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大学生隐性逃课的现状调查及对策.doc
《论文大学生隐性逃课的现状调查及对策.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文大学生隐性逃课的现状调查及对策.doc(1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大学生隐性逃课现状调查及对策 摘要 大学生隐性逃课非常普遍,高校工作重心是教学,教学重点在课堂,课堂学习是大学生学习重要组成部分。然而隐性逃课在现实中被忽视, 严重影响了学生学习、教师教学、学校培养人才。基于以上问题,本研究采用文献法、问卷调查与访谈相结合研究方法, 以某某大学在校大学生作为调查对象进行研究。根据调查结果和访谈内容分析, 我们了解了各种隐性逃课现象以及不同性别、年级、专业学生隐性逃课情况、态度差异等。通过分析这些调查结果, 提出缓解隐性逃课现状对策,以减少大学生隐性逃课,进而提高其课堂教学质量,使该高校能更好为社会服务,输送出更多优秀人才。关键词 大学生;隐性逃课;对策1 引言
2、1.1问题提出1.1.1大学生隐性逃课现象普遍相对于显性逃课,隐性逃课范围之大,可以说几乎涉及大多数学生。1 程芳玲、杨百勤.大学生逃课现象的分析及思考J.中国轻工救育,2004(4).这严重影响了高校教学工作正常展开。但前人对显性逃课研究远多于对隐性逃课研究因此,本次对隐性逃课研究是很有必要。1.1.2 大学生隐性逃课情况严重虽然各个高校都有一套考勤制度,但这只能对显性逃课产生一定作用,对于隐性逃课则完全无效。然而隐性逃课却比显性逃课更加严重,也更具危险性,严重影响到教育教学质量。1.1.3 大学生隐性逃课危害性大大学生隐性逃课对学校学风、教师教学、学生学习危害大。高校中心工作是教学,教学又
3、以课堂为支柱,大学生严重隐性逃课必然影响教师教学,从而降低教学质量,最终不利于自身发展,不利于高校服务于社会,为社会输送优秀人才这一重大任务完成。因此,隐性逃课应当引起重视。1.2研究目和意义 隐性逃课不是个别现象,它影响也不只限于学生自身,它对教师、高校乃至于社会都有很大负面作用。本文通过文献法、问卷法以及访谈法客观了解隐性逃课现状,探究隐性逃课原因,并最终提出相应对策,希望能激发大学生上课兴趣、提升学生课堂学习效率,营造良好课堂氛围,最终减少大学生隐性逃课率。本次对大学生隐性逃课研究有助于提高大学课堂教学质量,为社会输入优秀人才,更好实现高等教育服务社会功能。2 研究综述2.1概念界定汤伟
4、娜(2013)指出,所谓隐性逃课是指在教学过程中,由于各方面原因引起学生在课堂上做出聊天、看小说、打游戏、睡觉等与课程无关行为。1 汤伟娜.对大学生隐性逃课动因研究综述J.考试周刊,2013(39):169.周琦(2001)指出,“隐性逃课”是相对于“显性逃课”而言,是指学生按时来上课,似乎也在认真听课,但实质则“形在而神不在”,从不听教师讲课,或只顾自学其它知识(如英语、计算机等)。2 周琦.目标与手段的背离-大学生“隐性逃课”的社会学分析J.当代青年研究,2001(03).2.2 大学生隐性逃课现状研究上课基本不听讲学生占调查总人数5%,不太爱听讲占调查总人数20%,基本认真听讲占调查总人
5、数70%,高度集中听讲占调查总人数5%,即隐性逃课学生占调查总人数平均值95%(韩苗等,2010)。3 韩苗,陈红雅,李楠,王立杰,石佳,刘立,靳秀伟,刘佳. 大三学生逃课现象的调查分析以河北理工大学轻工学院为例J. 中国电力教育,2010,27:164-169.大学生隐性逃课现象十分严重,用心听讲学生不足40%(吴淑娟等,2008)。4 吴淑娟. 大学生逃课现象的调查与动因分析J.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04).隐性逃课现象十分严重,本科生和专科生隐性逃课率分别达到了89.4%和84.4%;文史类课和理工类课比较,文史类课逃课现象较严重(毛宗良,2006)。5 毛宗良. 大学
6、生逃课现象的调查与对策分析J.沿海企业与科技.2006(01).由此可见,大学生隐性逃课现象普遍、程度严重,值得我们高度重视。2.3大学生隐性逃课原因研究王婷(2011)从个体层面和制度层面分析了隐性逃课原因。个体层面原因包括:学生个体和教师个体。学生个体方面包括受群众影响,从众心理作祟;学习态度不端正,缺乏自主学习兴趣;学习目标不明确,对课程缺乏兴趣,听课没动力;家庭环境及身心疲倦等原因。教师个体方面包括一些任课教师在授课内容安排、授课方式方法、授课艺术等方面存在一定欠缺,使大学生对课程不感兴趣,甚至产生反感、厌课情绪。其次,制度层面原因:学校没有自主权,教学计划必须遵照教育部发指导性文件,
7、学校各种对外交流活动要层层报批。这种国家教育体制,相对于市场高效、实用、创新社会要求来说,无疑是滞后。学习目标要适应社会市场竞争(市场体制),而学习手段却还在计划模式旧教育体制下(计划体制)。根据默顿理论,当合法目标无法用合法手段实现时,越轨行为便发生了。所以“隐性逃课”成了大多数大学生必然选择。1 王婷.大学生“隐性逃课”现象成因分析及应对策略J出国与就业,2011(12):10 马雅菊(2011)基于学生视角提出了大学生隐性逃课主要原因有:课程设置不合理、就业压力大、课堂教学缺乏吸引力、学习缺乏动机和兴趣、大学考试制度形式化、教学管理成为软约束。2 马雅菊.基于学生视角的大学生逃课现象调查
8、分析J.渭南师范学院学报,2012,27(8):116-118.王云超,李春迪(2012)从四个角度分析了大学生隐性逃课原因:一是从教师角度有:教学行为、态度,教师年龄、性别等;二是从学生角度最根本是缺乏学习需要,不清楚上这门课究竟意义何在;三是从学校角度主要包括教学时间管理、社团组织管理以及课程安排管理;四是从社会角度主要是社会言论和各种媒体、电子娱乐活动对好奇心强学生有很强导向性,直接影响到学生学习态度。3 王云超,李春迪.大学生隐性逃课现象的原因分析与对策研究J.成功(教育),2012(03):18-19.2.4大学生隐性逃课对策研究吴丽华,卢森林(2008)针对大学生隐性逃课提出以下应
9、对措施:一是增强大学生危机感,二是激发大学生学习动机,三是师生共建、共同进步。4 吴丽华,卢森林.大学生“隐性逃课”现象的原因分析与对策研究J.老区建设,2008(12):52-54.郎佳(2011)基于学生角度提出了降低大学生隐性逃课建议:一是增强教师授课吸引力。包括教学内容与时俱进;与实践接轨;教学方法灵活多样; 教师重视课堂教学。二是激发大学生听课兴趣。包括培养专业兴趣和课程兴趣;选修课真正做到选修;增强所设课程实用性。三是强化大学生听课动机。包括认识到听课重要性;激发成就动机;加强教学管理。5 郎佳.大学生隐形逃课研究D.西南大学,2005(6).刘秀艳(2012)从学生、教师、高校、
10、社会四个方面提出改善大学生“隐性逃课”建议:学生考入大学后要自我定位,摆脱迷茫感; 教师应树立正确学生观,采用多种方式,让学生参与到课堂当中来;高校在设置课程时,要从学科专业角度和学生实际需求出发,满足学生发展需要,课程内容要适应社会发展要求;课程考评方式应更加注重过程性评价;社会要做好对大学生引导工作,正确引导学生使用互联网;针对就业压力,社会要提供多渠道让学生充分感知学习重要性。1 刘秀艳.大学生隐性逃课现象分析J.大学教育,2012,1(06):37-38.3 研究对象、工具、方法3.1研究对象问卷调查以某某大学在校大学生为调查对象, 采用分层抽样方法,按照性别(男,女),年级(大一、大
11、二、大三),学院(教育科学学院、文学院、新闻与传媒学院、物理科学学院等8个学院),专业性质(文科、理科、工科、商科、艺术5个类别)共104名大学生进行调查。3.2研究工具自编调查问卷、所有数据均使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输入和统计分析。3.3研究方法3.3.1 文献法充分利用互联网、以及图书馆资源,检索、搜集、查阅与大学生隐性逃课相关资料仔细研读,从中了解前人对此类问题已经作了哪些研究,己经解决了哪些问题,还有哪些问题没有解决,以便在前人研究基础上进行新研究,并为本研究提供教育学、心理学等方面理论支撑。3.3.2问卷调查法自编一份调查问卷, 共设置了15个题项,一共发放问卷110份, 回
12、收110份, 剔除无效问卷6份以后, 实际获得有效问卷104份。回收率为100%, 有效回收率为95%。3.3.3访谈法通过访谈,深入了解大学生隐性逃课根本原因、老师对隐性逃课应对措施等,以弥补问卷调查不足。本研究共选取10名在读本科生进行访谈,10名学生中男、女生各占5人,文、理、工、商、艺术科各2人,大一4人,大二、大三各3人。访谈以面谈为主,每人10分钟左右。另外随机选取任课教师若干,深入了解大学生隐性逃课现状及影响。4 研究结果4.1被试情况 表1被试情况一览表专业类别频数(频率)年级频数(频率)性别频数(频率)文科40(38.1%)大一37(35.2%)男43(41.3%)理科19(
13、18.1%)大二34(32.4%)女61(58.7%)工科27(25.7%)大三33(31.4%)商科14(13.3%)艺术4 (3.8%)4.2隐性逃课主要因素、频率和课程类型情况 表2隐性逃课情况一览表主要因素频数(频率)程度频数(频率)课程类型频数(频率)教师讲课枯燥乏味60(57.1%)从不9(8.6%)专业必修课17(16.2%)讲课内容过难或过易44(41.9%)偶尔43(41.0%)专业选修课13(12.4%)考试容易不会挂科28(26.7%)经常41(39.0%)公共必修课37(35.2%)听课没动力37(35.2%)一直11(10.5%)公共选修课60(57.1%)学习意志不
14、坚定30(28.6%)学习目标不明确38(36.2%)对课程缺乏兴趣45(42.9%)课程本身无用24(22.9%)课堂管理不当11(10.5%)其他13(12.4%)4.3对待隐性逃课态度在性别上差异分析 表3对待隐性逃课态度在性别上差异性检验 性别对隐性逃课态度平均秩男49.41女54.68P0.323由表3可知,男生女生在对待隐性逃课态度方面无显著性差异(P=0.323)。 4.4大学生隐性逃课现象在年级上差异性分析 表4大学生隐性逃课现象在年级上差异性检验卡方值(X2)自由度P13.32420.001从表4可以看出,隐性逃课现象在年级上存在显著性差异(p=0.001)。4.5大学生隐性
15、逃课现象在专业上差异性分析 表5大学生隐性逃课现象在专业上差异性检验卡方值(X2)自由度P7.23840.124从表5可以看出,隐性逃课现象在专业上无显著性差异,说明各个专业都普遍存在隐性逃课现象。4.6大学生隐性逃课现象最严重时间段 表6学生最严重隐性逃课时间一览表第一二节第三四节第五六节第七八节频数(频率)34(32.4%)37(35.2%)26(24.8%)31(29.5%)由表6可知,第三、四节学生隐性逃课几率最大,其次是第一、二节。4.7大学生隐性逃课时经常做事情 表7学生隐性逃课经常做事情一览表频数频率玩手机5855.2%学习其他科目 2927.6%睡觉发呆想事情4139.0%看报
16、纸杂志小说2624.8%其他98.6%由表7可知,学生隐性逃课最常做是玩手机,高达55.2%,其次是睡觉发呆想事情,占39%。4.8大学生隐性逃课频率与周围同学隐性逃课相关性分析 表8大学生隐性逃课频率与周围同学隐性逃课程度、习惯听课位置、课堂纪律情况相关性检验自身隐性逃课同学隐性逃课习惯听课位置课堂纪律情况自身隐性逃课同学隐性逃课习惯听课位置课堂纪律情况0.425*0.1270.249*0.425*0.1430.1590.1270.1430.1900.249*0.159*0.190注:*为在0.05水平上显著相关;*为在0.01水平上显著相关。从表8中,我们可以看到: 大学生隐性逃课频率与周
17、围同学隐性逃课程度是极其显著相关;大学生隐性逃课频率和与课堂纪律是显著相关;其他没有显著相关关系。5 讨论与建议5.1讨论 5.1.1隐性逃课存在内外部条件 学生隐性逃课主要因素有教师讲课枯燥乏味(57.1%),对课程缺乏兴趣(42.9%),课程内容过难或过易(41.9%)。这和前人研究结论大体一致,都存在内外部因素。正如周琦所表述:由于教学内容落后、无用以及教学方式呆板枯燥,学生利用课堂时间自学踏入社会必备知识技能。绝大多数毕业生工作后感慨: “大学四年专业课学不好没关系, 工作时多半没用, 但英语、计算机非学好不可。”正是在如此社会压力下, 大学生们不得不通过“隐性逃课”而获得现代社会生存
18、竞争各种知识技能。自学效用要大于上课收获, 也就引发了“隐性逃课”动机。诱发“隐性逃课”外部条件有校规否定“显性逃课”, 而“隐性逃课” 却不违反校规, 使“隐性逃课”为大多数学生所接受;教师一般对“隐性逃课”学生予以理解, 且“隐性逃课”者不影响教师上课, 彼此相安无事;课程考核方式给“隐性逃课”者提供了便利, 许多课程虽没多大学习价值, 但考试还是要通过, 所幸许多课程考核都相当简单, 或者复印一下笔记死背一下, 或者找些资料拼凑成论文, 与实际上课无多大联系。1周琦. 目标与手段的背离大学生“隐性逃课”的社会学分析J.当代青年研究,2001,(3):15-17. 5.1.2隐性逃课公共课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论文 大学生 隐性 逃课 现状 调查 对策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