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全册(完整版)教学设计.docx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全册(完整版)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全册(完整版)教学设计.docx(21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全册(完整版)教学设计第一单元新闻聚焦1消息二那么课题消息二那么课时安排2课时授课人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熟悉作品和作者,了解作品的时代背景。2 . 了解课文内容,理解渡江战役的规模与意义,感受 作者表现在消息中的情感和立场。3 .掌握消息这一新闻体裁的基础知识,了解其写法特 点。过程与方法1 .通过阅读课文,圈点勾画主要信息,把握课文的新 闻要素,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2 .通过厘清写作思路、品味语言,欣赏新闻写作的艺 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人民解放军排山倒海、所向披靡的气势和一往无 前、压倒敌人的大无畏精神。教学重难点重点1 .把握新闻的特点,重点把握新闻的
2、结构,了解导语 的作用。2 .厘清新闻主体局部各层次间的关系,体会语言的准 确简洁。难点把握消息的写法特点,感受作者表现在消息中的情感 和立场。教学准备课文朗读音频、多媒体课件。教学方法诵读法、点拨法、自主合作探究法。第1课时思想内涵。明,并在欧美等五大洲20个国家开设了约100家公司和工 厂,积累了巨额财富。1895年,诺贝尔立遗嘱将遗产的 大局部(共920万美元)作为基金,将每年所得利息作为 年度奖金,授予世界各国在物理学、化学、生理学或医 学、文学及和平事业方面为人类做出重大贡献的人。背景探寻本文选自百年好文章路透社新闻佳作(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有改动。诺贝尔奖最初 分设物
3、理学、化学、生理学或医学、文学、和平五个 奖项,1968年增设“瑞典国家银行纪念诺贝尔经济学奖”, 人们习惯上称其为诺贝尔经济学奖。诺贝尔奖每年发给在 过去的一年里在这些领域对人类做出重大贡献的人,并且 不限国籍。首届诺贝尔奖于1901年12月10日在瑞典的 斯德哥尔摩和挪威的奥斯陆同时颁发。路透社对这一新闻 事件进行了报道。本文就是由路透社的报道改编而成。介绍写作背 景,帮助学 生理解课文 内容。字词归纳展示PPT,检查学生的字词预习情况,帮助学生再次梳理字词。颁发(bdn) 仲裁(cGi) 遗嘱(zhti)巨额 颁发:授予(勋章、奖状、证书等)。遗嘱:人在生前或临死时对自己身后事如何处理用
4、口头或书面形式所做的嘱咐。建树:建立(功绩);建立的功绩。仲裁:争执双方同意的第三者对争执事项做出决定,如国际仲裁、海事仲裁、劳动仲裁等。引导学生认 识、理解课文 中的生字、 生词。整体感知1 .教师播放课文录音,学生认真听读并给生难字注音。2 .教师指定学生朗读课文。其他学生认真听读,纠正读 错字音并进行点评。3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并在文中标注出新闻的时间、地老师引导学生通过阅读课文,圈点勾画新闻要思想内涵。的形貌和气质。第7、8段,主要写白杨树的象征意义。2 .学生自读第5段,概括第5段是从哪些角度写白杨树的 外形的,哪几个词最能概括白杨树的精神气质。要求用“圈 点法”画出有关描绘白杨树
5、外部形态和内在气质的重要词 语,并说说从这些词语可以联想到什么。(学生阅读、勾 画,教师点名学生回答,并指导明确)外部形态:参天耸立干:笔直、绝无旁枝正直枝:笔直、紧紧靠拢团结叶:片片向上进取皮:光滑、淡青色质朴3 .教师指定一名同学朗读第7段,PPT出示如下问题,学生 思考作答,教师明确。(1)本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这段话运用了欲扬先抑的表现手法。前三句先说白杨树 可能不美,算不得“好女子”,紧跟着说它“伟岸,正直,朴 质”等,夸他是“伟丈夫”,先抑后扬,突出了白杨树的精 神风貌。(2)从“当你在积雪初融的高原上走过”到本段末,作者是 如何展开联想,由树及人的?四个反问句的意思是怎样逐
6、 句加深的?作者以亲切的语气、谈心的形式将读者的视线引向“积 雪初融”的高原,连用四个反问句,由树及人,写出了白杨 树的象征意义。第一句是由树及人的过渡,引人深思:不 应该觉得它只是树C那么,应该觉得它是什么呢?第二句 从白杨树的精神出发,点明白杨树“至少”象征着“朴质,严 肃,坚强不屈”的北方农民。第三句白杨树“傲然挺立” 的形象,象征着在敌后坚强不屈守卫家乡的哨兵。第四句 白杨树“靠紧团结,力求上进”的品质,象征着在中国共产 党领导下的抗日军民和整个中华民族的精神和意志。这四 个反问句的意思一句比一句扩展并深化,使作者的感情得 到升华,文章到达高潮。4 .请同学们齐读第8段,思考讨论:这段
7、赞美白杨树和第 1、4、6段有什么不同?(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探究,小组选代表发言,教师 总结)与第1、4、6段相比,本段作者直接把白杨树与北方农民联 系起来,总结了它们的相似之处:一是“极普遍,不被人重 视”,二是“有极强的生命力”。“不但 尤其” 一句用递进关系的复句阐述了赞美白杨树的原因。在这段 文字里,作者改用肯定的句式,正面论述,更加鲜明地强调白杨树的象征 意义。5 .刚才我们讨论的都是写白杨树,但文章第2段似乎写的 不是白杨树。请同学们自读第2段,思考如下问题(PPT展 示):(1)本段主要写了什么?主要是从哪些方面写的?(学生阅 读课文,思考作答,教师明确)这一段描绘了西北高
8、原的壮美景色。主要从三个方面来描 绘:色彩黄绿错综;地域无边无垠;地势一坦荡如砥。(2)作者为什么要着意描写黄土高原?(学生思考作答,教 师明确)作者描写高原风光对白杨树起到了衬托作用。正面衬 托:景美树更美,不平凡的环境孕育不平凡的树;反面衬 托:景虽美,但离开白杨树的点缀便会显得有点单调,因而白杨树更美。这一描写也是为下文白杨树傲然耸立着出 现做铺垫。6.最后一段作者为什么要写楠木,目的何在?(学生思考作 答,教师明确)作者曾说:“贵族化的楠木象征国民党反动派。我写此散 文是这样想的。”文章结尾把楠木和白杨树进行比照,再 次强调白杨树的不平凡,与顽固的、看不起民众的观点形 成比照,说明作者
9、鲜明的爱憎之情,歌颂抗日军民,斥责“积极反共,消极抗日”的国民党反动派,呼应篇首。板书设计白杨礼赞外部形态(描写)内在气质V(象征)干:笔直、绝无旁枝枝:一律向上、紧紧靠拢力争上游 叶:片片向上(抒情)、皮:光滑、淡青色Jis;坚强,有斗争精神 牒慧1,议论,课后作业运用象征手法写一个片段,200字左右。16*散文二篇激学畸课题散文二篇课时安排2课时授课人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理解课文的中心观点,感悟其中包含的人生哲 理。2 .厘清课文思路,学习文章的写法,品味文章的语 言。3 .感受作者的思想境界,领会课文的人文内涵。过程与方法1.理解标题和关键句,掌握中心观点。2 .结合自己的体验与思考
10、,领会文中蕴含的人生哲 理。3 .反复阅读,感受课文层层推进阐述哲理的写法, 厘清文章的思路与结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领会课文的人文内涵,提升自己的思想境界,培养 积极的人生观。教学重难点重点1 .用心灵感悟严文井以自己全部热情回报生命的积 极乐观的人生态度。2 .赏析我为什么而活着一文精巧的构思和隽永 的语言。难点揣摩两篇文章中的重要语句,理解其哲理意蕴。教学准备课文朗读音频、多媒体课件。教学方法诵读法、启发式教学法、自主合作探究法。笃01第1课时永久的生命教学步骤师生互动设计意图情景导入有人说,生命伟大而神秘,丰富而奇妙,永久而不朽; 也有人说,世上没有永恒的春天,亦没有永久的生命。 生命
11、到底是怎样的呢?下面让我们来听听作家严文井 的答案吧!(板书课题:永久的生命)用富有哲 理的语句 引出文题。基础梳理作者介绍1 .学生提供自己到的关于严文井的资料。2 .老师用PPT展示严文井的简介。严文井(1915-2005),原名严文锦,湖北武昌(今属武汉)人,作家。1934年毕业于湖北省立高级中学。1938年到延安,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 国成立后,任中华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协会代理秘书 长等职务。严文井的童话、寓言故事生动、构思巧妙, 具有很浓的哲理性与诗意。其代表作品有散文集山简要了解 严文井及 其作品。整体感知寺暮,童话集南南和胡子伯伯严文井童话集严文井童话寓言集,长篇小说
12、一个人的烦恼,空空寸寸O背景探寻永久的生命选自严文井选集下册(人民文学介绍写作出版社2001年版)。略有改动。永久的生命背景,帮助是严文井在1942年写作的一篇带有哲理意蕴的散文,学生理解它不仅哲思深邃,而且语言通俗易懂,感情充分。文课文内容。章揭示出个体的生命是卑微柔弱的,但就人类整体来说,生命是不朽的这一道理。字词归纳PPT展示,检查学生的字词预习情况,帮助学生再次梳理字词。繁殖(zhi)深渊(yuGn)臼齿(jiCi)洗(di.) 兴味(xing)卑微(bei)茸毛(r6ng)炫耀(xudn) 引导学生认识、理解凋谢(dido) 课文中的兴味:兴趣。炫耀:夸耀。疲倦:疲乏;困倦。生字、生
13、词。消逝:消失。蔓延:像蔓草一样向周围扩展。凋谢:(草木花叶)脱落。威势:威力和气势。1.教师朗读课文,学生听读,注意正音,并勾画出不阅读课文,太理解的语句。整体把握2.学生互读课文,一人读,一人听。读完后,二人互文章内容。评,指出优点和缺乏。以小组合作3.选三名同学朗读课文,每人读一局部,其他学生点探究的形式评。自主学习,感悟文中的哲理,理解 文章的思想 内涵。【教师指导】朗读时要注意语调的把握,感情激烈处声 音要响亮,感情平静处要读得深沉些。4.学生自读课文,思考如下问题(PPT展示),学生 以小组为单位讨论,选代表发言,教师总结。(1)课文讲了哪几层意思?课文可以分为三个层次:先谈生命的
14、易逝,再谈生命 的永久,最后联系现实生活,高唱生命的凯歌。这三 个层次,条理清晰,章法井然。(2)作者对生命有哪些感悟?这些感悟矛盾吗?作者先是感悟到生命的易逝,一个人拥有的一切包 括青春、健康甚至器官都可能失去,这是无可奈何的 事情。作者又感悟到生命的永久,生命是生生不息的, 个体的生命终将以新的形式永久存在。这些感悟看似 矛盾,其实并不矛盾。就个体而言,生命是脆弱的, 易逝的;就整体的生命而言,它又是绵延不绝,永久 存在的。(3)作者为什么赞美生命?因为“它充满了希望,永不休止地繁殖着,蔓延着,随 处宣示它的快乐和威势”。(4)课文写对生命的感悟,开始说“我们都非常可怜!” 后来又说“这就
15、是奇迹”。这样写有什么好处?作者写对生命的感悟,使用了欲扬先抑的写法,先 写生命的易逝,人们的无奈与可怜,感情转入低谷; 接着用“不应该为此感到悲观”一转,描写生命的神奇, 虽然个体生命是有限的,但是集体生命是无穷的,生 命永久不朽,值得赞美;最后联系生活实际,以爱情 来赞美生命,感情高亢,给人磅礴的力量。这样前后 比照着来写,把对生命的思考引向更深的层次,同时 使行文有了波澜,更能打动人心。文本探究1 .品析语言, 领悟文章中 蕴含的哲理, 体会文章生 动、优美的 语言。2 .拓展延伸部 分让学生联 系生活实际, 学有所用。(一)语言品析本文是一篇哲理散文,文中有很多富有哲理的句子,请 同学
16、们画一画,圈一圈,找出自己喜欢的句子并说明理由。(学生默读课文,圈画喜欢的 语句,思考作答,教师点评、指导)【例如】地面上的小草,它们是那样卑微,那样柔 弱,每个严寒的冬天过去后,它们依然一根根从土壤 里钻出来,欢乐地迎着春天的风,好像那刚刚过去的寒 冷从未存在。(这句话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将小草拟 人化,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小草生命的顽强,以此证明 作者的观点:我们应该看到生命自身的神奇,生命流 动着,永远不朽。)它是一个不懂疲倦的旅客,总是只暂时在哪一个个体 内住一会儿,便又离开前去。那些个体消逝了,它却永远 存在。(这句话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生命”比作“不懂疲倦的旅客”,具体生动地表现了
17、个体生命虽然 短暂,但整体的生命是永久的。)感谢生命的奇迹,它分开来是暂时,合起来却是永 久。(这句话富有哲理。“分开来”指的是个体的生 命;“合起来”指的是人类整体的生命。整句话的意 思是:个体的生命是短暂的,人类的生命是永久的,这 是生命的奇迹。感谢这一奇迹,它使我们的生命得以 持续、永远不朽。)生命在那些终于要凋谢的花朵里永存,不断给世界 以色彩,不断给世界以芬芳。(这句话运用比喻的修辞 手法,将生命的消逝与不朽比作花朵的凋谢与永存, 生动形象地表现出生命的价值。)(二)拓展延伸整体的生命是永久的,个体的生命是易逝的,我们应该如何对待有限的个体生命?(学生畅所欲言,教师点 评、总结)【例
18、如】因为个体的生命是有限的,所以,我们应该珍惜 生命中的每分每秒,去做对整个社会有价值的事,为实 现个人与社会的理想而努力。我们必须认识到,一切努 力都有意义,因为整体的生命是永久的,我们要在这永 久的生命中留下有意义的一笔。板书设计永久的生命个体生命易逝(先抑), 整体生命永久(后 生命自身神奇1 口卜 ?、人生态度 ,积极乐观课后作业1 .识记本文重点生字词。2 .预习我为什么而活着。第2课时我为什么而活着教学步骤师生互动设计意图情景导入我为什么而活着?古往今来,人们曾经不止一次这样 追问过自己。有人碌所生,未及思考就已经成为人 间的匆匆过客;有人搜古寻今,苦思冥想,终其一生 也未能参透其
19、中的微妙。今天就让我们来聆听英国哲 学家罗素的声音,看看他是如何解答这个问题的。用富有哲 理的语句 引出文题。基础梳理作者介绍1 .学生提供自己到的关于罗素的资料。2 .老师用PPT展示罗素的简介。罗素(1872-1970),英国哲学家、数学家、作家。剑 桥大学三一学院毕业后留校任教。1920年曾来中国 讲学。1938T944年在美国芝加哥大学、加利福尼 亚大学讲学。获1950年诺贝尔文学奖。此外,罗素 在数学、哲学、逻辑学等方面都有重大成就。其代简要了解 罗素及其 作品。表作品有物的分析西方哲学史哲学原理.哲学问题等。背景探寻我为什么而活着选自罗素自传第卷(商 务印书馆2015年版)。胡作玄
20、、赵慧琪译。有改动。 本文是罗素晚年为其自传而作的一那么序言。文章以饱 含情愫的语言精要地概括了支配作者一生的三种强烈 的感情,彰显了一位思想家的博大情怀和崇高人格, 给人深刻的启迪。介绍写作 背景,帮助 学生理解 课文内容。字词归纳PPT展示,检查学生的字词预习情况,帮助学生再次梳理字词。遏制(。)肆意(si)星辰(ch6n)濒临(bin) 俯瞰(kin) *遏制:制止;控制。飓风:发生在大西洋西部的热带气旋,是一种极强烈的风暴。肆意:不顾一切由着自己的性子(去做)。濒临:紧接,临近。孤寂:孤独寂寞。震颤:颤抖;使颤抖。俯瞰:俯视。缩影:指同一类型的人或事物中具有代表性的一个。流转:流动转移
21、,不固定在一个地方。引导学生 认识、理解 课文中的 生字词。整体感知1 .教师播放配乐朗读音频,指导学生用心感受文章内容。2 .老师指定一名学生朗读课文,其他同学点评。【教师指导】朗读时要注意体味本文优美流畅的文笔、阅读课文, 整体把握 文章内容。凝练生动的语言、独特而又细腻的情感,应读出作者 的沉着、激昂和无奈,读出他对爱情与知识的执着追 求,读出他对人类苦难的深切同情,读出一个哲学家 的洞察豁达。3. PPT出示如下问题,学生思考作答,教师明确。(1)本文采用了什么结构,请尝试为文章划分层次, 并概括大意。本文采取总一分一总结构,可分为三个局部:第一局部(第1段):总说支配作者一生的三种感
22、情。第二局部(第24段):具体阐述寻求这三种感情的 理由。第三局部(第5段):总结人生态度。(2)罗素究竟是为什么而活着?这表现了他怎样的胸怀?罗素活着是由于对爱情的渴望,对知识的追求,对人类苦难不可遏制的同情。这表现了一位伟大哲学家渴望解决人类苦难的博大胸 怀。1.学生速读课文2、3、4段,并以小组为单位探讨如 下问题(PPT展示),小组选代表回答,教师总结。文本探究(1)作者为什么把追求爱情作为活着的第一条理由?精读课文,有三方面的原因:第一,爱情可以带来狂喜;第二,深入体会爱情可以解除孤寂;第三,爱情的结合可以使人看到文章内涵,圣贤和诗人们所想象的仙境的神秘缩影。品味文章(2)作者以寻求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部编人教版八 年级 语文 上册 教案 完整版 教学 设计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