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南京市名校2021-2022学年中考四模语文试题含解析.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江苏省南京市名校2021-2022学年中考四模语文试题含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南京市名校2021-2022学年中考四模语文试题含解析.docx(1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1-2022学年中考语文模拟试卷考生须知:1 .全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局部,全部在答题纸上作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的答案必须用黑色 字迹的钢笔或答字笔写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2 .请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答字笔在“答题纸”上先填写姓名和准考证号。3 .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一、积累.填入下面横线上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有个成语,叫做不识丁,。,O ,如文天祥的诗中就有“眼不识丁马前卒,隔床鼾鼻己陶然”的诗句。所以说人目不识丁或不识一字,就不免带有贬义目不识丁又叫眼不识丁“丁”字的写法,就那么一横一竖钩,确实
2、是简单不过了意思是说连个简单的“丁”字都不认识A.B.C.D.以下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为哪一项()A.已有大概200多年历史的莱芜梆子,唱腔刚劲豪爽、高亢激昂,没有大幅度的旋律变化和音符跳跃,似乎特别有利于正剧的表达。B.由于中美贸易战,使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受到不可防止的影响,但也将给我国产业链企业带来新的生机。C.为防止燃放孔明灯引发火灾等重大平安事故不再发生,莱芜市多部门联合发布了关于禁止非法售燃放“孔明灯”的通告。D.叙利亚再度遭到美国及其盟友的导弹打击,从其目前紧张的局势来看,我们不得不认为世界和平距我们还很遥远。1 .花都图书馆在征集对联,以下最合适的一项为哪一项() A.上联:书
3、从疑处翻成悟下联:文到穷时自有神.上联:济世良方祛邪扶正下联:回春妙术固本清源C.上联:夏鼎商彝陈列满室 下联:隋珠如璧价值连城D.上联:弥勒笑来闲放眼下联:济颠醉去猛回头8 .以下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为哪一项() A.为了防止酒驾事件不再发生,弥勒市加大了巡查整治力度。B.云南不仅有打造生态旅游城市的决心,也有实现这个愿景的能力。C.由于电影流浪地球以宏大的想象、震撼的画面,使它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成功,深受广大观众的喜爱。D.学生能够熟练而规范地书写正楷字,是衡量学生是否到达语文课程标准对汉字书写的要求。就到陈县来,敲着宫门说:“我要见陈涉。”守宫门的长官要把他们捆绑起来。经过他们一再解释,才算
4、放了他们,但仍 然不肯替他们通报。后来陈王的车驾外出,他们拦路呼喊陈涉的名字。陈王听见了,才召见了他们,与他们同乘一辆 车子回宫。到了宫殿里边,这伙客人看见高大的宫殿,堂皇的帷幕帐帘,禁不住惊叹说:“伙颐!陈涉做了王好阔气呀!” 楚地人称多叫“伙“,所以这件事就在天下传开了;”一朝称王,阔气异常”,这句话就是从陈涉那时开始的。乡下的客人 在宫中出出进进,越来越随便放肆,常常说起陈涉贫困时候的情形。有人就向陈王报告说:“这伙客人愚昧无知,专门 胡说八道,有损大王的威严。”陈胜就把这些来客杀死了。从此以后,原来跟随他的那些老朋友都纷纷自动离去,因为 这个,再没有和陈胜亲近的人了。8、1.(1)朝延
5、(2)偏爱(3)没有谁(4)对说(5)命令,号令(1)我知道自己确实比不上徐公美。(2)为大王的国家利益着想的话,不应该攻打西周。2. 阿谀奉承不能攻周的原因(或“攻周的害处”)邹忌用设喻说理的方法,以家事喻国事,劝说齐王除弊纳谏;周最采用直接谏言(单刀直入)的方法。劝说秦王放弃 攻周的想法。【解析】.理解词语的含义时要注意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能结合具体语境来准 确辨析即可。涉及的词语都是常见的文言实词。解答时要联系上下文,根据语境做出判断。“私”,偏爱;“谓”, 对说;“令”,命令,号令。1 .要求学生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要
6、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如判 断句、倒装句(宾语前置、状语后置)、被动句、反问句等。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 意义为辅。重点字词:“诚”确实;“攻”,攻打。2 .要求学生在理解文本的基础上分析。结合“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 观之,王之蔽甚矣。”得出:邹忌指出齐王身边的人阿谀奉承;结合“攻周,实缺乏以利国,而声畏天下。天下以声 畏秦,必东合于齐。兵弊于周,而合天下于齐,那么秦孤而不王矣。是天下欲罢秦,故劝王攻周。秦与天下罢,那么令不 横行于周矣。“得出周最分析“不能攻周的原因”。3 .要求学生在理解文本的基础上分析
7、。邹忌是通过自己的家事设喻,引出劝说齐王除弊纳谏。乙文结合“周最谓秦王 曰分析:是采用直接谏言的方法,指出秦攻打周的坏处。【点睛】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文言语句的翻译一般有两种方法,直译和意译,应该在直译的基础上意译。首 先,在草稿上把关键的字词的意思解释出来(直译);然后,将句子的大致意思写出来(意译)。二是文言文中有些特 殊句式(如主谓倒装、宾语前置、状语后置等倒装句)和现代汉语的语序不一样,翻译时要作适当的调整。参考译文:(甲)于是邹忌上朝拜见齐威王,说:“我确实知道自己不如徐公美.可是我的妻子偏爱我,我的妾害怕我, 我的客人想有求于我,(所以)他们都认为我比徐公美.现在齐国
8、的土地方圆有一千多里,一百二十座城池.宫中的姬 妾、侍臣没有谁不偏爱您,朝中的大臣没有谁不害怕您,全国范围内的百姓没有谁不有求于您.由此看来,大王您受 蒙蔽很深了!”(乙)秦打算进攻西周,周最对秦王说:“真的为大王的国家利益着想的话,就不应该攻打西周,秦如果攻打西周, 对秦国自己毫无现实利益,反而会在国际间把名声搞臭,为天下诸侯所唾弃。到时诸侯们不再联合秦,相反都会到东 边和齐国联合。秦为攻周陷于疲惫,天下诸侯联合了齐国,那么秦国就不能称霸诸侯了。可见攻周一事,完全是诸侯 们为了使秦军精疲力尽,才怂恿君王干的。当秦国和天下诸侯们的实力都消耗尽了,那么任何国家的号令都不能通行 于周了。”9、1.
9、 (1)迁移。(2)气息,这里指大风。(3)一起。(4)称道,赞美。2. (1)当它发奋起飞的时候,翅膀就像天边的云彩。(2)以唾沫相互润湿,不如将过去江湖里的生活彻底忘记。3. 体形巨大化而为鸟,其名为鹏 气势壮美庄子的人生态度是豁达的,他认为“死生,命也”,它就像昼夜的不停运行一样,是天地自然的规律,人对自然规 律是无法干预的。【解析】.先要大致了解文章内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解释时要注意辨析词义 和用法的变化,根据语境判断字词义。此题多古今异义词,如“息”:大风。所以千万不要以今释古。而“徙”在现 代汉语中也有“迁移、迁徙”的意思,所以说理解好上下
10、文内容是作答的关键。1 .此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关键词语 的意思必须要呈现出来。文言语句的翻译首先要知道文言词语的意思,把词语放到语境中,根据上下文推断也不失是 一种较好的方法。注意以下字词的翻译,如“怒”:发奋。“濡”:沾湿。“沫”:唾沫。还有“相濡以沫”和“不 如相忘于江湖”介宾短语后置句(状语后置句)的翻译。2 .文言文要点信息的概括或提取。在准确理解词意、句意、段意的基础上,梳理各句之间的内在联系,依据题干要求 归纳概括或提取重要信息。如“鳏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介绍的鳏鹏特点是体形巨大。鳏鹏变化的神奇的句子可直 接
11、提取“化而为鸟,其名为鹏”作为答案。而“怒而飞,其翼假设垂天之云”可知鳏鹏奋飞时的特点是气势壮美(非凡)。 读懂句子就能确定答案。3 .要求分析乙文中表达的庄子的人生态度。要想捕捉文章信息,就得首先理解全文,扫清文字障碍,疏通文意,读懂 内容,这是归纳概括的前提和基础。如可分析“死生,命也。其有夜旦之常,天也”,这句话的意思是:死和生均非 人为之力所能安排,犹如黑夜和白天交替那样永恒地变化,完全出于自然。而“人之有所不得与,皆物之情也”这句 话的意思是:有些事情人是不可能参与和干预的,这都是事物自身变化的实情。从这两句我们就可以分析出,庄子认 为人对自然规律是无法干预的。所以他人生态度是豁达的
12、。【点睛】文言文翻译的原那么。在文言文翻译过程中,必须遵循“字字有着落,直译、意译相结合,以直译为主”的原那么。这就 要求我们,在具体翻译时,对句子中的每个字词,只要它有一定的实在意义,都必须字字落实,对号入座。翻译时, 要直接按照原文的词义和词序,把文言文对换成相应的现代汉语,使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如果直译后语意不畅,还 应用意译作为辅助手段,使句意尽量到达完美。(一)译文:北海里有一条鱼,它的名字叫鳏。鳏非常巨大,不知道有几千里。鳏变化成为鸟,它的名字就叫做鹏。鹏的脊背, 也不知道有几千里长;当它振动翅膀奋起直飞的时候,翅膀就好像挂在天边的云彩。这只鸟,大风吹动海水的时候就 要迁徙到南方的
13、大海去了。南方的大海是一个天然的大池子。齐谐这本书,是记载一些怪异事情的书。书上记载: “鹏往南方的大海迁徙的时候,翅膀拍打水面,能激起三千里的浪涛,环绕着旋风飞上了九万里的高空,乘着六月的 风离开了北海。”像野马奔腾一样的游气,飘飘扬扬的尘埃,活动着的生物都因为风吹而运动。天空苍苍茫茫的,难 道就是它本来的颜色吗?它的辽阔高远也是没有尽头的吗?鹏往下看的时候,看见的应该也是这个样子。(二)译文:死和生均非人为之力所能安排,犹如黑夜和白天交替那样永恒地变化,完全出于自然。有些事情人是不可能参与 和干预的,这都是事物自身变化的实情。泉水干涸了,鱼儿困在陆地上相互依偎,互相大口出气来取得一点湿气,
14、以 唾沫相互润湿,不如将过去江湖里的生活彻底忘记。与其赞誉唐尧的圣明而非议夏桀的暴虐,不如把他们都忘掉而融 化混同于“道”。10、 1. DC2. 举例论证;寻找生活节奏的具体方法/从小、从年轻就开始寻找自己想做的事来引领自己。【解析】.寻找或提炼论点。论点应该是明确的判断,是作者看法的完整陈述。在形式上,它应该是完整的句子。找准论点的 方法:一看题目,二看开头和结尾,三看论据。它的位置通常在标题和开头,答题时应首先考虑。有的文章的论点要 根据论题并结合文章内容自己来概括。此文题目就是中心论点,D最符合。1 . C这句话的含义是:生存仅仅是我们最低的一个存在要求,它不能成为或者表达我们的人生价
15、值;而觉醒和思考的 能力是我们创造价值财富的前提条件,你具备这种能力才能表达出你的价值。与此文的中心论点不符。2 .考查议论文的论证思路。分析作者论证思路,要在对文章内容整体把握的基础上,理清各局部所写的内容,分析出 观点、论据、运用的论证方法,然后对内容概括作答。一般采用“先通过引出论点或分论点,再用事例或名 言加以论述,最后得出的结论”的答题方法,结合文本内容概括作答。第自然段”比方每天都写文章”“漫 威之父斯坦李”可知运用举例论证;第段告诉我们“寻找节奏,用自己想做的事引领自己”“它应该从小、从年轻 就开始寻找。”n、i.痛苦 感动2 . (1)摇曳是指摇摆不停,生动地写出了母亲头发的飘
16、逸和秀美。(2)比喻,生动地写出了母亲的苍老、艰辛和母爱的 圣洁伟大,表达了我对母亲的感激赞美。3 .写出了家境贫寒,母亲竭尽全力为我凑学费而不能,表达了母亲对我真挚的爱,为后文母亲卖头发做铺垫。4 .母亲一无所有,非常贫困,但是为了给我凑学费而毅然剪去自己的头发,这份真切的爱是伟大的、崇高的、神圣的, 表达了我对母亲的感激赞美。(意思对即可)【解析】.分析人物的情感变化首先对文章的情节进行简单的概括,然后从事件中分析人物的情感,注意抓住文中的重点词语。 人物的情感变化是由情节决定的,是随情节的变化而变化的。所以一定要读懂情节。此题也可直接提取表现心情的词 语。如第一空可直接提取第3段的“痛苦
17、”作为答案;第二空可直接提取第6段的“感动”作为答案。1 .赏析文句。此题比拟容易,因为题干已经给出了分析方向,即分别从品味词语的角度和修辞手法的角度分析作答。(1) “摇曳着母亲的头发”中的“摇曳”的本义:形容东西在风中轻轻摆动的样子。语境义: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母亲 头发的飘逸和秀美,表达了对母亲的爱与赞美。(1) “一头白发,萧瑟如秋风中的芦苇,洁白如山巅的积雪”运用了 典型的比喻修辞手法,答题时首先要点明描写人物的手法,然后在文中找到语句的位置,结合上下文情节内容,体会 语句对表现人物形象的意义和对抒发情感的意义。3 .要求分析第段在文中的作用。从内容上看,写出了母亲竭尽全力为我凑学费的情
18、况,突出了母亲对我真挚的爱, 揭示了文章的主旨。从结构上看,“回答说:不行,母亲又向供销社的人借钱,回答说:不行”等内容为后文母亲卖 头发做铺垫。由此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向前开展。4 .考查对文章重要语句的理解。“我一无所有的贫苦母亲,在那一刻比国王富有,比圣人崇高,比圣母圣洁” 一句写 出了母爱的圣洁与伟大,这句议论明显是我对母亲的感激和赞美。用饱含感情的句子,道出了对母亲深沉的爱。应了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那句诗。三、应用12、(1) C (2)标点符号修改答案:将改为关联词语修改例如:将“不仅还”改为“不再 而”(或“不是而是”) (3)例如一:上联:淑气到华轩梅芬绽玉 下联:春风生广
19、殿柳色垂金 例如二: 上联:紫阁宜春花开千树丽下联:晴窗挹翠山傍五云多【解析】(1)张贴:将布告、广告、标语等粘在墙或板上。“祈”的读音是“4”。据此,答案为C。(2)第2句话中的书名号应该改为引号,因为“贺岁迎祥一一紫禁城里过大年”是主题。依据第7句话中的“这些手 段,还原了清代宫廷庆贺春节的盛况,让文物不仅像原来那样孤立僵化地摆放,还能够与其他文物一起构成鲜活完整 的历史情态”,“不仅还”表示的是递进的关系。根据文意,“让文物不仅像原来那样孤立僵化地摆放,还能够 与其他文物一起构成鲜活完整的历史情态”应为并列的关系,对前半局部否认,对后半局部肯定,因此应改为“不 再而或不是而是”才符合文意
20、的表达。(3)对联书写格式;字数相等,断句一致。平仄相合,音调和谐。传统习惯是“仄起平落”,即上联末句尾字用 仄声,下联末句尾字用平声。位置相同,词性相对。一般称为“虚对虚,实对实”,就是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 而且相对的词必须在相同的位置上。内容相关,上下衔接。上下联的含义必须相互衔接,但又不能重复。根据平仄 相合、音调和谐的要求,可知为上联,这两句结尾分别为“玉”“丽”,都为仄声;为下联,这两句结尾分 别为“多” “金”,都为平声。根据词性相对、断句一致的要求,的断句为:淑气到华轩/梅芬绽玉,的断句为: 春风生广殿/柳色垂金;的断句为:晴窗/挹翠山傍/五云多。因此可知,正确的两幅对联是:
21、上联“淑气到华轩梅芬 绽玉”,对应的下联是“春风生广殿柳色垂金”;上联“紫阁宜春花开千树丽”对应的下联是“晴窗挹翠山傍五云 多”。四、综合性学习与写作13、成长的感觉真好成长的感觉真好人生是一本厚厚的书,每一页都记载着人成长的足迹。童年是一场梦;少年是一幅画;青年是一首诗。-题记岁月的风铃摇呀摇,不知不觉已风风雨雨摇过了十六个春秋。奶奶说:“几天不见,这孩子真长大了,个头又高了一 截。”母亲说:“终于长大了,懂得体谅父母的辛苦了。”老师说:“你可长大了,现在能主动学习了。”我也 认为自己确实长大了,已越来越成熟了。 “老师,我什么时候能长大呀? ”在幼儿园成长的档案里,曾留下了我稚嫩 的声音。
22、多姿多彩的连环画曾给了我无穷的乐趣。小时候,我总盼望自己快快长大,那时只是希望自己长大后能独立生活,不再受父母的“压迫”。早饭由父母做,衣 服由父母穿,床铺由父母理虽然父母给予了我许多温馨,但我感觉到一切不像是自己的。所以,我渴望长大,渴 望快一点儿长大。花开花落,秋风秋雨,又一个秋天翩然而至。终于,我上小学四年级了。母亲对我说:“你已经不小了,生活上也该 自理了。”于是,我拥有了属于自己的小天地-一间三平方米的小屋。这实在太令人兴奋了,终于有了自己的归宿, 生活可以自理一下了。在这小小的天地里,读书便成了我最大的乐趣。看牛虻,不禁为那难以割舍的骨肉亲情所感 动;看科幻小说神秘世界,任凭我扇动
23、想象的翅膀,为故事情节再添些神秘与美妙。我陶醉在书的海洋里。书是 智慧的源泉,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伴随着墨韵书香,我一天天长大了。“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当花季的雨露润湿我的心扉时,我也渐渐成熟了。我步入了初中生活的门槛。这才是 我真正向往的生活。记得刚刚住校的那个晚上,我兴奋得一夜都没有睡好,虽然心里觉得有点离家的凄凉。在学校里, 我不仅领略了大自然的奥秘,太空世界的美妙,我还学会了怎样做人。我和伙伴们纵情说笑,无拘无束。因为我找到 了可以飞翔的翅膀,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把我锻炼得更加坚强。回首走过的日子,在成长的道路上留下了一串歪歪斜斜的足迹,有痛苦也有欢乐,有充实也有失落。虽然童年的乐园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江苏省 南京市 名校 2021 2022 学年 中考 语文试题 解析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