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桃花源记】导学案.docx
《初中语文【桃花源记】导学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语文【桃花源记】导学案.docx(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初中语文【桃花源记】导学案【学习目标】1 .疏通文意,积累文言词语。2 .学会朗读并背诵课文。品读桃花源“奇美”的画卷,获得审美愉悦。3 .科学辩证地认识“桃花源”的社会现实意义。以时代为经,以知识为纬,编织 自己理想的人生蓝图。【学习重点、难点】1 .积累文言词汇和句式,疏通文意。2 .感受桃花源优美的环境,淳朴的人情,和平安定、丰衣足食的生活,民主平等、 其乐融融的人际关系。【课前预习】3 .熟读课文,积累本课出现的生字词。豁然()俨然()阡陌()怡然() 垂髻()郡下()诣太守()刘子骥() 2.借助工具书,积累本课的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现象。【课内探究】一、诵读一一涵咏功夫兴味长
2、1.读准字音,读得字正腔圆。 2.读出文言文语言的节奏感和抑扬顿挫的韵味。 二,译读一一说田二,译读一一说田“奇美”故事1 .借助课文注释,复述课文内容,可以加入自己的想像。2,用简练的语言概括出这个“奇美”的故事。 3 .以“奇美”为话题,抓住一个点,说说陶渊明笔下的田园生活画卷。奇:美:三、品读一一悟田园“醇美”意境(-)品语言。合作探究: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平和散淡心境和此中有真意,欲辨 已忘言”的物我两融的境界使他的创作洗尽铅华,韵味醇厚,形成冲淡渺远的意境美, 独开千古平淡之宗。似大匠运斤,不见斧凿之痕。元好问说陶文一语天然 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试从文中找出这样的一至二句语言
3、,品味赏析。(二)品写法。本文以纪实手法写虚构故事,使故事颇具奇趣。一千六百年过去了,桃花源仍然 似涓涓清泉携着陶渊明心灵的脉搏,缓缓流进心灵深处,无声却让人惊喟。美可以跨 越千年,超越时空。在薪火相传的心灵呼吸中,她已淘炼成人人心中的桃花源。她美, 在回眸的瞬间。以小组为单位,试着说说作者运用哪些表现手法来托美捧美的?四、背诵全文【拓展延伸】一、基础知识4 .选出没有通假字的一项()A.具答之B .便要还家C.欲穷其林5 .下面各句加点词都有不同解释,选出正确的一项。(1 )复前行,欲穷其林。()A.穷苦,贫困B .极端C .穷尽,走至I头(2 )得其船,便扶向路。()*A .扶助、帮助B.
4、用手支持C.沿着,顺着(3)此中人语云()A .语言 B.告诉 C.说(4 )处处志之() A.作标记 B .标记(5 )寻病终() A .寻找6 .解释以下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古今义中无杂树,芳草鲜美 古义:今义: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古义:今义:7 .根据课文内容填空。(1)桃花源记的作者是(朝代)著名的诗人,后人把不受外界影响的地方或幻想中的美好世界称为 O(2 )文中写桃林美景的句子是:(3 )根据以下的提示,写出相应的成语。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成语: 黄发垂髻,并怡然自乐。成语:二、中考链接(一)林尽水源,使得一山此中人语云:“缺乏为外人道也。”1 .解释下面句中加点字词的含义。(
5、1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 2 )悉如外人 (3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4 )便要还家 2 .以下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与其他几项不一样的是()A.渔人甚异之 B.具答之 C .忘路之远近 D.闻之,欣然规往 3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1 )黄发垂髻,并怡然自乐。译文:(2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译文:4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余人各复延至其家”表现了桃花源中人们的特点;他们在送渔人离开时嘱咐他“缺乏为外人道也”是因为 O.世外桃源寄托了陶渊明怎样的社会理想?答:(二)阅读下文,回答以下问题。江天一传(节选)汪琬江天一,字文石,徽州歙县人。少丧父,事其母及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桃花源记 初中语文 导学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