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蒙古族民歌》音乐教学案例分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走进蒙古族民歌》音乐教学案例分析.docx(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走进蒙古族民歌音乐教学案例分析一、教学目标(一)聆听并演唱歌曲,感受音乐情绪,体验、认识,理解蒙古长调 和短调的音乐风格以及体裁形成。(二)将长短调比照学习,从节拍、旋律、节奏、歌词等音乐要素中 感受体验到二者的区别,以及各自独特的艺术魅力。(三)了解蒙古族人民的生活方式、民族习惯等,探究蒙古族音乐文 化的产生以及开展条件,知道长调和短调各自的形成环境。二、案例实录:(一)教学引导.播放马头琴版的鸿雁,老师随音乐跳舞。(导入蒙古族)问题1:舞蹈将我们带到了哪个民族?生:蒙古族问题2:你们是如何判断出来的呢?生:音乐、马头琴、舞蹈.图片导入新课(导入歌曲)(1)聆听音乐辽阔的草原,并出示四幅不同
2、场景的蒙古风景 图片。问题:请同学们听一首长调民歌,感受音乐更符合图片中的哪一 个场景?学生大局部选择草原上放牧的场景师:当音乐响起,我们就自然而然的想到了天苍苍野茫茫,风吹 草低见牛羊的场景。同样都是蒙古族人们的生活场景,为什么音乐 会引导我们想象到大草原呢?我们从音乐中寻找答案。(二)走进长调.寻找辽阔的草原一长调辽阔的草原旋律分析(1)学生听音乐观察谱例,伸出右手边听音乐边画它的旋律线。感受它的旋律有什么特点呢?(出示谱例)(2)老师带着学生边模唱边在黑板上画出歌曲旋律线。师:在旋律线中哪些地方是绵长的?哪些地方跨度很大?长调音乐音域跨度大,气息绵长,这就是让我们联想到辽阔草原 的奥秘。
3、(3)单独将这些段落找出来,老师示范,学生跟着唱。1 .寻找草原上的牛羊一长调辽阔的草原装饰音分析(1)在旋律线中找到装饰音的地方师:这首作品旋律悠长,音域跨度大,因此给了我们绵长辽阔感。 可是如果都是绵长的唱法又很单调,因此就有了这些装饰音(在旋律 线中画出来),我们在谱中找一找哪里有出现。(2)长调中大量使用装饰音的原因问题1:为什么长调中大量使用装饰音呢?像是在模仿什么声音 呢?师:蒙族人民整日与牛羊生活在一起,于是就有了如绵羊鸣叫般的装饰音。这首作品很好的将人与自然融合在一起。我们一起唱一下 感受一下。(3)老师带着学生融入情景演唱作品,尤其装饰音的地方单独练 习体验。2 .寻找草原自
4、由的气息一长调辽阔的草原自由拍分析(1)寻找拍号师:与常见的谱例不同,比照旁边宗巴朗松的谱例,辽阔的 草原缺少了哪些音乐要素?生:节拍、小节线.(2)介绍自由拍师:(将什圈出来)这个记号叫自由拍,它给了歌唱者自由的节 奏,使其有充分的空间表达情感。同时也增加了歌唱的困难。因为自 由节奏的音乐将更多的音乐创造工作交给了表演者,表演者须依靠自 己的生活体验和音乐修养来填充这种音乐所存留下来的空白。(3)学生演唱,老师讲解气息并示范。3 .寻找牧羊人的歌声一长调少字多腔的特点(1)师:同学们在演唱时,观察一个乐句中出现了几个字?(2)老师带着学生把一字多腔的地方单独练习几遍。(3)根据学生的能力,演
5、唱辽阔的草原(三)走进短调师:生活中的歌舞就是我们的情感浓烈到一定程度之后的流露表 达。任何民族都一样。对于蒙古族而言,在他们的民歌体系中有两类 歌曲很重要,一类流行于牧区的被称之为长调,一类流行于半农半牧 区的为短调,我们一起来比照这两种音乐体裁有何不同。1.抒情到叙事一分析短调曲式结构严谨工整特点师:游牧地区的蒙古人民,用悠扬的歌声来抒发自己的情感,那 在农业区的蒙古人民他们用自己的歌声在讲述什么故事呢?(播放嘎达梅林)(1)问题:聆听音乐嘎达梅林,思考作品一共有几个乐句?生:两个(2)分别把两个乐句的节奏打一遍。(出示节奏谱)(3)问题:观察两个乐句节奏有什么特点?生:节奏一样(4)师:
6、短调音乐多以叙事为主,更为严谨工整,其曲式结构为 两句类一段式,第一乐句5个小节,第二乐句也是5个小节,因此 两个乐句之间的关系为对称性。2 .放牧到耕耘一短调较少装饰音特点(1)学生边聆听短调嘎达梅林边画旋律,思考它的 旋律有什 么特点呢?(播放音乐)(2)老师带着学生边唱边把旋律线画在黑板上。(3)比照辽阔的草原的旋律线师:短调歌曲旋律优美,但比照辽阔的草原的旋律线,会发现有 哪里不同?生:装饰音较少,音域跨度较小师:短调流行于半农半牧地区,离开了大草原,离开了牛羊,因此较 少的使用装饰音就更加符合短调的诞生背景。(4)学生跟着琴唱谱.牧民到农民一短调少字多腔的特点(1)加入歌词演唱作品。
7、(2)观察短调歌曲,与少字多腔的长调有什么不同?生:字多腔少师:游牧生活孤单寂寞,整日与牛羊相伴的牧民们不用太多的语 言就可以抒发情感。而农民不同,他们用歌声来讲述故事,丰富他们 的文化生活。(四)梳理与归纳师:学习了蒙古族两种不同的音乐体裁,我们来比照一下长调和 短调有哪些异同点。(出示表格)。由此得出音乐要素决定了艺术作 品的风格特征。(五)小测试分别播放牧歌和银杯,判断哪个是长调?(六)拓展欣赏师:看来同学们已经熟练的掌握了长短调。蒙古族除了有独特的 民歌,他们还有独特的乐器马头琴和独特的唱法呼麦。而这些最原生 态的艺术文化,随着时代的变化逐渐消失,为了能让这些传统的艺术 文化更好的传承
8、和传播,有很多艺术家都在做着努力,在乐队的夏 天中就有一个蒙古族乐队哈亚乐队,他们用自己的方式将传统与现 代结合,更加符合现代人的审美,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播放视频)想要像他们一样创新,我们首先要传承。有传承才会有创新。要 想创作优秀的作品传播传统文化,我们要学会感受生活,热爱生活, 从生活中寻找灵感,有了生活才会有创作。三、案例分析(一)情景设立,激发学习兴趣学生对中国传统民歌的接触较少,歌曲所表达的情感很难亲身体 验,通过图片音乐舞蹈导入,将学生带入蒙古大草原,在长调中设立 四个场景”寻找辽阔的草原-寻找草原上的牛羊-寻找草原上自由的气 息-寻找牧羊人的歌声”,使学生快速融入民歌所产生的
9、环境中,激 发对民歌的兴趣,寻找装饰音、自由拍等这些民歌特色为何产生。在 短调中设立了 “抒情到叙事-放牧到耕耘-牧民到农民”的情景,与长 调进行比照,使学生思考不同体裁音乐背后的文化背景和人民群众的 性格差异,挖掘其背后的人文内涵。(二)巧借图谱,理解音乐要素内涵在分析长短调音乐要素时,通过画旋律线,将无形的音乐转化为 有形的线条,学生直观的看到哪些地方音域跨度大,哪些地方使用了 装饰音,再将长调的旋律线和短调的旋律线进行比照,引导学生观察 两条旋律线的异同点,从而理解不同的音乐要素影响着民歌的风格特 点,感受蒙古人民生活环境的变化,对文化所产生的影响。四、问题思考高中音乐鉴赏以审美体验为核心,因此人文关怀一定要在课堂 中表达出来,而不是一味的传授技能和音乐知识,要结合学生的情感 体验,挖掘音乐背后的人文内涵,如辽阔的草原这首歌曲歌唱难 度较大,较多的装饰音以及音域跨度大等问题,学生在学唱时很容易 放弃,但学生在学唱这个体验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也正是长调音乐的风 格特点,抓住这个特点,顺势挖掘其背后的人文元素。这节课定位为 欣赏课,长调歌曲演唱难度较大,因此学唱可以根据学生不同的程度 进行调整,主要以体验风格特点为主。民歌是我们民族文化中的瑰宝,教师要采用多种教学途径,激 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民族意识,让他们了解民歌乐于学民歌, 树立文化自信,继承和发扬我们民族珍贵的文化。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