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昆明市2021-2022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docx
《云南省昆明市2021-2022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云南省昆明市2021-2022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docx(1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云南省昆明市2021-2022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考前须知:1 .答题前,考生务必用黑色碳素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 .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 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 .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一、现代文阅读(36分)(-)论述类文本阅读(此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屈原的离骚与苏轼的词,都展现出了鲜明的“自我形象”,这种“自我形象”的塑造无疑带有生 活的真实印记,但更多融入了诗人的人生理想与追求,是其人格
2、精神与艺术精神的外化。两人作品中的“自 我形象”有诸多相通共鸣之处,但由于不同文化背景、不同性格品性的陶塑,二者又存在诸多差异。屈原作为楚国贵族,一心想振兴楚国,无奈的是,怀王并非知人善任之君,后来听信一些奸佞之臣的 谗言,弃屈原而不用。到了顷襄王,那么干脆把屈原放逐到江南。屈原具有强烈的自我意识,因此,政治上 的失意对他来说,就不仅仅是地位与名利的丧失,而是整个人生理想、人生信念的崩塌,这给他带来了巨 大的心灵创伤,这种创伤弥漫在离骚整个作品中。苏轼因诗获罪,被贬黄州之后便不在诗歌中放纵自我,这在他与朋友的往来书信中多有提及。而在当 时多“绮罗香泽之态”与“闺门淫媒之语”的小词,恰好成了他寄
3、寓情感、抒发自我的不二选择。苏词中 也常常弥漫着失意的伤感、无助的寂寥,比方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 静。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对于这首词的主旨,众人说法不一,但总体来看,诗中应有政 治寄托,只是这种孤寂之情表达得更为含蓄蕴藉、空灵飞动。苏词中对时光流逝、人生无常也颇多感慨, 但又希望在更深的根基处化解一切对立与冲突,将一切愁苦化作淡淡的轻烟随风而逝,从而到达一种物我 两忘的澄明之境,而不似屈原那样苦苦挣扎和自我煎熬。离骚中的“自我形象”除了悲苦失意,更突出的是怨愤、不屈,乃至迷狂。刘小枫在拯救与逍遥 中说:“屈原的伟大恰恰就在于他始终以社会的命运和历史的命运为自
4、己的命运,就在他的价值自居的人格 精神。”所谓价值自居就是把某种超越个体的更高的价值追求内化为自身的感性生命,把无限寓于有限,在 这种价值担当中,个体完成了对自身的超越。所以屈原对楚王和奸臣充满了怨愤的情绪,这种怨愤不是个人 政治失意的发泄,而是对人生价值的坚守,诗人与巫卜沟通,与神灵对话,几乎陷入了迷狂之境。异同。(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此题共1小题,6分)16.补写出以下句子中的空缺局部。(6分)(1)蜀道难中写水石相激,山谷空鸣的场景是。”(2)针对魏晋名士崇尚虚无的思想倾向,王羲之在兰亭集序中用了两句话来批判:“(3)陈情表中总写自己命运坎坷的句子是。”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5、一)语言文字运用I (此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sl9题。近几年,随着科技的不断开展,以往扁平化、低互动的展览形式已经缺乏以激发群众兴趣,因而“新 媒体艺术”在短短几年之内,就形成一种的时尚风潮。沉浸式展览、沉浸式演出等活动,给生活增添了丰 富的情趣。沉浸就是让人专注到当前的目标情境中并感到愉悦和满足,甚至忘记真实世界;而沉浸式体验 就是通过集成大量技术、智慧和创意所创造出来的一种高价值经历。它一方面集成了大量前沿科技成果, 如3D全息投影、虚拟现实、混合现实等技术,搭建了沉浸式体验的结构和形态;另一方面围绕主题性的空 间造境为关键,通过交互式空间和叙事性空间,人们沉浸在特定
6、情境、气氛与主题之中。沉浸式体验所提 供的,既有以视觉、听觉等为主的感官体验,也有叙事性和故事性的情感体验,还有追求价值认同的精神 体验,是一次集多种媒介和各种视听效果于一体、全方位作用于身心的难忘经历。事实证明,()。这种令人倾情投入的心理状态,恰恰是沉浸式体验正在努力追求的科技与人文的完美效果。17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为哪一项(3分)A.独树一帜应运而生顺理成章珠联璧合B.别具一格因势利导顺理成章怀瑾握瑜C.别具一格应运而生顾名思义珠联璧合D.独树一帜因势利导 顾名思义怀瑾握瑜.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以下修改最恰当的一项为哪一项(3分)A.另一方面围绕以主题性的
7、空间造境为关键,通过交互式空间和叙事性空间的营造,让人们沉浸在特10定情境、气氛与主题之中。B.另一方面以主题性的空间造境为关键,通过交互式空间和叙事性空间,人们沉浸在特定情境、气氛 与主题之中。C.另一方面围绕主题性的空间造境为关键,通过交互式空间和叙事性空间,让人们沉浸在特定情境、 气氛与主题之中。D.另一方面以主题性的空间造境为关键,通过交互式空间和叙事性空间的营造,让人们沉浸在特定情 境、气氛与主题之中。18 .以下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为哪一项(3分)A.既融入感官体验又融入情感、精神体验的活动,能够创造令人倾情投入的心流B.令人倾情投入的心流,如果仅仅依靠感官体验或
8、者情感、精神体验,就无法创造C.情感、感官体验与精神体验融为一体的活动,能够创造令人倾情投入的心流D.令人倾情投入的心流,离不开感官体验与情感、精神体验三者融为一体的活动(二)语言文字运用H (此题共2小题,1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0s21题。“听君一席话,如听一席话。”“雪崩的时候,没有一片雪花是不崩的。”“这个西红柿有一股番茄 味。”“三人行,必有三人”近期,引起年轻人的极大兴趣。说起“废话文学”,它和文学沾边,少不了一些名人的帮衬。比方孤独苦闷的鲁迅在秋夜里写的 那句“在我的后园,可以看见墙外有两株树,一株是枣树,还有一株也是枣树”,就是著名的“废话,。 朱自清甚至专门写过一篇论废
9、话,其中便提到:“所有的话到头儿来全是废话。”由此可见,废话源 远流长,并非今日之网络才独有的现象。,或许也和当下较为普遍的社交焦虑不无关系。很多人活跃于网络,面对看不见的陌生人侃侃而谈、毫无戒备,但是在面对面的现实交流中,却小心翼翼起来, 甚至还有了 “社交恐惧症” 一说。这样看来,有的人在现实中畏惧表达,到了网络便会有一种找补心态, 想怎么说就怎么说,哪怕是废话连篇。废话或许是无用的,但可有趣。金圣叹说:“不为无益之事,何以遣有涯之生? ”林语堂也曾表示过: “得有点废话,我们的生活才有意思。”因此, ,就是在包容一种宽松的说话空间、轻松的交 流心态,以及由此带来的松弛、融洽的人际关系。一
10、句话:废话也是话,不必废除它。1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 字。(6分)20 .文中画线局部可改为“在我的后园可以看见两株枣树”,从语意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你认为哪句话 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 (5分)四、写作(60分)21 .阅读以下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这是一个崇尚英雄的时代,戍守边防的战士,火灾现场逆行的消防员,隐姓埋名数十年、将自己的一 生奉献给祖国核潜艇事业的彭士禄,历经失败、砥砺拼搏终至亚洲巅峰的“中国女足”我们感动于他 们心中无我的境界。这也是一个崇尚自由的时代,我们喜欢街舞的自由与释放,我们喜欢生活的
11、随性之乐,我们不断地制 造着“小确幸”与“仪式感”我们越来越心中有我,想要凸显自我的个性与价值。请结合材料,以“心中无我与心中有我”为主题,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 于800字。12苏轼满怀治世理想,入仕后却屡遭小人排挤,屡次被贬。他词作中的“自我形象”也时时流露出隐隐的 怨愤之气。但与屈原不同的是,苏轼没有选择剑拔弩张式的抗争,而是于当下的生活中寻求生命本真的意义, 个人的宠辱、政治的得失全都在烟霞雾霭、清风明月的审美境界中化解于无形。苏词中的“自我形象”更多 的其实是洒脱旷达,是面对风雨来袭的坦然淡定,如定风波:“
12、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 杖芒鞋轻胜马,谁怕? 一蓑烟雨任平生。”词人借冒雨徐行,表现了虽处逆境屡遭挫折而不畏惧不颓丧的旷 达胸怀。有此胸怀,自然“觉从前皆非今是“我今忘我兼忘世”,在物我两忘中到达更高的境界。作为豪放词的开拓者,苏词中的“自我形象”自然也有一些雄豪的气息在,“且趁闲身未老,尽放我、 些子疏狂。百年里,浑教是醉,三万六千场。” 一个“浑”字将悲愤之情化为磊落之气。苏轼之狂,更多 的是一种意气风发。这种狂放不是纠结焦虑不知出路所在的迷狂,而是超越个人境遇的偃蹇困顿,跳出生 活之外反观生活的淡定洒脱,这也正是宋王朝知识分子所热衷追求的古仁人之心一一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摘
13、编自李菲、韩伟离骚与苏轼词中“自我形象”的比拟).以下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3分)A.屈原的离骚与苏轼词中塑造的“自我形象”并非源自真实的生活,而是他们各自人生理想与美 好追求的化身。B.与屈原相比,苏轼的词也常常弥漫着伤感与寂寥,但却能摆脱一切烦扰羁绊,从而进入一种物我两 忘的澄明之境。C.屈原之迷狂源自以价值自居完成了对自我的超越;苏轼之狂放那么是一种意气风发,一种跳出生活外 的淡定洒脱。D.苏轼与屈原所处时代的文化背景不同,宋人所推崇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生活态度直接影响 了苏轼的性格。1 .以下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3分)A.文章采用总
14、分的论证结构,主体局部从两个方面对二者塑造的“自我形象”进行论述,层次清晰。B.离骚中的“自我形象”与苏词中“自我形象”同中有异,怨愤之中,前者不屈、迷狂,后者洒 脱、旷达。C.文章用刘小枫拯救与逍遥中的话,意在说明屈原的伟大之处就在于他的价值自居的人格精神。D.文章运用了举例论证、引用论证、比照论证等多种论证方法,使文章内容充实,论证充分,有说服力。2 .根据原文内容,以下说法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3分)A.屈原强烈的“自我意识”导致其心灵上遭受了巨大的创伤,而这种巨大的心灵创伤也弥漫在离骚 的整个作品之中。B.屈原把社会的命运和历史的命运当作自己的命运,苏轼将政治得失化解于无形,两相比拟作
15、者并未 厚此薄彼。C.苏轼因诗获罪,被贬黄州后便以小词寄寓情感、抒发自我,这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苏词的内容,拓 展了意境。D.面对相似的人生际遇,屈原大胆的批判、严厉的斥责,怨愤不屈;苏轼虽然没有放弃抗争,但却能 够胸怀旷达。(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此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每当远征月球的宇航员重返地球时,都会戴上大口罩,举起双手,什么也不触碰地走入无菌箱。无菌 箱被高高吊起,悬渡到休斯敦的另一个密封室里,等待四十天检疫隔离期满。在此期间,人们不安地看着 被接种了疫苗的动物和培养的组织,害怕真的出现什么凶兆。直到这长长的灭菌隔离仪式完成之后,宇航 员才能重见天日。假如月球上有
16、生命,我们首先要怕它,必须提防着它,免得沾染上什么。或许是一个细菌、一条核酸 链、一个酶分子,或者是一个狡黠的无名小东西。不管是什么,人类单凭想象认为陌生的异类绝非善类, 一定要把它关起来甚至杀死。真是奇事一桩,我们竟能全盘接受这种做法,好像这是遵从了某条自然法那么一般。但有一些碎片化的证 据说明我们错了。事实上,的大多数生物之间基本上是合作关系,是不同程度的共生关系。共生是指两 种不同生物之间所形成的紧密互利关系。在共生关系中,一方为另一方提供有利于生存的帮助,同时也获得 对方的帮助。这种关系对生物的生存发挥着重要作用。一种生物假设要使另一种生物染病,那需要长时间亲近、 长期和密切的共居才能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云南省 昆明市 2021 2022 学年 语文 学期 期中 试题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