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市2022年中考语文考前最后一卷含解析.docx
《太原市2022年中考语文考前最后一卷含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太原市2022年中考语文考前最后一卷含解析.docx(1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1-2022学年中考语文模拟试卷考前须知:1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 .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 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积累.以下语句没有语病的项是()A. “五四”的火炬传到了当代青年的手中,如何照亮和点燃自己的青春,是每个当代青年都要思考的问题。B.复仇者联盟4上映首日就以超过5亿元票房的惊人成绩,赚足眼球;上映7天17小时28分,打破了中国影史“最快破30亿” oC.能否切实
2、减轻学生课业负担,让他们快乐成长,是我国中小学教学工作的当务之急。D. “学习强国”学习平台是由中宣部主管,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为主要内容,立足全体党员、面向全社会的优质平台。1 .填在横线上的句子排列顺序最恰当的一项为哪一项()一个真正的读者应具备基本的判断力和鉴赏力,能够辨识一本书的优劣,本能地拒斥劣书,倾心好书。一旦你的灵魂足够丰富和深刻,你就会发现,你已经上升到了一种高度,不能容忍那些贫乏和浅薄的书了。(1)当然,灵魂的品质是可以不断提高的,读好书也是提高的途径,二者之间有一种良性循环的关系。(2)只要坚持这个标准,灵魂的品质对书的判断力就自然会同步得到提
3、高。(3)这种能力局部地来自阅读经验,但更多地源自一个人灵魂的品质。(4)重要的是一开始就给自己确立一个标准,每读一本书,一定要在精神上有收获,能够开启你的心智。A. (1) (3) (4) (2)B. (2) (1) (4) (3)C. (2) (4) (3) (1)D. (3) (1) (4) (2)3.以下文学文化常识说法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A.世说新语是魏晋南北朝时期“志怪小说”的代表作。B.故乡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都是鲁迅的作品,选自朝花夕拾。C.在古代文学作品中,借代是很常见的手法,例如“千里共婵娟”中“婵娟”代指“月亮”,“留取丹心照汗青”中“汗青”代指“史册”。D. “迁”是
4、表示中国古代官吏调动的常用词语。表示升官之意,常用“左迁” 一词。4.以下有关作家作品和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为哪一项()A.艾青,现代诗人,其代表诗作有我爱这土地大堰河一一我的保姆向太阳等。B.普希金,俄国诗人,其代表诗作有假如生活欺骗了你自由颂致大海等。参考答案一、积累1、D【解析】A语序不当,应将“照亮”与“点燃”调换位置。B缺宾语,打破了中国影史“最快破30亿”的记录。C两面对一面, “能否”表两面,不能与一面“当务之急”搭配,应删去“能否”。2、D【解析】此题考查学生排列语序的能力。做此题时注意上下的过渡和衔接,语言要简明、连贯、得体。注意语段中的 表示时间的词语。具体方法是紧紧抓住
5、“序”字做文章,先确定中心句;然后再梳理各句之间的关系,如果有关键词 的一定要抓关键词;最后逐句推敲,看整段是否符合一定的顺序。文段开头提到“判断力和鉴赏力”,(3)句中的“这 种能力”与其衔接,所以(3)为首句;(1)句就(3)句中的“灵魂的品质”展开论述,应该放在(3)的后面;(2) 句中的“这个标准”指的就是(4)句中的“每读一本书,一定要在精神上有收获,能够开启你的心智”,所以(2) 句应该放在(4)句的后面。应选D。3、C【解析】试题分析:A选项“志怪小说”应为“志人小说”。B选项故乡选自呐喊。D选项“左迁”指贬官。4、C【解析】试题分析:律诗通常每首八句,超过八句的,那么称排律或长
6、律。以八句完篇的律诗,每二句成一联,计四联,习惯上 称第一联为首联,第二联为颔联,第三联为颈联,第四联为尾联。并没有要求“首联和颔联的上下句必须对偶”。故 答案为C。5、忽如一夜春风来 千树万树梨花开 一抹晚烟荒戍垒 山回路转不见君 赢得生前身后名 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 将军白发征夫泪 例如:乡书何处达, 归雁洛阳边。山气日夕佳, 飞鸟相与还【解析】考查理解性默写(情景描写)。顾名思义,理解了才能默写出来;理解了才能记得久、记得牢。只是摇头晃脑不加理解 的背是没用的,因为你所记忆的东西,能用的地方,远远不止于默写这点范畴。所以平时一定要加强理解性默写的训 练。根据题干与诗文内容选准诗
7、句是作答的关键。要注意“垒”“赢”“汗” “雁”等字词的书写。最后两空答案比 较开放,只要是写出借飞鸟表情达意的古诗文连续的两句即可。6、昆虫记 法布尔 傅雷 傅聪【解析】此题考查名著阅读,难度不大。甲文选自法布尔的昆虫记,乙文选自傅雷的傅雷家书,知道这两个选段出处之 后,再去做题就很简单了。二、阅读7、1.(1)得到 (2)超过 (3)越发,更加 (4)至往 (5)有时2. (1)因此人们大多愿意把书借给我,我因能够看遍各种各样的书。(2)不分昼夜地刻苦学习,多年来不曾解开衣服睡觉。3. “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以水沃面”(“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相同点:两人小时家中都很贫穷,都
8、特别勤奋好学。不同点:他们读书的动力不同。宋濂以读书为乐,具有极强的 求知欲;范仲淹自幼与母相依为命,因感恩慈母,为承当家庭的责任而苦读。【解析】.此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的意义。解答此类题目时,应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意思,然后根据句子的翻译推断词语的 意思。课外文言文的词语解释既要充分调动知识积累,回忆该词的常用义,还要结合上下文来判断。”不敢稍逾约” 的意思是“不敢稍稍超过约定的期限”,“逾”的意思是“超过”;“之”在这里是动词,意思是“到、往”。1 .文言文翻译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方法,一般要求直译。所谓直译,就是将原文中的字字句句落实到译文中,译出原文 中用词造句的特点,甚至在表达方式上也要求
9、与原文保持一致。翻译要求字字落实,译出原文用词的特点和句式的特 点。“假” “因” “尝”是此题中的关键词语,一定要解释准确。点睛:此题考查的是理解并翻译句子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 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 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到达词达句顺。2 .此题考查的是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 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找出相关的语句,得出答案。“每假借于藏书之家,
10、手自笔录”的意思是“常向藏书的人家求 借,亲手抄录”,这样宋濂就解决了 “无书”的困难;“以水沃面”的意思是“就用冷水冲头洗脸”,范仲淹这样做 就不再发困。3 .文言文比拟阅读,就是将两篇或两篇以上而且内容和形式上有一定联系的文章,加以比拟分析、对照鉴别地阅读。 在同中求异和异中求同中到达提高学生迁移思维能力和深入分析问题能力的目的。宋濂和范仲淹的家境都不好,但是 都热爱读书,勤奋刻苦。宋濂把读书当成是最快乐的事,是一种精神上的享受,范仲淹那么把刻苦读书视为自己的责任。 甲:选自宋学士文集 宋濂年代:明乙:选自宋名臣言行录 朱熹、李幼武 年代:南宋参考译文:甲:我年幼时就爱学习。因为家中贫穷,
11、无法得到书来看,常向藏书的人家求借,亲手抄录,约定日期送还。天气酷 寒时,砚池中的水冻成了坚冰,手指不能屈伸,我仍不放松读书。抄写完后,赶快送还人家,不敢稍稍超过约定的期 限。因此人们大多肯将书借给我,我因而能够看各种各样的书。已经成年之后,更加仰慕圣贤的学说,又苦于不能与 学识渊博的老师和名人交往,曾快步走(跑)到百里之外,手拿着经书向同乡前辈求教。前辈德高望重,门人学生挤 满了他的房间,他的言辞和态度从未稍有委婉。我站着陪侍在他左右,提出疑难,询问道理,低身侧耳向他请教;有 时遭到他的训斥,表情更为恭敬,礼貌更为周到,不敢答复一句话;等到他高兴时,就又向他请教。所以我虽然愚钝, 最终还是得
12、到不少教益。乙:范仲淹两岁时就失去父亲,家中贫困没有依靠,母亲改嫁长山朱氏。长大后,知道出身家世,感动哭着辞别母亲, 离开到南都,进入学堂。不分日夜刻苦学习。五年以来不曾解开衣服好好睡觉,有时候发昏疲倦,就用冷水冲头洗脸, 经常连顿稠粥都吃不上,每天要到太阳过午才开始吃饭。于是就博通六经的要领,慷慨有抱负于天下,他经常对 自己说:“读书人应当在天下人忧之前先忧,在天下人乐之后才乐。”8、1. B2 . D.老百姓没有流亡迁徙,都是范文正的恩惠呀。3 .纵民竞渡;让诸寺大兴土木。【解析】.此题考查的是一词多义。A:散发,发放/发作。B:都是“于是”的意思。C:想要/将要。D:的样子/这样。故 选
13、B。1 .此题考查的是断句。解答此类试题时首先疏通文意,结合意思断句即可。“杭州不恤荒政塘游不节及公私兴造伤耗 民力”翻译为:“认为范仲淹不体恤荒年财政困难,竟鼓励百姓划船竞赛,寺院大兴土木,既劳民又伤财”据此断句为: 杭州不恤荒政/嬉游不节/及公私兴造/伤耗民力。应选D。2 .此题考查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在翻译句子是首先要注意重点的实词、虚词、通假字、古今异义词和词类活用的 情况,先把按照原句子的顺序翻译,然后按照现代汉语的习惯进行语序调整。“民不流徙,皆文正之惠也”句中“流 徙”意思是“流离迁徙”,“惠”意思是“恩惠”。语序正常,据此翻译。3 .此题考查的是对文章的理解。范文正根据吴人的
14、喜好:“吴人喜渡,好为佛事,希文乃纵民竞渡,自春至夏, 居民空巷出游”划船比赛,“又召诸佛寺主首,谕之曰:“饥岁工价至贱,可以大兴土木之役。”于是诸寺工作 鼎兴”一一寺院大兴土木。译文:宋朝皇佑二年,吴州一带闹大饥荒,当时范仲淹(字希文,卒谥文正)治理浙西,下令散发米粮赈灾.并鼓励百姓储藏 粮食,救荒的措施非常完备.吴州民俗喜好赛舟,并且笃信佛教.范仲淹于是鼓励百姓举行划船比赛,自己也日日在湖上 宴饮.从春至夏,当地的百姓几乎天天都扶老携幼在湖边争看赛船.另外,范仲淹又召集各佛寺住持,对他们说:“饥岁荒 年工钱最是低廉,正是寺院大兴土木的大好时机.”于是各寺庙住持无不招募工人大肆兴建.范仲淹又
15、召募工人兴建官 家谷仓及吏卒官舍,每天募集的工人多达一千人.掌监察的官员,认为范仲淹不体恤荒年财政困难,竟鼓励百姓划船竞 赛,寺院大兴土木,既劳民又伤财,所以上奏弹劾范仲淹.范仲淹上奏说:“臣所以鼓励百姓宴游湖上,寺院、官府大兴土 木,其用意正是借有余钱可花的百姓,嘉惠贫苦无依的穷民,使得靠出卖劳力生活的百姓,能依赖官府与民间所提供的工 作机会生活,不致背井离乡,饿死荒野.”这年全国的大饥荒,只有杭州一带的百姓安定,老百姓没有流亡迁徙,都是范 文正的恩惠呀。9、1. 给予,赠送 低下 更加 大概C2. (1)不必像我那样动手抄写,要向别人借来书才看得到。(2)莫非有超出于山水之外的东西吗?3.
16、 (1)比照 如果在今日的条件下学业还不精、德行还不成,不是天资低下就是用心不专(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那么心不假设余之专耳 (2) “坐守陋室”也可以修身养性 不要把游览名山大川当作提高 自己的唯一途径,要重视提高个人的修养。【解析】.试题分析:理解常见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理解文言词语的含义要注意其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 多义和古今异义词等;平时要多积累文言词汇,要能结合具体语境,弄清句子的意思来辨析推断,揣摩其意思。比方 此题中的“卑”是“身份低下”;“遗”是古今异义词,”给予,赠送”的意思。1 .试题分析:考查对文言词语一词多义的理解。A.选项中“宜”分别为“
17、应该”和“应该”;B.选项中的“齿”的意 思分别为“年龄”和“年龄”;C.选项中的“以”分别是“因为”和“凭借”;D.选项中的“而”分别是“表示转折” 和“表示转折”。应选C。2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翻译文言语句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找出关键 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尤其要注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通假字等特殊的文言现象,重点实词必须翻译 到位。(1)句中的“假设(像)、手录(用手抄录)、假(借)”几个词是赋分点;(2)句中的“得无(莫非)、于(在)、 乎(吗)”几个词是赋分点。翻译时要做到“信、达、雅”。3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
18、筛选信息的能力。(1)【甲】文选段主要把“我”与“太学生”的学习条 件进行鲜明的比照,突出了昔日之艰难和今日条件之优越。再根据甲文最后一句“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 之卑,那么心不假设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可知,这是作者对马生的告诫。据此可填写作答。(2)【乙】文中的“然 吾闻古之贤士,假设颜回、原宪,皆坐守陋室,蓬蒿没户,而志意常充然,有假设囊括于天地者”这句话,是作者借颜回、 原宪人的事例,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坐守陋室也可以修身养性。作者这样说,其实是想以此来告诫陈庭学,不要把游 览名山大川当作提高自己的唯一途径,要重视提高个人的修养。据此理解填写作答。【点睛】在文言文翻译过程中,
19、必须遵循“字字有着落,直译、意译相结合,以直译为主”的原那么。翻译文言语句要抓住句子 中的关键词汇,运用“增、删、调、换、留”等译文的基本方法,做到译句文从字顺,符合现代汉语语法规范,句意 尽量到达完美。参考译文:【甲】如今的学生们在太学中学习,朝廷每天供给膳食,父母每年都赠给冬天的皮衣和夏天的葛衣,没有冻饿的 忧虑了;坐在大厦之下诵读经书,没有奔波的劳苦了;有司业和博士当他们的老师,没有询问而不告诉,求教而无所 收获的了;但凡所应该具备的书籍,都集中在这里,不必再像我这样用手抄录,从别人处借来然后才能看到了。他们 中如果学业有所不精通,品德有所未养成的,如果不是天赋、资质低下,就是用心不如我
20、这样专一,难道可以说是别 人的过错吗!【乙】天台士陈庭学君,会写诗。他由中书左司掾,屡次随从大将北征,颇有功劳,升任四川都指挥司照磨,从 水路到了成都。成都,是四川的要地,扬雄、司马相如、诸葛亮等名人住过的地方。入川后,但凡英雄俊杰争战攻取、 驻扎戍守的遗迹,诗人文土游览登临、饮酒射投、赋诗咏诗、歌唱呼啸的处所,庭学没有不去游历观览的。他既经游 览,就必定写诗抒发感受,来记写那景物时世的变迁。于是他的诗歌愈加工妙。过了三年,庭学依照惯例辞官归家, 在京城和我会遇。他的精神更加饱满,言谈愈发宏壮,志向意趣益加高远,这大概是因为在川蜀山水中得到了很多的 助益吧。我很惭愧,当我年轻的时候,曾经有出外
21、游历天下的志愿,但是因为学业未成,没有空闲的时间。到了壮年可以 出游时,四面八方战火纷飞,没有落脚的地方。及至当今,圣明天子兴起天下安定,远到海边,合为一家,而我已经 年龄更加大了。想要再像庭学君那样去游历,还能够实现吗?不过,我听说古代的贤士,如孔子的弟子颜回、原宪等,大都坐守乡间甘居陋室,蓬蒿杂草遮没了门户,但他们 的志向意趣却经常是很充分的,好像他们的胸中存在足以包容天地万物的精神力量。这是什么原因呢?莫非有超出于 山水之外的东西吗?希望庭学君归去之后,尝试探求一番。如果有什么新的体会,就请把它告诉给我,我将不仅仅因 为庭学曾经游历川蜀这一点而惭愧了。10、 1. B.深入挖掘蕴藏在文物
22、背后的深邃历史与精彩故事。5分钟微视频的形式符合现代人们的生活形式。专业活泼 的解说词。运用了先进的技术。令人印象深刻的宣传海报。2 .“何以为尊”是问文物的价值意义暗指叫“何”的贵族所铸的“何尊”“我有中国”那么说明了文物具有重大 价值的原因在于有“中国” 一词最早的文字记载。【解析】B错误,很难有人并不意味没有人。2 .考查对材料内容的理解概括。仔细阅读材料内容,从材料中把握与题目有关的句子,材料一 “不同于博物馆的平面 展示,这档节目深入挖掘蕴藏在文物背后的深邃历史与精彩故事,用既专业严肃又不失活泼的解说词将一个个大国 重器浓缩在了五分钟的视频里。”材料二“凭借着新技术,以及节目制作者的
23、用心”“本集结尾的解说词令人心情 澎湃” 何以为尊我有中国的海报宣传语正是由此得来。”概括提取即可。3 .考查对词语的赏析。何尊是西周早期的一件青铜酒器,周成王五年为贵族“何”所作,是西周初年第一件有纪年的 青铜器。“何以为尊”是问句,“何以”就是“以何”为什么的意思。“尊”尊贵,突出文物的价值巨大;何尊的铭 文中“中国”二字作为词组最早出现。11、1.在南京机场候机,我看见一对老夫妻讨论一个三十多岁的女人长得特别像自己的女儿,他们鼓足勇气跟这个女 人合了影,最后老先生拥抱了这个女人,老先生和这个女人都因为这个拥抱流下了眼泪。1. (1)写出了这对夫妻因这个女人长得像自己思念的女儿而生出的惊喜
24、(意外而又快乐)之情。(2)运用比喻,把这对老夫妇的目光投向比作鸟儿双落,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老夫妇和谐默契的关系和行为,说明思念 女儿是夫妇俩的共同心境。2. 通过外貌描写和语言描写,“黑色短裙”“天蓝色长袖体恤”“清汤挂面的齐耳短发”等词语交代女人的年龄与衣 着特点,刻画出这个女人的清纯的美,为后面写像老夫妇的女儿做铺垫;也呼应了她配合夫妇两人拍照、拥抱并流泪 这些细节。3. “我”在文中是线索人物;推动故事情节开展;以我的视角记叙一对因常年见不到远在他乡的女儿而思女心切的老 年人的故事,真实可信;通过“我”的所见,所想强调了当今社会广泛存在的父母与子女长期别离的现象及长辈对晚 辈的思念之情,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太原市 2022 年中 语文 考前 最后 一卷 解析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