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数学课堂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数学课堂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doc(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浅谈数学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策略璧山县正则中学 郭静【摘要】新课标下的初中数学教学,要求教师要引导学生自主性学习数学,全面改进和实施教学方案,真正落实教学目标,切实提高学生学习质量。真正体现以学生为学习的主人,为学生好学而设计的课堂教学。努力在数学教学中大胆探索、大胆尝试、大胆创新,不断总结,相信我们一定能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关键词】数学 自主学习 策略 郭思乐教授在生本教育理念中提到:教育就是要真正做到以学生为学习的主人,为学生好学而设计的才是教育。叶圣陶说:“教是为了不教”。数学课程标准也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
2、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对外界刺激独立分析思考的结果。由于学生所处的文化环境,家庭背景和自身思维方式的不同,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自主学习是指学生自己的学习,是主体教育思想在教学领域的反映,以弘扬学生主体性为宗旨,以构建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新型教学结构为核心。如果学生在学习活动前自己能够确定学习目标、制定学习计划、作好具体的学习准备,在学习活动中能够对学习进展和学习方法作出自我监控、自我反馈和自我调节,在学习活动后能够对学习结果进行自我检查、自我总结、自我评价和自我补救,那么,他的学习就是自主性学习。我在教学中积极倡导学生自主的学习方式,努力
3、体现生本课堂。在尝试中我获得了以下几点感受:(一)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能动性,点燃自主学习的激情。自学是一种高品质的学习。它的主要表现有四个方面,即学习目标自我确定,学习方法自我选择,学习过程自我调节,学习结果自我反馈,它是建立在“能学、想学、会学、坚持学”的基础之上的。新课标倡导的自主学习,就是“自主探究”的学习。这样的学习即让每一个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通过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营造宽松民主的求学氛围,让学生充分发挥主动能动性,通过自己的思考质疑、合作学习、探索实践等活动去获取知识。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数学中有趣的内容很多,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引领同学在生活中发现、理解数学,在数
4、学中品味生活是培养兴趣的最好方法。你看:操场上,高耸的旗杆矗立在阳光下,地面投射出长长的影子,几名升旗手在阳光下望着国旗冉冉升起,地面上也投下了小小的身影这是多么令人熟悉的一幕,然而就在这熟悉的场景中,蕴含着有趣的数学问题。我问同学们:“不测量旗杆,你有办法知道它的高度吗?”当然,小学就知道用比的知识来计算。如果当天没有阳光,还可以用比的知识吗?减少或选择工具还可以有其它方法吗?问题将学生带入探索的空间,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在讨论交流中,对种种设想、种种方法的优势与弊端加以分析,轻松的完成了知识的掌握。比如常见的视力表中也蕴含着相似的知识,掌握了其中的道理我们还可以做出距离8米,距离1.5米的
5、视力表。在讲对称时,我事先让同学收集有关对称的图形,结果同学带来了衣服,自己小时候穿过的虎头鞋,自己剪的窗花,故宫等建筑物的图片,甚至树叶等,这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发散了同学的思维。我在教学相似多边形的性质(二)时,得到相似多边形的周长比等于相似比,面积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这一性质后,在知识的运用检测上我更换了教材内容,让同学们计算咱们璧山的环城公路的长度和环城内老城区的面积,结果一石激起千层浪,不仅激发了同学的兴趣还为这一课添加了人文色彩,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充分调动学生的能动性就是让学生想学、乐学。在传统教学中,过于强调知识的传授,传授知识建立在对学生片面认识的基础上,而学生只作为接受的主体
6、,没有形成主体的积极性、主动性、独立性、创造性,而新课程改革的教学是为了培养创新型的人才,从认知领域、情感领域、技能领域的培养,达到认知掌握目标、技能达成目标、心理发展目标。因此,从教师方面,培养健全学生人格的发展和积极向上价值观的形成,培养学生自信心、责任感、合作意识、创新意识、求实态度和科学精神,给学生提供思考、探究和具体动手操作的题材,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接触、了解、钻研自己感兴趣的数学问题,最大限度地满足每一个学生的数学需要,最大限度地开启每一个学生的智慧潜能。尊重自己已有的经验,将丰富的现实情景引入课堂,鼓励学生发展自己的解题不足为充满信心,从而想学、乐学,使学生的自主性、能动性得到充
7、分地发挥。(二)努力培养学生学习的独立性,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在新课程理念中,学生的学习从应依赖走向独立。自主学习的实质就是独立性,独立性是自主学习的灵魂。著名教学论专家江山野认为学生的“独立性”有这么四层意思:第一是: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人,学习是学生自己的事情,这是教师不能代替也是代替不了的。教师只能让学生自己读书,自己感受事物,自己观察、分析、思考,从而使他们自己明白事理,自己掌握知识。第二是:每个学生都是独立于教师的头脑之外,不依教师的意志为转移客观存在。教师要想使学生接受自己的教导,首先就要把学生当作不依自己的意志转移的客观存在,当作具有独立性的人来看待,使自己的教育和教学适应他们
8、的情况、条件的要求和思想认识的发展规律。第三是:每个学生都有一种独立的要求。他们在学校的整个过程也就是一个争取独立和日益独立的过程。第四是:每个学生,除有特殊原因外,都有相当强的独立学习能力。自主学习要求我们教师充分发展自己的独立性,正确引导学生发挥自己的独立性、充分发展自己的独立性,从而有力培养学生独立学习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自主学习确立了“先学后教”的原则:先大胆放手让学生独立学习,解决现有发展区的问题,然后根据自学中存在的问题开展有针对性的提高教学,解决最近发展区的问题。值得强调的是,就是在教师教的过程中,也依然要十分注重启发培养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让学生自主学习,会学、善学。比如,在
9、教学因式分解时,通过复习整式乘法,让学生比较这两种运算的异同,明确因式分解与整式乘法是恒等变形,又是互逆运算,例:是整式乘法,是因式分解;在教学不等式的解法时,可以对比一元一次方程解法:去分母、去括号、移项、合并同类项、化系数为一这些步骤是一样的,当然,要特别比较化系数为1时两者的不同之处。又如,全等三角形是相似三角形在相似比为1时的特例,两个三角形相似和全等有它特定的内在联系,因此,全等三角形的识别方法可以类比相似三角形的识别方法。再如,轴对称图形、旋转对称图形、中心对称图形是意义不尽相同的概念,通过类比可以发现它们之间的异同,从而加深对这几个概念的本质属性的认识。学生在通过比较,自己独立思
10、考后得出的结论往往印象非常深刻,这样也潜移默化地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三)大力培养学生学习的合作性,感受自主学习的愉悦。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学生要有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的时间和空间,在自主探索、亲身实践,合作交流的氛围中,解除困惑,更清楚地明确自己的思想,并有机会分享自己和他人的想法。”作为教师应关注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与合作的学习方式。教师就要设计生动有趣,适合学生水平的现实情景,引导学生从数量和空间关系去观察、比较、分析、提出问题、进行猜想和实验、推理和判断等数学活动,不仅使学生获得数学的知识,用数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而
11、且更重要的是:使学生认识到数学原来就来自我们身边的现实世界,是认识和解决我们生活和工作问题的有力武器,同时也获得进行数学探究的切身体验和能力。对有价值的问题可分小组进行合作学习,在组长的带领下,成员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意见,提出不懂的问题,共同查阅资料解决。这样不就是在让学生合作学习探究的同时,达到了教学的目的了吗?在合作交流中,学生们是通过自己讨论交流得出的结论,远远超过教师辛苦地讲解,充分感受到自主学习的愉悦。(四)充分了解学生学习的独特性,彰显自主学习的效果。著名人才学家王通讯认为:“我们过去强调共性较多,强调个性较少,对个性凸显者往往缺乏宽容。这就有一个转变观念的问题,我们应用一题最 爱的
12、心去保护孩子个性,而不能用统一模式来评价孩子个性的发展。”新课标还指出,教学课程不仅要考虑教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与应用的过程,从而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的意义,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发展应用数学知识的意识与能力,增强学好数学的愿望和信心。关注学生个性品质的培养塑造;不仅促进学生在德、智、体诸方面较全面的发展,而且促进每个学生相对于他自己而言是最好的发展。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师应着眼于学生终生学习的愿望和能力,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经验出发,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发
13、展规律围绕教学目标,精心选题,加强课堂练习,以达到掌握目标的目的。练习应分为三类:A类,课本练习题适应基础差的学生;B类,课本A组题,适应中等的学生;C类,补充练习,适应于优生。通过分层练习,使不同层次能学习均主动达标,体现了学生的独特性。有时针对同一个论证就可能有不同的方法。我们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独特性,尊重每一位学生,让他们都有展示讲解的机会,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又扩展了学生的视野。这样的课堂也最能彰显自主学自习的效果。总之在数学新课程改革中,教师应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重视学生的主体,倡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整个学习过程中去。在课堂教学中,以活动为主,不锁住学生;以发现为主,不代替学生;以鼓励为主,不钳制学生。尽快实现教育就是以生命为本的教育,就是以学为本的教育,就是把主要依靠教转化为主要依靠学的教育。参考文献:1、数学课程标准及数学课程标准解读2、指导自主学习(王永、余文森、张文质编)3、新课程与课堂教学改革(集美大学师范学院 方元山)4、生本教育(华南师大教授 郭思乐)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