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教案 (7)(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2课).docx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教案 (7)(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2课).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教案 (7)(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2课).docx(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知识目标) (能力目标) (情感目标)引出孟子。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教学设计教师依据大纲和新课程标准,通过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性的学习,来提高语 文素养,突出语文学科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特点。教学这篇短论的思路,是在疏通文句、理解文意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学习孟子说理论证的 方法,品味排比、比照等修辞的表达效果,最后引导学生研讨先人哲思和文化。这节课主要采取三个板块的教学过程,由表及里完成三个教学目标。开头是序幕,引入 文本,最后是尾声,通过背诵巩固成果。教学目标:1、反复诵读,理解文意。2、学习课文结构严谨、层层推进的论证方法。3、挖掘“人和”渗透的圣人哲思和作者的人格魅力。教学重点:1、借助
2、课下注解和工具书疏通文意,积累文言知识。2、学习课文结构严谨、层层推进的论证方法。教学难点:挖掘“人和”渗透的圣人哲思及作者的人格魅力。教学方法:熟读精思;自主、合作、探究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辅助: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序幕: 识别图片,以“孟母三迁”和“孟母断机杼” 第一个板块,主要是通过自学和讨论,疏通文意,完成知识目标。1、学生展示的作者和作品的有关材料,师作补充。孟子:(公元前372公元前289),名轲,邹人,是孔子之孙孔例的再传弟子。战国时期 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是继孔子以后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与孔子合称“孔孟”, 有“亚圣”之称。孟子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记述了孟子及其
3、弟子的言行、政治 主张、哲学主张、个人修养,伦理道德等思想观点和政治活动的书。共七篇,是孟子和他的 弟子万章等合著的。与论语、大学、中庸合称四书。写作背景:孟子生活在战国中期,当时诸侯各国之间的吞并战争日益激烈,为了求得生 存,乃至建立霸业,各国君主不约而同地崇尚武力而不体恤百姓。面对这种现实,在兼并战 争的战国中期,在孔子“仁”学的基础上,提出了系统的“仁政”学说,主张行“王道” 一 统天下。他游说于齐、梁之间,没有被重用,退而与其门徒公孙丑、万章等著书立说,编辑 成孟子一书。2、朗读课文,整体感知。通过师范读、指名读、男生读、女生读、齐读来加深对文意的理解。3、译读课文,把握文意。首先学生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教案 7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2课 得道多助 失道寡助 教案 部编人教版八 年级 语文 上册 22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