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石钟山记》阅读练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游石钟山记》阅读练习.docx(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游石钟山记阅读练习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九江湖口县有石钟山。郦道元以为下临深潭,微风鼓浪,水石相 搏,响假设洪钟,因受其称。唐李渤始访其遗迹,得双石于潭上,扣之, 南音函胡,北音清越。宋苏文忠以陋其言,尝因夜月乘舟造绝壁,上 下闻有大音发于水上,噌眩如钟鼓不绝。舟人大恐,回至港口。有大 石当中流,空中而多窍,与风水相吞吐,有嶷坎镇鞫之声,与向之噌 眩者相应。周文忠公亦尝游其处,而其所录上下钟山之景为颇详,尝 疑其论之不一。今年秋七月既望,因督学至其邑,偕老人高嵩等诣北钟山。山皆大石, 侧立于江滨,高可千馀丈。左有观音阁,阁有小轩,适临钟石之上。 老人与寺僧宏余宏指予曰:此北钟山也,山以是
2、名。乃由阁后履崭岩, 触荆榛,蛇行而上。有亭曰“白云”,盖顶也,仅可容二三人。凭阑 一望,小孤、五老、香炉、二祖、五祖诸峰,如拱如抱,皆屏列于左 右,江水南来而清湖水西出而浊或汇于此而后朝宗于海潮瀚汪洋无际 远涵天碧近漾岚光。悠然之景,可以游览得,而不可以笔舌状。返而 登岸,径造钟石之下,俯而观之,石皆罅穴,水落风息,不能钟鸣。 九江复回,与进士梅君愈及老人乘舟至其处,风怒浪急,舟不能般。 乃上阁之小轩,聆之,诚噌眩如洪钟然,馀石无此声。郦元之纪,苏 公之辨,良足以破千古之疑矣。次日,诣南钟山,山下亦有观音阁, 临大江。左右石壁如北钟山,其景那么不如,右石中缺十馀丈。老人寺 僧日,此南钟石也。
3、苏公有记刻其上。正统十四年己已,石裂而仆于 水,形迹尚新。详察南北诸石,下俱穴窍,风水搏之,皆能有声,何 独此石以钟名?盖诸石负土而侧立,下虚而背实,故其音浊,惟此石 突然特立于水中,中空而下虚,故其音如洪钟焉。李渤乃欲以斧斤考 击而辨其清浊,那么疏矣。然疑苏公当时所游乃港口,稍南之景,方有 石如猛兽奇鬼,森然欲搏人者。杨次山所谓“真山从作假山看”者, 正此谓也。且遇恐即回,南北钟山恐未到也,故其景不见称于文。6.对以下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尝因夜月乘舟造绝壁造:前往B.乃由阁后履崭岩崭:险峻C.皆屏列于左右屏:屏障D.舟不能版版:停靠.以下对文中画波浪线局部的断句,
4、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江水南来而清/湖水西出而浊/或汇于此/而后朝宗/于海濒瀚/汪洋 无际/远涵天碧/近漾岚光.江水南来/而清湖水/西出而浊/或汇于此/而后朝宗于海/潮瀚汪洋 /无际远涵天/碧近漾岚光C.江水南来/而清湖水/西出而浊/或汇于此/而后朝宗/于海激瀚汪洋 /无际远涵天/碧近漾岚光D.江水南来而清/湖水西出而浊/或汇于此/而后朝宗于海/潮瀚汪洋 无际/远涵天碧/近漾岚光7 .以下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文忠,苏轼的谥号。谥号是古代朝廷给予去世的帝王、贵族、大 臣或其他有地位的人带有嘉奖意味的称号。8 .既望,农历每月十六日。“望”即“望日”,指农
5、历每月十五, “既”表示到达的状态。C.督学,指视察、监督及指导学校、教育行政机构及其他教育部门 工作的专业人员,文中指到地方视察教育。D.正统,明朝第六任皇帝英宗的年号。古代有天干地支纪年、年号 纪年等多种纪年法。9 .以下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文章开头陈述四位前人对石钟山命名的考察,交代自己游览石钟 山的起因。B.南北石钟山皆有观音阁,北钟山的观音阁在山上,南钟山的观音 阁在山下。C.作者发现北钟山只有钟石能发出钟鸣,而南钟山很多山石都能发 出钟鸣。D.关于钟山得名的缘由,作者与苏轼都认同郦道元的观点,反对李 勃的看法。10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
6、)周文忠公亦尝游其处,而其所录上下钟山之景为颇详,尝疑其 论之不一。(2)悠然之景,可以游览得,而不可以笔舌状。(3)惟此石突然特立于水中,中空而下虚,故其音如洪钟焉。答案:6. C 7. D 8. A 9. C10. (1)周文忠公也曾经游览过这里,并且他描写上钟山的景物很 是详细,曾疑惑为何这些(有关钟山得名原因第)说法不一致。(2)悠然的风光,能在游览时体验到,很难用笔墨来形容。(3)只有这座山石突地矗立在水里,中间和下面都是空的,因此那 声音像洪钟一样。【解析】【分析】C项,错误。“屏”,名词作状语,像屏风一样。”皆屏列于左右” 意思是:都像屏风一样位于左右。应选Co本句译为:从南面来
7、的江水清澈,向西流去的江水浑浊,有的汇聚于 此,然后注入大海。广阔的大海无边无际,在远处与长天一色,在近 处和山间的光彩一起荡漾。应选DoA项,“忠,苏轼的谥号。谥号是古代朝廷给予去世的帝王、贵族、 大臣或其他有地位的人带有嘉奖意味的称号”说法错误。“谥号是 带有嘉奖意味的称号”错,谥号有褒贬之分。应选AoC项,“作者发现北钟山只有钟石能发出钟鸣,而南钟山很多山石都 能发出钟鸣”说法错误。作者考察南北山石,得出“下俱穴,风水搏 之,皆能有声”,但“其音浊”不是钟声,只有钟山”其音如洪钟焉”。 应选Co此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翻译时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
8、,注意重点实词、虚词、词类活用 和特殊句子的翻译,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 补充,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 落实。第一句得分点:“游”,游览;“录”,记录,此处指描述;“一”, 一致;第二句得分点:“可以”,可以凭借;“得”,获得;“状”,陈述 或描摹;第三句得分点:“突然”,突兀的样子;“虚”,空;“故”,所以。参考译文:九江湖口县有一座石钟山。郦道元认为石钟山下面靠近深潭,微风振 动波浪,水和石头互相拍打,发出的声音好像大钟一般。于是授予它 这个称呼。唐代李渤才访求石钟山的旧址。在深潭边找到两块山石, 敲击它们,聆听它们的声音,南边那座山石的
9、声音重浊而模糊,北边那 座山石的声音清脆而响亮。北宋的苏轼因为对这话有怀疑,曾经在有 月亮的夜晚乘着小舟来到峭壁下,听到有宏大的声音发自水面上,声 音洪亮像钟鼓的声音连绵不断。驾船的人非常害怕,回到的渡口。有 一块巨大的石头在水中,中间是空的,有很多孔,和风声水声相互呼 应,发出嶷坎镇整的声音,同先前钟鼓的声音相互应和。周文忠公也 曾经游览过这里,并且他描写上钟山的景物很是详细,曾疑惑为何这 些(有关钟山得名原因第)说法不一致。今天秋天七月十六,因为督学到了县邑,于是带着老人高嵩等到北钟 山去。山上都是大石,立在江边,高的大约有一千多丈,左面有观音 阁,阁中有小轩,正好在钟石之上。高嵩和寺中僧
10、人宏指着对我说: 这就是北钟山,山就是因为这个而命名的。于是就从阁后踏着高峻的 山崖,深入灌木丛生的地方,像蛇一样蜿蜒而上。有个亭子叫做“白 云亭”,原因是亭子在山顶,仅可容纳二三个人。凭着栏杆远望,小 孤、五老、香炉、二祖、五祖诸峰,如同环抱在一起,都像屏风一样 列在山的左右,从南面来的江水清澈,向西流去的江水浑浊,有的汇 聚于此,然后注入大海。广阔的大海无边无际,在远处与长天一色, 在近处和山间的光彩一起荡漾。悠然的风光,能在游览时体验到,很 难用笔墨来形容。返回登岸,径直来到钟石下面,俯下身子观察,石 头都是空穴,因为水位下落风停息了,所以没有发出钟鼓的鸣声。从九江又回来,与进士梅君愈以
11、及老人乘着舟到这个地方,狂风怒号 波涛汹涌,舟不能靠岸。于是来到阁中的小轩上,聆听,果然有宏大 的如同钟鼓的声音,其他的石头都没有这样的声音。郦元的记载,苏 公之辩白,确实可以破解千古疑惑了。第二天,到了南钟山,山下也 有观音阁,临靠大江。左右石壁和北钟山一样,但景色不如北钟山, 右面的石头少十多丈。老人和寺中的僧人说,这就是南钟石也。苏公 有记刻在上面。正统十四年己已,石头裂开倒在水中,痕迹尚且很新。 仔细的观察南北的石头,石头面下都有窟窿,风水击打在上面,都可 以发出声来,为什么只有这个石头用钟来命名呢?大概是其他的石头 背靠着土侧立,下面是空的而后面是实的,所以发出的声音浑浊,只 有这座山石突地矗立在水里,中间和下面都是空的,因此那声音像洪 钟一样。李渤竟然用斧头敲打石头来区分石钟山声音清澈或浑浊的原 因,就浅陋了。但是怀疑苏公当时所游览是港口,稍微偏南的风景, 才有好像凶猛的野兽和奇异的鬼怪一样的石头,阴森森地想要向人扑 去。杨次山所说的“真山从作假山看”,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啊。况且 遇到害怕的事就回去了,南钟山恐怕还没有到,所以南钟山的景色没 有在他的文中见到。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