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教案 (14)(部编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4课).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教案 (14)(部编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4课).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教案 (14)(部编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4课).docx(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教案教学目标:1、学习本文联想、想象的写作手法。2、体味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我们一起坐在这里,听着悠扬的曲调(音乐),如果我们一 起由历史的长河向上追溯,追溯到上百年、上千年前,在我国古代, 有很多文人,他们在欣赏中秋月的时候,产生了很多感触,写下了许 多动人的诗篇。我们今天要一起学习的,就是大文学家苏轼的一首咏 月词。我们先来看看后人对这首词的评价。清朝的词评家胡仔曾说: ”中秋词自东坡水调歌头一出,余词尽废。”“余词尽废”是什么意 思呢?就好像这首词是一朵特别美丽的奇花,当它开放后,其他的花 朵都失去了光彩。从“余词尽废”,可见后人对这首词
2、的评价之高。那 就让我们一起去欣赏这首词。二、新课讲解1、学生简要介绍作者2、写作背景(问:哪一句话提示了我们作者写作的背景?)(小序) 中秋时,大醉时。(看屏幕,补充介绍)3、学生介绍词”及“词牌名三、前提测评给红色的字注音。正音并全体朗读。四、朗读训练1、播放朗读。2、学生跟读,把握朗读节奏。3、自由朗读,提出朗读要求之一,读准字音,把握节奏,体会词的 韵律。4、齐读。5、男生读上阕,女生读下阕。五、学生自主合作,再现课文中的情景,翻译课文,全班交流。七、再读课文,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朗读,提出朗读要求之二,读出 感情。学生自由朗读,男生读上阕,女生读下阕,并配上音乐。八、集思广益,讨论合作
3、1、哪些是实景?哪些是虚景?实景:明月、酒、青天、“我”、风、清影、朱阁、绮户虚景:宫阙、琼楼玉宇2、上下阕主要写什么?怎样联系起来的?(提示:古代诗词常常先 写景,后抒情)上阕:望月(写景)下阕:怀人(抒情)联系:借景抒情、情景交融3、作者对人生的感悟表现在哪些词句上?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4、这句话抒发了作者对亲人的思念和祝愿?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总结:学完了这首词,我们深刻地认识了这位伟大的文学家。他的一 生时常处在坎坷之中,他的心里,有那么多的矛盾和斗争。但他却始 终有着那么乐观的精神,那么宽阔的胸襟。不因为宦海的沉浮而自暴 自弃,不因为生活的境遇而怨天尤人。让我们油然而生敬佩之情。九、畅所欲言:在文学史上,还有很多优秀的咏月诗词,有的优美动人,有的沉郁深 刻。说说你提供的咏月名句。分析:说说喜欢某首诗的道理,可以从分析其思想,鉴赏其艺术着手。 出示范例,学生思考讨论,可写个大意。十、音乐欣赏听音乐可放声跟唱。加强背诵。听完一遍,回到首页齐读课文。(或 背诵)十一、结束语:五千年的历史孕育了五千年灿烂的文化,在这传统 的佳节里,我们心中有着最美好最传统的愿望那就是花常开!月 常圆!人常在!我们一起用掌声感谢各位老师的光临。(或齐背课文) 十二、布置作业1、背诵这首词。2、将刚才交流的你喜欢的一句咏月诗词及喜欢的理由写成200字的 短文。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教案 14部编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4课 水调歌头 明月 几时 教案 14 部编人教版 九年级 语文 上册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