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生物化学检验微量元素与维生素检验讲稿.ppt
《临床生物化学检验微量元素与维生素检验讲稿.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临床生物化学检验微量元素与维生素检验讲稿.ppt(10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临床生物化学检验微量元素与维生素检验第一页,讲稿共一百零二页哦教学内容教学内容第二页,讲稿共一百零二页哦第一节常用微量元素和维生素的代谢及其生物学作用 第三页,讲稿共一百零二页哦宏量元素人体总重量人体总重量1/10 0001/10 000以上以上 微量元素人体总重量人体总重量1/10 0001/10 000以下以下 人体内元素人体内元素必需微量元素必需微量元素非必需微量元素非必需微量元素一、微量元素代谢及其生物学作用一、微量元素代谢及其生物学作用第四页,讲稿共一百零二页哦1.铁铁人体内铁分类人体内铁分类功能铁:血红蛋白、肌红蛋白、含铁酶等。功能铁:血红蛋白、肌红蛋白、含铁酶等。贮存铁:铁蛋白、
2、含铁血黄素。贮存铁:铁蛋白、含铁血黄素。含量:约为含量:约为35g。吸收:整个消化道均可吸收。吸收:整个消化道均可吸收。Fe2+较较Fe3+易吸收易吸收 。排泄:主要通过肾脏、粪便和汗腺排泄排泄:主要通过肾脏、粪便和汗腺排泄 (一)主要微量元素(一)主要微量元素(1)代谢:)代谢:第五页,讲稿共一百零二页哦(2 2)生物学作用)生物学作用 合成血红蛋白合成血红蛋白 合成肌红蛋白合成肌红蛋白 构成人体必需的酶构成人体必需的酶 铁参与能量代谢铁参与能量代谢 铁与免疫功能铁与免疫功能 第六页,讲稿共一百零二页哦2.碘碘(1 1)代谢:)代谢: 含量:含量:202025mg25mg。 吸收:从食物中摄
3、取,以消化道吸收为主。吸收:从食物中摄取,以消化道吸收为主。排泄:主要通过肾脏排泄。排泄:主要通过肾脏排泄。(2 2)生物学作用:碘是通过甲状腺素发挥其生理作用。)生物学作用:碘是通过甲状腺素发挥其生理作用。 通过甲状腺素促进蛋白质的合成;通过甲状腺素促进蛋白质的合成;活化多种酶;活化多种酶;调节能量代谢;调节能量代谢;提高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提高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加速各种物质的氧化过程加速各种物质的氧化过程 。第七页,讲稿共一百零二页哦3.3.锌锌(1 1)代谢:)代谢: 含量:含量:2 23g3g。 吸收:在十二指肠和空肠被吸收。吸收:在十二指肠和空肠被吸收。 排泄:主要由粪便、尿、
4、汗、乳汁及头发排泄。排泄:主要由粪便、尿、汗、乳汁及头发排泄。 (2 2)生物学作用:)生物学作用: 可作为多种酶的功能成分或激活剂;可作为多种酶的功能成分或激活剂; 促进机体生长发育;促进机体生长发育; 促进维生素促进维生素A A的正常代谢和生理功能;的正常代谢和生理功能; 参与免疫功能过程。参与免疫功能过程。第八页,讲稿共一百零二页哦4.硒(1 1)代谢:)代谢: 含量:含量:141421mg 21mg 。 吸收:吸收:主要在主要在十二指肠吸收。十二指肠吸收。 排泄:主要从尿排出,部分经胆汁由粪便排出排泄:主要从尿排出,部分经胆汁由粪便排出 。第九页,讲稿共一百零二页哦(2 2)生物学作用
5、:)生物学作用: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的重要组成成分;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的重要组成成分;参与辅酶参与辅酶A A和辅酶和辅酶QQ的合成;的合成;保护视器官的健全功能;保护视器官的健全功能;是体内抵抗有毒物质的保护剂;是体内抵抗有毒物质的保护剂;增强机体免疫力;增强机体免疫力;保护心血管和心肌;保护心血管和心肌;调节维生素调节维生素A A、C C、E E、K K的代谢;的代谢;对肿瘤的影响。对肿瘤的影响。第十页,讲稿共一百零二页哦5.铜(1 1)代谢:)代谢: 含量:含量:8080100mg 100mg 。 吸收:在十二指肠和小肠上段吸收。吸收:在十二指肠和小肠上段吸收。 排泄:经胆汁、肠壁、尿液和皮
6、肤排泄。排泄:经胆汁、肠壁、尿液和皮肤排泄。 (2 2)生物学作用:)生物学作用:维护正常的造血机能及铁的代谢;维护正常的造血机能及铁的代谢;构成超氧化物歧化酶、赖氨酰氧化酶等多种酶类构成超氧化物歧化酶、赖氨酰氧化酶等多种酶类 。第十一页,讲稿共一百零二页哦6.铬铬(1 1)代谢:)代谢: 含量:含量:60mg 60mg 。 吸收:经口、呼吸道、皮肤及肠道吸收。吸收:经口、呼吸道、皮肤及肠道吸收。 排泄:由尿中排出,少量从粪便排出。排泄:由尿中排出,少量从粪便排出。 (2 2)生物学作用:)生物学作用: 促进胰岛素的作用及调节血糖促进胰岛素的作用及调节血糖 ; 降低血浆胆固醇;降低血浆胆固醇;
7、 促进蛋白质代谢和生长发育促进蛋白质代谢和生长发育 。第十二页,讲稿共一百零二页哦7.7.锰锰(1 1)代谢:)代谢: 含量:含量:121220mg20mg。 吸收:在小肠吸收。吸收:在小肠吸收。 排泄:主要由肠道、尿液排泄。排泄:主要由肠道、尿液排泄。 (2 2)生物学作用:)生物学作用: 锰是多种酶的组成成分及激活剂;锰是多种酶的组成成分及激活剂; 促进生长发育;促进生长发育; 与造血功能密切相关;与造血功能密切相关; 过氧化物酶的组成成分。过氧化物酶的组成成分。 第十三页,讲稿共一百零二页哦8.钴钴(1 1)代谢:)代谢: 含量:含量:1.5mg 1.5mg 。 吸收:由消化道和呼吸道吸
8、收。吸收:由消化道和呼吸道吸收。 排泄:通过尿液排泄,少量通过肠道等途径排泄。排泄:通过尿液排泄,少量通过肠道等途径排泄。 (2 2)生物学作用:)生物学作用: VBVB1212的组成成分,的组成成分,以以VBVB1212 发挥作用。发挥作用。 参与造血,促进红细胞的正常成熟;参与造血,促进红细胞的正常成熟; 参与脱氧胸腺嘧啶核苷酸的合成;参与脱氧胸腺嘧啶核苷酸的合成; 参与体内一碳单位的代谢。参与体内一碳单位的代谢。 第十四页,讲稿共一百零二页哦元 素来 源铁碘锌硒铜铬锰钴动物的肝、心、肾、肉、蛋黄海带、海藻、鱼类、菠菜海产贝类、瘦肉、坚果、谷类动物的肝脏、胰脏,海产品及高蛋白食物、啤酒谷物
9、制品、动物肝脏、鱼类、乳品、水果、蔬菜小麦、鸡、鱼肉、贝类、海藻茶叶、坚果、谷类、豆类、大白菜、萝卜缨动物肝脏、乳类、豆类、谷物、蔬菜、粗麦粉、水果必需微量元素的主要食物来源 第十五页,讲稿共一百零二页哦(二)有害微量元素(二)有害微量元素1.1.铅铅 主要来自工业烟尘污染和含铅汽油燃烧后排出的废气。主要来自工业烟尘污染和含铅汽油燃烧后排出的废气。 其理想血浓度为零。其理想血浓度为零。 主要经呼吸道、消化道和皮肤吸收。主要经呼吸道、消化道和皮肤吸收。 大部分经肾脏由尿排出,小部分随大便排出。大部分经肾脏由尿排出,小部分随大便排出。 中毒机制是导致卟啉代谢紊乱,使血红蛋白的合成受到障碍。中毒机制
10、是导致卟啉代谢紊乱,使血红蛋白的合成受到障碍。 中毒中毒临床表现复杂如易激惹、惊厥、反复腹痛、反复呕吐、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氨基尿临床表现复杂如易激惹、惊厥、反复腹痛、反复呕吐、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氨基尿、糖尿等、糖尿等 。第十六页,讲稿共一百零二页哦2 2汞汞 主要以硫化汞的形式存在于岩石中;工业的废渣、废气造成大气主要以硫化汞的形式存在于岩石中;工业的废渣、废气造成大气、土壤和水源的污染。、土壤和水源的污染。 以蒸气和粉尘形式经呼吸道、消化道、皮肤侵入。以蒸气和粉尘形式经呼吸道、消化道、皮肤侵入。 主要经肾脏由尿、粪便排出。主要经肾脏由尿、粪便排出。 中毒机制是汞离子与酶的巯基(中毒机制是
11、汞离子与酶的巯基(-SH-SH)的结合,使酶的活性丧失)的结合,使酶的活性丧失。 中毒临床表现为头晕、头痛、多汗、易兴奋、精神障碍、乏力、口中毒临床表现为头晕、头痛、多汗、易兴奋、精神障碍、乏力、口腔炎、牙齿松动等。腔炎、牙齿松动等。第十七页,讲稿共一百零二页哦3 3镉镉 主要存在于锌、铜和铝矿内,锌矿石含量最高。植物对污主要存在于锌、铜和铝矿内,锌矿石含量最高。植物对污染土壤中的镉有富集作用。染土壤中的镉有富集作用。 吸收途径为呼吸道及消化道,也可经皮肤吸收。吸收途径为呼吸道及消化道,也可经皮肤吸收。 主要由粪便、肾脏排出,少量可随胆汁排出。主要由粪便、肾脏排出,少量可随胆汁排出。 中毒机制
12、为抑制肝细胞线粒体氧化磷酸化;还可直接中毒机制为抑制肝细胞线粒体氧化磷酸化;还可直接损伤组织细胞和血管,引起水肿、炎症和组织损伤。损伤组织细胞和血管,引起水肿、炎症和组织损伤。 中毒临床表现为口干、口内金属味、咽痛、乏力、呼吸困难、中毒临床表现为口干、口内金属味、咽痛、乏力、呼吸困难、蛋白尿、骨变形、肝坏死等,主要累及肺、肾、嗅觉、骨骼、睾丸蛋白尿、骨变形、肝坏死等,主要累及肺、肾、嗅觉、骨骼、睾丸、肝脏等。、肝脏等。 第十八页,讲稿共一百零二页哦4 4铝铝 地壳中含量丰富。摄铝增加主要来自铝食具、炊具、铝尘、地壳中含量丰富。摄铝增加主要来自铝食具、炊具、铝尘、食物、饮料、铝制剂等,食物、饮料
13、、铝制剂等, 主要由胃肠道吸收。主要由胃肠道吸收。 排泄主要经肾由尿排出,部分可由粪便和胆汁排出。排泄主要经肾由尿排出,部分可由粪便和胆汁排出。 铝的毒性可导致机体许多脏器受损。铝的毒性可导致机体许多脏器受损。 中毒临床主要表现为高铝血症、消化道症状、铝贫血、铝骨中毒临床主要表现为高铝血症、消化道症状、铝贫血、铝骨病、铝脑病等。病、铝脑病等。第十九页,讲稿共一百零二页哦5 5砷砷 广泛分布于环境中,人体吸收的砷来自饮水、燃煤的污广泛分布于环境中,人体吸收的砷来自饮水、燃煤的污染、饮食海产品、烟草、含砷化妆品等。砷本身毒性并不大,染、饮食海产品、烟草、含砷化妆品等。砷本身毒性并不大,其化合物如三
14、氧化二砷(其化合物如三氧化二砷(AsAs2 2O O3 3,俗称砒霜)毒性甚大。,俗称砒霜)毒性甚大。 经呼吸道、消化道和皮肤吸收。经呼吸道、消化道和皮肤吸收。 主要通过肾脏随尿排出,小部分经毛发、指甲生长等排泄。主要通过肾脏随尿排出,小部分经毛发、指甲生长等排泄。 中毒机制是砷与含巯基的酶结合,使酶的活性丧失影响细胞中毒机制是砷与含巯基的酶结合,使酶的活性丧失影响细胞的正常代谢。的正常代谢。 中毒临床表现为咳嗽、头晕、头痛、恶心、呕吐、腹泻中毒临床表现为咳嗽、头晕、头痛、恶心、呕吐、腹泻、肝区痛、皮肤损伤等。、肝区痛、皮肤损伤等。第二十页,讲稿共一百零二页哦维生素:维持正常生命活动所必需的一
15、类小分子有机化合维生素:维持正常生命活动所必需的一类小分子有机化合物。物。特点:特点: 既不供给能量,也不构成组织成分;既不供给能量,也不构成组织成分; 体内不能合成或合成甚微,必须由食物供给;体内不能合成或合成甚微,必须由食物供给; 需要很少(需要很少( g/dg/d mg/dmg/d),但不可缺少。),但不可缺少。功能:功能: 参体内物质代谢与调节;参体内物质代谢与调节; 参与辅酶组成,调节物质代谢(参与辅酶组成,调节物质代谢(Vit BVit B族)。族)。 二、维生素的代谢及其生物学作用二、维生素的代谢及其生物学作用第二十一页,讲稿共一百零二页哦维生素的分类: 脂溶性维生素:维生素A、
16、D、E、K。 水溶性维生素:维生素B族、C。维生素的命名: 按发现先后:A、B、C、D等。 第二十二页,讲稿共一百零二页哦维生素的命名及常见缺乏症名称以化学结构或功能命名常见缺乏症脂溶性维生素维生素A维生素D维生素E维生素K抗干眼病维生素 视黄醇抗佝偻病维生素 钙化醇生育酚凝血维生素夜盲症 干眼病佝偻病 骨软化症溶血性贫血新生儿出血 出血倾向第二十三页,讲稿共一百零二页哦名称以化学结构或功能命名常见缺乏症水溶性维生素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PP维生素B6维生素M维生素B12维生素C硫胺素 抗脚气病维生素核黄素烟酸 尼克酸 抗癞皮病维生素吡哆醇 吡哆醛 吡哆胺叶酸 蝶酰谷氨酸钴胺素 抗恶性贫血
17、维生素抗坏血酸 抗坏血病维生素脚气病口角炎癞皮病动脉粥样硬化巨幼红细胞性贫血恶性贫血坏血症维生素的命名及常见缺乏症第二十四页,讲稿共一百零二页哦1.维生素维生素A(一)脂溶性维生素维维 生生 素素 A1H3CC H3C H2O HC H3C H3C H3维维 生生 素素 A1H3CC H3C H2O HC H3C H3C H3维维 生生 素素 A2H3CC H3C H2O HC H3C H3C H3维维 生生 素素 A2H3CC H3C H2O HC H3C H3C H3 维生素A结构式维生素维生素A A有维生素有维生素A A1 1(视黄醇)和维生素(视黄醇)和维生素A A2 2(3-3-脱氢
18、视黄醇脱氢视黄醇)之分。)之分。第二十五页,讲稿共一百零二页哦(1 1)维生素)维生素A A的代谢:的代谢: 来源:只存在于动物性食品中,植物食品中含有维生来源:只存在于动物性食品中,植物食品中含有维生素素A A原原- -胡萝卜素。胡萝卜素。 活性形式包括视黄醇、视黄醛和视黄酸。活性形式包括视黄醇、视黄醛和视黄酸。 吸收:视黄基酯和维生素吸收:视黄基酯和维生素A A原,在小肠黏膜细胞内水原,在小肠黏膜细胞内水解为视黄醇,吸收后又重新合成视黄醇酯。血循环中的维解为视黄醇,吸收后又重新合成视黄醇酯。血循环中的维生素生素A A是非酯化型,它与视黄醇结合蛋白结合,再与前清蛋白(是非酯化型,它与视黄醇结
19、合蛋白结合,再与前清蛋白(结合,形成维生素结合,形成维生素A-RBP-PAA-RBP-PA复合物而被转运。在细胞内,视复合物而被转运。在细胞内,视黄醇与细胞视黄醇结合蛋白结合。黄醇与细胞视黄醇结合蛋白结合。第二十六页,讲稿共一百零二页哦(2 2)生物学作用:)生物学作用: 促进视觉细胞感光物质的合成与再生;促进视觉细胞感光物质的合成与再生; 参与糖蛋白的合成;参与糖蛋白的合成; 促进生长发育;促进生长发育; 具有抑癌作用;具有抑癌作用; 维持机体正常免疫功能。维持机体正常免疫功能。中国居民膳食维生素中国居民膳食维生素A A日推荐摄入量为:成年男性日推荐摄入量为:成年男性 800g 800g R
20、ERE;女性;女性 700g RE700g RE。(。(RERE:视黄醇当量):视黄醇当量)第二十七页,讲稿共一百零二页哦2.维生素维生素D 维生素D(Vit D)又称抗佝偻病维生素,它是类固醇衍生物。维生素D主要包括维生素D2(又称麦角钙化醇)及维生素D3 (又称胆钙化醇).H2CHOCH3R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维生素D结构式维生素维生素DD2 2和和D D3 3的生成的生成第二十八页,讲稿共一百零二页哦(1 1)维生素)维生素DD的代谢:的代谢: 来源:仅存于动物性食物中,植物性食物中一来源:仅存于动物性食物中,植物性食物中一般仅含维生素般仅含维生素D D
21、原。维生素原。维生素DD原经紫外线照射后可转化原经紫外线照射后可转化为维生素为维生素DD。 吸收:食物中的维生素吸收:食物中的维生素D D 在小肠吸收,吸收入血后在小肠吸收,吸收入血后主要与维生素主要与维生素DD结合蛋白结合被送至肝脏,经羟化酶作结合蛋白结合被送至肝脏,经羟化酶作用下生成用下生成24,25-24,25-(OHOH)2 2DD3 3 。第二十九页,讲稿共一百零二页哦 胆钙化醇胆钙化醇(维生素(维生素DD3 3) 25- 25-羟胆钙化醇羟胆钙化醇(25-25-羟维生素羟维生素DD3 3) 24 24,25-25-二羟胆钙化醇二羟胆钙化醇(2424,25-25-二羟维生素二羟维生素
22、D D3 3) 1 1,25-25-二羟胆钙化醇二羟胆钙化醇(1 1,25-25-二羟维生素二羟维生素DD3 3)维生素维生素D D3 3-25-25-羟化酶羟化酶24-24-羟化酶羟化酶1-1-羟化酶羟化酶 胆钙化醇的代谢 第三十页,讲稿共一百零二页哦(2 2)生物学作用:)生物学作用: 促进小肠钙吸收;促进小肠钙吸收; 促进肾小管对钙、磷的重吸收;促进肾小管对钙、磷的重吸收; 调节血钙平衡;调节血钙平衡; 对骨细胞呈现多种作用;对骨细胞呈现多种作用; 调节基因转录作用。调节基因转录作用。中国居民膳食维生素中国居民膳食维生素DD日推荐摄入量为:日推荐摄入量为:1111岁岁 10g10g;11
23、115050岁岁 5g5g;5050岁岁 10g10g。第三十一页,讲稿共一百零二页哦3.维生素维生素E 维生素E(Vit E)主要分为生育酚和生育三烯酚两大类。每类又根据甲基的位置不同而分成、 四种。即-T,-T,-T,-T和-TT,-TT,-TT,-TT,其中以-生育酚(-T)的生物活性最高,所以通常以-生育酚作为维生素E的代表。OCH3CH3HOH3CCH2CH3CH2CH2CHCH3CH2H3-Tocopherol12345678OCH3CH3HOH3CCH2CH3CH2CH2CHCH3CH2H3-Tocopherol12345678 维生素E结构式第三十二页,讲稿共一百零二页哦(1
24、1)维生素)维生素E E的代谢:的代谢: 来源:植物种子油中含量最为丰富。来源:植物种子油中含量最为丰富。 吸收:维生素吸收:维生素E E酯先经胰酯酶和肠黏膜酯酶水解然后吸收酯先经胰酯酶和肠黏膜酯酶水解然后吸收,由脂蛋白转运。维生素,由脂蛋白转运。维生素E E与血脂浓度密切相关,主要储存在脂与血脂浓度密切相关,主要储存在脂肪组织。肪组织。(2 2)生物学作用:)生物学作用: 抗氧化作用;抗氧化作用; 预防衰老;预防衰老; 促进血红素代谢;促进血红素代谢; 促进蛋白质合成;促进蛋白质合成; 与生殖功能有关。与生殖功能有关。中国居民膳食维生素中国居民膳食维生素E日推荐摄入量为:成人日推荐摄入量为:
25、成人 14mg。第三十三页,讲稿共一百零二页哦 维生素维生素K K(Vit KVit K)又称凝血维生素,从植物中)又称凝血维生素,从植物中提取的维生素提取的维生素K K是维生素是维生素K K1 1,从动物中分离出的维,从动物中分离出的维生素生素K K是维生素是维生素K K2 2,维生素,维生素K K3 3是人工合成产物,在是人工合成产物,在哺乳类及鸟类体内可变成维生素哺乳类及鸟类体内可变成维生素K K4 4。Vit KVit K1 1、Vit Vit K K2 2是天然产物,为脂溶性化合物,而是天然产物,为脂溶性化合物,而Vit KVit K3 3、vit vit K K4 4则是人工合成品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临床 生物化学 检验 微量元素 维生素 讲稿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