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铁车站基坑施工监测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铁车站基坑施工监测方案.docx(2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地铁车站基坑施工监测方案12.1 基坑监测方案的编制工程位置及环境本工程位于闵行区新泾港东侧70 m左右的宜山西路上,横跨合 川路。车站中心里程CK25+987,分界里程CK25+910.6CK26+079.4。施工区西北、东北侧有数栋建筑年限较长的多层建筑物,距离基 坑最小距离仅约10m,施工时需重点保护。车站施工时,宜山西路将向南翻交,同时临时搬迁地下管线。据 管线搬迁方案,施工时,宜山西路北侧将由北向南依次排设架空电力、 电力电缆、煤气6 300、上水6 300及雨水6 600、通信18孔等;宜 山西路南侧将由北向南依次排设通信、上水500、污水6 600、煤气 300、煤气6 200、
2、雨水“1400 1800、电力架空线等。12.1.1 基坑围护及施工特点车站围护采用地下连续墙。其中标准段墙厚600mm,墙深30m, 开挖深度16.1716.65m;端头井墙厚800mm,墙深32m,开挖深度 17.47m o端头井竖向设五道钢管支撑,标准段竖向设四道钢管支撑。除第 一道采用14mm厚6 609圆形钢管外,其余均采用16mm厚力609圆 形钢管。基坑底采用双液注浆加固,加固深度至基坑底下4m,采用裙边 加固与抽条加固相结合。车站17轴处设有南北向封堵墙。第1页共26页围护墙外侧的侧向土压力由围护墙及支撑体系所承当,当实际支 撑轴力与支撑在平衡状 态下应能承当的轴力(设 计值)
3、不一致时,将可能 引起支撑体系失稳。为了 监控基坑施工期间支撑 的内力状态,确保基坑开挖时每两个开挖区段有实时轴力监测数据;同时考虑到基坑复加轴力 的可能性及可能区段;通常支撑轴力监测断面在每两个开挖区段内设 置一组(每断面每道支撑均设置),且一般与墙体测斜孔位置对应。在帧09钢管支撑中布设轴力监测钢弦式传感器(轴力计)的方 法如下图:轴力计一般设置在支撑端部的活络头侧,X型外壳钢托 架与活络头贴角全部围焊,防止轴力计偏移支撑中心,维持支撑的稳 定性;而轴力计与钢围橡贴角围焊,并保持其中心线与钢支撑中心线 的方向一致性。53水位管(上端密封)一:/江1轴力计安装好后,在施加预应力时,应与支撑施
4、工单位所采用的 油压千斤顶进行支撑轴力换算比拟,偏差较小时方可 采用。1.1.4 4 坑外地下水位31填粘土/坑内水位观测应由降水施工单位施工,我公司可 配合观测,目的是控制降水挖土的时机。回填中沙坑外水位监测孔主要对基坑开挖期间或开挖后围第10页共26页水位管安装 护结构的止水状态进行监控,以防止围护结构渗漏水引起坑外大量水 土向坑内流失,从而导致基坑局部破坏或周围地下管线破坏。由于本场地靠近新迳港,且有微承压水,地下水位监测是一个监 测重点。水位管采用钻孔方式埋设。如下图:钻孔直径100mm,钻孔 完成后,清除泥浆,将(|)50mm的PVC水位管吊放入钻好的孔内(管 顶应高出地面),在孔四
5、周的空隙下部约8m的深度内回填中砂,上 部约4m的深度内回填粘土,并将管顶用盖子封好。水位管下部约10m 的长度用滤网布包裹住,以利于水渗透。1.1.5 5 立柱隆沉立柱对支撑体系起到一定的支承和约束作用,其隆沉特别是立柱 之间的差异沉降将直接影响支撑体系的平安,亦应加强对其的沉降监 测。1.1.6 6 坑底隆起基坑回弹测点布置在基坑内,受施工的影响较大,保护的难度较 高,基坑开挖施工时需特别加强保护。埋设方法如下,将沉降管钻孔埋设,钻孔直径100mmo钻好孔 前,应先将分层沉降管准备好,沉降管采用直径53mm的PVC塑料 管,磁环按深度位置套在沉降管上,用纸绳(遇水后会松烂)扎好, 每个磁环
6、间的塑料管用直径稍大的软塑波纹管(可伸缩)套住,波纹 管两端均顶住磁环(如安装图所示);钻好孔后,吊入沉降管,沉降 管上部应稍高出地面,利用泥球充填,埋设好后,在孔内回填粘土。第11页共26页本工程基坑回弹孔可设每孔深度36m,每孔4只磁环(其中一磁 环为测量起点),以测量基坑底下约8m范围内的土体回弹情况,回 弹测量利用沉降仪和磁环,磁环埋深分别为20m、22m、24m、36m。1.1.7 7 土压力在降水和基坑开挖期间,对土压力的监测可以预知和校核地墙的 受力情况和变形趋势。土压力可采用挂布法埋设:在地墙钢筋笼迎土面挂布(防止水泥 浆进入),并在预定位置如分别在5、10、15、20m深度处
7、缝制布兜, 装入土压力计,随钢筋笼吊放如地下。1.1.8 8 水压力饱和软粘土受荷后,首先产生的是空隙水压力的增高或降低,随 后才是土颗粒的固结变形。空隙水压力的变化是土层运动的前兆。在降水和基坑开挖期间,对空隙水压力的监测十分重要,可以预 知和校核土层的变形趋势。空隙水压力宜采用钻孔法埋设,钻孔100mm,孔深20m,分别 在5、10、15、20m埋入空隙水压力计,每个压力计之间以粘土填实 隔离。1.1.9 9 基坑周边地表、道路沉降地表沉降是基坑监测施工最基本监测工程,它最直接地反映基坑 周边土体变化情况。测点的布置一般采用地表桩的形式,直接布置在 土层内。在场地容许的条件下,地表沉降点布
8、设成断面形式,端面垂直于第12页共26页 基坑边线,每断面48点不等,对应测斜、沉降监测点位置设点。1.1.10 0建筑物沉降、倾斜建筑物沉降监测点一般均匀布设在施工场地周围的建筑物上,主 要在门窗、边角上均设置建筑物沉降监测点。必要时在已有的裂缝处 贴石膏饼,观察裂缝的变化情况。对长边超过20m和现行结构较差、距离基坑较近的房屋在中部 适当加密,近基坑侧适当加密。同时,在距离基坑较近的建筑物角点处,设置建筑物倾斜监测点 5点,监测建筑物由于前后排(靠近和远离基坑方向)差异沉降而产 生的倾斜。1.1.11 1管线沉降应根据基坑周围地下管线的功能、管材、接头形式、埋深等条件, 在基坑开挖前布设好
9、管线沉降监测点。监测点分直接监测点和间接监 测点。布点原那么是对位于基坑施工影响范围内的管线作为重点监测保 护对象,一般情况按管线单位要求布设在管线设备上(井盖、阀门、 抽气孔等);间接测点是将管线测点做在靠近管线底面的土体中。由于宜山西路管线在施工前均进行搬迁,在管线搬迁的过程中尽 可能设置地下管线直接监测点,同时利用已有设备进行直接监测。管线监测点具体的布设需通过召开管线协调会,征求有关专家及 管线单位意见后确定。1.1.12 2已完成隧道沉降、位移第13页共26页地面隧道位移监测点由于东、西井外隧 道先期施工,车站基坑 施工时,可能会对隧道 结构产生不利影响。在本车站基坑施 工时,拟在离
10、开车站每条隧道35m范围内,每5m设1点沉降和水平位移监测点,其示意图如右图。同时,加强对该隧道的巡视,发现管片或洞圈渗漏水、开裂变形 时及时通知总包进行处理。附图-91:监测点平面布置示意图施工监测测点统计12.5.1 车站主体监测点布置位置及数量第14页共26页序监测内一级基坑二级基坑1墙体测 _,东、西端头井各设标准段设8孔2墙顶位位置同上,12点位置同上,8点3墙体沉位置同上,12点位置同上,8点4支撑轴东、西端头井各1标准段内2组5坑外水东、西基坑外各2标准段南北各16立柱隆东区设2点,西区7坑底隆东、西基坑各18土压力西端头处井1组,9水压力西端头处井1组,10地表沉垂直基坑布设断
11、垂直基坑布设断11建筑物沿建筑物外边布沿建筑物外边布12建筑物布设在建筑物关13管线沉基坑边重点管线基坑边重点管线14隧道沉28点监测点情况汇总序口区域监测内容测点数量测点构成坦设1车站主体墙体测斜20孔6孔纨2墙顶位移20点3墙体沉降20点4支撑轴力5组共计22只炸5坑外水位6孔每孔18m锌6立柱隆沉3点钻7坑底隆起2组每组钻孔8土压力1组4只土压挂9水压力1组4只水压锌1地表沉降50点第15页共26页1建筑物沉46点1建筑物倾5点1管线沉降40点1隧道沉降、28点1出入口墙体测斜8孔每孔15m1支撑轴力4组8只轴力1沉降、位移50点第16页共26页12.6 监测工作实施沉降测量采用工程施工
12、高程系,按国家n等水准测量规范要求引测,历次 沉降变形监测是通过高程基准点间联测一条n等水准附合线路,由线 路的工作点来测量各监测点的高程,各监测点高程初始值在桩基施工 前测定(至少测量2次取平均)。某监测点本次高程减前次高程的差 值为本次沉降量,本次高程减初始高程的差值为累计沉降量。高程基 准点参照建筑变形测量规程埋设或选定。单点测量精度 0.5mm。12.6.1 水平位移采用轴线投影法测量。沿基坑的每条直线边建立一轴线,并在直 线边上布设水平位移点,将轴线用经纬仪投影至地面上,用钢尺量测 位移点到轴线的偏距E,某监测点本次E值与初始的E值之差值即为 该点累计位移量;本次E值与前次E值的差值
13、为该点本次位移变化量。 (或采用极坐标法实施,但精度较弱)单点测量精度 1mm。12.6.2 深部水平位移(测斜)地下连续(围护)墙深部水平位移测量:随着基坑开挖施工,土 体内部的应力平衡状态被打破,从而必将导致深部墙体的水平位移。 测斜管管顶位移使用WILDT2布网进行测定。管内由测斜探头滑轮沿 测斜套管内壁导槽渐渐下放至管底,配以伺服加速度式测斜仪,自下 而上每1m测定该点偏角值,然后将探头旋转180度,在同一导槽内第17页共26页 再测量一次,合起来为一测回,由此通过叠加推算各点的位置值。每 个测斜管每测点的初始值,为测斜管埋设两周后并在开挖前取2测回 观测的平均值。施工过程中的日常监测
14、值与初始值的差为其累计水平 位移量,本次值与前次值的差值为本次位移量。单点测量精度士 0.5mm。12.6.3 地下水位基坑施工过程中土体水位的变化将直接影响地基的稳定性。测量 时,孔顶管口高程以二等水准联测求得,管口顶至管内水位的高差由 钢尺水位计测出,由此计算水位标高。各孔水位高程的初始值在观测 管埋设两周后并在基坑开挖前作两次测定,取平均值为其初始值。日 常监测值与初始值的差值为其累计变化量,本次与前次测得之值的差 值为其本次变化量。水位测孔在吹填施工过程中同样应及时采取保护 措施及接管工作,以防管孔堵塞。在日常观测中均记录观测开始、结束时间、天气情况,测读后按 观测点编号记录在专用记录
15、纸上。单点测量精度 5mm。12.6.4 支撑轴力(钢弦式传感器测力)埋设的各应力计,出厂时厂方均提供其受力率定系数表,测量时, 用配套ZXY型频率计连接各应变计导线,加低压测出各应变计频率, 通过相关计算换算成应力。传感器埋设前需检查其无受力状态时频率f0,当其与出厂标定频 率f0在误差范围内时方可采用。应在使用前分两次测定初始读数,第18页共26页 取平均值为其初始值。日常监测值与初始值的差值为其累计变化量, 本次值与前次值的差值为其本次变化量。单点测量精度1%F.S。12.7 监测设备安装及保护监测设备安装顺序各监测设备仪器的安装随基坑工程的施工步序而开展,基本按如 下顺序进行:(1)先
16、期管线沉降点,建筑物沉降及倾斜点等。(2)地下围护施工时,同步安装墙体内的测斜管等。(3)围护及坑内外加固施工完后,钻孔埋设坑外的水位管。(4)围护墙顶的圈梁浇捣时,同步埋设墙顶的位移测点,并做 好测斜管的保护工作,进行初始值的测取工作。(5)基坑开挖前,应测出各测试工程的初始值。(6)第一道钢支撑施工时,同步安装轴力计,并在支撑施加预 应力前后均测读轴力计读数,与油压千斤顶进行比拟。(7)随着基坑的开挖,各道钢支撑的轴力计随支撑的先后施工 而同步安装,要求同上面的第6条。12.7.1 监测设备(测点)保护监测设备安装好后应做好标记,加强测点的保护工作,提高测点 的成活率。对于埋设在地下的测点
17、应建立保护井,测点如有损坏及时 采取有效的补救措施。尤其在基坑开挖阶段,需特别加强对水位、轴 力、测斜孔等监测设备的保护工作。施工现场之监测设备均应有醒目第19页共26页施工采用明挖顺作法施工。本车站基坑东北(1728轴)、西北(17轴)距离管线和建筑 物较近处按一级基坑要求进行施工控制,其余局部(标准段717轴) 按二级基坑要求进行施工控制。施工时,先期施工17、28轴 即一级基坑区域。12.1.3 地质状况拟建场地地势较为平坦,地面标高一般为4.515.27m,属滨海 平原地貌类型。拟建场地地基土土层分布详见地层特性表(第三 页)其中东端头井地下墙底插入1 1层,西端头井墙底局部插入 3层
18、。拟建场区内局部有暗浜,层底埋深4.6m。场地浅部地下水属潜水类型,补给来源主要为大气降水、地表迳 流。静止地下水埋深0.81.4m。本场地2含微承压水,水头埋深地下4.3m。1 1、1 2 层含承压水,水头埋深地下610m。12.2编制说明12.2.1 编制依据(1)业主提供的相关文字资料(2)相关设计图纸(3)相关规范、规程和标准:序名称备注第2页共26页标识。12.8 监测仪器设备及性能本工程拟投入的主要仪器设备及其性能如下(均在有效期内使 用):(1)瑞士 WILD N3精密水准仪一台,测量精度0.2mm;(2)苏光J2精密经纬仪一台,测量精度2”;(3)美国Sine。测斜仪一台,精度
19、士0.1mm;(4)南京葛南ZXY频率计一台,精度0.1Hz;(5)大连Genkon水位id台,精度lmm;(6) P4计算机一台,惠普激光打印机一台,惠普数字绘图仪一 台。12.9 监测频率安排监测频率表根据上海地铁基坑工程施工规程(SZ 08 2000)中提出的 基坑监测时间间隔表要求,监测工作自始至终要与施工的进度相结 合,监测频率应满足施工工况的要求,监测频率详见下表,并依现场 实际条件调整:施工工况基坑等级(一级)基坑等级(二级)施工前至少测2次初值至少测2次初值桩基施工1次3d1次d围护结构施工1 次/Id1次d第20页共26页地基加固或降水1 次/Id1次d开挖05m1 次/Id
20、1 次/2d开挖515m1 次/Id1 次/Id开挖 15m至浇2 次/Id2 次/Id浇好垫层浇好1 次/Id1次启d浇好底板后7d内1 次/Id1 次/2d浇好底板后7d1 次/2d1次d浇好底板后30d1次d1 次/15d监测频率安排说明监测工作开展的基本原那么是在确保基坑平安的前提下,本着“经 济、合理、可靠”的原那么下安排监测进程,尽可能建立起一个完整的 监测预警系统。(1)在围护结构施工之前精确测定建(构)筑物、管线监测点 等初始值。(2)在围护结构施工时,正常情况下,临近监测对象每天观测 1次,当日变化量或累计变化量超警戒值时,监测频率适当加密,每 天观测2次,早、晚各一次。(3
21、)基坑预降水阶段,应在降水前一周完成水位观测孔、墙顶 面变形点的埋设,并测定初始值,观测工程为建(构)筑物、水位观 测,测量频率为1次/周。第21页共26页(4)在基坑开挖过程中,由于土体应力场的变化,围护墙深部 将向坑内位移,势必引起周边地表大幅沉降,尤其是当基坑开挖至坑 底垫层浇筑前这一时间段内,整个围护体处于最不利受力状态,变形 速率也会增大。特殊情况如监测数据有异常或突变,变化速率偏大等, 适当加密监测频率,直至跟踪监测。(5)在地下结构施工阶段,各监测工程观测频率为23次/周, 支撑撤除阶段1次/天。12.10 监测数据报警值和报警制度报警值确实定参照上海地铁基坑工程施工规程(SZ0
22、8 2000)中提出的 一、二级基坑要求下的控制指标,提出以下报警控制值供参考(数值均为绝对值):号监 测项 目一级基坑报警值二级基坑报警值注依据地 面沉 降速率2mm/24h ,累计0.1%H (H为基坑开 挖深度)速率2mm/24h ,累计0.2%H (H为基坑开 挖深度)附规范要求围护顶 部沉速率2mm/24h ,累计0.1%H (H为基坑开速率2mm/24h ,累计0.2%H (H为基坑开规范要求第22页共26页号监 测项 目一级基坑报警值二级基坑报警值注依据降、位移挖深度)挖深度)墙 体测 斜速率2mm/24h ,累计0.14%H (H 为基坑开挖深度)速率2mm/24h ,累计0.
23、3%H (H为基坑开 挖深度)附规范要求支 撑轴 力设计值80%附规范要求坑 外水 位速率 400mm/24h,累计 1000mm(工程实践)建议M 柱隆 沉立柱间、立柱和地墙间差异沉降10mm(工程实践)建议管 线沉 降速率2mm/24h,累计8mm管线单位要求建累计20mm参第23页共26页号监 测项 目一级基坑报警值二级基坑报警值注依据筑物沉降差异沉降6/L到达必00照基坑工程设计规程建 筑物 倾斜0.004参照基坑 工程设 计规程0地 铁隧 道沉 降及 位移累计10mm地铁监护 部门一 般要求12.10.1 报警制度(1)监测数据接近报警值时,在监测日报表上作预警记号,报 告施工管理人
24、员。(2)监测数据到达报警值时,在监测日报表上盖报警专章,报 告施工管理人员,提出相关建议。(3)监测数据持续大于报警值时,在监测日报表上盖报警专章, 请施工管理人员召开现场专题讨论会。第24页共26页资料处理与成果提交(1)监测测量结果在测量工作结束后2小时内提供,出现险情 时,及时提供监测数据。(2)监测资料每日以报表形式提交,报表要对应工况,工况要 以图表反映,说明施工时间及相应施工参数。这样有利于对监测报表 进行综合分析,提高报表的实用性和可靠性。(3)每日的监测数据可在指定的时间内上传到地铁建设工程监 测数据库中,完成工地现场的数据采集工作,以到达工程数据的网络 共享。(4)每一施工
25、阶段结束后一周内提交有数据、有分析、有结论 (变化曲线)的阶段小结。(5)全部工程结束后一个月,提交监测总结报告。12.12监测施工管理与质量保证体系(1)本工程的监测施工实行专业工程经理负责制,所有人员由 工程经理统一调配,24小时现场安排人员值班,在施工期间全面负 责文明施工和平安生产,并按时参加工地工程例会;严格按方案施工, 保持与各单位紧密联系;对质量进行全过程控制。(2)在测量工作开始之前,对水准仪、经纬仪等仪器设备进行 全面检查和标定,有强检要求的必须送法定计量部门强检,以保证仪 器正常工作。(3)测量工作时,定人定仪器进行测量,以减小人为的误差。(4)工作中所有文件、资料统一管理
26、,按统一格式做好签收、第25页共26页发登记。第26页共26页1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50026 -2工程测量规范GB12897 -3基坑工程设计规程DBJ08-61-4地基基础设计规范DBJ08-11-5上海地铁基坑工程施工规程SZ - 08 -12.2.2 编制原那么基坑开挖的施工特点是先变形,后支撑。在软土地基中进行深基 坑开挖及支护施工过程中,每个分步开挖的空间几何尺寸和开挖局部 的无支撑暴露时间,与周围墙体、土体位移即三维空间的各种变化存 在一定的相关性。这就反映了基坑开挖中时空效应的规律。基坑开挖 是基坑卸荷过程,由于卸荷而引起坑底土体产生以向上为主的位移, 同时也引起围护墙
27、在两侧压力差的作用下而产生的水平方向位移和 因此产生的墙外侧土体的位移。因此,基坑变形包括围护墙的变形、 坑底隆起及基坑周围地层移动。墙后地层纵向呈不均匀沉降,沉降最 大点大约在距墙边0.7H处(H为开挖深度);基坑两侧地层纵向不均 匀沉降,对于平行于基坑的地下管线的平安影响至关重要。加强监测工作可以可靠而合理地利用土体自身在基坑开挖过程 中控制土体位移的潜力而到达保护环境的目的,在深基坑施工中是具 有现实意义的。根据本工程监测技术要求和现场施工具体情况,从时 空效应的理论出发,本监测方案编制原那么:(1)满足基坑分级变形控制保护要求:一级基坑区:围护墙顶水平位移W0.1%H;第3页共26页围
28、护墙体最大水平位移W0.14%H;地面最大沉降W0.1%H;二级基坑区:围护墙顶水平位移W0.2%H;围护墙体最大水平位移W0.3%H;地面最大沉降W0.2%H;(2)基坑施工沉降影响范围确实定一般取2倍基坑开挖深度(2H)范围为基坑施工沉降影响范围内 的建(构)筑物、地下管线和基坑本身作为本工程监测及保护的对象。 对于本基坑,开挖深度16.2m,因而,取基坑周边32m范围为施工期 间重点监测范围。(3)施工影响范围内道路下的各种管线,特别对上水管、煤气 等刚性管线进行重点监测。(4)设置的监测内容及监测点必须满足本工程设计和上海地 铁基坑工程施工规程及有关规范的要求,并能全面反映工程施工过
29、程中周围环境及基坑围护体系的变化情况。(5)监测过程中,采用的方法、监测仪器及监测频率应符合设 计和规范要求,能及时、准确地提供数据,满足信息化施工的要求。(6)监测数据的整理和提交应能满足现场施工进度、工况特殊 要求。12.2.3 施工监测流程第4页共26页施工监测(控制)流程第5页共26页监测内容设置根据本工程的施工特点,基坑围护和开挖施工为监测工作的重点 阶段。参照上海地铁基坑施工规程(SZ08 2000),结合设计单 位提出的相关监测要求,施工监测设置如下内容:12.3.1 一级基坑监测内容第6页共26页(1)墙体的水平位移(墙体测斜);(2)连续墙墙顶位移;(3)连续墙墙顶沉降;(4
30、)支撑轴力;(5)坑外地下水位;(6)立柱隆沉;(7)基坑周围地表、道路沉降;(8)建筑物沉降、倾斜等;(9)地下管线沉降;(10)已完成隧道沉降及水平位移12.3.2 二级基坑监测内容(1)墙体的水平位移(墙体测斜);(2)连续墙墙顶位移;(3)连续墙墙顶沉降;(4)支撑轴力;(5)坑外地下水位;(6)基坑周围地表、道路沉降;(7)建筑物沉降;(8)地下管线沉降;监测点的布置方法各监测工程的测点布设位置及密度应与围护结构类型、基坑开挖 顺序、被保护对象的位置及特性相配套。同时为综合把握基坑变形状第7页共26页况,提高监测数据的质量,应在每一开挖段内有监测点。从实际出发, 参照围护墙分幅及开挖
31、分段长度等参数,进行测点布置。同时,也注 重了监测断面的布置,主要为了解变形的范围、幅度、方向,从而对 基坑变形信息有一个清楚全面的认识,为围护结构体系和基坑环境安 全提供全面、准确、及时的监测信息。12.3.3 墙体测斜、墙顶位移墙体测斜和墙顶位移点的设置是对基坑开挖阶段围护体纵深方 向的水平变位进行监控的需要,按分段开挖的施工工艺,保证每一开 挖段(一般为25m)有一组或以上墙体测斜点,对于基坑中部及端头 井,特别是基坑宽度较大、开挖较深、受力集中区域,应予以加密。测斜管(上下端密封)zj O顶 对 点地 水起 测测斜孔深与围护深度一致。其纵剖面如图所由于测斜所反映的墙体位移是相对于墙 为
32、不动点的相对位移,故尚须测出墙顶的绝 位移,两者相比拟才能得出墙体纵深方向各 的绝对位移,才能比拟真实地反映施工期间 墙的变形情况;另外,通过多点测试墙顶的 平位移,基本上能勾画出整个基坑施工中引 的墙顶位移场分布形态。因而,墙顶位移监 点一般与墙体测斜孔位置对应。在地下连续墙内埋设测斜管方法如下:在地下连续墙钢筋笼内绑 扎PVC测斜管,管深与钢筋笼深度一致。测斜管外径为70mm,管体 与墙体钢筋笼Z形钢筋绑扎牢;管内有十字滑槽(用于下放测斜仪第8页共26页 探头滑轮),有一对槽必须与基坑边线垂直;上、下端管口用专用盖 子封好,接头部位用胶带密封;钢筋笼吊装完后,立即注入清水,防 止泥浆浸入,
33、并做好测点保护。在在SMW桩内埋设测斜管方法如1下(出入口围护):采用在H型钢内用特 测斜管制钢筋构件焊接方法固定PVC测斜管,管深与围护深度一致。管外径为70mm,管内有十字滑槽(用于下放 测斜仪探头滑轮),有一对槽必须与基坑边线垂直;上、下端管口用 专用盖子封好,接头部位用胶带密封;型钢吊装完后,立即注入清水, 防止泥浆浸入,并做好测点保护。其横剖面如下图。墙顶位移点需待顶圈梁完成后布设。布设时需用经纬仪定向,在 视线上并大致对应墙体测斜孔位置处钻孔,埋设带有十字头标志的水 平位移监测点。12.3.4 墙体沉降由于基坑开挖期间小面积大量土方卸载,地下连续墙将产生纵、 横向的位移变形,地墙的纵、横向变形的信息,对基坑的平安保护是 必不可少的监测内容。因而,通常沿围护顶圈梁每25m左右设置一 点墙体沉降监测点,局部加密,具体位置对圜s市圈梁顶预埋标 /应墙顶位移点。通常可采用在围护墙(或顶圈梁)内埋设圆头不锈钢沉降标志的方式布围护虫/ 设测点,剖面如下图。iI 一12.3.5 支撑轴力第9页共26页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