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升初科学复习教案(22页).doc
《小升初科学复习教案(22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升初科学复习教案(22页).doc(2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专题一 生物的多样性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认识到生物的种类是多种多样的。2.了解不同的生物生活在不同的环境。3.意识到同种生物也会有不同的个体性状。4.明白生物不同的形态结构与它们的生活环境相适应。5.意识到生物的多样性是人类生存的重要资源。6.懂得保护动物的多样性就要保护他们懒以生存的环境。过程与方法1.观察生物之间课辨识的不同特征。2.能够依据不同标准对生物进行分类,知道分类是研究生物的基本方法。3.用制作生物分布图的方法研究某以区域的生物种类。4.利用图、表等方法整理记录调查资料。5.用实验的方法验证自己的推想。6.使用资料寻找问题的答案。7.倾听他人报告,用适当的方式表达自己的观
2、点。情感、态度、价值观1.从对生物多样性的认识中获得美的体验,感受地球家园茵生物多样而美丽。2.关注周围生物所生活的环境,具有环保意识。3.认同人类是生物家族的一员,愿意与生物家族的其他成员和睦相处。4.体会到仔细观察长会有许多新发现,发展研究生物的兴趣。【教学重点】知道动、植物之间的分类及方法。了解每个人的基本相貌特征及作用。【教学难点】了解生物多样性的原因和意义。【教学内容】一、导入1.说说生活中常见的动、植物。二、出示思维导图1.按植物的特征,给植物进行分类。可以分成2大类:开花植物和不开花植物。不开花植物有蕨类、藻类、苔藓类三种。2.根据动物的身体特征将动物分类:按有无脊柱分:脊椎动物
3、和无脊椎动物;脊椎动物又可分为哺乳类、鸟类、苔藓类等,无脊椎动物中有昆虫。3.分别说说这几种动物的主要特征。4.知道没有2个人是长的完全一模一样的。N种相貌特征可以把人分成2的N次方种人。5.原来是相互关联的。说活动、植物所具有的形态结构,与它们的生活环境是怎样相关联的。6.动植物因为适应环境而被保留了下来。生物学家的发现:同种生物,越冷的地方,个体越大,身体愈圆,暴露在外的器官就越小。7.人类的选择对于物种的多样性也有着重要的作用。8.生物多样性对人类有很大的意义,对其他生物也有很大意义。三、课堂练习反馈1.植物按有没有花可以分为开花的植物和不开花的植物。在不开花植物中,蕨类是靠( )生存的
4、。A、光合作用 B、吸收其他生物体或土壤里的养分 C、自己制造养料 D、以上都是2.分类是生物研究时常用的一种方法,下列分类结果错误的是( )。A、猪、鲸、骆驼为哺乳动物 B、金鱼、青蛙、老虎为脊椎动物C、蜘蛛、蚂蚁、蜜蜂为昆虫 D、梨树、松树、狗尾巴草为开花植物3.下列不属于北极熊和北极狐的共同特点是( )。A、毛是白的,耳朵小而圆 B、身体看上去圆滚滚的C、耳朵大,四肢长 D、四肢短小4.下列现象不能说明生物与环境相适应的是( )。A、枯叶蝶的、体形与一片枯叶非常相 B、植物的叶片是绿色的,能进行光合作用C、仙人掌的叶变成了刺 D、变色龙的体色能随环境的变化时变化5.在动物王国中,种类最多
5、的是( )。A、鱼类 B、昆虫类 C、鸟类 D、哺乳类6.猴多生活在丛林;鱼只能生活在水里等事实说明()。A、猴的生存本领差 B、鱼的生活空间小 C、各种动物必须生活在一定的环境里。 D、动物生存和环境无关7.以下不属于昆虫的特点是( )。A、身体分头胸腹 B、用鳃呼吸 C、6只足 D、头上有触角8.以下( )不是大雁飞行排成“人”字形或“一”字形的目的。A、防御敌害 B、减少空气阻力 C、飞得更高 D、节省力气9.我们周围生活的生物是多种多样的。( )10.不同的环境中生活着不同的生物。( )11.生物有不同的性状特征,这些特征的不同组合造就了多样的生命个体。( )12.生物的形态结构是与它
6、们所生活的环境相适应的。( )13.同一种生物生活在不同的地方,身体的形态结构不会有所不同。( )14.生物多样性指的是地球上生物圈中所有的生物,即动物、植物、微生物,以及它们所拥有的基因和生存环境。( )四、作业设计 完成思维导图。【板书设计】 生物多样性植物:开花植物和不开花植物动物: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昆虫、鸟类、鱼类、哺乳类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教学反思】专题二 生物与环境【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知道种子发芽需要一定的条件,要有水和适宜的温度。2.知道植物的生长需要合适的环境条件。当环境条件改变的时候,植物具有一定的适应环境的能力。3.知道动物生活也需要一定的环境条件。4.能够找出蔷薇花
7、丛中动植物之间存在着食物能量交换关系。5.明白生物在一定区域 内相互影响、相互依存,会形成一个生物群落。而自然界里某一区域生存的生物和非生物形成一个平衡和谐的整体,即生态系统。 过程与方法1.能够用对比实验的方法,分析动植物的生存环境。2. 通过分析讨论,发现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影响。情感与价值观1.认识到控制条件进行实验,细致、准确地记录到的现象的必要性。 2.认识到维护生态平衡的重要性。【教学重点】认识到维护生态平衡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应用分析推理等思维形式,对沙尘暴生成的原因进行分析。【教学过程】一、导入1.回顾种子发芽的条件和生长的条件,有什么相同点有什么不同点。2.动物生存需
8、要哪些条件。二、谁吃谁1.生物的生存除了需要一定的自然条件外,它们彼此之间也是相互依赖、互相影响的。请学生自己的话举例说明食物链、食物网、生物群落的含义。2.说一说生物群落和生态系统的区别。三、拓展 1.现在让我们以草原为例来研究有关生态系统的平衡问题。草原上常见的生物有鹰、兔和草,那么,这三种生物之间的食物链是怎样呢?(学生画出) 正确描写食物链并标出生产者和消费者。要求说出有那些动物可以被多种动物吃,哪些生物又可以吃多种食物。2.设想一下: (1)如果鹰少了,会发生什么现象? (2)如果兔少了,会发生什么现象? (3)如果草少了,会发生什么现象? 每个设想给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然后再发表意
9、见。 四、习题反馈1常温下两组相同的种子,一组受到光照,加适量的水,另一组种子用纸盒盖住,加很少的水。这个实验设计( )A.是不科学的 B.是科学的 C.我不知道2根据“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说法,我们可以写出食物链( )A. 螳螂蝉黄雀 B. 蝉螳螂黄雀 C. 树蝉螳螂黄雀3泡在水里的种子不易发芽是因为( )A.缺少阳光 B.缺少空气 C.水温太低4.绿豆芽的根会朝着有水的方向生长。( )5.动、植物的生存对环境的需求是一样的。( )6.现在环境好了,自然界里的小鸟太多了,我们捕捉几只没关系。( )7.下列是草原生态系统的食物网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野兔 鹰 蛇 狐狸 植物 老鼠(1)该生态
10、系统的生产者是 ,直接以植物为食的消费者是 。(2)该食物网有 条食物链,最长的一条食物链为 。(3)如果大量捕猎猎狐狸,那么鹰的数量在一定的时期内的变化是 。五、作业设计完成思维导图【板书设计】生物与环境对比实验 改变条件不改变条件食物链生物群落:生物生态系统:生物和非生物【教学反思】专题三 物质变化【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 认识到世界是由物质构成的,物质是在不断地发生变化的。2. 意识到物质的变化是有规律的,是可以被我们认识的。3. 知道物质之间的相互作用,会产生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4. 掌握物质的物理变化不产生新的物质,物质的化学变化会产生新的物质。5. 知道物质的化学变化会伴随各种现象
11、。6. 了解物质的变化与人类的生产生活有着紧密的联系,人类可以利用物质的变化解决生产生活中的许多问题。过程与方法1. 通过观察、推测、实验设计和验证获得结果。2. 学习通过“假设检验”得出结论的科学思维方式,自己设计对比实验进行验证。3. 经历简单的对比实验的设计和实验过程,培养自行获取知识的能力。4. 能够按规范要求完成实验。5. 对观察研究结果进行简单整理、分析并概括总结,逐步形成科学概念。情感态度价值观1. 认识到物质的变化是有规律的,规律是可以被我们认识的。2. 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保持和发展探究周围事物的兴趣和好奇心。【教学重点】本单元主要研究物质的化学变化,从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中,
12、寻找化学变化的本质:产生了新的物质。物质的化学变化产生了哪些新物质,怎样判断产生了新物质,这就需要学生学会寻找足够多的证据,作为判断产生了新物质的依据。【教学过程】一、 要点精讲知识梳理本单元的核心概念是物质的变化,学生需要认识到变化是有规律的,规律是可以被我们认识的。概念的关系图可以表示如下核心概念具体概念举例伴随的现象变化类型物质是变化的物理变化特点:没有产生新物质水结冰、水蒸发、易拉罐压扁、弯折铁丝、混合沙和豆子状态、形状、体积等改变化学变化特点:产生了新物质木炭燃烧、铁生锈发光发热、颜色改变、性质改变化合高温煅烧石灰石、高温加热高锰酸钾颜色、形状、性质等改变分解小苏打和白醋混合产生气体
13、、性质改变复分解铁钉放入硫酸铜溶液中颜色改变、沉淀产生、性质改变置换将碘酒滴入含淀粉的物质中,形成一种包和物,呈现蓝色。要点1:世界是由物质构成的。物质是在不断地发生变化的(有的变化只改变了物质的形态、大小,有些变化产生了新的物质)。典例1:生活中我们直接或间接观察到的世界存在的东西都是物质,它们又发生了哪些变化?1.烧饭时米变成了饭;2.写字时纸上留下了字迹;3.下雨后路上的积水慢慢地变成水蒸气消失在空中;4.岩石风化变成沙子等。解析:联系实际生活, 感受物质生活,从而理解世界是由物质构成的概念,更深层的懂的物质在变化,世界在变,使得更有兴趣学好怎样让物质变化。要点2:物质的变化是有规律的,
14、是可以被我们认识的。 (像铁丝的弯折、蜡烛的燃烧、水的蒸发、木头变成桌子等等。)典例2:观察用力挤压笔直的铁丝的变化,和在加热的过程中,蜡烛发生了什么变化?(P29)笔直铁丝会弯折;燃烧的蜡烛变得越来越短,发光发热并伴有气体生成。解析:让学生在体验和观察中体会到物质的变化形式是多样的,变化可以是自然的,也可以是人为的。从而总结出两类情况:一类是指改变了物质的形态、大小、一类是指改变了物质的形态、大小、位置等但没有产生新物质,另一类变化产生了新的物质。要点3: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会产生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典例3:沙和豆子混合前后现象的对比实验与白糖加热的现象。解析:根据观察到的事实,判断物质混合
15、前与后有没有发生变化,若变化了又有何变化?主要考察学生从多方面观察的能力,同时也巩固物质的变化有快有慢,有些变化只改变了物质的状态、形状、大小等,没有产生新的不同于原来的物质的是物体变化,;有些变化产生了新的物质,而这种有新物质生成的的变化称为化学变化的两个概念。要点4:物质的物理变化不产生新的物质,物质的化学变化会产生新的物质。典例4我们知道吃米饭能咀嚼到甜味,那么咀嚼馒头的外皮是否也可以感觉到甜味吗?为什么?可以,馒头中也含有淀粉,淀粉在咀嚼的过程中发生了变化,变得有甜味了。解析:拓展生活中的对淀粉用途广泛,是学生能举一反三,能更深层次掌握起源于生活的知识,并运用于生活。要点5:物质的化学
16、变化会变随各种现象。典例5:小苏打和醋混合后会有什么现象?现象有:会冒出气泡解析:根据有气泡冒出的现象,可让学生从生活经验中知道:有气才会出现气泡,冒出气泡就说明小苏打和醋混合后产生了气这种新物质,才有用燃着的火柴去检验的理由。二、科学实践做一做:怎样检测马铃薯中含有淀粉?解析:考察的是碘遇淀粉变蓝的知识点。三、学习检测1.化学变化常常伴随改变颜色、发光发热、产生气体、产生沉淀物等现象发生。2.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根本区别是_是否有新物质的生成_。3.把点燃的细竹条伸进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的杯中,火焰会(B ) A、继续燃烧 B、马上熄灭 C、燃烧半分钟后熄灭 4.下列物质属于化学变化的是(B、
17、D)A、黄豆和沙混合 B、铁生锈 C、水结冰了 D、小苏打和白醋混合5.下列描述错误的是(D)A、淀粉遇到碘酒会变成蓝色B、铁生锈是一种化学变化C、物质变化可以分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两类D、蜡烛燃烧只发生了化学变化,没有发生物理变化6.蜡烛燃烧是形态上发生了改变慢慢变短了,这是一种物理变化。 ( ) 7.物理变化会产生新的物质,化学变化是不会产生新的物质。() 8.你知道哪些化学变化的事例呢?举出几个例子。答:火柴燃烧、铁钉生锈、白糖加热等。9.二氧化碳气体有什么特点?答:无色无味,比空气重,不支持燃烧。四、实验操作探究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的变化(8分)。 (1)我们看到了什么现象? (2)把玻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小升初 科学 复习 教案 22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