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中草的意象(3页).doc
《古诗中草的意象(3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诗中草的意象(3页).doc(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古诗中草的意象-第 3 页古诗中草的意象自然界随处可见的小草很早就走入中国古典诗歌中。 早在诗经里就有近十处出现了草的身影。当然,这时还主要是用草来起兴。比如“野有蔓草”、“何草不黄”等。在楚辞中,草的出现就更显为频繁。从屈原作品开始,就形成了“美人香草,以喻忠贞”的传统。这一传统在中国诗史上影响深远。如“何昔日之芳草兮,今直为此萧艾也?”(屈原离骚)“香草为君子,名花为长卿”(王维春过贺遂员外药园)屈原以芳草喻贤才君子,而以萧艾比变节退化了的人才。王维诗比喻更为明显,无须诠释。再如孟浩然诗句“欲寻芳草去,惜与古人违”(留别王维)和文天祥诗句“风雨天涯芳草梦,江山如此故都何?”(端午感兴),
2、均以芳草比喻自己追求的理想:孟浩然期望归隐,文天祥希冀复国。 楚辞招隐士中有“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此后,草又成为寄托离别情怀、怀人思绪的物象。在江淹别赋中就有这样的描写:“春草碧色,春水绿波,送军南浦,伤如之何!”这一意境常常在古诗中出现。比如:“春草秋更绿,公子未西归。”(谢眺酬王晋安)“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王维送别)诗人着眼于草每到春来总要重现新绿,好像回归一样,所以常把草作为抒情的依托。再如:“故人一别几时见,春草还从旧处生”(顾况赠远)及“春水悠悠春草绿,对此思君泪断续”(姚月华怨诗),都是如此。绿草重生,而友人难见,诗人对此难免顿生惆怅,悲伤断肠。所以古典诗词中,经
3、常看到“芳草”与“断肠”联系在一起,如“庭院落花春寂寂,断肠芳草碧”(韦庄谒金门)、“满院落花帘不卷,断肠芳草远”(朱淑真谒金门)。还有一些诗词尽管同样是借草寄托离情,却并非着眼于春草重生像回归一样,即由草的“归”联想到人的归,而是又有新的立足点。比如,汉乐府“青青河畔草,绵绵思远道”,李冶诗句:“离情遍芳草,无处不萋萋”(送阎二十六赴郯县),还有李煜的著名词句“离情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清平乐),这些都是着眼于草的连绵,以连绵不绝、无处不在的青草象征同样连绵不绝、无处不在的愁情。 同样是借草抒情,但在不同诗人笔下,表现总是多彩多姿。诗人常用一种移情的手法,即将主观感情外化到客观事物上。比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古诗 意象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