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教版三年级上册1-4单元备课.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鲁教版三年级上册1-4单元备课.doc(8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单元主题:丰富多彩的儿童生活教学目标:1、掌握本单元生字,理解课文中的新词。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积累喜欢的段落。3、理解课文内容,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4、在学习课文中感受生活的丰富多彩,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单元构成:这一组有篇课文和一个语文园地。其中我们的民族小学金色的草地爬天都峰是精读课文,绝招是略读课文。课文从多个侧面反映了丰富多彩的儿童生活。我们的民族小学描写了小学生欢乐幸福的学校生活,体现了我国各族儿童之间的友爱和团结;金色的草地讲述了儿童在大自然的怀抱里自由自在、快乐地成长以与他们是如何用儿童的眼光和心灵去观察去感受大自然的;爬天都峰通过记叙儿童攀登黄山
2、天都峰,反映了儿童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绝招从一个侧面表现了农村孩子有趣的生活,激发了儿童努力学习本领、刻苦求知的愿望。课文的内容丰富多彩,充满了童真、童趣,学生们读来定会感到十分亲切。在本组课文的学习中,教材首次提出开展“记录自己课余生活”的综合性学习的要求,安排在我们的民族小学的后面,目的是使师生了解安排此项活动意义、目的与开展活动的方法。因综合性学习不是一次完成的,因此,在爬天都峰的后面,又编排了“综合性学习提示”,提醒学生继续完成综合性学习的任务。本组无论是阅读、还是口语交际、习作、综合性学习等训练,都与丰富多彩的儿童生活这一主题密切相关。比如,在导读中,点出了本组的专题,课文为这一专题
3、提供了丰富多彩的内容;口语交际、习作、综合性学习,从课内到课外,继续围绕本组专题展开,“语文园地” 中的“展示台” 则是这一专题训练的拓展和延伸。教学中我们要有意识地加强整合的意识,注意发挥整体优势,使本组教学形成一个有机整体。注意:本册教材的第一组课文,是学生从低年级升入中年级,开始学习的第一组课文。首先要考虑的是衔接问题,这一组是低年级和中年级两个年段语文教学的接口处。要通过本组教学,帮助学生尽快地适应中年级的语文学习。因此,教师有必要重温一下课程标准中对低年级的教学要求,深入了解中年级起始阶段的教学要求,通过这一组乃至后面一两组的教学,逐步完成由低年级向中年级教学的过渡。通过对比第一、二
4、学段识字、写字和阅读的目标我们会发现在识字写字方面中年级由“有主动识字、写字的愿望”变为“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由“学习独立识字。能借助汉语拼音认读汉字,学会用音序检字法和部首检字法查字典”变为“有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会运用音序检字法和部首检字法查字典、词典”;由“努力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写字姿势正确,书写规范、端正、整洁”变为“写字姿势正确,有良好的书写习惯”。从这些目标的变化中可以看出识字写字的目标要求是螺旋上升逐步提高的,明确了这些变化在我们的教学中就能够有意识地在教学过程中加强这些方面的培养和训练。中年级阅读教学要求在低年级朗读技能基本过关的基础上初步形成阅读理解能力。具体标志是初步学
5、会默读,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按照课程标准的指示,第二学段要重视阅读方法的指导。从某种意义来说,掌握学习方法甚至比掌握学习的内容更为重要。学生掌握了正确的学习方法,就好比掌握了一把打开知识宝库的钥匙,就可以不断地获取和更新知识。仔细研读语文课程标准,可以大致梳理出这一学段学生需要掌握的阅读方法,主要包括:1初步学会默读,学习略读;2能初步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3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能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4能联系上下文,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词句的意思;5能在课内和课外阅读中主动积累优美词语、精彩句段,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除此之外
6、,中年级阅读教学还要结合课文教学继续进行语文知识学习,初步体会文章在遣词造句方面和其他表达方面的特点,从文章中吸取丰富的语文营养,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以上目标的达成要通过整个中年级的学习才能达成,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分解到每篇课文的学习中。本单元是升入中年级的第一个单元,老师不要急于让学生达到这些目标,还要注意在教学过程中循序渐进给学生搭好梯子让学生实现从低年级向中年级的过渡。第1课 我们的民族小学 一、教材简析 课文通过描写西南边疆的一所民族小学,反映了孩子们幸福的学习生活,体现了祖国各民族之间的友爱和团结。这是一所美丽的学校:美得很有特点,各民族的小学生身着鲜艳的民族服装
7、,把学校装点得绚丽多彩;古老的铜钟,还有凤尾竹,更增添了学校的乡村气息和民族特色。这是一所团结的学校:同学们来自不同的民族,穿戴不同,语言不同,但都成了好朋友,在祖国的大家庭里,在鲜艳的五星红旗下共同生活,在同一间教室里学习。这是一座充满了欢乐、祥和气氛的学校:孩子们课上认真读书,课下尽情玩耍,连小动物也来聆听读书和来看热闹,可见对孩子们的幸福生活是多么羡慕。课文中就词句的理解,以学习伙伴的口吻,以吐泡泡的形式,作了一些提示。目的是引导学生读到这里对所提示的内容要进行思考。本文对第一自然段的最后一句话作了提示:“我好像看到了这样的情景”,即好像看到了同学们向小鸟打招呼,向老师问好,向国旗敬礼。
8、二、教学目标1会认6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坪坝、穿戴、打扮、欢唱、招呼、飘扬、蝴蝶、好奇、孔雀舞、游戏、招引、热闹、古老、铜钟、粗壮、凤尾竹、洁白、摇晃”等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3了解民族小学学生幸福的学习生活,体会课文表达的自豪和赞美之情,并受到民族团结的教育。4抄写描写窗外安静的句子,初步体会这些句子的含义。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通过对课文的整体把握和对重点词句的理解,了解我国各民族儿童的友爱团结与他们幸福的学习生活,体会贯穿全文的自豪、赞美之情。难点是体会描写窗外的安静和小动物凑热闹的句子的表达效果。教学过程:首先关注单元导语,了解本单元主要内容,并
9、为综合性学习做好铺垫,同时认读“标本”。一、导入1.板书:民族同学们你们知道我们国家有多少个民族吗?我国有五十六个民族,是一个多民族的大家庭。2. 在我们国家除人数最多的汉族以外其他民族都属于少数民族。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服饰,更有不同的风俗请学生说说你找到的有关不同民族的图片,介绍一下你了解到的少数民族的情况。3.教师利用课后资料袋中的图片,补充介绍课文中涉与的傣族、景颇族、阿昌族、德昂族等少数民族的情况。4.在我国西南边疆地区,有好多民族聚居在一起,共同生活,和睦相处。不同民族的孩子们也在一所学校共同学习。这样的小学,我们叫他民族小学,(板书:小学)今天,老师就带你们到其中一所去看一看。补齐
10、课题:我们的民族小学。5.请大家读题。谁来说说课题该怎么读?我们再一起把课题读一遍。(指导读出自豪的语气)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这所民族小学有什么特色呢?让咱们就一起走进这所民族小学,去认识一群少数民族的孩子,去感受民族小学的魅力。1.请你自己试着读课文,给课文标出自然段。勾画出不认识的字,根据注音拼读,读不通顺的地方反复多读几遍。2学生试读。(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确保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3.出示词语认识生字。指名读,分组读,同桌互读。4.出示生字,学生自主认读识记。找出难写生字重点指导。“戴、舞、摔”观察、分析、范写、练写。 5指名分自然段朗读。教师要根据学生朗读情况与时正音,对于难读的
11、句子要反复指导。6、同桌相互听读课文,在读中巩固识字。三、再读课文,理清课文顺序1.小组合作,逐段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2.学习反馈(填空):课文先写(上学的路上,来到学校);再写(上课,下课);最后写(这就是我们的民族小学)。 四、自主品读。自我感悟是啊,这就是我们的民族小学。“我们的民族小学”是一所怎样的小学呢?请同学们带着这个问题,自由读课文。五、自主学习,深入探究(一)品悟民族小学的美丽重点指导以下三部分,感受民族小学的美丽。“早晨,从山坡上,从坪坝里,从一条条开着绒球花和太阳花的小路上,走来了许多小学生,有傣族的,有景颇族的,有阿昌族和德昂族的,还有汉族的。”( 指导学生边读边想象
12、画面感受民族小学环境的美丽。)“那鲜艳的民族服装,把学校打扮得更加绚丽多彩。”(抓鲜艳、绚丽多彩体会美丽)“古老的铜钟,挂在大青树粗壮的枝干上。凤尾竹的影子,在洁白的粉墙上摇晃”(抓省略号引导学生想象还会有怎样的美景,体会学校的美丽)(学生讲到哪句,教师就顺势指导哪句。视课堂生成情况灵活地驾驭课堂。)确实,校园外山花烂漫,校园内高大粗壮的大青树,婀娜多姿的凤尾竹,千姿百态的各种野花,翩翩起舞的蝴蝶,还有在校园里穿梭的各式各样的鲜艳的民族服装构成了一幅绝妙的美景图。(二)品悟民族小学的团结课文仅仅写了民族小学的美丽吗?你认为“我们的民族小学”还是一所怎样的小学呢?(方法和“品悟民族小学的美丽”类
13、似。) “早晨,从山坡上,从坪坝里,从一条条开着绒球花和太阳花的小路上,走来了许多小学生,有傣族的,有景颇族的,有阿昌族和德昂族的,还有汉族的。大家穿戴不同,语言不同,来到学校,都成了好朋友。”(因为这句话说明个民族的孩子,虽然穿戴不同,语言不同,但是他们都成了好朋友。所以说这是一所团结的学校。引导学生思考穿戴不同、语言不同,什么相同才让他们成为了好朋友?体会民族团结。) “不同民族的小学生,在同一间教室里学习。大家一起读课文,那声音真好听!” 还从这里看出“我们的民族小学”很团结。关注“不同民族”、 “同一间教室”、“一起”这几个词,指导朗读,突出关键词。(这几个词说明孩子们虽然民族不同,但
14、他们团结友爱,不分彼此。)是啊,虽然民族不同,穿戴不同,语言不同,但他们团结友爱,不分彼此,是名副其实的一家人。这是一所多么团结的民族小学啊。其实,小作者为我们呈现的民族小学不仅仅是美丽、团结,它还具有什么特色呢?请同学们继续读课文,你一定会有所发现!(三)品悟民族小学的欢乐 “下课了,大家在大青树下跳孔雀舞、摔跤、做游戏,招引来许多小鸟,连松鼠、山狸也赶来看热闹。”指导朗读,读出孩子们的欢乐之情。还可以让学生尝试仿写自己下课后或游戏时的情景。(四)提升出示:“大家一起读课文,那声音真好听!这时候,窗外十分安静,树枝不摇了,鸟儿不叫了,蝴蝶停在花朵上,好像都在听同学们读课文。”提出问题:为什么
15、不直接写孩子们学习认真,而要写窗外十分安静,树枝不摇了,鸟儿不叫了,蝴蝶停在花朵上,好像都在听同学们读课文?渗透侧面烘托的写作方法,不要给学生说这个名词,只大体了解这种方法的表达效果就可以了。五、揭示主题, 升华情感1、课件出示:“这就是我们的民族小学,一所边疆的民族小学。”中的“这”指的是什么?(美丽的学校、团结的学校、欢乐的学校、就是我们的民族小学,一所边疆的民族小学。)能不能把它带进句子中去?2、同学们,你喜欢这样一所美丽的、团结的、欢乐的、祥和的民族小学” 吗?你愿意赞美他吗?那就让我们带着赞美读这句话!3、假如你是这所民族小学的学生,你会对这样的学校产生怎样的情感?(自豪、骄傲)4、
16、请自豪地读这句话!5、请骄傲地读这句话!6、为什么一个西南边疆的民族小学会如此美丽,如此团结,如此祥和,如此欢乐?(民族之间团结互助,是一家人。)7、是啊,“五十六个星座, 五十六枝花, 五十六族兄弟姐妹是一家。”我们五十六个民族手牵手,心连心,永远是一家人!正因为我们都生活在中华民族这个大家庭里,我们的生活才会如此幸福,如此欢乐!我们的民族小学才会如此美丽,如此团结、祥和!六、布置综合性学习。第2 课 金色的草地教材简析金色的草地是一篇精读课文,讲的是生活在俄罗斯乡下两个小朋友(兄弟俩)的故事。课文先讲兄弟两个在住处窗前一大片草地上自由自在、无拘无束、尽情玩耍的情景。接着写了“我”(哥哥)无
17、意中发现了草地的颜色早晨是绿色的,中午是金色的,傍晚又变成了绿色的;再仔细观察,又发现了草地的颜色变化的原因。作者总结全文:可爱的草地和有趣的蒲公英给他们的生活带来了快乐,还给他们带来了探索发现的喜悦。课文描写“我”和弟弟互相往对方的脸上吹蒲公英绒毛的情节真实生动,读着课文描写孩子的天真和调皮的语句,使人会不自主地产生会心的微笑;课文结尾以孩子的眼光和心理,用拟人的手法,形象地讲了蒲公英颜色昼夜发生的变化,进一步抒发了自己对蒲公英的喜爱之情。课文在第三自然段以吐泡泡的形式,对阅读做了提示,目的是引导我们理解草地会变颜色的原因。这篇课文充满童趣,特别适合孩子的口味。在写作特色上,描写细致生动,抓
18、住了时间的变化,运用了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生动、形象,读起来很优美。本课的学习重点是通过对内容的理解,增强我们对大自然热爱的感情,体验大自然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快乐,增强观察自然、了解自然的意识。因此,我们对课文的理解就不能仅停留在“草地玩耍游戏”和“蒲公英的变色”上。要联系生活实际在更广阔的大自然和童年生活背景下学习本篇课文。这也是学习本篇课文的难点所在。本文虽然以叙事为主,但蕴含其中的情感却是丰富的,强烈的。通过朗读,能准确地理解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即使是对叙事性的语言,如细心体会,也能感受到其中感情色彩的浓淡轻重。 第一课我们的民族小学和金色的草地都是描写丰富多彩的儿童生活,但区别在于我们
19、的民族小学描写了小学生欢乐幸福的学校生活,体现了我国各族儿童之间的友爱和团结;第二课金色的草地讲的则是儿童在大自然的怀抱里自由自在,快乐地成长以与他们是如何用儿童的眼光和心灵去观察去感受大自然的。教学目标:1.会认2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盛开、玩耍、一本正经、使劲、绒毛、假装、这些、引人注目、钓鱼、观察、花瓣、合拢、手掌、有趣”等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读懂课文内容,进一步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感情,感受大自然给我们生活带来的乐趣。4.初步体会课文中一些句子表情达意的作用。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 1、小朋友,你们见过草地吗?回忆一下,什么时候,你在哪里见过怎样的草地?学生畅谈对
20、草地的印象。 2、揭题:今天,我们就要走进一片金色的草地。板书课题。 齐读课题。二、初读感知,学习生字词 1.学生自由读课文。 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读不通的句子可多读几遍。2. (出示蒲公英)这就是长满草地的,给我们带来快乐的蒲公英,我们一起来叫一叫它的名字。读了课文我们知道作者围绕蒲公英写了两件事,谁来说说是哪两件事。(整体感知课文内容)3.出示词语,认读词语。4.在本课中有几个生字易与其他字混淆,可以让学生进行对比分辨记忆。5.重点指导“耍 绒 假 察”的书写。 三、深入文本,品读感悟1.作者说“多么可爱的草地!多么有趣的蒲公英!”作者为什么这么说呢?从课文的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草地的可
21、爱、蒲公英的有趣?2.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看看从哪些语句中能够看出草地的可爱、蒲公英的有趣,把你找到的句子画出来。3.学生默读标画后交流。在学生交流过程中重点对以下三部分进行指导。“我和弟弟常常在草地上玩耍。有一次,弟弟跑在我前面,我装着一本正经的样子,喊:“谢廖沙!”他回过头来,我就使劲一吹,把蒲公英的绒毛吹到他脸上。弟弟也假装打哈欠,把蒲公英的绒毛朝我脸上吹。” 对这一部分的指导注意引导学生揣摩当时我和弟弟的心理,体会我和弟弟在假装时表面表现和内在心理和心情的不同,体会兄弟两个玩耍时的情趣,读出感情,可以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适度表演。“原来,蒲公英的花就像我们的手掌,可以张开、合上。花朵张开时
22、,它是金色的,草地也是金色的;花朵合拢时,金色的花瓣被包住,草地就变成绿色的了。”对于这一部分的指导重点体会比喻句表达的作用,可以利用自己的手掌进行表演,理解草地变色的原因,体会比喻句表达的形象具体。还可以认识分号,通过朗读了解分号分开了两个并列的句子。 “它和我们一起睡觉,和我们一起起床。”重点体会拟人这种修辞方式的表达效果,作者把蒲公英当做人来看待,体会作者对蒲公英的喜爱之情。 总结:兄弟俩在草地上玩耍,蒲公英为他们带来了快乐,我通过仔细观察用心思考获得了观察发现的快乐。所以作者非常喜欢蒲公英,作者说“多么可爱的草地!多么有趣的蒲公英!”。在大自然中我们像作者一样用心观察思考也会感受到大自
23、然给我们生活带来的乐趣。在课文中兄弟俩从蒲公英身上获得了快乐,你在大自然中都获得过哪些快乐呢?谁来说一说?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生活的经历,感受大自然带给我们的快乐,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三、作业复习巩固本课的生子词语,抄写课后第三题或课文中精彩的语句。第3课 爬天都峰教材简析:爬天都峰讲的是暑假里,“我”和爸爸爬天都峰,与一位素不相识的老爷爷相互鼓励着共同爬上天都峰的故事。课文向人们揭示了在困难面前,要有战胜困难的勇气和信心;在与人相处的过程中,要善于互相学习,互相鼓励,共同进步的道理。课文中运用了大量的对话,反映了人物思想感情的变化,从这些对话中我们可以看出“我” 由开始的犹豫、不自信到受到
24、鼓舞、坚定信心,再到战胜困难,登上天都峰的心理变化的过程。在教学本文时还要注意文本的内在因果联系: 因为天都峰的高、陡,所以“我”会爬得很辛苦。在教学时先把目光聚焦在天都峰的高、陡上。正因为天都峰的高、陡,所以石级才是笔陡的,铁链似乎是挂下来的;正因为陡峭,所以要手脚并用爬。有了这样的体验,后面我的心理变化过程才会顺理成章,最后一老一小敢爬这样的天都峰,才会让我们感觉勇气可嘉,令人敬佩。而这又与文本的人文价值“在困难面前,要有战胜困难的勇气和信心;在与人相处的过程中,要善于互相学习,互相鼓励,共同进步”相吻合。教学目标:1.会认6个生字,会写12个字,正确读写“峰顶、似乎、忽然、白发苍苍、咱们
25、、奋力、终于、辫子、勇气、决心、居然、力量”等词语。2.分角色朗读课文。3.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体会“我”和老爷爷如何在相互鼓舞下,坚定信心战胜困难的。4.抄写课文的第二自然段。教学过程:一、图片导入,激发兴趣课一开始,我就用多媒体播放黄山天都峰的图片,让学生初步感受天都峰的高和陡,然后再出示本课课题。二、初读课文,扫清障碍1.让学生放开声音读课文,一边读一边画出课文生字、新词,带有生字新词的句子多读几遍。2.初读后出示词语检查生字词语认读情况,强调几个多音字的读音。3.指名分段读课文或采用小组选段赛读的方式,让学生读带有生字新词的句子,切实落实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的目标。三、再读课文,整体把握在
26、这一环节中,可以在前两课整体感知课文主要内容的基础上教给学生概括主要内容的方法。本课可以采用要素串联法来进行概括。也就是把记叙文的六要素串联起来就成为主要内容。在本课中时间:假日里 地点:黄山 人物:“我”、爸爸、老爷爷 起因:爬天都峰 经过:我与老爷爷相互鼓励 结果:爬上了天都峰 把这六要素串联起来:在暑假里,爸爸带“我”去爬天都峰,“我”与一位素不相识的老爷爷,相互鼓励,一起登上了天都峰。就是本课的主要内容。这也是记叙性文章常用的方法之一。四、品读悟读,披文入情1.品读情悟读是这课的重点和难点。课文的第二自然段以与“我”和爷爷的两次对话是品读的重点。第二自然段重点描写天都峰的险要:“高”和
27、“陡”。“ 在云彩上面”形象地写出了天都峰的高,一个“挂”字准确、形象、巧妙地将陡体现出来,这样的天险,看了都会使人心里发颤。对这一重点段可通过看图片、联系现实(天都峰是学校教学楼的几十倍)、作比较、谈体会等多种方式创设情境,抓关键词,让学生把课文中的描写变成自己头脑中的画面,读出天都峰的险峻峭拔,难以攀登,令人望而生畏;读出“我”缺乏自信,畏惧退缩的心理。可以让学生当堂试着背诵积累这一段。2.“我”和老爷爷这一老一少的对话,虽然只有三句,两句“你也来爬天都峰?”和最后的决定“咱们一起爬吧!”却体现了他们的复杂心情。抓住他们所说的话中带有一个“也”字,进行质疑,学生交流中师小结;指出天都峰这么
28、高,这么陡,小朋友这么小的年纪,老爷爷这么大的年纪怎么也来爬呢?表面上似乎双方都有怀疑,实际上是互相羡慕、敬佩,表现出这一老一少都有不怕困难、勇于攀登的精神。“咱们一起爬吧!”抓感叹号体会一老一小由犹豫、不自信到坚定信心的心理。这里,可以采用的创设情境,体验角色的方法。以角色朗读为切入口,组织学生小组合作分角色朗读,然后全班汇报表演。读出这一老一小对对方来爬天都峰表示惊讶与怀疑的,读出从彼此身上获得勇气和动力后的自信。3.“爬呀爬,我和老爷爷,还有爸爸,终于都爬上了天都峰顶。”抓“终于”一词,联系上下文内容,发挥想象在爬山时还会遇到怎样的困难,体会爬山时的不容易。五、深层解读 明情悟理 1.登
29、上天都峰以后,“我”和老爷爷都说了什么?投影出示话语2.他们的对话中都有勇气一词,这“勇气”体现在哪里?那你从中明白什么?引导学生理解感悟:一老一小有了勇气爬上了天都峰顶,而我们在生活中也要有勇气面对困难,一个人只要有勇气,任何困难都能克服。 3.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对话。 4.接着,我又问:爸爸听了他们的对话,笑着说你们这一老一小真有意思,都会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那“汲取”是什么意思?那“我”和老爷爷是怎样互相汲取力量的呢?小组讨论,然后师生合作交流:老爷爷只是来爬天都峰,并没有爬上去的决心,当他看“我”这么小,也来爬山,才下了决心,最后爬上了峰顶;而我呢?看到峰顶这么高时,我有些犹豫;看到石
30、级这样陡时,我有些害怕。但白发苍苍的老爷爷也来爬天都峰,这一勇气鼓舞了我,使有些胆怯的“我”不再犹豫,最终也爬上了天都峰。 5.那你从中懂得了什么?在日常生活中你有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的事吗?学生自由说,引导学生明白在人与人相处中,要相互学习,相互鼓励,才能取得进步。 (这一环节其实也就解决了课后第二题的内容)教师小结:本课中,人物的对话描写十分精彩,从对话中可以看出我是犹豫、不自信到受到鼓舞,汲取力量,再到战胜困难,奋力攀登,最终登上天都峰的心理变化过程。六、提示综合性学习,促进综合性学习的进行。第4课 绝招教材简析:绝招这篇课文讲述了几个小伙伴之间发生的事:主人公小柱子和小伙伴比绝招,没能取
31、得好成绩,觉得丢脸,经奶奶的点拔认识到绝招是可以练的,他终于下苦功夫练出了一手绝招:口算乘数。小伙伴对小柱子十分佩服,约定暑假再比绝招。 这篇课文富有童心童趣,小柱子的形象是这个年龄段孩子的典型代表,学生可以从他的身上找到自己的影子:自尊,好强,不服输。课文中还蕴含着丰富的道理:只要勤学苦练,就能练就一身好本领;要练,就练对自己的未来发展有用的本领。这是对科学知识、对刻苦求知的一种价值认同,这也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教学过程:一、导入。1.上课伊始我先板书“绝招”,然后请学生说说他有什么绝招,然后引出课题,告诉学生们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题为绝招的略读课文。2.略读课文的前面有一段导读,语言简洁易懂
32、,既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又延续了本组课文的主题性,同时还明确提出了阅读要求,所以要让学生关注本课的这段提示语。依托提示语,学生可以迅速、准确地把握本课的学习重点,也有利于教师合理地设计教学,有效地开展略读课文的教学。 二、初读整体感知。 在初读时可以安排两次不同层次、不同要求的读书。第一次,请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借助拼音读准每一个字的字音,读通每一个句子,遇到难读的多读几遍。以扫清了字词的障碍。出示生字词语检查巩固生字认读,扫清障碍。第二次,请学生边快读边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可以引导学生试着运用之前学到的要素串联法进行总结。读完后同桌交流,并整理好自己的答案在四人小组中交流。最后,请
33、有代表性答案的同学回答,通过全班一起交流了解课文主要内容。三、研读感悟。在这个环节,可以紧跟着总结的主要内容来提出问题:小伙伴各有各的绝招,你最佩服谁的绝招?为什么?让学生带着这个问题再次默读课文,划出有关的语句。在这个环节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化理解,可以是佩服小柱子,也可以佩服三胖和二福,只要能结合语句言之有理就应该给予肯定。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出示课文第九小节奶奶的话:有的人生来就特别,别人比不上,三胖长得胖,气量比别人大;人家二福那是练出来的,你没见他,天天跑几里地去体育场学武术。以与课文的最后第二节,小柱子的话:咱们定个日子再比一比,条件是绝招一定要练出来的,而且要有用。”让学生再来读读
34、这几句话讨论谁的绝招更值得我们敬佩。通过交流,让学生懂得比就要比练出来的绝招,练就要练有用的绝招。从而激发学生努力学习本领,刻苦求知的愿望。读到这儿,出示写小柱子表演口算乘法这个绝招时的句子,提了个问题:“哪些词语最能看出小伙伴认为他的绝招最棒?”小伙伴尤其是三胖的动作、神态,写得非常的生动、形象。关注人物的动作、神态体会小伙伴们从不信到惊讶到佩服的心理。四、拓展练笔。课文中没有具体写小柱子是怎样练习自己的绝招的,只是说“日子一天天过去了,小柱子始终没有忘记大树下的尴尬,暗暗在练自己的绝招。”在这里就可以利用文本的空白处来进行练笔:请同学们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想象一下,小柱子的绝招又是如何练成的
35、呢。这样进行了写话的训练,同时也为理解课文起到了很好的补充作用。语文园地一教材简析与教学实施:【口语交际】这次口语交际是本组综合性学习的一个组成部分。话题是交流自己的课余生活。学生对自己最近一段时间的课余生活作了比较详细的记录,要引导学生根据记录来交流。交流的内容大体上有四项:、课余做了哪些事;、哪些收获和感受;、评一评哪位同学的课余生活安排得好;、自己今后课余生活的打算。教学中根据本次口语交际的内容要求先让学生先说说发生在课余中有趣的事情,自己的事、他人的事都可以说,以激发兴趣,创设情境。再请学生读读这次口语交际的要求,以明确任务。说事情的时候,可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记录,讲自己都做了哪些事情;
36、重点要求学生能够结合具体的事情说出自己的收获和感受。然后评一评谁的课余生活安排得好,哪些地方值得自己学习;最后可以说自己今后课余生活的打算,比如,读书、游戏、参观游览、锻炼身体,也可以说说自己短期内课余生活的计划;总之,要引导学生从多方面去说,注意拓宽思路,尽量做到让学生有话想说,有话可说。交际的方式要多种多样,可以同桌交流,小组交流,全班交流,也可以让兴趣相同的同学一起交流,交流的时候可以互相询问,互相评价;教师要参与其中,作必要的引导。最后,就这次口语交际的活动,教师和学生一起总结,并为习作做些准备。【习作】这次习作训练依然是本组综合性学习的组成部分,也是口语交际训练的延续,即写一写自己的
37、课余生活。习作内容范围很宽泛,只要和课余生活有关的都可以写。这是学生第一次写作文。重要的是调动学生习作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习作兴趣,帮助他们建立写好习作的信心。因此,要求就不可提得过高,学生只要能用自己的话,表达一个较为完整的意思就可以了。对习作的评改要以鼓励表扬为主。教学过程:一、回忆介绍课余生活中,我们可以选择哪些内容来写。为学生习作拓宽思路,帮助学生从积累的素材中选择最适合的素材,确定本次习作的内容。(1)游戏娱乐活动,如“踢毽子、跳皮筋、跳绳、老鹰捉小鸡、扔沙包。” (2)课余辅导训练,如科技制作、绘画、足球比赛、乒乓球训练等。 (3)个人爱好,种植花草、练习钢琴 。(4) 家务劳动,
38、如洗衣服、餐具,打扫卫生。 二、结合前面所学课文明确本次习作的基本结构,让学生了解要把事情写清楚,把句子写通顺。还可以结合例文进行指导。三、学生起草,教师巡视 四、学生交流 五、各自修改,可以放声朗读,想想词语用的是否恰当,句子是否通顺,意思是否交代清楚。 六、朗读展示优秀习作 1教师在批改中挑选优秀习作,让小作者朗读自己的文章。 2全班同学听后逐一评议,交流哪些方面值得学习。 教师可引导学生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评议: (1)是否写了课余生活中的事情; (2)有没有把事情说清楚; (3)语句是不是通顺。 七、小组交流互相评议 前后四人互相朗读,交流自己的习作,互相评议。 八、修改誊写,张贴展览 1
39、各人修改自己的习作。 2将修改后的习作在学习园地里张贴展览。【我的发现】“我的发现”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使学生从五组词语中,进一步了解汉字中多音字的现象,并读准和理解同一个字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不同的读音和不同的意思。教学时,可先让学生读一读这五组词语,想一想从每一组词语中的带点字发现了什么;再说一说这些字在词语中的读音和意思,并说一说这些带点的字还可以组成哪些词语。第二部分共有五组词语,每个词语中都有一个加点的字。它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每组两个词语中带点的字读音完全相同。上边词语里带点的字都是下边词语里带点字的声旁。这是很多形声字的共同规律。教学步骤和第一部分相似。【日积月累】第一项是“读读背
40、背”。胡令能的小儿垂钓是一首反映儿童生活的古诗。诗歌写了一个小孩坐在能遮住身子的草苔中学钓鱼,远处有人向他问路,他急忙摆手却不回答,原来是怕惊跑了水里的鱼。短短的四句诗,将一个天真、专注学钓鱼小孩的形象生动、真实地展现在读者的面前。教师在指导学生朗读和背诵时,可让学生先把诗歌自己读几遍,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熟读成诵。如果学生有疑问,教师可作适当引导。第二项是“读读认认”。要让学生认得“朱、乔、亭、禁、乙、某、章、寺、录”九个汉字。这些字都是在已经学过的形声字的基础上,去掉形旁可以独立成字的声旁,与原形声字的读音相同或相似,但字义不同。(这一部分的内容和我的发现第二部分联系紧密,可以结合起来学习。
41、)可让学生用“减一减”的识字方法发现每组两个字的特点,自主识字。还可以用每组的两个字分别组一些词语,以巩固读音和区别字义。还可以让学生再举一些这样的例子。【展示台】这次展示台的活动要围绕课余生活这一主题进行。活动要能体现学生课余生活的丰富多彩,主要展示学生课余生活的内容和收获,教学中不要受课本展示台中的示例限制,要根据实际情况,鼓励学生从不同的方面,用不同的方式展示自己的课余生活。要给学生互相交流的机会,使他们在交流的过程中,互相学习,感受获得成功的喜悦。第二单元单元教材分析:本组教材以名人故事为主题,将导语、课文、语文园地、课后练习等内容系统、完整地组织在一起。本单元的4篇文章分别描写了列宁
42、、高尔基和孩子之间发生的故事,李四光、宋庆龄小时候的故事。课文展示的不是革命家、文学家和地质学家的丰功伟绩,而是他们日常生活中的平凡小事。正是在这些平凡的小事中,体现出了他们崇高、美好的品质。通过编者安排的巧妙,生动有趣、发人深省的故事代替了冗长枯燥的说教,让学生通过这些故事去探寻名人足迹,感受他们独特的人格魅力,从而受到启迪。本每篇文章的记叙都有一定的方法,段落较多。课文记述的一个个故事不再是简单、浅显的描述,二是通过人物对话、细节描写等展现人物的心理活动,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这就要求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透过文字看到文字背后的东西,深入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一、 单元教学目标:1会认25个生字
43、,会写39个生字,掌握词语表中的46个词语。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文中人物的对话,要培养学生学会边读书边思考,积累语言的习惯。3在对课文的阅读过程中,要引导学生通过默读和诵读理解词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并能通过关键词句体会人物内心活动,体会人物高尚、美好的品质,并使学生受到熏陶和感染。4学会引用人物语言的几种方式。5把自己知道的名人故事讲给同学听,讲故事时要讲得清楚,让别人听明白,听故事时要认真。6背诵好词佳句,背诵“读读背背”中的名人名言,搜集更多的名人名言。7培养学生通过语言想象的能力,培养学生探究语言,对信息分类整理和概括的能力,初步培养学生运用动作神态和对话来描
44、写人物的能力,并初步养成修改文章的好习惯。三、课时安排:5灰雀教材分析:这篇课文简述的是列宁、灰雀和一个孩子之间的故事。列宁在公园了寻找三只惹人喜爱的三只灰雀当中的一只时遇到了将灰雀捉走的男孩,经过交谈,深受感动的男孩将灰雀放了回来。这个故事体现了列宁的善解人意,对男孩的尊重,爱护以与男孩的城实和天真。通过言语和行动的描写揭示人物内心世界,展现事件发展进程,是本篇课文在表达上的主要特点。选编这篇课文,主要是要学生认识到列宁对儿童的爱护;通过对人物语言和神态的描写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学生还可以受到爱护鸟类动物的教育。教学目标:1.会认6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联
45、系上下文,读懂文中的语句。3.通过人物的对话描写,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4.体会列宁善解人意,循循善诱和对儿童的保护,懂得做错事情应该改正的道理,同时受到保护鸟类等动物的教育。教学重难点:1.重点:理解列宁通过耐心、得体的交谈使孩子放回灰雀的经过。2.难点:如何透过人物的语言和神态来领会人物的心理活动。教学过程:一、 谈话导入、检查预习出示列宁照片,说说他是谁?利用课前预习搜集的资料,谈谈你对列宁的了解。1.检查生字词语认读郊外 散步 胸脯 仰望 欢快 面包渣 或者 欢蹦乱跳 自言自语可惜 肯定 果然 诚实 严寒2.指导写字:搜 石臼的臼要写成倒梯形3.整体感知:课文主要内容:列宁在公园里寻找三
46、只惹人喜爱的灰雀当中的一只时,遇到了将灰雀捉走的男孩,经过交谈,受到感动的男孩将灰雀放了回来。方法指导:交流一下文中表示时间的词语。在三个特定的时间里,文章分别叙述了什么事情?再把事情串联起来说。4.质疑问难:“列宁为什么要问鸟?鸟怎么会说话呢?” 表现了列宁对孩子的爱护。二、自学互助1.列宁和小男孩分别是怎样的人呢?在课文的其他语句中,你有没有自己独特的感受。相关语句作批注。2小组讨论、互学。三、精读课文,分析语言1.咱们先来看小男孩,是一个怎样的孩子?你是从课文中哪些句子读出来的?可以用朗读的形式把你的体会告诉大家。指导朗读。(1)男孩说:“没我没看见”。指导同学们读出“吞吞吐吐”的语气,
47、说说他当时心理是怎么想的?(2)“那个男孩本来想告诉列宁灰雀没有死,但又不敢讲。”为什么他不敢讲?他在害怕些什么?谁能读好他此刻的矛盾心情。(3)男孩看看列宁,说:“会飞回来的,一定会飞回来的。它还活着。”“一定会飞回来的!”男孩肯定地说。从这儿你又感受到了什么?这时候,小男孩在想什么呢?指导学生加强语气读出“一定会飞回来的!”。2.列宁列宁是怎样对待小朋友的呢?找到课文中写列宁对待小朋友的句子小声地读一读。列宁的两句话:“一定是飞走了或者是冻死了。天气严寒,它怕冷”“多好的灰雀呀,可惜再也飞不回来了”,进一步体现了列宁的担心和惋惜。这种担心和惋惜使男孩受到了震动,于是说出了“一定会飞回来的。它还活着”的话。列宁已经知道灰雀的消失与男孩有关,但是他没有一句批评的话,而是通过自己对灰雀的担心来感染男孩,引导他认识了错误。当列宁问“会飞回来?”表明了他喜出望外的心情,要引导学生读好。列宁的喜出望外进一步感染了男孩,“肯定地说”“一定会飞回来”说明男孩决心改正错误的心理。3.刚才交流的都是课文中人物的什么?(语言)本课为什么用这么多的列宁和孩子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