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成都天府新区总体规划(2010-2030)(56页).doc
《四川省成都天府新区总体规划(2010-2030)(56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川省成都天府新区总体规划(2010-2030)(56页).doc(5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四川省成都天府新区总体规划(2010-2030)-第 51 页目 录第1章 总则1第2章目标定位与发展策略3第3章四区划定与空间管制5第4章空间结构与总体布局6第5章城乡协调发展规划9第6章产业发展与布局规划11第7章住房发展与居住用地规划13第8章公共设施布局规划16第9章绿地系统规划19第10章总体风貌特色规划23第11章文化保护与旅游发展规划27第一节历史文化保护规划27第二节旅游发展规划28第12章综合交通发展规划30第一节对外交通30第二节 城市交通31第13章地下空间开发利用规划36第14章市政基础设施规划38第一节水资源保护与利用38第二节供水工程规划38第三节污水工程规划39
2、第四节雨水工程规划40第五节再生水工程规划41第六节电力工程规划41第七节燃气工程规划42第八节通信工程规划43第九节环境卫生工程43第15章环境保护规划45第16章城市公共安全与综合防灾规划47第一节 防灾体系规划47第二节 避灾体系规划49第17章分期建设规划50第18章规划实施保障措施建议52第19章附则53附表一:发展目标指标体系表54附表二:规划城镇建设用地平衡表55附件一:四川省成都天府新区总体规划专家论证会会议纪要56附件二:四川省人民政府第88次常务委员会会议纪要60附件三:四川省成都天府新区规划建设委员会第一次会议纪要61前 言2010年9月1日,在四川省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
3、略工作会议上,刘奇葆书记提出要规划建设天府新区,形成以现代制造业为主、高端服务业集聚、宜业宜商宜居的国际化现代新城区,力争再造一个“产业成都”。2010年11月,成渝城镇群协调发展规划获批,规划提出建设天府新区,使其成为内陆开放型经济战略高地的核心区和现代产业重要集聚区。2011年5月,国务院批复的成渝经济区区域规划明确提出建设天府新区,重点发展总部经济和循环经济,加快发展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生物、下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在以蒋巨峰省长为组长的天府新区规划建设领导小组的领导下,规划委员会按照省委省政府的部署,积极组织开展天府新区规划工作。2010年11月18日,黄彦
4、蓉副省长主持召开天府新区规划委员会第一次会议,部署天府新区规划工作方案。2011年1月,天府新区总体规划正式启动。2011年4月11日,蒋巨峰省长主持召开省规划领导小组会议,专题听取规划初步方案汇报。会后规划组充分吸纳省领导、各省级部门及成眉资三市的建议,进行方案优化和调整,并于5月16日再次向蒋省长主持召开的专题审查会做了汇报。规划初步成果通过审查后,黄彦蓉副省长多次主持召开专题会,并组织发改委、国土厅、交通厅、水利厅、环保厅、旅游局、成都市等省市部门与编制单位联合工作、共同研究,形成了本次规划的纲要成果。2011年7月12-13日,省政府组织召开了包括两院院士周干峙等在内共16位中外著名专
5、家参加的总体规划纲要成果专家论证会。根据会议意见,规划组修改完善后形成规划送审稿。于8月3日和4日分别向省政协、省人大征求意见,8月5日和8日向省政府常务会和省委常委会汇报,9月26日向成都天府新区规划建设委员会第一次会议汇报。根据几次会议的要求,项目组对规划送审稿进一步修改完善,最终形成了本次规划成果。本次总体规划是一个战略、综合、前瞻性的规划,需要通过各城市的总体规划和分区规划来纳入法定规划体系并指导下层次规划的开展。规划编制工作由四川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牵头,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四川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成都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成立联合规划组,共同承担编制任务。第1章 总则第1条 为进一步
6、落实成渝经济区区域规划的要求,贯彻省委省政府规划建设四川省成都天府新区的战略决策,实现培育新的增长极、带动全省和整个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编制本规划。第2条 规划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8)2建设部城市规划编制办法(2006)3成渝经济区区域规划(2011)4.成渝城镇群协调发展规划(2010)5.四川省城镇体系规划(2001-2020)6.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1995-2020)7.四川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8国家、省、市相关法律、法规和规范第3条 规划期限本规划期限为20102030年,其中近期:20102015年;中期:2
7、0162020年;远期:20212030年。第4条 规划范围以成都高新技术开发区(南区)、成都经济技术开发区、双流经济开发区、彭山经济开发区、仁寿视高经济开发区及龙泉湖、三岔湖和龙泉山(简称“两湖一山”)为主体,主要包括成都市的高新区南区、龙泉驿区、双流县、新津县,资阳市的简阳市,眉山市的彭山县、仁寿县,共涉及3市7县(市、区)37个乡镇,规划面积为1578平方公里。第5条 规划指导思想1.体现科学发展和加快发展的主线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围绕再造产业成都的核心目标,建设西部经济发展高地,引领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并促进产业发展与城市功能的有机融
8、合,形成现代产业、现代生活、现代都市“三位一体”的新格局。2.坚持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的总体要求依托科技创新资源打造国家创新型城市和国际化的科技创新中心,大力发展创新型产业和高技术产业,鼓励发展循环经济,与现有成都中心城区错位发展,形成优势互补、相辅相成的发展格局。3.探索具有示范意义的新区规划建设理念借鉴国内外城市和新区的先进理念,从产业集聚、内陆开放、城乡统筹、区域合作、新区建设等领域探索具有推广和示范意义的新路径和新模式。第2章 目标定位与发展策略第6条 总体定位以现代制造业为主、高端服务业集聚、宜业宜商宜居的国际化现代新城区。定位内涵为:构建西部科学发展的先导区、西部内陆开放的重要门户、
9、城乡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产业高地、国家科技创新和产业化基地以及国际化现代新城区。第7条 核心功能核心功能包括“一门户、两基地、两中心”,其中:“一门户”是指内陆开放门户,“两基地”是指高技术产业基地与高端制造业基地,“两中心”是指西部高端服务业中心和国家自主创新中心。1.内陆开放门户:内陆面向欧亚对外开放门户的重要组成部分,西部地区与全球经济、技术、信息、文化交流与合作的通道和平台;2.高技术产业基地:以电子信息为龙头产业,做大做强新能源装备制造、新材料、生物技术等高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形成万亿高技术产业基地;3.高端制造业基地:以汽车研发制造为重点,大力发展航空航天、
10、工程机械及节能环保设备等高端制造产业,形成万亿高端制造产业基地;4.西部高端服务业中心:金融商务中心、商贸物流中心、会议博览中心、研发设计中心、文化创意中心、行政服务中心、旅游服务中心、时尚消费中心; 5.国家自主创新中心: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世界一流创新基地和科技园区,国家级军工民用转化基地,成都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的组成部分。第8条 产业发展按照“产业高端、布局集中”的原则,有选择地发展带动性强、技术密集、能形成竞争优势的主导产业,大力发展战略新兴产业和现代制造业,集聚发展高端服务业,积极发展休闲度假旅游和现代都市农业,实现再造一个产业成都。第9条 专项发展目标与策略1.经济发展目标总体目标
11、: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保持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增长,大力发展战略新兴产业、现代制造业与高端服务业,实现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增强产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经济实力指标:保持经济持续、快速、稳定增长,规划2015年,地区国内生产总值达2500亿元左右;规划2020年,地区国内生产总值达6500亿元左右;规划2030年,地区国内生产总值达12000亿元左右。2.社会发展目标推进城市化战略,推动人口集聚与城镇化,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和生活质量,维护社会公平,保障公共利益。3.生态环境保护目标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产业结构不断优化,资源利用效率明显提高,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可持续发展能力明显增强。建设
12、经济持续增长、社会和谐进步、环境优美、适宜居住的生态城市。4.文化发展目标以历史文化和自然山水构筑天府新区未来核心竞争力,保护和弘扬传统文化,构建现代文化,提升人口文化素质,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城市。5.资源利用与保护目标与策略把资源节约作为发展的基本原则,调整资源利用结构,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促进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相协调,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第10条 发展指标体系为有效落实城市发展目标,制定城市发展指标体系。具体指标见附表1。第11条 人口规模预测规划总人口规模近期325万人,中期500-550万人,远期600-650万人。其中,城镇人口规模近期280万人,中期470-520万人,远期
13、580-630万人。预测城镇化率为:近期86%,中期94%,远期97%。第12条 规划城镇建设用地规模近期350平方公里,中期500平方公里,远期650平方公里。第3章 四区划定与空间管制第13条 四区划定依据根据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结果,结合发展目标和规模,划定天府新区的禁建区、限建区、已建区和适建区,并分别制定空间管制策略,作为今后天府新区城市建设和管理的前提和依据。第14条 禁建区禁建区包括黄龙溪风景名胜区核心区、龙泉山(含花果山风景名胜区核心区)和各自然水体,面积约453平方公里。黄龙溪作为省级风景名胜区和历史文化名镇,应严格遵守风景名胜区条例和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的相关要求,发
14、挥其文化传承的重要作用;其他禁止建设地区作为区域生态培育、生态建设的首选地和重大基础设施的预留地,应对区内生态环境实施严格保护,实施严格的生态保育政策,除区域性重大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外原则上禁止任何城市建设行为,任何不符合资源环境保护要求的建筑必须限期搬迁。第15条 限建区限建区主要分布于龙泉山西侧,面积约475平方公里。限建区作为城市生态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是直接服务于城市的生态空间,应通过植树造林和其他专项生态环境整治项目积极提高区域生态环境质量,提升其生态服务水平,同时科学合理的引导开发建设行为,除市政基础设施和公益性项目以外,原则上禁止大规模城市开发。第16条 已建区已建区指现状已建成的
15、区域,面积约190平方公里。应综合协调区内功能布局,完善配套设施,加强城市更新改造和环境综合整治。第17条 适建区适建区指禁建区、限建区和已建区以外的所有适宜建设和经改造可建设的地区,总面积约为460平方公里。应根据资源环境条件,本着节约、集约用地的原则,科学合理地确定开发模式、规模和强度和时序,以满足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新区的建设要求。第4章 空间结构与总体布局第18条 空间布局理念1. 山水环绕、组合布局以资源约束和生态保护为前提,严格保护和控制区域生态环境;以自然山水和生态绿地为本底,促进城市与两湖一山、锦江等自然山水格局的有机融合;按照组合型城市的理念组织新区的空间布局结构,形成
16、各片功能互补、联系便捷、特色鲜明的功能区;同时处理好天府新区与成都中心城的关系,明确二者不同的发展方向和功能配置,实现错位发展和优势互补。2. 产城融合、三位一体总结我国其它国家新区的经验教训,本次规划力图避免以往新区建设中重产业、轻城市的弊病,强调“产城融合”的先进理念,促进产业与居住、公共服务等城市功能的有机融合、协调互动。产业用地、生活用地的就近和均衡布局,提供多元化的居住社区和完善的社会公共服务,实现现代产业、现代生活、现代都市“三位一体”的协调发展。3. 集约高效、低碳智能鼓励发展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型的产业,集约节约利用资源;充分体现公交主导的绿色交通理念,强化公共交通和慢行交通在空
17、间布局中的组织作用;构建低碳智能的基础设施保障体系,应用尖端技术和工艺,实现节水、节能和减少污染排放。执行节能环保的能源策略、水处理策略和固体废弃物处理策略,优化天府新区的整体运作效果,提高资源配置和设施运行效率,提高城市应对重大灾害的能力。4. 城乡统筹、生态田园以成都和四川的传统文化为基础,建设适合我国和成都自身特点和发展阶段、具有创新性的城乡融合发展模式;建立城乡一体的产业布局和交通格局,统筹安排城乡公共服务和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城乡一体化、全面现代化、充分国际化的生态田园城市风貌。第19条 与中心城区关系天府新区与成都中心城区共同形成了“一核、两区、双中心”的整体结构。其中,“一核”指成
18、渝经济区规划中确定的成都发展核,范围为整个成都市域。“两区”中,中心城区作为优化开发区,重点提升传统服务功能,功能宜为文化、商贸、金融等;天府新区作为重点开发区,主要集聚新型城市功能,包括科技、商务、行政文化、现代制造业基地和高新技术产业基地等。“双中心”指成都老城中心和天府新区的新中心,其中天府新区新中心重点集聚科技、商务、文化等高端服务功能,形成有鲜明特色的空间形象,打造为天府新区的标志性亮点区域。第20条 空间布局结构规划天府新区空间结构为“一带两翼、一城六区”。1.一带:居中的高端服务功能集聚带。天府中轴向南延续,并向东延伸至龙泉山边,沿线布局天府新区主要的金融商务、科技研发、行政文化
19、等高端服务功能。2.两翼:东西两翼的产业功能带。以现状成眉乐产业走廊为基础打造成眉高技术和战略新兴产业集聚带;以现状经开区和成资工业园为基础打造高端制造产业功能带。3.一城:天府新城。集聚发展中央商务、总部办公、文化行政等高端服务功能,建设成区域的生产组织和生活服务的主中心,为六个专业功能区乃至更大的区域提供完善的生产生活配套服务。规划建设用地面积约119平方公里。4.六区:依据主导产业和生态隔离划定的六个产城综合功能区,集聚新型高端产业功能,并独立配备完善的生活服务功能。各功能区内按照产城一体的模式,强化城市功能复合,生活区安排与产业区布局相适应,形成产业用地、居住用地和公共设施用地组合布局
20、、功能完善的功能单元。(1)成眉战略新兴产业功能区:整合成都新材料产业功能区、物流园区以及成眉合作工业园区,形成以新材料、生物医药、节能环保等为代表的战略新兴产业集聚区;同时利用彭祖山、黄龙溪和锦江等资源布局文化旅游、休闲度假、健康养生等现代服务业。规划建设用地面积约63平方公里。(2)空港高技术产业功能区:整合现状华阳的电子信息产业集聚区、西航港产业区以及成都新能源产业功能区,形成以电子信息、新能源装备制造等为代表的高技术产业集聚区。规划建设用地面积约198平方公里。(3)龙泉高端制造产业功能区:依托经开区和龙泉老城布局,同时强调与资阳的交通联系,支撑跨山联动发展的格局,形成以汽车、航天航空
21、、工程机械等为代表的高端制造业产业集聚区。规划建设用地面积约129平方公里。(4)创新研发产业功能区:在天府铁路新客站以南、第二绕城以北,结合良好的自然环境,重点发展企业创新总部、科技成果转化、孵化中试等知识生产功能。规划建设用地面积约55平方公里。(5)南部现代农业科技功能区:在新区南部结合现状乡镇布局,重点发展都市农业科技服务并布局多个农产品深加工重大项目,形成四川农业产业化、现代化的重要基地,主导功能包括农业科技研发、农副产品深加工、生物技术等。规划建设用地面积约64平方公里。(6)两湖一山国际旅游文化功能区:利用龙泉湖、三岔湖、龙泉山打造成国际一流的旅游目的地,主导功能包括休闲度假、会
22、议展览、文化交往、高端居住等。规划建设用地面积约10平方公里。第21条 用地布局规划规划城镇建设用地总面积650平方公里。规划工业用地面积167平方公里,占城镇建设用地总面积的2%;其中先进制造业用地主要分布在两翼的产业区内,规划面积97平方公里;创新产业用地结合各产业功能区布局,规划面积70平方公里。规划居住用地面积120平方公里,占城镇建设用地总面积的18.5%。规划公共设施用地面积92平方公里,占城镇建设用地总面积的14.2%。规划公共绿地面积96平方公里,占城镇建设用地总面积的14.8%。第5章 城乡协调发展规划第22条 发展目标城乡一体化发展,构建城乡功能互补相融、城乡设施均等共享、
23、城乡风貌交相辉映、现代城市与现代农村和谐共生的新型城乡形态。第23条 乡镇发展规划天府新区范围内共37个乡镇(街办),其中23个乡镇(街办)纳入城市统一布局;保留14个独立乡镇,在保证生态环境的基础上发展文体休闲、旅游度假、特色农业等生态友好型特色产业。独立乡镇应融入城市生态绿隔地区,分为4个特色片区,其中都市休闲生态功能区内乡镇4个:白沙镇、新兴镇、太平镇、合江镇;文化休闲生态功能区内乡镇1个:黄龙溪镇;都市农业生态功能区内乡镇3个:籍田镇、三星镇、永兴镇;“两湖一山”国际旅游文化功能区内乡镇6个:茶店镇、武庙乡、老君井乡、丹景乡、山泉镇、五指乡。规划将14个独立乡镇分为重点发展镇、适度发展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四川省 成都 天府 新区 总体规划 2010 2030 56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