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幕遮说课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doc
《苏幕遮说课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幕遮说课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doc(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苏幕遮说课稿怀宁县新安中学 孙敬先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我说课的题目是周邦彦的苏幕遮,现在从以下七个环节来说说这首词的教学设计和教学理念。一、 教材分析 周邦彦的苏幕遮是高中语文选修教材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三单元自主赏析中第三首词,这个单元要求运用“因声求气 吟咏诗韵”的方法鉴赏诗歌。新课程标准要求“培养学生初步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能感受形象,品味语言,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和思考,受到感染和启迪”。通过这首词的学习,学生能进一步掌握“因声求气,吟咏诗韵”的鉴赏方法 ,提高古典诗词的鉴赏能力。二、 学情分析 作为高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了大量的古诗词,也掌握了一些古诗词鉴赏的基本方法,已
2、经能感悟诗词的语言美和意境美。并且我们已经用“因声求气,吟咏诗韵”的鉴赏方法学习了将进酒、阁夜、虞美人,因此在教学时,重点是引导学生在诵读中揣摩文中的精妙语言。三、 教学目标 根据大纲要求和新课改理念,结合本课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1.知识和技能因声求气,感受诗词创造的意象和丰富意境,品味诗词的意境美; 吟咏诗韵,体会诗词的情感美 。 2.过程和方法通过朗读、讨论、合作探究等方法,进一步掌握吟诵诗词的方法。3.情感态度及价值观 理解词人浓郁深切的思乡之情四、 说教学重点和难点 依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及本课在教材中所处的地位及作用,我将本课的教学重、难点设计为:重点:诵读指
3、导,品味语言,体会意境。难点:提高鉴赏诗歌的能力。五、 说教法和学法 新课程要求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据此本课教法和学法确定为: 诵读讨论法 提问点拨法 自主合作探究法六、 说教学过程 本文我准备用一课时完成以下教学内容: (一)、回忆导入:(先请师生一齐回忆学过的有关荷的诗文,师总结) (二)、诵读感知,初步赏析。1、学生自读词文,揣摩词人感情变化。 2、指定两名学生演读,学生互评、教师评点。 3、教师范读,学生点评。 4、学生自读并反复揣摩。 (你认为每句中哪些字词最富表现力,该重读,为什么这样处理?) 5、请几名学生分析怎样朗读。教师总结:有感情朗读要注意语调,停顿、节奏。 6、有感
4、情齐读。7、这首诗的上下片内容分别是什么?(设计意图:从总体上把握词的内容和结构)(设计意图,在诵读中领悟词人的情感变化,从整体上把握本文主要内容和情感,并且力求共同提高师生的朗诵能力。 (三)合作探究,品味诗词语言魅力。 问题1:词的上片写景,上片的景中有哪些意象? 问题2:找出你最喜欢最欣赏的一句,并谈谈喜欢的理由。六人一小组,组内讨论,代表陈述讨论结果。(以下讨论话题的次序在课堂生成)(设计意图:先让学生展示自己的鉴赏成果,在品味语言的过程中提高鉴赏能力。通过小组讨论,学生得出结论并各抒己见,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的学习方式,也提高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并使自己的赏析活
5、动更活跃更丰富,更能体现出学生作为鉴赏主体的独特个性。)问题3:词的下片抒情,你认为哪些字体现了作者对家乡的思念之情?(先讨论,后交流)(设计意图:从细微处揣摩作者情感)问题4、作者想起了故乡的谁?这种表达思念的方式有什么特别的?(师追问)“五月渔郎相忆否?”是从哪个角度写的?这样写有什么表达效果? (师补充:白居易邯郸冬至夜思家) (设计意图:让学生进一步了解“曲笔”的写作手法。) 问题5:全词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设计意图:让学生把握词的主旨) 问题6:齐诵全词。(设计意图:古语道:“腹有诗书语自华”。背诵一定数量的优秀作品对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是大有裨益的。这一环节的设置,就提高了学生背
6、诵的积极性,实现当堂任务当堂完成。) 问题7:这首词上片写景,下片抒情,段落极其分明,情及景之间有什么关系?联系两片之间感情纽带的是哪个意象?(练习二)(设计意图:分析写作思路和表达技巧) (四)、课堂小结 学生小结:周邦彦的这首词以咏雨后荷花为中心,引入故乡归梦,表达思念故乡和故乡亲朋的情怀。语言清新自然,感情真挚婉约。 (五)、拓展提高请从语言运用的角度,结合“因声求气”的方法来鉴赏唐白居易长相思(设计意图:一堂成功的语文课,应是“授之以渔”,并让学生及时有效地学以致用。为强化学生对“因声求气”的方法的掌握,我就设置了一道练习题。) (六)、课外作业: 背诵这首词; 完成导及练同步作业中范
7、仲淹苏幕遮赏析题。(设计意图:读写结合,巩固所学知识,实现了能力的迁移)七、说板书设计 (设计意图:在教学过程中,我将形成以下的板书,这个板书可以帮助学生直观地领会本本词的内容,结构、艺术特点,增强了教学的直观性和教学效果。) 苏幕遮 周邦彦 触景 生情 燎香图 烦闷 鸟雀呼晴图 欢快 雨后风荷 欣喜 梦人芙蓉浦 思乡 苏幕遮教学设计 【原文】周邦彦苏幕遮 燎沉香,消溽暑。 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叶上初阳乾宿雨, 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 故乡遥,何曰去? 家住吴门,久作长安旅。五月渔郎相忆否? 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 【教学目标】: 知识和技能:因声求气,感受诗词创造的意象和丰富意境,品味诗词
8、的意境美; 吟咏诗韵,体会诗词的语言美 。 . 过程和方法:通过朗读、讨论、合作探究等方法,进一步掌握吟诵诗词的方法 情感态度及价值观:理解词人浓郁深切的思乡之情。 【教学重点】:诵读指导,品味语言,体会意境。【教学难点】:提高鉴赏诗歌的能力。【教学方法】:诵读讨论法 提问点拨法 自主合作探究法【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一、导入:(先请大家一齐回忆学过的有关荷的诗文,师总结) 自古以来,“荷”就是文人骚客钟爱的景物,周敦颐的爱莲说“出污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写尽荷花高洁品格。朱自清带着淡淡的忧愁看到: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田田的叶子。像亭亭的舞女的裙。那零星地点缀着的白花,正如一粒粒的
9、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柳永望海潮“三秋桂子,十里荷花”把杭州特色广而告之。还有,杨万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落上头”,更是让人流连忘返啊。今天我们学习另一篇咏荷名作-苏幕遮。二、诵读感知,初步赏析 1、学生自读词文,揣摩词人感情变化。 2、指定两名学生演读,学生互评、教师评点。 3、教师范读,学生点评。 4、学生自读中反复揣摩。 (你认为每句中哪些字词最富表现力,该重读,为什么这样处理?) 5、 请几名学生分析怎样朗读。 教师:有感情朗读要注意语调,停顿、节奏。 学生1:“燎沉香,消溽暑”情绪烦闷,声音低沉,语速稍慢; 学生2:“鸟雀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苏幕遮说课 教学 设计 反思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