艺 术特色。到了谢灵运手中,玄言的成分缩小为诗的尾巴,山水描写变成诗的主体, 使玄言诗转向山水诗而获得新的生命。诗歌虽不宜成为玄理的枯燥注疏,但也需要理解以构成点睛之笔,这理趣被 宋代诗人发挥到极致。从文学发展的角度看来,玄言诗自有其不可完全抹杀的历 史地位。建安风骨/名词解释北京师范大学2005年硕士研究生考试试题 中国文学史一、名词解释:5*6建安风骨华中师范大学2005年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考试科目:中外文学史 三、简答题、建安文学的审美特征北京大学2005年古代
19、文学专业试题和专业基础试题 简答2 试论建安风骨与其对诗歌史的影响。苏州大学 2005?中国古代文学史 三论述题结合具体作品,论述建安风骨华东师大2005考研题(文艺学) 科目:文学基础一 名词解释(30分) 3. 建安风骨2005年北京师大 04年人民大学中国古代文学试题、名词解释1、建安风骨中国社科院2001年古代文学(中国文学史) 二、名词解释(6乘5)建安风骨 年武汉大学文学史试题 二、文学术语解析(分)建安风骨兰州大学2003、2004年古代文学专业之中国古代文学史。二名词解释: 建安风骨南开大学1998年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中国古代文学试题中国文学史二、简答题(共36分,每小题6分)
20、1、何谓“建安风骨”?华南师大2005年古代文学试题二、名词解释 建安风骨广西师范大学2002古代文学史考研试题 三、名词解释 2、建安风骨2000年扬州大学考研试题中国古代文学一、名词解释(40分): 3、建安风骨 山大文史哲院文艺学2006试题:第一门课:中国文学史(含现当代)二、简答:1建安风骨的时代内涵。建安时代,“三曹”、“七子”并世而出,为中国诗歌打开了一个新的局面,并确立了“建安风骨”这一诗歌美学的典范。曹操古直悲凉,曹丕便娟婉约,曹植文采气骨兼备。曹氏父子的创作,完成了乐府民歌向文人徒诗的转变,为五言诗的发展开辟了道路。以曹氏父子为中心,王粲、刘桢等“七子”竞逞才藻,各造新诗,
21、都有鲜明的文学个性。建安诗歌的时代特征/简答、论述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古代文学试题(中国文学史)一 名词解释(514=70分)建安文学一、政治理想的高扬 东汉末年的动乱,即使建安文人饱受乱离之苦,也激起他们的政治热情,建功立业、扬名后世,成为他们共同的追求。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以天下为己任,其政治理想最具代表性,对同时代的文人有很大影响。曹丕博通经史百家,又善骑射,好击剑,颇有“救民涂炭”之志。曹植怀抱“戮力上国,流惠下民” 的壮志,而不甘以文士自居。王粲、陈琳、徐干、阮瑀、刘桢等人,都有卓荦不凡的气质。建安诗歌这种悲凉慷慨的精神,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二、人生短暂的哀叹 人生苦短的哀叹,
22、是建安诗歌的另一个主题。当时社会动乱,生灵涂炭,疾疫游行,人多短寿。这种情况对文人刺激很大。面对短促而又多艰的人生,建安诗人采取了三种不同的态度:第一种是单纯的哀叹。第二种是慨叹岁月短促、功名未立,却仍努力追求。曹操的短歌行就是这方面的典型。又如曹植的赠徐干:“惊风飘白日,忽然归西山。圆景光未满,众星灿以繁。志士营世业,小人亦不闲。”第三类是努力突破天命的限制,在有生之年追求更高的人生价值。这在曹操的龟虽寿等诗中得到充分体现。后两种思想体现了建安诗人积极的人生观,对后世有志之士有很大的激励作用。三、强烈的个性表现建安时代是文学开始走向自觉的时代,也是诗人创作个性高扬的时代。建安诗人多高自标置,
23、以文才武略自负,在进行诗歌创作时,便不肯踵武前贤或效法同辈,而是另辟蹊径,努力展现自己独特的风貌。如曹操诗古直悲凉,气韵沉雄;曹丕便娟婉约,有文士气;曹植诗“骨气奇高,词采华茂,情兼雅怨,体被文质”(钟嵘诗品);王粲和刘桢的诗:“仲宣躁竞,故颖出而才果;公干气褊,故言壮而情骇”(刘勰文心雕龙体性)。在诗体的运用上,也各具匠心。曹操的四言诗独擅一时;曹丕的燕歌行二首被誉为七言之祖;曹植、王粲、刘桢、蔡琰则以五言诗名世。在诗歌语言方面,曹操、阮瑀、陈琳诸人较为朴质,曹丕、王粲等人则较秀美;曹植既有风骨,又富文采,成为那个时代最杰出的代表。鲜明的个性色彩,是建安诗歌独具魅力的标志。四、浓郁的悲剧色彩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魏晋 南北朝 文学史 考研 复习 概要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