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传热学:08 对流换热计算.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工程传热学:08 对流换热计算.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工程传热学:08 对流换热计算.docx(5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五章对流换热计算令令令令令令令令令令令令令令令令令令令令由于对流换热微分方程组的复杂性,除少数简单的对流换热问题可以通过 分析求解微分方程而得出相应的速度分布和温度分布之外,大多数对流换热问 题的分析求解是十分困难的。因此,在对流换热的研究中常常采用实验研究的 方法来解决复杂的对流换热问题。本章首先讨论工程上常见的单相流体对流换热的计算问题,如管内流动、 平行流过平板以及绕流圆柱(管)的强制对流换热,大空间和受限空间的自然对流 换热。其次,在工程上和日常生活中还存在着大量发生相变的传热过程,如蒸 汽的凝结、液体的沸腾、液体的蒸发、液体的凝固以及固体的熔化等。这里仅 仅讨论流体在对流换热过程中
2、发生相变传热的情况,即液体的沸腾和蒸汽的凝 结的换热过程,包括沸腾换热和凝结换热的特征、作用机制及相应的分析求解 方法。由于流体在与固体壁面进行热交换的过程中发生相的变化,因在相变的 过程中流体潜热的释放或吸收而使这种热交换过程的强度远大于同种流体无相 变时的换热强度。在介绍实验关系式时,都会指出关系式的特征尺寸、特征流速、定性温度, 以及适用的雷诺数和普朗特数的范围。读者在使用准那么关系式时应特别注意这 一点。5-1管(槽)内流体强制对流换热计算I管(槽)内流动换热的特点流体在管内流动属于内部流动过程,其主要特征是,流动存在着两个明显 的流动区段,即流动进口(或开展)区段和流动充分开展区段,
3、如图5.1所示。(a)管内层流流动速度分布图5-1流体管内流动换热示意图力为0.8atm、温度为0,如果机翼外表吸收太阳的能量为750 W/nf,试在设定机翼温度是 均匀的条件下确定机翼热稳态下的温度。解由于机翼温度Tw待求,故取流体温度作为定性温度。在Te=0时空气的物性参数为:2=2.44x 1 O_2 W/m- , /=I7.2x10-6 kg/m-s Pr =0.707 空气密度片 得;=1.035 kg/nP。空气流过机翼的雷诺数为Re=-= 12.03x106已进入紊流边界层。利用流过平板的紊流计算公式M/=(0.037ReL0-8 -871)PiJ/3,于是外表传热系数为:h=
4、- (0.037Rcl0-8 L-871)Pr/3=i76 W/m2-o由热平衡有h(Tw -T.,)= 0)解出机翼温度为tw =力/ + % =4.26 o重新取定性温度为1 =(九-)/2=2.13,与以上所取定性温度相差不大,空气的物 性参数变化甚小,不需重新计算,故机翼温度为4.26C。2流体横向掠过圆柱体(单管)时的换热计算图5-7流体绕流圆柱体的流动示意图流体横向掠过圆柱体的流动如图 5-7所示。按照势流理论,流体在圆 柱体的前部流速会逐步增大而流体的 压力会逐步减小;流体在圆柱体的后 部流速会逐步减小而流体的压力会逐 步增大。由于流体粘性力的作用,在 圆柱体的前部会形成流动边界
5、层,速 度会从势流流速逐步改变到壁面上的 零速度,这种速度改变是以消耗流体 动量为代价的,这样的过程特征一直 会保持到势流流速到达最大值(在圆 柱体前部)。在其后的增压减速过程中(在圆柱体后部),流体中的动量会逐步地 再转变为流场的压力,此时在边界层中流动流体因动量的耗散而没有足够的动 量来转化为与边界层外势流区压力相同的压力,因而会在边界层中形成从外到 内的压差,在此压差的作用下会产生从外向内的流体流动,从而导致流体在边 界层中发生别离,其结果是在圆柱体后方形成回流。实际上,由于边界层的发 展与别离,势流区的外轮廓已经不是圆柱形,因而使流动的增压减速过程提前, 进而使流动别离位置也提前。如果
6、流体在别离之前流动边界层已经从层流开展 到紊流,由于紊流边界层中紊流动量交换的加强,从而会使边界层流动的别离向后推移。观测结果给出,绕流圆柱的流动当Re10时流动不会发生别离现象; 当10WReWl()5时流动别离点在80。工。485。之间;而当Re,。,时流动别离点在0 = 140。处。这里定义的雷诺数为Re =,式中,为来流速度,d为 圆柱体外直径。这样一种流场的流动特征必然 会影响到流场的换热性能。图5-8 给出了绕流圆柱体的外表传热系数 沿着圆柱体壁面变化的情况。在圆 柱体的前端9=0处外表传热系数伊最大,而别离点0=82。处外表传热系数儿最小;如果在边界层从层 流变为紊流,那么转变点
7、处有一个 外表传热系数的最低点,紊流边 界层的别离点9=140。是另一个表 面传热系数九的最低点。从中不难 看出,沿着圆柱体外表的外表传热 系数是变化的,而且变化较为剧烈。总体而言,换热性能在别离点前要比别离点后要好。换热性能的变化会在等热 流加热的情况下引起圆柱体外表的温度变化,而这种变化在高温下会造成圆柱 体(或管壁)较大的内应力,从而影响换热设备的平安运行。但是,对于工程 上的大多数换热问题,只需要了解其总的换热性能,因而这里仅给出计售流体 掠过圆柱体的平均外表传热系数的准那么关系式。表5-1流体绕流单圆柱体时的常数c、及m数值表条件及范围CiiM用于空气及烟气的简化公式5Re1030.
8、60Pr3500.50.50.38M/ = 0.44Res103Re2XI050.60Pr3500.260.60.387VM = O.22Re062X10sRe2X1060.60Pr3500.0230.80.37M/ = O.O2Re08常用的准那么关系式的形式为fPrz.y-25Nu = cRet, Pr,n-(5-14)式中,准那么的特征流速为流体最小截面处的最大流速以I;特征尺寸为圆柱体 外直径d;定性温度除P%按壁面温。取值之外皆用流体的平均温度tf ; (Pr/Pr、,)。”是在选用为定性温度时考虑热流方向不同对换热性能产生影响的一个修正系数。此外,式中的和2的数值由表5-1按不同条
9、件来给定。如果流体流动方向与圆柱体轴线的夹角(亦称冲击角)在30。/90。的 范围内时,平均外表传热系数可按下式计算=9(1-0.54cos2 0)(5-15)式中为、1夕:年分别为90。、尸=90。时的平均外表传热系数。此公式说明,流体冲击角越小外表传热系数越差,当=0时,换热性能最差。此时,也可按 流体平行流过圆柱体外表进行换热计算,也就是可以采用流体流过平板换热的 计算公式图5-9流体绕流圆柱体的冲击角3流体横向流过管束的换热计算管束(长圆柱体束)是由很多根长管子(长圆柱体)按照一定的的排列规那么组 合而成,常常是热交换设备的组件,工程上使用管束要比使用单管为多。管束 的排列方式很多,最
10、常见的排列方式有顺排和叉排两种。图5-10显示了这两种 排列方式几何结构和相关的尺寸。不管哪一种排列方式,流动情况都比单管时 要复杂,这是因为管子之间相对紧密的排列造成各自流场间的相互影响,从而 也就影响到流体与管壁之间的换热。流体流过顺排或叉排管束的第一排管面时的流动和换热情况与流过单管的 情形是相似的。但从第二排开始,顺排时管子的前后都处于前一排管的回流区中,流动和换热不同于第一排管;对于叉排排列,尽管从第二排管以后,流动 情况与单管时看似相同,但由于前排造成的流场扰动会使流动和换热情形差异 较大。这些都导致后排管的换热要好于第一排管,但从第三排管以后各排排管 之间的流动与换热的特征就没有
11、多少差异了。但是前几排管的换热性能上的差 异,对于整个管束换热性能的影响,会随着管排排数的增加而减弱。实验结果 说明,当管排排数超过10排之后,换热性能就基本稳定不变了。(1)叉排管束QQO。(2)顺排管束图5-10流体绕流管束时的流动特征及几何尺寸流体横向掠过管束的平均外表传热系数可采用如下形式准那么关系式计算:(5-16)式中,和S2分别为垂直于流动方向和沿着流动方向上的管子之间的距离,而也为管排数目的修正系数。此公式考虑了管子排列和管排数目对换热的影响。准那么关系式的特征尺寸为管外直径,特征流速为管排流道中最窄处的流速,定 性温度为流体平均温度。式中的C、m及的具体数值和空气中的简化计算
12、 式,均列于表5-2中。管排修正系数由表5.3给出。如果流体流动的方向与管束不垂直,也就是流体对管子的冲击角/2X IO50.0210.840.360NO.018&084叉排Re=1032X10S1/S2W20.350.600.360.20ArM=0.31060(5i/52)a2Sl/S2 20.400.600.360M/=O.35/?e060/?2X1050.0220.840.360Nu=0.019Re0 型表5-3管排修正系数 z与排数数目z的对应值表排数12345678910顺排0.640.800.870.900.920.940.960.980.991.00叉排0.680.750.830
13、.890.920.950.970.980.991.00表5-4流体流向修正系数。与冲击角4的对应值表80 -907060453015顺排1.000.970.940.830.700.41又排1.000.970.940.780.530.41一般而言,在相同的条件下,叉排情况下的外表传热系数耍比顺排大,而 相应的流动阻力也比顺排时大。如果综合考虑换热性能和流动特性两种排列方 式是相差不大的,关键是选择合理的使用范围。因此,在采用什么排列方式时 除了实际的运行要求之外,还要通过可用能损失率分析来进行两种排列方式的 流动特征与换热性能的综合分析比拟,最后获得各种排列方式最正确的运行参数 和几何尺寸,这是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工程传热学:08 对流换热计算 工程 传热学 08 对流 计算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