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数学课堂教学中自主探究性学习能力的培养.doc
《浅谈数学课堂教学中自主探究性学习能力的培养.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数学课堂教学中自主探究性学习能力的培养.doc(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浅谈数学课堂教学中自主探究性学习能力的培养摘要 针对初中阶段学生身心发展与数学学科的特点,对学生进行自主探究性学习方式的培养,主要是让学生综合运用已有的数学知识,能力与学习经历,在“重新组合知识的学习过程中进行探索,力求获得知识与能力的“重新发现”,“重新领悟”,从而为学生奠定终身学习的初步基础。关键词 数学 教学 自主 学习 培养在数学课堂上实施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关键是要从根本上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特别是要改变学生以单纯地接受教师传授知识为主的学习方式。探究是学生了解和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强调探究的过程,让学生通过探究去参与、体验和掌握探究学习的方法
2、,比获取探究的结果更加重要。因此,新课标的课程改革把倡导探究性学习放在突出的地位。在课堂教学中努力探索培养学生探究性学习能力的教学方式。1.当前数学课堂的教学现状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学会创新、学会生活,是全面发展学生能力的重要前提,是基础教育改革的重要任务。从当前课堂的教学现状的分析看,课堂教学中学生不能自主学习和教师不会或不能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较多,这是由于一方面,教师的教育观念与思想陈旧,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忽视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积极性;另一方面,在指导学生提出问题或发现问题的教学环节上,准备不足,在引导学生发现知识的教学过程调控不力。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讲的多
3、、包办的多,教师没有给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和空间,学生对教学过程参与的质量与程度较低,学生始终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具体表现在:1.1传统的数学教学中,往往忽视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差异性。由于学生学习数学获得知识结构的差异,解题时注意的角度不同,以及学生解题经验的差异,教师与学生学识水平的悬殊,使得教师、学生解决同一数学问题的思维方式多样分呈。这是客观事实,是学生的个性差别在数学教学过程中的表现,教师必须承认学生的这种差异即教师、学生在思维方式上的多样性表现。1.2缺少学生主题参与活动其典型表现是满堂灌。由于主要是教师单边活动,学生主题、自主活动整体缺少,因而这种教学最终是教师教的活动代替
4、了学生学的活动。在时间的安排上,出现师生交往教师独占性;从空间上,使课堂“空间”成为教师集权控制的集中课堂,是学生个体间缺少讨论、交流与合作。过分强调学生的接受式学习:听讲记笔记背练考练。这种学习过程基本上由教师控制,学生学什么、怎样学都是由教师说了算,时间久了,学生就失去了学习的独立性与自主性。1.3限制、掩盖了学生的思维活动1.3.1限制了学生的思维活动教师期望学生按教材要求,按教案的设想作出回答,学生若不能回答或“节外生枝”,教师就朝即定目标引导,学生的思维不能越雷池一步,这样的课堂教学给学生带来的是乏味和厌倦,学生无法发挥自身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1.3.2掩盖学生的思维障碍。当学
5、生回答问题出现错误时,教师只说“不对”,不帮助学生分析思维障碍,却紧接着请一位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回答,回答正确后教师说“对”。教师忽视对学生错误原因的分析,简单地用“对”与“不对”,掩盖了学生的思维障碍,同时对那些答错的学生也是一个心理伤害。长期掩盖学生的思维障碍,势必妨碍学生思维活动的展开、活跃、深化与创造能力的培养。1.4课堂教学缺乏全面性、实效性,影响主题作用的发挥。所谓参与的全面性、实效性指应该使每位学生参与教学的全过程。可是在课堂上常常是很少几个学生和老师对话。教师将这少数学生的主体活动当成课堂参与积极性的全部,给全体作用的发挥蒙上了假象。而绝大多数学生因为无法获得成功感而在心理上行动
6、上失去了参与的热情。2.正确理解“自主探究性学习”的涵义“自主探究性学习是指教学过程中,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以学生独立自主学习和合作讨论为前提,以现行教材为基本研探究内容,以学生周围世界和生活实际为参照对象,为学生提供充分自由表达、质疑、探究、讨论问题的机会,让学生通过个人、小组、集体等多种解难释疑尝试活动,将自己所学知识应用与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教学形式。它与其他教法的区别在于学生独立研究,在研究过程中实现知识的迁移。自主探究式教学特别重视开发学生的智力,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力图通过自主探究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和掌握科学方法,为终身学习和工作奠定基础。教师作为探究性式课堂教学
7、的导师,其任务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促使他们自己去获取知识,发展能力,做到自己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与此同时,教师还要为学生的学习设备置探究的情境,建立探究的氛围,促进探究的发展,把握探究的深度,评价探究的成败。学生作为探究式课堂教学的主人,自然是根据教师提供的条件,明确探究的目标,思考探究的问题,掌握探究的方法,敞开探究的思路,交流探究的内容,总结探究的结果。由此可知自主探究式课堂教学是教师和学生双方都参与的活动,他们都将以导师和主人的身份进入探究式课堂。学生应是教学活动的中心,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引导与服务者。自主探究式课堂教学是以尊重、信任和发挥学生的能动性为前提,以学
8、生发展为本,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掌握学习的主动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题作用,以学生学习活动为主线组织教学,即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去,因此教师应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教学手段为学生的“学”服务,让学生充当教学活动的主角。要真正作到自主、合成式的课堂教学,教师树立正确的教学与教学行为的真正转变,二者缺一不可。在大力提倡转变教学思想的同时,教师要注意学生活动的目的性、针对性和实效性。否则就会过分追求形式和表面热闹,走进误区。3.自主探究性学习的理论依据3.1“发现学习”的积极倡导者布鲁纳认为学习是主题主动地通过认知,获得客观事物的意义和意象,从而形成认知结构的过程,并强调,教师应当制定和设计各种
9、方法,创设有利与学生自己发现、探索的学习情境,使学生成为积极主动的探索者。3.2“主动学习”的原则:美国著名数学教育家G.波力亚明确指出“学习任何东西,最好的途径是自己去发现”为了有效地学习,学生应当在教师所创设的问题情境下,尽量多地自己去发现学习知识的方法及科学思想等具体内容。3.3 “最近发展区”理论:前苏联数学家提出,教学要利用学生已有的发展水平与教学要求之间的矛盾来促进学生的发展,并据此确定知识的广度、深度和教学的进度,以促进每个学生积极主动的发展。3.4“问题解决”理论:问题是教学的心脏,“问题解决”的教学已经成为数学教学的一种主要模式,通过“问题解决”教学提高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
10、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其求知欲与学习兴趣。3.5“再创造学习理论”:荷兰数学家拂莱登塔尔有研究表明:数学教育应是一个活动过程,在整个活动中,学生应处于一种积极创造的状态,教师的任务就是为学生的发展、创造提供自由广阔的田地,引导学生探索获得知识、技能的途径和方法,培养学生的创造力。3.6“教师情感发展”机制论:教师是导演,学生是演员。教师要多运用“微笑、激励、共鸣”的教育情感发展机制,通过课堂信息交换形式的多样化,机智应变及师生角色互换等方法,来使课堂上出现轻松而又富于创造的学习氛围,提高课堂教学效益。4. “自主探究性学习”应遵循的原则。4.1主体性原则。学生在充分参与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充
11、分表现了自己的个性。教师只是引导,不应该包办代替。教师的作用应体现在创设问题情境,设问引导,激发思维上。4.2自主性原则。学生学习活动的自主性,是课堂教学中学生地位的重要标志。数学知识发展过程中的教学,与学生的自主学习活动是分不开的。过程体现了数学知识发生发展过程中的来龙去脉,展示、暴露了数学思维活动及思维方法,这种思维方式的获得恰恰是学生主体活动实践的基础。应相信学生能按自己方法和速度学习数学知识、理解数学原理、掌握数学方法,并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4.3参与性原则。学生参与的程度是衡量课堂活化的重要标准。离开了学生的参与,整个过程难以畅通。我们必须屏弃“一言堂”的做法,以学生参与为主,实
12、现知识的传授和能力的培养以及认知结构的完善。4.4开放性原则。“自主参与、合作”的数学课堂是一个开放的空间,即:课堂教学的形式是开放的,变“一言堂”为“全言堂”,给学生以充分表现的机会;教学内容是开放的,体现在不同的学生可以学习不同的数学,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所收获、有所发现、有所创造;教学过程是开放的,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理解和兴趣去学习数学,获得自己对数学的独特体验;教学结果是开放的,每一个学生在知识的学习、技能的训练和发展能力的同时,素质都得到提高。4.5发展性原则。自主探索教学中,每个学生都在探索中学习,敢于表现自我,学生的个性、能力、思维都是在发展。4.6平等性原则。自主教学强调师生平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浅谈 数学 课堂教学 自主 探究性 学习 能力 培养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