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区雨水滞留与利用可行性研究.doc
《城区雨水滞留与利用可行性研究.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城区雨水滞留与利用可行性研究.doc(9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无锡城区雨水径流滞留与利用可行性研究 同济大学 无锡市建设局 无锡市政公用事业局无锡市政公用事业局 前言 I 目 录 前言前言.1 第一章第一章 无锡概况无锡概况.3 1.1 地理概况.3 1.2 气候概况.4 1.3 城市水资源概况.4 1.4 地质背景概况.7 第二章第二章 国内外城市雨水管理技术理论与应用现状国内外城市雨水管理技术理论与应用现状.10 2.1 城市雨水管理技术与理论的发展.10 2.2 城市雨水管理新思想的实践.12 2.3 国内城市雨水管理的现状及存在问题.15 第三章第三章 屋面雨水收集利用屋面雨水收集利用.18 3.1 屋面雨水利用概述.18 3.2 无锡市利用屋面
2、雨水的可行性.19 3.3 无锡市屋面雨水水量、水质和收集利用方法.19 3.4 存储池设计.25 3.5 无锡市屋面雨水利用规模分析.29 第四章第四章 重污染区域初期雨水就地滞留重污染区域初期雨水就地滞留.36 4.1 雨水就地滞留系统介绍.36 4.2 无锡城区重点区域采用雨水就地滞留技术的必要性.37 4.3 无锡城区应用雨水就地滞留技术的可行性.38 4.4 无锡市雨水就地滞留池的设计.39 第五章第五章 绿地蓄渗削减地表径流绿地蓄渗削减地表径流.43 5.1 下凹式绿地的定义.43 5.2 绿地蓄渗措施的应用范例.44 5.3 无锡市利用绿地蓄渗雨水的可行性分析.46 前言 II
3、5.4 下凹式绿地的设计.50 第六章第六章 敞开式地面排水系统敞开式地面排水系统.55 6.1 敞开式地面排水系统定义和特点.55 6.2 植草洼地/排水沟适用类型及适用范围.55 6.3 敞开式地面排水系统的设计和维护.57 6.4 敞开式地面排水系统在无锡的应用分析.63 第七章第七章 透水性路面的应用透水性路面的应用.65 7.1 透水性路面概述.65 7.2 透水路面设计要求.66 7.3 透水铺装的技术要点.67 7.4 无锡透水性路面使用分析.72 7.5 效果评价.75 第八章第八章 无锡城区雨水径流综合控制体系无锡城区雨水径流综合控制体系.76 8.1 城区地表径流污染控制.
4、76 8.2 城区径流源头控制的规划管理.77 8.3 无锡城区径流污染源头控制系统.78 第九章第九章 无锡城区雨水径流综合管理策略无锡城区雨水径流综合管理策略.83 9.1 国内外雨水径流管理策略.83 9.2 无锡市雨水径流综合管理策略.84 9.3 建议.87 前言 1 前前 言言 城市降雨径流具有利害两重性。利在降雨是城市水资源的主要来源之一, 提供城市可持续发展所必须的水体资源、生态环境资源和生物多样性的环境, 保证城市功能的正常发挥;害在高强度降雨引起的洪涝造成城市财产损失和人 员伤亡、大量地表径流直接排入地表水体形成面源污染。 无锡市区城市化进程的快速推进造成雨水的利害关系失去
5、平衡,负面作用 被不断放大,大量原有的疏松透气透水的地表被不透水材料覆盖,不透水面积 迅速增加,阻隔了雨洪向市区地下土壤的渗透,降雨径流大量通过管道外排, 无法实现自然下渗,明显改变了城区的水文循环。原有天然河流的渠道化导致 更快产流和更高的洪峰。在城市这样相对小的区域里对于自然环境的这些改变, 还给城市下游流域防洪带来不利影响。同时由于城市地下水得不到应有的补充, 加之地下水超采,苏锡常地区形成了地下水下降漏斗。出现了地面沉降、裂缝、 水质恶化等地质灾害问题。 城区地面径流系数的提高不仅增加了城市排水系统和防洪工程的投资以及 雨洪灾害的风险,而且加剧了城区面源污染,对城区生态环境造成损害。
6、雨水径流的滞留指综合系统地运用工程的和政策、规范、经济、管理、技 术、调度等非工程措施,将常规排入城市雨水管道的径流在安全、经济可行和 社会公平的前提下部分储存为可利用的内陆水。雨水径流的利用就是通过工程 技术措施收集、存储并利用雨水,同时通过雨水的渗透、回灌、补充地下水及 地面水源,维持并改善城市水循环系统。 无锡市领导已经充分意识到以雨水滞留和利用为主要内容的雨水径流管理 对于控制地表水体污染的必要性和对于防洪排涝的重要性,在新一轮的治理太 湖、保护水源“6699”行动中,将雨水滞留和利用研究作为“城市生态重建恢复行 动”的一项主要内容,列为政府督办项目。为了对实现上述目标提供政府指导、
7、管理方面的支持,本项目对无锡城区径流滞留利用开展宏观层面的可行性研究。 本课题的研究具有以下特点。 鉴于无锡市地处江南水乡,年降雨充沛,境内河网弥补,属水质型缺水, 片面强调雨水的收集利用在经济上并不合理,不具备可持续性,因此本报告编 制的原则为“渗蓄和控污为主、利用为辅”。 前言 2 无锡市城区雨水滞留和利用目标,着重在于减轻城区防洪排涝压力、缓解 城市地下水水位下降趋势、控制雨水径流面源污染、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保障 无锡市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同时,无锡市是省级节水型城市,探 索雨水的科学合理利用之路,可以提高非常规水源的利用率,巩固节水型城市 的建设成果。 开展项目研究的另一个任
8、务是,支持无锡市创建国家级生态园林城市。按 照建设部关于印发创建“生态园林城市”实施意见的通知 (建城200498 号) , 要求生态园林城市的“建成区道路广场用地中透水面积的比重50%”。2007 年 5 月无锡市政府办公室转发市园林局无锡市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工作方案的通 知(锡政办发200781 号) ,要求到 2008 年实现该项指标要求。通过开展雨水 滞留可行性研究工作,研究透水性路面的适用条件,不断提升透水性路面的建 设水平,扩大透水性路面建设比例,有助于推进国家级生态园林城市的创建工 作。 本项目的直接目的是探讨雨水径流源头管理措施在无锡市的适用条件,提 出应用源头控制的技术要求
9、以及管理政策,为制定无锡市制定“关于加强新建建 设工程城市雨水资源利用的暂行规定”等雨水综合管理办法提供技术支持。鉴于 时间与条件,课题对城区径流的滞留、利用技术仅提出了初步的建议;由于作 为项目研究基础的一些数据暂时没有条件完成实地调查,借用了临近城市上海 或苏州的数据。这些不足之处还需要在今后的实际工作中补充完善。 除了参加研究单位同济大学、无锡市建设局、无锡市市政公用事业局之外, 本项目的研究工作还得到了无锡市国土资源局、无锡市节水办等相关部门的大 力协助,在此表示谢忱。 第一章 无锡概况 3 第一章第一章 无锡概况无锡概况 1.1 地理概况地理概况 无锡市位于北纬 317至 322,东
10、经 11933至 12038,长江三角洲江湖间 走廊部分,江苏省东南部。东邻苏州,距上海 128 公里;南濒太湖,与浙江省 交界;西接常州,距南京 183 公里;北临长江,与泰州市所辖的靖江市隔江相 望,沪宁铁路横亘东西,京杭运河纵贯南北,水陆空交通便捷,是江苏省重要 的交通枢纽(图 2-1) 。全市(包括市区和江阴、宜兴)总面积为 4787.61 平方 公里,其中山区和丘陵面积为 782 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 16.8%,水面面积为 1502 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 31.4%;市区面积 1622.64 平方公里,水域面积占 510.44 平方公里。2005 年全市人口总数 452.8 万,其
11、中市区 228.5 万人。无锡 市下辖江阴、宜兴两个市(县)和崇安区、北塘区、南长区、锡山区、惠山区、 滨湖区和新区七个区,市区南濒浩渺太湖,西抱锡、惠二山,中有千年古运河, 古老而充满现代气息,繁华而又宁静。 图 1-1 无锡市地理位置图 无锡境内除宜兴南部属丘陵山区外,地势平坦,间有低山矮丘,河流湖泊 纵横交织,气候温暖湿润,土地肥沃,物产丰饶,山明水秀,风景佳绝,水美 土肥,物产丰富,是全国著名的鱼米之乡。无锡四季花果飘香,盛产水蜜桃、 柑桔、巨峰葡萄、梨、杨梅等水果,还是江苏省重要茶叶产区。太湖水域辽阔, 第一章 无锡概况 4 水产资源丰富,湖内“太湖银鱼、太湖白虾、梅齐鱼(凤尾鱼)”
12、被称为太湖三宝。 无锡市经济发达,风景秀丽,是中国十五个经济中心城市和十个重点旅游 城市之一,又是首批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凭借改革开放的活力,无锡人民创造 了历史上从来未有过的辉煌,跨入了全国综合实力 50 强和投资硬环境 40 优的 行列。所辖原锡山市(现为锡山区、惠山区)多年评为全国百强县之首,号称 “华夏第一县”。 1.2 气候概况气候概况 无锡市属北亚热带湿润区,受季风环流影响,形成的气候特点是:四季分 明,气候温和,雨水充沛,日照充足,无霜期长。1 月平均气温在 2.8左右; 7 月平均气温在 28左右。全年无霜期 220 天左右。无锡市区年平均降水量在 1048 毫米。雨季较长,主要
13、集中在夏季。全年降水量大于蒸发量,属湿润地区。 无锡市区日照时数 2019.4 小时。常见的气象灾害有台风、暴风、连阴雨、干旱、 寒潮、冰雹和大风等。由于受太湖水体和宜南丘陵山区复杂地形等的影响,局 部地区小气候条件多种多样,具有南北农业皆宜的特点,作物种类繁多。 但是由于无锡市只有年均降雨量的统计值,而缺乏降雨特性参数的统计资 料,给研究中雨水滞留调蓄容量的计算带来困难,本研究中将利用与无锡相近 的上海资料来进行说明和计算。 1.3 城市水资源概况城市水资源概况 1.3.1 水系概述水系概述 无锡市地处长江三角洲低洼平原,太湖流域中部,南濒太湖,北枕长江, 区域内水网密布,河道纵横,为典型的
14、平原水网地区,分属长江下游干流、太 湖湖区及南溪三大水系。全市水域面积为 1502 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 31.4%, 以江南水乡闻名于世,水资源量相对比较丰富,年可供水资源总量(计入境水 量)92.7 亿立方米,人均水资源占有量 2096 立方米。但总水资源量的 60%以上 都是外来水,年入境水量 71.9 亿立方米,本地水资源并不丰富,仅为 20.8 亿立 方米,长江、太湖是无锡市水资源量的主要补给源。 第一章 无锡概况 5 全市现有大小河道 6288 条,总长 7998 公里,其中市区河道 2952 条、2627.4 公里,主城区河道 152 条,145.5 公里。河道作为城市的基础设施
15、之一,其调蓄 雨洪功能是确保城市防洪排涝安全的必要条件。同时,河流水系在供水灌溉、 构成城市景观、传承古代文化、保护生态环境、改善城市小气候等方面都起着 重要的作用。无锡城区水网密布,但河道的水环境质量较差,水体长年黑臭, 给周边居民工作、生活带来严重影响,也与无锡特大城市建设不相符。 1.3.2 水环境质量水环境质量 1. 地表水 太湖水环境的主要问题仍为湖泊富营养化和局部区域的有机污染。太湖无 锡水域的五里湖、梅梁湖、太湖沿岸等水域几乎都是重污染级,重要污染物为 总磷和总氮。经过多年综合整治,各湖区的富营养化虽然有不同程度的减缓趋 势,但是太湖水中氮和磷浓度依旧偏高,以致很难达到控制标准以
16、下,所以依 然存在蓝藻暴发的隐患。 全市河道众多,地表水资源较丰富,外来水源补给充足。但由于污染,且 运河比降很小,约 1 厘米/公里左右,导致水流流向多变和河流速很慢,水体自 净能力较差,导致内河水体功能下降甚至丧失。城市河道水质普遍劣于类, 影响城市河道水质的主要污染物指标是氨氮、五日生化需氧量。 2004 年,无锡市环境监测中心站在全市 45 条主要河道以及太湖、西氿、 滆湖、横山水库等主要水域布设了 64 个地表水水质监测断面(点) 。全年对这 些监测断面(点)的监测资料表明:无锡地区总体水环境状况与上年相近,水 质污染依然严重。除宜兴横山水库、长江江阴段处于类水外,其余水体 均劣于类
17、水。全年有 1.9%的监测断面(点)符合类水标准,4.7%的监测断 面(点)为类水,9.0%的监测断面(点)为类水,15.3%的监测断面(点) 为类水,69.1%的监测断面(点)劣于类水(图 2-2) 。主要超标项目(超 标指超过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GB 3838-2002)类水标准)为溶解氧 (DO) 、高锰酸盐指数(CODMn) 、五日生化需氧量(BOD5) 、氨氮(NH3-N) 、 总磷(TP) 、挥发酚(Fn)等。 第一章 无锡概况 6 类 15% 劣类 69% 类 9% 类 5% 类 2% 图 2-2 2004 年无锡各主要水质检测点水质情况 从上述水质现状分析可以看出,无锡市的河
18、流湖泊污染已经非常严重,水 质的劣化大大降低了水资源的可利用率,形成水质型缺水,并对城市供水水质 的安全构成威胁。 近几年来,全市污水和污染物排放呈逐年减少趋势,地面水环境质量有所 改善。但受上游来水水质较差的影响,而且工业增长的速度很快,污水和污染 物的排放很难大幅度降低。 根据国外对面源污染进行的大量研究表明,在点源污染得到基本治理以后, 城市暴雨径流成为水体污染的主要来源。 无锡市以往在新城区建设中往往没有将面源污染控制纳入城市污染控制体 系中。因为面源污染控制工程很多处于地下,新城区一旦建成,治理十分困难。 传统的降雨快排快泄理念已不能满足水环境保护要求,在雨水排水系统设计理 念和工程
19、技术上需要不断创新,不仅在“汇流泄”全过程中需要污染控制技 术,受水资源日益短缺的影响,还需要雨水的滞留和综合利用方法,在提高工 程设施运行效率的同时需要通过自然生态的和人工设施生态化手段,综合解决 和利用城市排放物和暴雨径流问题,在城市建设中融合面源污染控制的思想, 协调城市改造与面源污染控制的关系,是解决无锡市水环境问题所遇到的新挑 战。 2. 地下水 无锡市域原是地下水资源丰富的地区之一,全市地下水水质好,适宜饮用、 取水距离近、水温夏凉冬暖,这些特点使地下水开发利用成为全市水资源开发 利用的不可缺少的一个部分。上世纪 80 年代,由于河水受到越来越严重污染, 使河水失去了较大部分工业用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城区 雨水 滞留 利用 可行性研究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