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部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第三单元中国传统文化经典研习第9课屈原列传 高考提升练.docx
《2022年部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第三单元中国传统文化经典研习第9课屈原列传 高考提升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部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第三单元中国传统文化经典研习第9课屈原列传 高考提升练.docx(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三单元9高考提升练【课外拓展阅读】5思维开展与提升(2021 .新高考全国I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唐高祖武德九年秋八月甲子,太宗即皇帝位于东宫显德殿,初上皇欲强宗室以镇天下故 皇再从三从弟及兄弟之子虽童孺皆为王王者数十人上沉着问群臣遍封宗子于天下利乎封德 彝对日:“上皇敦睦九族,大封宗室,自两汉以来未有如今之多者。爵命既崇,多给力役, 恐非示天下以至公也。”上日:“然。朕为天子,所以养百姓也,岂可劳百姓以养己之宗族 乎!”十一月庚寅,降宗室郡王皆为县公,惟有功者数人不降。上与群臣论止盗。或请重法 以禁之,上哂之日:“民之所以为盗者,由赋繁役重,官吏贪求,饥寒切身,故不暇顾廉耻 耳
2、。朕当去奢省费,轻徭薄赋,选用廉吏,使民衣食有余,那么自不为盗,安用重法邪! ”自 是数年之后,海内升平,路不拾遗,外户不闭,商旅野宿焉。上闻景州录事参军张玄素名, 召见,问以政道。对日:“隋主好自专庶务,不任群臣,群臣恐惧,唯知禀受奉行而已,莫 之敢违。以一人之智决天下之务,借使得失相半,乖谬已多,下谀上蔽,不亡何待!陛下诚 能谨择群臣而分任以事,高拱穆清而考其成败,以施刑赏,何忧不治! ”上善其言,擢为侍 御史。上患吏多受赎,密使左右试赂之。有司门令史受绢一匹,上欲杀之,民部尚书裴矩谏 日:“为吏受赂,罪诚当死。但陛下使人遗之而受,乃陷入于法也,恐非所谓道之以德, 齐之以礼。”上悦,召文武
3、五品已上告之日:“裴矩能当官力争,不为面从,傥每事皆然, 何忧不治? ”臣光日:古人有言:“君明臣直。”裴矩佞于隋而忠于唐,非其性之有变也,君恶闻其 过那么忠化为佞,君乐闻直言那么化为忠。是知君者表也,臣者景也,表动那么景随矣。(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贞观君臣论治)1 .以下对文中画波浪线局部的断句,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B)A.初/上皇欲强宗室/以镇天下故皇/再从三从弟及兄弟之子/虽童孺皆为王/王者数十人/ 上沉着问群臣/遍封宗子于天下利乎/B.初/上皇欲强宗室以镇天下/故皇再从三从弟及兄弟之子/虽童孺皆为王/王者数十人/ 上沉着问群臣/遍封宗子/于天下利乎/C.初/上皇欲强宗室以镇天下/故皇再从
4、三从弟及兄弟之子虽童孺/皆为王/王者数十人/ 上沉着问群臣/遍封宗子于天下/利乎/D.初/上皇欲强宗室/以镇天下故皇/再从三从弟及兄弟之子虽童孺/皆为王/王者数十人/ 上沉着问群臣/遍封宗子于天下/利乎/【解析】“以镇天下”是“强宗室”的目的,二者应相连。“故”是“因此”的意思, 引起下句,故应在“故”前断开,排除A、D两项。“虽童孺”作“皇再从三从弟及兄弟之 子”的谓语,二者不能拆分,“于天下”是“对天下”的意思,并非作“遍封宗子”的补语, 应在“于天下”前断开,排除C项。2 .以下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D)A.甲子,甲为天干首位,子为地支首位,干支相配以纪年
5、月日,文中是纪日。B.宗室,是古代社会中对与君主同一宗族血亲的称谓,历代皇族例称为宗室。C.海内,即国内,古人认为我国疆土四面环绕着大海,故称国境之内为海内。D.庶务,指国家的各种政务,后来专指朝堂之上跟军国大事相关的各种急务。【解析】 此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D项,“跟军国大事 相关的各种急务”错误。庶务,就是指国家的各种政务。亦指这些事务的经办人员。3 .以下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B)A.唐太宗赞同封德彝的意见,认为天子应该养育百姓,不应辛劳百姓以养活自己宗族, 于是将有功者之外的宗室郡王全都降格为县公。B.在讨论制止偷盗一事时,有人提出用重法
6、治理,唐太宗认为应减轻赋税,选用清官, 使百姓衣食无忧,严刑峻法反而不能到达目的。C.唐太宗向张玄素询问政事,张说隋亡在于君王专权,以致下谀上蔽,假设君王能分任 贤能之臣,考核成败,赏罚清楚,一定能够大治。D.裴矩是隋朝的旧臣,进入唐朝后,忠于国事,不做面从之臣,敢于进言,对唐太宗 的不当行为谏净,受到唐太宗的认可和当众表扬。【解析】“严刑峻法反而不能到达目的”于文无据。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上患吏多受麻,密使左右试赂之。译文:皇上担忧官吏有很多接受贿赂,暗地里让身边的人贿赂官吏试探他们。(2)君恶闻其过那么忠化为佞,君乐闻直言那么化为忠。译文:君主讨厌听大臣指出他的过
7、错,那么忠臣将变为佞臣;君主喜欢听大臣的忠直的 言论,那么佞臣也会变为忠臣。5 .文末资治通鉴的作者司马光评价说“君者表也,臣者景也”,这句话说的是什 么道理?他这样说的目的是什么?答:为人君者,必正身以统其臣。启示后世君王,治国时应当吸取经验教训,发挥君主 的表举作用。参考译文:唐高祖李渊武德九年(626年)秋天八月的甲子日,太宗在东宫显德殿登上皇帝之位,高 祖想以加强皇室宗族的力量来威镇天下,所以与皇帝同曾祖、同高祖的远房堂兄弟以及他们 的儿子,即使儿童少年都封为王,封为王的达数十人。为此,太宗语气和缓地征求群臣的意 见:“把皇族子弟全为王,对天下有利吗? 封德彝回答道:“太上皇亲善厚待皇
8、亲国戚, 大肆分封宗室,自东西汉以来都没有如此之多。封给的爵位已经很高,又多赐给劳力仆役, 这恐怕不能向天下人显示自己的大公无私吧!”太宗说:“有道理。朕做天子,就是为了养 护百姓,怎么可使百姓劳苦来养护自己的宗族呢! “十一月庚寅(初五),将宗室郡王都降格 为县公,只有几位功勋卓著的人不降。皇上与群臣议论怎样禁止盗贼。有人请求使用严厉的 刑法来制止。皇上嘲笑着说:“老百姓去做盗贼的原因,是由于赋税太多,劳役、兵役太重, 官吏们又贪得无厌,老百姓的饥饿寒冷逼迫上身,所以就顾不得廉耻罢了。我们应当去掉奢 侈,节省开支,减轻徭役,少收赋税,选拔和任用廉洁的官吏,使老百姓穿的吃的都有富余, 那么他们
9、自然就不会去做盗贼了,何必要用严厉的刑法呢! ”从这以后,过了几年,天下太 平,没有人拾别人掉在路上的东西(给自己),大门可以不关,商人和旅客可以露宿。太宗听 说了景州录事参军张玄素的名声,召见他询问施政的方略,张玄素答道:“隋炀帝喜欢自己 把持所有事务,不愿意信任群臣,因此群臣恐惧,只知道接受命令遵照实行罢了,没有人敢 违抗他。以一人的智慧决断天下事,即使能够做到得失各半,犯的错误也已经很多了,加上 君主被上上下下的人阿谀奉承所蒙蔽,不亡国还等什么!陛下如果能够谨慎地选择群臣,将 政事分别交付给他们,自己安坐在朝廷上,朝廷上考查其成败而施以刑法或者赏赐,如果能 够这样,何必担忧天下治理不好呢
10、? ”太宗认为他说的很有道理,将他升为侍御史。唐太宗 担忧官吏大多受贿,秘密地派身边的侍从向官吏行贿,来试验官吏是否受贿。有一个刑部司 门令史接受一匹绢的贿赂,唐太宗要杀他。民部尚书裴矩提出:“受贿确实当死。然而陛下 让人送礼给官吏们,官吏们接受了,这就是借助法律陷害别人,恐怕这不是所说的用道德 来教化、以礼来整治天下吧! ”唐太宗很高兴,召集五品以上官员对他们说:“裴矩面对 官员能够极力争辩,不看我脸色行事,假如每件事都能这样,何愁国家不能得到很好的治理 呢。”司马光说:古人说得好:“国君圣明那么臣子正直”。裴矩在隋朝是奸佞之人,但到了唐 代却变成了忠臣,并不是他的品性发生了什么变化。国君厌
11、恶听到自己的过错,那么忠诚就 会变为佞伪;国君喜爱听到正直的言论,那么佞伪就会变为忠诚。这说明国君就像是个标竿, 臣子就是它的影子,标竿怎么动影子就会怎样跟随。”【古代诗歌鉴赏】b文化传承与理解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67题。生查子独游西岩辛弃疾青山招不来,偃蹇谁怜汝?岁晚太寒生,劝我溪边住。山头明月来,本在天高处。夜夜入青溪,听读离骚去。注:淳熙八年冬,辛弃疾被诬罢官,长期闲居于上饶城北的带湖之畔。西岩就在上饶 城南,风景优美。这首词是他闲居期间的记游之作。偃蹇:高耸、傲慢的样子。6 .以下对这首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D )A. “偃蹇谁怜汝”表达了 “我”对“青山”的无动于衷的埋
12、怨,“劝我溪边住”那么转 换成“青山”对“我”的规劝。B. “岁晚太寒生”中的“寒”既指自然界的寒,也可理解为心灵的寒。C.下片叙写明月从“来”到“去”,说明词人吟诵离骚,夜深未眠。D.在词人笔下,“明月”高洁而又善解人意,说明词人希望和明月一样具有高洁情操。【解析】 此题考查学生的综合赏析能力。D项,“希望和明月一样具有高洁情操”错, 在词人笔下所表述的明月只是词人被贬独游时的知音。7 .结合最后一句“听读离骚去”,分析本词表达了词人什么样的情感。答:例如:表达了词人忧国忧民、有志难申、怀才不遇的忧愤之情。离骚抒发了屈 原“信而见疑,忠而被谤”的郁愤不平之情。辛弃疾一生渴望收复中原,却屡遭排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2年部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第三单元中国传统文化经典研习第9课屈原列传 高考提升练 2022 年部编版
链接地址:https://www.taowenge.com/p-35980748.html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