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中考语文文言文对比阅读 18 送东阳马生序(学生版+解析版).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2023中考语文文言文对比阅读 18 送东阳马生序(学生版+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中考语文文言文对比阅读 18 送东阳马生序(学生版+解析版).docx(5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专题18送东阳马生序(-)(2022 湖南郴州-中考真题)阅读选文,完成各题。【甲】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 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节选自宋濂送东阳马生序)【乙】余幼好书,家贫难致。有张氏藏书甚富。往借不与归而形诸梦。其切如是。故有所览辄省记。 通籍后,俸去书来,落落大满,素!灰丝时蒙卷轴。然后叹借书者之用心专,而少时之岁月为可 惜也。(节选自袁枚黄生借书说)【注释】切:迫切。通籍:做官,出仕。俸:官薪。落落:堆积的样子。素螂(yin):指 书里的蠹(du)虫。1 .对
2、下面语句中加点字解释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余幼好书,家贫难或。A.送给B.情趣C.得到D.细密2 .乙文中画波浪线内容断句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往借/不与/归而形诸梦B.往借不与/归/而形诸梦C.往借/不与归/而形诸梦D.往借不与/归而/形诸梦3 .翻译甲乙两文中划横线的语句。(1)余因得遍观群书。(2)故有所览辄省记。4 .甲乙两文主人公具有怎样相同的品质?请结合文段内容简要分析。(-)(2022 浙江舟山中考真题)文言文阅读。【甲】选文关键信息学习建议前提条件【甲】业精德成a热衷于学习【乙】养心探道第一条建议:第二条建议:全身心投入学习(八)(2022 内蒙古呼伦贝尔-一模)阅读下文,
3、完成各题。【甲】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 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 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 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 一言以复;俟其欣悦,那么乂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节选自送东阳马生序)【乙】祖莹字元珍,范阳遒人也。父季真,位中书侍郎,铜鹿太守。莹八岁能诵诗书,十二为 中书学生,耽书,父母恐其成疾,禁之不能止。常密于灰中藏火,
4、驱逐僮仆,父母寝睡之后,燃火读书, 以衣被蔽塞窗户,恐漏光明,为家人所觉。由是声誉甚盛,内外亲属呼为圣小儿。尤好属文,中书监高允 每叹日:”此子才器,非诸生所及,终当远至。”(节选自北史列传第三十五)注:范阳遒:范阳郡道县。中书:即中书省,官署名。耽书:酷爱读书。耽,迷恋、沉溺。28 .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色愈恭,礼愈至吸遇其叱咄策之不以其道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缺乏为外人道也故外户而不闭29 .下面各组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无从致书以观B.弗之怠C.十二为中书学生D.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30 .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1)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2)父母恐其成疾,禁之不能止。31
5、 .【乙】文中写祖莹父母、亲属和中书监有何作用?32 .【甲】【乙】两文中宋源和祖莹的成功给我们怎样的启示?(九)(2022 内蒙古呼伦贝尔一模)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甲】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臧书之家,手自笔录,计口以还。天大寒,砚冰坚, 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 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 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 以复;俟其欣悦,那么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
6、闻。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皴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 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 绣,戴朱缪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炸然假设神人:余那么戴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 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假设人也。盖余之勤()艰假设此。(选自送东阳马生序)【乙】祖莹,字元珍,范阳遒人也。父季真,位中书侍郎、钳鹿太守。莹年八岁能诵诗书,十二为中书学生,好学耽书,以昼继夜,父母恐其成疾,禁之不能止。 常密于灰中藏火,驱逐僮仆,父母寝睡之后,燃火读书,以衣被蔽塞窗户,恐漏光明,为家人所觉。
7、由是 声誉甚盛,内外亲属呼为“圣小儿”。尤好属文,中书监高允每叹日:“此子才器非诸生所及终当远至. ”时中书博士张天龙讲尚书,选为都讲。生徒悉集,莹夜读书劳倦,不觉天晓,催讲既切,遂误持 同房生赵郡李孝怡曲礼卷上座。博士严毅,不敢还取,乃置礼于前,诵尚书三篇,不遗一字。 讲罢,孝怡异之,向博士说,举学尽惊。后而祖闻之,召入令诵五经章句,并陈大义,帝嗟赏之。()才名拜太学学士。(选自北史)【注释】范阳遒:范阳郡遒县。耽书:酷爱读书。耽:迷恋、沉溺。都讲:主讲。33 .请结合语境,解释以下加点字的含义。(1)尝掌百里外(2)供其欣悦(3)生徒芯集(4)不遵一字_34 .请从“且”“以”“于”三个虚
8、词中选择两个准确还原到文中的括号中。(1)盖余之勤()艰假设此。(2)()才名拜太学学士。35 .选出以下断句正确的一项()A.此子才/器非诸生所及终/当远至36 此子才/器非诸生所及/终当远至C.此子才器/非诸生所及/终当远至1) .此子才器/非诸生所及终/当远至36 .将以下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余那么缢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2)召入令诵五经章句,并陈大义,帝嗟赏之。37 .甲乙两文都是介绍人物勤奋学习的事迹,请结合文章具体内容,概括宋濂和祖莹在读书上的共同 特点,并联系现实谈谈两篇文章对你的启示。(十)(2022 广西河池二模)阅读选文,完成各题。【甲】送东阳马生序(节选)余幼
9、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梢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 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 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言以复; 俟其欣悦,那么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乙】司马光好学司马温公幼时,患记问不假设人,群居讲习,众兄弟既成诵,游息矣;独下帷绝编,迨能借诵乃止。 用力多者收功远,其所精诵,乃终身不忘也。温公尝言:“书不可不成诵,或在马上,或中夜
10、不寝时,咏 其文,思其义,所得多矣。”(选自三朝名臣言行录)【注释】下帷:原指汉代董仲舒卜帷讲学,三年不闻窗外事。这里借此指专心读书。绝编:据史 记孔子世家记载,孔子读周易,韦编三绝。意思是翻阅的次数多了,编木简的牛皮绳子被屡次折断, 这里借指读书勤奋。38 .以下句子中加点的“以”字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为哪一项()A.以是人多以书假余B.无从致书以观C.不敢出一言以复D.俯身倾耳以请39 .以下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为哪一项()质:询问。趋:驱赶既:已经尝:曾经质:询问。趋:驱赶既:已经尝:曾经A.援疑质理 B.尝草百里外C.众兄弟造成诵D.温公尝言40 .以甲、乙两文为据,以下表述正
11、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乙文中司马光幼时因担忧记忆力不如别人,所以比常人更勤奋。B.甲文的中心句是“余幼时即嗜学”,乙文的中心句是“书不可不成诵”。C.甲、乙两段文字都以记叙为主,都是概括描写与细节描写相结合。D.甲、乙两段文字都运用了比照的手法,突出主人公好学的品性。41 .把甲文中的画线句翻译成现代汉语。(1)家贫,无从致书以观(2)独下帷绝编,迨能倍诵乃止。42 .乙文说“用力多者收功远”,“用力多”在甲文中是如何表达的?请简述。(十一)(2022 安徽二模)阅读选文,完成各题。【甲】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戴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
12、怠。录毕,走送之,不敢梢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 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 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 以复;俟其欣悦,那么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节选自送东阳马生序)【乙】(汪)遵,宣州泾县人。幼为小吏,昼夜读书良苦,人皆不觉。遵初与乡人许棠友善,工为绝句诗而 深自晦密。以家贫难得书,必借于人,彻夜强记,棠实不知。一旦辞役就贡,棠时先在京师,忽遇遵 于途,行李索然,棠讯之日:“汪都何事来”遵日:“此来就贡。”棠怒日:“小吏不忖
13、,而欲与棠同 研席乎! ”甚侮慢之。后遵成名五年,棠始及第。(节选自唐才子传,有删改)注释晦密:密藏不露。就贡:进京应举。索然:此处是简陋之意。研席:砚台与坐席。亦 借指学习。43 .请解释以下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1)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以:(2)礼愈至至:(3)俟其欣悦俟:旦:(4)工为绝句诗而深自晦密工:(5) 一旦辞役就贡 *44 .请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2)甚侮慢之。45 .【甲】【乙】两文段中,宋濂和汪遵因家贫借书后的读书方式分别是“”和“。(用 原文语句填空)46 .【甲】文段中的先达和【乙】文段中的乡人有哪些相似之处?又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
14、-) (2022 四川广元一模)文言文阅读,完成小题。【甲】送东阳马生序(节选)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破裂而不知。至舍,四肢僵 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 绣,戴珠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炸然假设神人:余那么缢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 以中有足乐者,不知II体之奉不假设人也。盖余之勤且艰假设此。今诸生学于太学,县官日有縻稍之供,父母岁有裘葛之遗,无冻馁之患矣;坐大度之下而诵诗书,无 奔波之劳矣;有司业、博士为之师,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不
15、必假设余 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那么心不假设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乙】颜氏家训勉学王生好学而不得法。其友李生问之日:“或谓君不善学,信乎? ”王生不说,日:“凡师之所言,吾 悉能志之,是不亦善学乎? ”李生说之日:“孔子云学而不思那么罔,盖学贵善思,君但志之而不思之, 终必无所成,何以谓之善学也? ”王生益愠,不应而还走。居五口,李生故寻王生,告之日:“夫善学者 不耻下问,择善而从之,冀闻道也。余一言未尽,而君变色以去。几欲拒人千里之外,岂善学者所应有邪? 学者之大忌,莫逾自厌,盍改之乎?不然,迨年事蹉,虽欲改励,恐不及矣! ”王生惊觉谢旦余不敏 今日
16、始知君言之善。请铭之坐右,以昭炯戒。注释:盍hM:何不;为什么。迨ddi:等到;及。47 .以下加点的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哥逆旅A.哥逆旅寓:寄居B.铮黎假设神人悻然:光彩鲜明C.吾悉能否之志:志向 D.尊闻道也冀:冀州,地名48.以下加点词语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为哪一项(48.以下加点词语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为哪一项(A.不必假设余?手录B.足肤皴裂加不知C.以中有足乐者D.今道生学于太学A.不必假设余?手录B.足肤皴裂加不知C.以中有足乐者D.今道生学于太学请铭之坐右*君但志之时不思之而君变色以去假道人而后见也49 .对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的断句,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王生
17、惊觉谢日/余不敏/今日始知/君言之善B.王生惊觉/谢日/余不敏今日/始知君言之善C.王生惊觉谢日/余不敏今日/始知君言之善D.王生惊觉/谢臼/余不敏/今日始知君言之善50 .翻译以下句子。(1)余那么缢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2)学者之大忌,莫逾自厌,盍改之乎?51 .【甲】【乙】两文都谈到学习,各说明了什么道理?对你的学习有什么启示?专题18送东阳马生序(-)(2022 湖南郴州-中考真题)阅读选文,完成各题。【甲】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 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18、节选自宋濂送东阳马生序)【乙】余幼好书,家贫难致。有张氏藏书甚富。往借不与归而形诸梦。其切如是。故有所览辄省记。 通籍后,俸去书来,落落大满,素!灰丝时蒙卷轴。然后叹借书者之用心专,而少时之岁月为可 惜也。(节选自袁枚黄生借书说)【注释】切:迫切。通籍:做官,出仕。俸:官薪。落落:堆积的样子。素螂(yin):指 书里的蠹(du)虫。1 .对下面语句中加点字解释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余幼好书,家贫难或。A.送给B.情趣C.得到D.细密2 .乙文中画波浪线内容断句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往借/不与/归而形诸梦B.往借不与/归/而形诸梦C.往借/不与归/而形诸梦D.往借不与/归而/形诸梦3 .翻译
19、甲乙两文中划横线的语句。(1)余因得遍观群书。(2)故有所览辄省记。4 .甲乙两文主人公具有怎样相同的品质?请结合文段内容简要分析。【答案】1. C2. A3. (1)我于是(因而)能够广泛地阅读各种书籍。(2)因此凡有看过的书就记在心里。4. (1)爱好读书。“余幼时即嗜学”“余幼好书”,他们都因家贫只能借书以读,甲文借书于藏书之家, 乙文借书于张氏。(2)克服困难努力读书的精神。宋濂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袁枚读书迫切,不能借到书在梦里也想着这件事。【解析】1 .句意:我小时候爱好读书,(但是)家里贫穷,很难得到书读。致:得到
20、;应选C。2 .此题考查文言文断句。根据文言文断句的方法,先梳理句子大意,结合语法,然后断句。句意:(我)到他家去借,(他)不借给我,回来以后我在梦中还出现向他借书的情形。“往借”省略主语“我”,是“我”想到的看书的方法;“不与”省略主语“他二是“往借”的结果;“归而形诸梦”,写梦中借书,形容看书的迫切;故应在“不与”前后各断一处;故断为:往借/不与/归而形诸梦。应选A。3 .此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翻译能力。我们在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 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重点词有:(1)余:我;遍观群书:广泛地阅读各种书籍
21、;(2)故:因此:所览:指看过的书:辄:就;省记:记忆、记在心里。4 .此题考查文言文内容理解与概括。根据【甲】文“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乙】文“余幼好书,家 贫难致。有张氏藏书甚富。往借不与归而形诸梦”可知,甲乙两文主人公幼时都因为家里贫穷没有方法得 到书来看,都选择了借书来读;甲文主人公借书于藏书之家,乙文主人公借书于张氏;据此可知他们都爱 好读书;根据【甲】文“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可知,甲文主人公 刻苦抄书,即便是天气严寒,手指冻得不能弯曲和伸直时,也不放松抄录书;根据【乙】文“往借不与归 而形诸梦”可知,乙文主人公
22、梦中都在想着借书的事,足见其看书的欲望强烈;据此可概括为:都具有克 服困难努力读书的精神。【参考译文】【甲】参考译文:我年幼时就非常爱好读书。家里贫穷,无法得到书来看,常常向藏书的人家求借,亲手抄录,计算着 日期按时送还。冬天非常寒冷,砚台里的墨汁都结了冰,手指冻得不能弯曲和伸直,也不放松抄录书。抄 写完毕后,便马上跑去还书,不敢稍微超过约定的期限。因此有很多人都愿意把书借给我,我于是(因而) 能够广泛地阅读各种书籍。【乙】参考译文:我小时候爱好读书,(但是)家里贫穷,很难得到书读。有个姓张的人藏书很多。(我)到他家去借,(他) 不借给我,回来以后我在梦中还出现向他借书的情形。我那种迫切(求书
23、的心情就)像这样。因此凡有看 过的书就记在心里。(我)做了官以后,薪俸花出去了,书籍买来了,屋里到处都堆放满了,蠹虫丝迹时常 覆盖书册。这样以后我(才)感慨借书读的人是(那么)用心专一,而自己少年时候的时光是(多么)值 得珍惜的啊!(二)(2022 浙江舟山中考真题)文言文阅读。【甲】与人书(六)顾炎武生平所见之友,以穷以老而遂于衰颓者,十居七八。赤豹巴君子也,久居江东,得无有陨获之叹乎? 昔在泽州,得拙诗,深有所感,复书日:“老那么息矣,能无倦哉? ”此言非也。夫子“归与归与”,未尝 一日忘天下也。故君子之学,死而后已。注释选自亭林文集。与人书是一组顾炎武与友人讨论治学方法、文学、历史等的学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3中考语文文言文对比阅读 18 送东阳马生序学生版+解析版 2023 中考 语文 文言文 对比 阅读 东阳 马生序 学生 解析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