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 古诗词三首(第2课时)公开课.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21 古诗词三首(第2课时)公开课.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1 古诗词三首(第2课时)公开课.docx(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白泉中心小学教学设计表(语文)课题21古诗词三首课时第2课时课型新授主备教师娄安娜教学目标1 .能入情入境地朗读古诗,读出古诗的味道,并背诵古诗2 .看注释和插图,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诗句的意思。3 .边读边想象诗句描绘的景象,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4 .在诵读中,初步感受借景抒情的表达方式,尝试通过诗歌的方式 表达。教学重难点1 .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诗歌并理解诗句意思。2 .边读边想象诗句描绘的景象,体会作者“对愁眠”的心情。教学过程预设修改建议一、复习古诗,导入新课1 .同学们,还记得上节课我们学的古诗山居秋暝吗? 谁能把它背诵给大家听?生背诵。2 .有首诗,让位诗人名垂千古,让个城市名扬天
2、下, 让一座桥梁成为当地三百余名桥之首,让一座寺庙成了中外 游人向往的胜地。同学们,你们知道这首诗叫什么名字吗?生:枫桥夜泊。师:同学们的预习工作做得真到位。没错,这首诗就是 唐代诗人张继所写的枫桥夜泊。这枫桥夜泊到底有什 么样的魅力呢?今天这节课,老师就带大家走进枫桥夜泊, 一起去感受感受。(板书:枫桥夜泊,唐.张继) 二、走进作者,了解背景1 .张继:唐代诗人,字懿孙。他的诗爽朗激越,不事雕 琢,对后世颇有影响。代表作有枫桥夜泊。2 . 了解枫桥枫桥,在今江苏苏州西郊,是一座江南常见的单孔石拱 桥。大运河在此通过,又是官道所在,南北舟车在此交汇,旧时每到夜里航道就要封锁起来,这里便成了理想
3、的停息之 地,此桥便因此得名为“封桥”,后因张继的诗易名“枫桥”, 并沿袭至今。三、朗读古诗,初步感知.初读古诗,诵读要求:(1)自读古诗,读准字音,读通读顺古诗。(2)大声朗读古诗,读得字正腔圆,有板有眼。(3)借助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1 .谁来读一读这首诗。(生读)读得还不错。读古诗,要读出诗的韵味,要使诗歌读得 有韵味,就要读出诗的抑扬顿挫;大家可以划出诗的节拍, 也可以模仿古人“摇头晃脑”的去读。大家尝试一下。2 朗读指导,给古诗划分节奏。枫桥夜泊唐张继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全诗用消沉、绵长的语气来读,语速稍缓,读出忧愁 的情绪。
4、3 谁愿意再给大家读一读?你怎么读这首诗?小结:吟诵,抑扬顿挫,要注意重音与停顿韵味,古诗, 讲求的是一种韵味,在停顿的地方将韵母的音发得饱满一些, 有余音绕梁,不绝于耳的感觉,让人细细体会、再慢慢回味。(生个别读)我们说一幅画就是一首诗,一首诗就是一幅画。现在, 请同学们慢慢的闭上眼睛,让我们一起随着张继来到枫桥边, 走进他的内心世界。5理解词语枫桥:在今江苏省苏州市西交B。姑苏:苏州的别称。寒山寺:枫桥附近的一座寺庙,相传唐代诗人寒山曾住于此。四、再读诗歌,感受枫桥夜泊的画面.朗读诗歌,思考:(1)这首诗的题目是什么意思?(2)这首古诗讲述了什么内容?(3)从古诗中你能体会到作者什么样的情
5、感?1 .解题。这是一首写夜泊枫桥的所见所闻所感的诗。题目叫枫 桥夜泊,那枫桥在哪儿?生:在江苏省苏州城外的枫桥镇。其实枫桥原名为“封桥”,是因为张继的这首诗才更名为 “枫桥”的,并且从此与寒山寺一起著名天下。枫桥,是苏 州一座很有名的桥,每天都会有很多游客来这里参观游玩, 来领略枫桥的诗情画意。“泊”有两个读音,在这首诗里读作“ b6 ”,那它还有 一个读音该怎么读呢?请大家组词说明:湖泊(po) 停泊(b6 )(板书)夜泊又是什么意思?生:夜晚,把船停泊在岸边。有谁知道整个题目是什么意思吗?生:意思是作者夜晚把船停泊在枫桥边。就在那个夜晚,诗人张继写下了流传千古的诗篇一一枫 桥夜泊。3.诗
6、意解读“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1) “江枫”指江边的枫树,“渔火”指渔船上的灯火。 诗意:月亮已落下乌鸦啼叫寒气满天,对着江边枫树和渔火忧愁而眠。生:诗的首句,写了午夜时分三种有密切关连的景象:月 落、乌啼、霜满天。生:诗的第二句接着描绘“枫桥夜泊”的特征景象和旅人 的感受。“江枫”与“渔火”,一静一动,一暗一明,一江 边,一江上,景物的配搭组合颇见用心。(2)诗中描写的是什么季节?生:秋天(3)从哪儿可以看出来?生:霜满天师:秋霜季节是指每年的九月、十月份,是深秋来临。作者看到了什么景色? 生:月落、枫桥、渔火、霜满天看到满天的霜,你是什么感受? 生:清冷、凄凉(4) “江枫渔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1 古诗词三首第2课时公开课 古诗词 课时 公开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