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山岩相构造学.docx
《火山岩相构造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火山岩相构造学.docx(3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火山岩相构造学一、定义与分类火山岩相是在肯定的环境下火山活动产物特征的总称。“环境” 一词在火山学中包含的内容更为广泛,简单,它既有火山喷发环境, 也有火山产物积累的环境。首先是陆上与水下环境。其次是地表、近 地表到地下肯定深度的环境,再次是在火山或火山机构的特定位置, 如近源的火口,火山颈和远源的环境。各种环境直接打算火山活动产 物特征的差异。而火山岩相构造学总任务之一,就是从火山产物特征 入手恢复它的喷发或积累的环境。通过岩相或相模式的讨论可以正确判别火山喷发类型、火山构造、 划分火山旋回和再造古火山活动史;在讨论火山成因矿床时岩相的讨 论是必不行少的。据中国东部中生代陆相火山岩地区工作的
2、实践,提出以下相分类 的基本方案。喷溢相 effusion facies(EFF)(2)降落(空落)相 fall out (air fall)facies (FOF)(3)火山碎屑流相 Pyrodastic flow facies(PLF)(4)溢流相 Surge facies地面涌流(干涌流)ground surges(GSF),基 底涌流(湿涌流)base surges(BSF)(5)火山泥流相 lahar facies (LHF)(6)火山爆发倒塌相 Volcanic explosion-collapse facies(VECF)(7)侵出相 extrusion facies(ETF)(
3、8)火口。火山颈相 volcanic neck facies(VNF)(9)次火山岩相 subvolcanic rock(intrusion)facies(SIF)(10)隐爆发角砾岩相 subexplosive breccia facies (SBF)(11)火山喷发沉积相 eruptionsedimentary facies (ESF)(一)、喷溢相1、底面、分界面在火山岩区野外地质调查中,为了建立地层层序,划分岩流单元、测 定厚度,确定产状,就必需鉴别熔岩层的界面及顶底面。(1)熔岩层界面以下一些标志可参考使用:熔岩外表浮岩壳首先冷却形成裂缝。熔融的岩浆自下而上涌出 充填这种浮岩壳的裂缝
4、。这时,其次次的熔岩盖于早期熔岩流凸凹不 平的浮岩壳之上。熔岩外表的楔形裂隙为其次次熔岩所充填。落到具肯定可塑性的涌流积累时也会发生弯曲。(3)分选中等,在Md巾一。力图解上,往往落在空落积累区和火山碎 屑流积累区之间的过渡位置,CM图解上有自身的位置。(4)组分比拟简单,含有大量同期的火山碎屑以及陆源物质。此外, 亦有增生火山砾。增生火山砾往往以火山为中心向外减小,在远源处 一般不消失火山增生砾,这种增生火山砾不肯定消失在层的顶部。(5)由蒸气爆发作用的涌流形成的火山形态为凝灰岩环或凝灰岩锥 (图 43)。(6)一般在低处厚度较大而高处厚度更薄,在近源处厚度大而远源处 薄。活尔茨和谢里登对1
5、1个蒸气爆发凝灰岩环与凝灰岩锥作了讨论。 岩浆外部水中有五个为地下水环境,两个是海滩,其他有湖中岛、浅 海、干盐湖。火口边缘宽度4602500m,火山凹进的深度0200m, 积累物最大厚度18235m,积累物倾角4度一30度。凝灰岩环与凝灰 岩锥的积累物特征有以下差异(表13)。这种与蒸气爆发作用有关的湿涌流,在中国东南沿海火山岩区,特殊 要留意以往曾被定为“沉积岩”、“沉凝灰岩”或“凝灰质砂岩”的岩 石,如觉察交叉层、沙丘等构造或地层有柔性弯曲,应作室内鉴定, 留意判别这类岩相。从地质背景考察,在湖泊之下火山亦可发生蒸气 爆发,已证明某些火山岩之下为湖泊相积累。(五)侵出相假如岩浆的粘度较大
6、,气体过饱和程度差,这时火山喷发既不是 安静的溢流,也不是猛烈的爆发,而是一些近似固态的粘性岩浆受到 内力的挤压,从相对狭小的管道或裂隙中挤出而成丘状、锥状、钟状 等较规章的侵出体,即可称为侵出岩穹(extrusive dome)。侵出相主要 特征为:(1)侵出相的形态。岩穹(或岩丘)的形态一般为等轴状的丘状、钟状、 柱状或碑状。呈熔岩脊的岩穹是有肯定延长的侵出相。岩穹高度为数 十米到600m甚至更高。据Ro莱登统计,150m(7个),50 100m(20 个),200300m(25个),400600m (8个)。岩穹高度与底径之比大 多在1/31/2。岩穹大小不一,有的岩穹其底径包括边缘角砾
7、岩在 内可达12km或更大。岩穹的形态明显地与岩浆粘度和侵出机制有关。假如岩浆粘度很 高,岩浆以半凝固状态挤出,形成“柱”、“碑”等高耸陡直的形态; 而粘度较低的偏中、基性岩浆那么形成相对平缓的钟状、丘状形态。岩穹可以是对称的,也可以是不对称的。假如下伏地形倾斜或管 道倾斜,那么形成不对称的岩穹。岩穹顶部有时有不同程度的下凹,这 是由于岩浆停止侵出后的回缩,或是由于熔岩沿侧裂隙流出引起顶部 下陷而形成的。当然,也有可能是由于顶部消失了小型的爆发火口,或再次的爆发活动摧毁了岩穹原来的形态。岩穹顶部可由于屡次的侵出而形成“次级小岩穹,使岩穹外部 形态简单化。中生代古火山岩区已经过了剥蚀,其顶部形态
8、保存不好, 但其总体形态仍可作为重要的鉴别标志。(2)岩穹的内部构造。岩穹内部岩石构造除块状构造外,常见的还 有:流带、流纹构造,宽的流带往往有致密的和多孔状的霏细岩, 或者由珍宝岩、黑曜岩和流纹岩组成流带构造。同心状、扇形裂隙, 岩穹边缘部位的裂隙特别密集,成为板状节理,并且由外向内渐渐削 减。密集的裂隙带往往剥离成片状、板状。裂隙和流带的展布往往与 岩穹的形态相吻合,这些裂隙多数为岩穹冷缩而成的原生自治节理。 在岩穹外围的围岩中,那么往往发育有环状或放射状小断裂。(3)岩穹的顶部或四周可见到角砾岩。这种角砾是岩浆在挤出过程 中裂开自碎或剥离而成。角砾大小不一,大多被同成分岩石胶结,而 成为
9、角砾熔岩。这种角砾岩常常分布在岩穹四周或成为熔岩穹的底座。 某些自碎角砾岩中的角砾还消失扭形纹。假如岩穹侵出于火山斜坡, 那么往往会有火山基底岩石的碎块,所捕虏的岩块可高达40%。假如剥 蚀深度不大,那么岩穹的顶部常夹持残留岩块,这种岩块大体保存了原 始岩石面貌和排列方位,一般位移不大。在古火山岩区工作时,要特 殊留意区分外貌上相像性(岩穹角砾岩和火山角砾岩)。前者亲密地 与熔岩过渡,并向外很快变薄或消逝。(4)岩穹与四周岩层的接触关系,在上部往往呈超覆式掩盖,而接 近下部那么切割四周地层,它和四周周期熔岩可以呈现过渡状况,即岩 穹向外延长时与熔岩层为渐变的关系。(5)岩穹内部可以消失分带性,
10、这种分带往往形成肯定相带的模式, 一般的状况由边缘到内部可以归纳为三个带:I带,边缘自碎成因角砾 岩带,其宽度大小不一,一般消失在岩穹四周和顶部或者构成岩穹的 底座;II带,裂隙密集带,其特点是流带发育,可能存在气孔,岩石 主要为玻璃质结构,外貌与熔岩相像;III带,致密块状带,其特点是 裂隙不发育,无气孔,岩石主要为斑状结构,基质一般为微晶结构。特殊要留意的是,这里都是渐变过渡关系,不能将岩穹的内部相 带看成为熔岩的“层”。(6)岩穹与熔岩在岩石外貌上差异不大。其主要区分比照见表14o 因此,假如熔岩厚度超过几百米,而其间无任何夹层,就应在岩穹的 产状去讨论。结合其他特点,有可能从“熔岩”中
11、鉴别出岩穹。组成岩穹的岩石一般为流纹岩,粗面岩、安山岩,其结构与熔岩相 同。但常在内部消失巨斑、聚斑,有类似次火山岩的外貌。岩穹有分 带性,其各部位的结构也各不相同。(8)岩穹在空间分布上,可以消失在火山机构的主火山管道内,也可以 消失在旁侧的裂隙中。同一火山机构内的岩穹在地表可各有独立的位 置,但深部可能相连。岩穹与岩穹之间的展布方式大体有三种:孤立 的岩穹;在环状构造内岩穹呈似环状分布;几个岩穹以线状排列成岩 穹链。后两种状况构成“岩穹群”。假如两个或几个岩穹相邻,而且为同时形 成,那么较早溢出的熔岩或岩穹的边缘相带可能相连成一体,构成熔 岩脊。(9)以往文献一般认为岩穹形成于火山演化的末
12、期。当岩浆中气体大量 释放。粘度增大而失去爆发力量。此时岩浆就只能从管道中挤出、成 为岩穹。但世界上有不少岩穹并不是形成于末期,这可能与岩穹形成 之后仍有火山爆发或熔岩流中断有关。(10)伴随着岩穹往往有蚀变,形成硫酸盐系列或卤化物系列的蚀变岩, 如明矶石化,高岭石化以及黄铁矿化,常常表现为浅色蚀变圈带。(六)火山颈相火山岩浆向上运移到达地表火口的通道称为火山管道,火山管道被 熔岩或火山碎屑岩充填者称火山颈或岩颈。火山颈的鉴别在火山岩地区岩相讨论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是确定 古火山活动中心的直接证据。对于古火山地区,由于剥蚀作用火口仅 保存局部剩余或全部被剥蚀,而火山颈那么往往能出露地表。因此,火
13、 山颈确实定,在本质上也就是确定火口的位臀。1鉴别火山颈的地质标志火山颈在平回上呈圆形、椭圆形或其他形态,剖面上呈筒状、漏斗状。 某些简单成因或经后期构造破坏的火山颈形态比拟简单,消失支叉筒 状,至深部变化为脉状。岩颈直径几十米至几千米,延长几千米。火山管道的形态主要受掌握火山构造的基底断裂所打算。现将火山管 道作如下分类(图44):没有破火山口的火山管道:管状火山管道,多数为凝灰岩允填,少 数为熔岩或熔岩角砾岩充填,直立或陡倾(图44)。锥状火山管道,多 数为熔岩充填、较少的熔岩和火山碎屑岩充填(图44B);线状火山管道、 与线性断裂有关,常为熔岩,角砾岩或凝灰岩充填(图44C);阶梯状火
14、山管道,边界受多组断裂所掌握,主要为熔岩或熔岩角砾岩充填(图 44D);复合型火山管道,充填物为混合型(图44E)。有破火山口的火山管道:不具放射性环状断裂的火山管道,具有放 射状环状断裂的火山管道(图44F)O火山颈在地貌上可以呈正地形或负地形,这主要打算于组成岩颈相的 岩石之抗侵蚀力量。一些酸性熔岩组成的火山颈,往往形成正地形, 呈陡直的高峰。一些抗侵蚀力量低的基性熔岩那么形成比拟低凹的地形。 岩颈与四周岩石地形上的总体特征呈现环状、弧状地形。假如岩颈接 触带经烧结作用那么其四周消失环状壁垒地形,工作中应留意航空照片 的判别。查明岩颈与四周岩石的接触关系是确定火山颈的重要工作,接触关系 有
15、四种不同状况:侵入、切割性质的接触关系,断裂式接触(环状断裂 为岩颈的边界);岩颈浅部呈喷发不整合关系(超覆于四周岩石);当 剥蚀深度不大的状况下,火山颈与溢出火口的熔岩呈渐变关系,这是 区分岩颈相与次火山岩相的标志之一。岩颈中流线、流带、流面构造具陡斜性,流线直立,流面平行其接触 面,柱状节理在近地表部位垂直接触面呈辐射状排列,在深部垂直于 火山管的壁,依据这些原生构造易于分出火山颈,同时可以恢复或推 想火山颈深部的形态。围绕岩颈具有火山口相或近火山口相岩石,它们呈弧状或环状分布, 有规律的内倾或外倾。岩颈四周发育环状或放射状断裂,放射状断裂 交汇中心、环状断裂的内侧往往为岩颈的位置所在。2
16、.鉴别火山颈的岩石标志火山颈按岩石类型划分有三类:熔岩型、火山碎屑岩型以及混合型。熔岩型火山颈的岩石特征与工作方法有以下三点:(1)查明岩颈内部的分带性,由熔岩或碎屑熔岩组成的火山颈往往具 有明显的分带性。如:以熔岩为内带,流状熔岩为外带;以块状熔岩 为内带,自岩浆角砾熔岩为外带;以块状熔岩为内带,含有异源碎屑 的熔岩为外带;以熔岩为内带,复成分火山角砾岩为外带。岩颈的分带性反映在岩石类型、结晶程度、结构构造等多方面。岩 颈中岩石的结晶程度在不同部位有较明显的变化,在近地表部位与熔 岩相近,中深部位与次火山岩相近,延至深部那么具有侵入体的结构外 貌。因此,由于剥蚀深度的关系可消失不同外貌的岩石
17、。剥蚀深度不 大的状况下,岩石直接过渡到溢出的熔岩,分带性不明显,大多具有 玻璃质结构,杏仁构造或流淌构造;在中等剥蚀深度条件下,以混合 型充填物为主,分带性普遍而明显;在剧烈剥蚀的状况下,那么为侵入 体特征岩石。所以,在剧烈剥蚀区,对一些筒状“侵入体”要留意其 与火山岩的关系,以鉴别火山颈或侵入体。对岩颈分带性的讨论,要系统观看:岩石类型、结晶程度(主要矿 物斑晶大小、形态与数量,基质的粒度与结构)、结构构造、主要矿物 光性、副矿物组合与含量等方面在水平或垂直方向上的变化。岩石命 名可依结晶程度沿用熔岩或次火山岩命名法。总之,从岩石类型与结 构来讨论岩颈分带性,这既是鉴别岩颈的标志之一,也是
18、推断岩颈的 剥蚀深度的标志。(2)查明岩颈形成的阶段性,火山颈既可以一个阶段形成,也可以 多阶段形成简单的火山颈。查明岩颈形成的阶段性,要留意岩颈的具 不同外貌的各种岩石是突变或渐变关系以及岩石中捕虏岩块的来源问 题。查明火山颈形成阶段性,不仅可说明岩颈形成史,而且还有助于验 证火山活动旋回的可信度。假如火山颈岩石形成挨次与四周岩石形成 挨次不同,那么两者可能不是同一火山机构的产物。(3)查明火山颈相熔岩的矿物特征,火山颈相熔岩中往往消失高温 矿物或有序化程度低的产物,如高温石英、白榴石、透长石、火山岩 型斜长石。对钾长石和斜长石要测定光学结构特点(2V、三斜度、有序 度)。火山颈中岩浆冷却经
19、受了两个不同环境,早期在温度、压力较高 的岩浆房中晶出斑晶,当运移到地表时,压力明显减低,又保持肯定 温度,于是易于形成一些反响边、再生边结构。假如岩浆性质较粘稠,其运移时往往具爆发性质,就可以使斑晶自 碎,而成碎屑熔岩的特征。具体鉴定岩颈内矿物光性及结构特点有助于了解岩颈结晶作用的过 程及其物理化学条件的变化。火山碎屑岩型火山颈,一般由爆发相岩石组成,可以消失各种火 山碎屑岩,其特点是:呈陡倾斜的严状,与围岩为切割性的,或喷发 不整合的关系;碎屑物的成分简单,往往混有火山管臂的岩石或更深 部岩石;岩石中火山碎屑物无分选性,但在水平或垂直方向上可能存 在结构上的分带性;无残留顶盖;如为熔结凝灰
20、岩,那么熔结程度由外 向内渐渐增加。(七)次火山岩相在火山岩地区工作的实践中,人们逐步熟悉到的一个问题是,火 山岩不仅要讨论层状的火山岩系,而且还要留意讨论侵入状的地质体, 尤其是最常见的一些外貌酷似熔岩的次火山岩体,次火山岩的鉴别与 讨论之所以引起地质工作者广泛的重视,是由于这一问题在火山岩工 作中具有重要意义。首先,在火山岩区只有将次火山岩区分出来,了 解其分布与产状,才能正确地解决火山层的层序、旋回和厚度。同时 也有助于反映火山岩区的区域构造与火山构造,假如把次火山岩误认 为火山岩,那么就无法查明和解决这些基础地质问题。更重要的是, 不少矿床与肯定的次火山岩有关。从中国地质文献中有关次火
21、山岩的含义来看, 比拟具有倾向性的或 者比拟统一的意见是,次火山岩一般应具备有以下四个基本特征:与 火山岩为同源关系,属地下火山作用的产物;与火山岩同期或稍晚; 与火山岩空间上有肯定联系;侵入产状,深度为0.52km(也有认为 1.5km或3km)。依据这些基本特征,次火山岩系指与火山岩同源的, 时间与空间上有肯定联系的近地表到浅成的侵入岩。对次火山岩与对其他地质体一样,野外的鉴别是特别重要的基础工 作,假如缺乏宏观的地质依据,在还没查明区域内次火山岩某些特有 的微观标志之前,仅仅从标本上鉴别次火山岩是有困难的。对次火山 岩在野外工作中的基本任务是查明它的产状,由于侵入产状是区分次 火山岩与火
22、山岩的主要地质标志。观看次火山岩体直接侵入关系的方 法是:(1)岩体边界与不同围岩、不同岩层接触关系的观看:次火山岩体切割 围岩的层理、流线、流面或呈现陡倾斜的接触面,这些现象可以从岩 体的平面上、剖面上作整体的分析,也可以从具体露头上直接观看。(2)次火山岩体冷凝边的观看:次火山岩体边缘冷却速度较快,往往 形成具有玻璃质结构或霏细结构的冷凝边,且宽度很小。在野外工作 中,时常会忽视这种宽度不大的冷凝边,或者误认为“细脉”,甚至将 岩体内部相带与冷凝边误认为是两种岩石的接触面,因此,野外工作 时要连续性地敲打露头并要认真观看具不同结构岩石之间渐变或突变 关系是特别重要的。在不易判别的状况下,应
23、采集连续性的薄片标本 作室内鉴定。(3)次火山岩体流淌构造的观看:岩体边缘部位常消失流线、流面 或密集的节理,且与四周岩石呈切割关系。(4)次火山岩柱状、板状节理的观看:次火山岩体常发育有自治的 节理。原生柱状节理方向与接触面垂直。从柱状节理的排列方式,可 确定次火山岩的产状与形态。假如两次侵入的次火山岩相互接触,可 以依据节理判别先后侵入的关系。板状节理发育于岩体的边部。(5)捕虏体的观看:次火山岩内的捕虏体,一般保存原岩的形态、 成分与结构;由于次火山岩在急速条件下冷却,因此无熔化或交代 围岩的捕虏体。某些浅成的次火山岩内的捕虏体,可以见到“压实烘 烤边”或弱接触变质现象。如能查明捕虏体的
24、来源,就可以确定次火 山岩与四周岩石相对侵入关系。假如工作地区露头不好,风化蚀变剧烈,那么上述这样的直接标 志就往往不易观看。在此状况下,应留意一些间接现象:地形、地 貌、露头形态以及岩石节理系统与四周火山岩有比拟明显的不同。 岩体厚度很大,岩石结构有规律的变化,其中又缺少火山碎屑岩夹层, 也没有反映熔岩界面的现象。流淌构造与四周岩石明显地不协调。 气孔发育的基性火山岩地区突然不见气孔,而且岩石结构又有显著 的变化。岩石的颜色、结构构造、成分或矿化蚀变的与区域内火山 岩有很大的差异。当觉察这些现象时,应留意进一步的观看,力求追索直接的标志, 或者应用已经查明的某些微观标志来判别其为次火山岩或熔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火山 岩相 构造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