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顿第一定律新课标教学设计.doc
《牛顿第一定律新课标教学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牛顿第一定律新课标教学设计.doc(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牛顿第一定律新课标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分析1. 课程标准要求理解牛顿运动定律,用牛顿运动定律解释生活中的有关问题。2. 教材分析本节教材具有双重性。第一,它属初高中知识的结合点。初中物理对牛顿第一定律的表述为“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的时候,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而在高中教科书中这样表述“一切物体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运动状态,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对比后发现,初中物理的强调物体保持匀速运动状态的条件是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高中阶段的表述则强调了力对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为牛顿第二定律的学习做铺垫。可见,高中对牛顿第一定律的学习并不是对初中所学内容的简单重复,高中阶
2、段的学习更加深刻。第二,它属运动学和力学的结合点。本章主要内容为牛顿三大运动定律,作为动力学的核心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牛顿第一运动定律作为牛顿物理学的基石,首先对人类认识运动和力的关系作了历史的回顾,着重介绍了伽利略研究运动和力的关系的思想方法及卓越贡献,而后讲述了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和物体惯性的概念,三个层次很明显,为后续的牛顿运动定律的学习打下基础。二、 教学目标(一)知识及技能1.借助伽利略的理想实验理解力和运动的关系,知道其主要推理过程及结论。2.理解牛顿第一定律及其意义。3.理解惯性的概念,知道质量是惯性大小的量度,会正确解释有关的惯性现象。 (二)过程及方法让学生经历实验探究的过程
3、,理解由真实实验推广到理想实验的科学思想,体会分析归纳、推理总结的思维方法。(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物理学史的简介,对学生进行严密的科学态度教育,让学生了解人类认识事物本质的曲折,培养学生追求真理、勇于探索真理的科学精神。三、 教学重点牛顿第一定律四、 教学难点力和运动的关系, 惯性五、 教学方法1. 教法:通过演示实验、分析推理和类比教学凸显教师的主导作用。2. 学法:通过观察思考、动手体验和合作讨论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六、 教学用具带轮子的小车,长木板,伽利略斜面实验,两个乒乓球(含支架),白纸第一节 牛顿第一定律一、力和运动关系的认识过程1.亚里士多德:提出问题,引发思考2.伽利略:
4、 创立方法,引领方向3.笛卡尔: 补充完善,深化认识4.牛顿: 系统总结,明确内涵二、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1.内容:2.理解(1)力是改变运动状态的原因。(2)物体不受力时,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3.惯性(1)惯性是一切物体的固有属性。(2)惯性是维持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3)质量是惯性大小的唯一量度。七、 教学板书八、教学进程教学程序教师行为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视频展示问题引入以9月20日我国“一箭20星”发射成功的视频引入课题。学生观察以最近的新闻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记录的“一箭20星”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二)再现过程探究真理亚里士多德【演示实验一】如下图所示,将带有轮子的小车翻过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牛顿第一定律 新课 教学 设计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