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新三十要穴歌及应用经验.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针灸新三十要穴歌及应用经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针灸新三十要穴歌及应用经验.docx(1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针灸新三十要穴歌及应用经验1 、腰背 承山 求,2 、肚腹 公孙 留,3 、头顶寻 风池 ,4 、面口 地仓 收,5 、咳喘取 二定 , 6 、夜啼 二柱 谋,7 、小腹 三阴 交 ,8 、转胎 至阴 灸,9 、 二沟 通便秘,10 、 隐白 停崩漏, 11 、鼻衄 当泉 止,12 、心胃 内关 疏,13 、腿痛刺 重海 ,14 、目疾透 攒竹 ,15 、 大椎 解癇热, 16 、 少商 利咽喉,17 、 阿是 蠲酸痛,18 、 人中 善急救,19 、眩晕 绝骨 觅,20 、失眠 安神 搜, 21 、疳积 四缝 妙,22 、补虚 关元 优,23 、心疾针 通里 ,24 、肝肾调 蠡沟 ,25
2、 、遗尿 缩泉 求, 26 、胃痛 二脘 留,27 、肠痈寻 阑尾 ,2 8 、尿频 二溪 收。 1 、腰背 承山 求 承山主治腰背疼痛,腿痛转筋及便秘,痔疮脱肛诸症。笔者认为腰背疼痛是足太阳膀胱经的主要经脉病,肾与膀胱相表里,腰为肾之腑,腰痛为肾病之外候,实证腰痛宜配腰部阿是、 昆仑 、志室诸穴,针刺为主,或取三棱针点刺出血。虚证腰痛则宜配肾俞、命门、关元宜艾灸为主。马丹阳天星十二穴治杂病歌载承山:“善治腰疼痛,痔疼大便难”。 针灸方:( 1 )急性腰部肌肉扭伤:承山,外关加耳针:腰椎、神门。( 2 )肩背酸痛:承山、天宗、或针或灸,其效俱佳。 2 、肚腹 公孙 留 公孙归属足太阴脾经,为其
3、络穴,能联络脾胃二经,是八脉交会穴之一,具有健脾与胃;通调肠腑,消食化滞,清热利湿,主治胃痛,呕吐,呃逆,消化不良,腹痛、腹胀、急慢性肠炎、痢疾,妇科疾病及头痛诸疾。 有资料载:“针刺正常人的公孙穴,可以使腹部的耐痛阈显著提高。” 针灸方:腹痛胃胀取穴:公孙,内关,足三里,配合中药内服疗效更佳。席弘赋“肚疼须是公孙妙、内关相应必然瘳”,拦江赋载:“胸中之病内关担,脐下公孙用法拦。” 3 、头项寻 风池 风池属足少阳胆经,具有清头明目,疏风解热、通利官窍等功能。肝胆相表里,肝为风水之脏。易化火生风,上扰清窍,胆附于肝,肝胆之火易循经上扰,古有“诸风掉眩,皆属于肝”,凡眩晕中风及外感风邪皆可用之。
4、足少阳与阳维脉交会风池,阳维脉又通督脉,督脉入络于脑,“脑为元神之府”,又按循行可治疗颈项、耳、目、侧头部及脑部诸种疾病。 针灸方:( 1 )偏头痛:风池、内关、丰隆、百会。( 2 )颈项强痛:风池、天柱、阳陵泉、悬钟。 4 、面口 地仓 收 地仓属足阳明胃经,乃手、足阳明经与阳跷脉之会,穴有疏风通络,调与气血的功效。面口部位的病症,均能治之。 针灸方:颜面神经麻痹取地仓、颊车、合谷、丰隆、风池。 百症赋:“颊车地仓,正口 口 呙 于片时”。 针灸方:小儿流涎:地仓、合谷,承浆,足三里。龙光赋:“地仓能止两流涎”。 此外:地仓对三叉神经痛及颜面神经麻痹,有一定疗效,针灸美容时亦常用,乃治疗口纹
5、之要穴。 5 、咳喘取 二定 “二定”即定喘与定咳之缩称,定喘为经外奇穴位于颈后部。 主治:哮喘,咳嗽,背痛及颈椎病。 定咳为笔者经验用穴、穴位于厥阴俞旁开 1 寸,即第 4 胸椎棘突下旁开 2.5 寸。 主治咳嗽,多痰,哮喘,胸满烦闷及背部胀痛等症。 针灸方:二定穴配大椎(灸)、足三里(灸)可防治小儿感冒。 6 、夜啼 二柱 谋: 身柱与天柱合称“二柱”。 身柱:为督脉之要穴,有止咳平喘,强身益智,宁心镇痛等功效。日本著名针灸医家代田文 誌 指出小儿常灸身柱穴能宣通肺气,提高身体的抗病能力,能通治小儿的多种疾病。 天柱属足太阳膀胱经,余多年的经验证实:其穴在头项又循经于头,对失眠、夜啼、神经
6、衰弱、感冒、颈椎病疗效较好,亦可治疗癫狂痫诸症。 吾恩师儿科专家彭子玉老先生善用“二柱”治疗儿科疾患,多用于夜寐,小儿体虚易于外感,咳喘诸症配合服用中药者,其效更佳。 7 、小腹 三阴 交 三阴交穴乃足太阴、厥阴、少阴三阴经在此交会,故名。 本穴治疗范围较广泛,有本经所过的肢体病症,如中风半身不遂,小儿麻痹后遗症等,有消化系统病症如腹胀、腹痛、痢疾,消化不良腹泻等,有泌尿生殖系病症如五淋、遗尿遗精、阳痿。女子月经不调、闭经、痛经、崩漏、不孕及产后尿潴留等。 针灸方:( 1 )女子崩漏:三阴交、中极。针灸大成载:“中极治血崩漏下”。( 2 )月经不调:三阴交、地机、血海。百症赋云:“妇人经事改常
7、,自有地机,血海。” 8 、转胎 至阴 灸 至阴为足太阳膀胱经之要穴,五输穴之一,本经井穴,至阴上治头痛,下调胎产。 针灸方:胎位不正兼体虚者艾灸至阴穴同时选配三阴交或足三里穴。 9 、 二沟 通便秘 二沟即支沟及经验用穴横沟,支沟为手少阳三焦经火穴,有利三焦,调气机,理胸胁,健脾与胃,降逆止呕,泻热通腑之功效,主治,胁肋痛、呕吐、便秘等症。 “横沟”在大横穴外一寸再下五分处左右计两穴为祖辈治便秘的经验用穴之一。 针灸方:( 1 )便秘兼呕吐者:二沟配内关。( 2 )长期便秘且腹痛者:二沟配长谷穴。 10 、 隐白 停崩漏 隐白属足太阴脾经井穴,长于健脾益气摄血。为出血性疾病常用要穴,大凡崩漏
8、之疾,采用艾灸疗法,多能获效。有人用艾炷灸择时节施术疗效非常。余四十年来,常取艾灸法为主治疗女子崩漏,月经过多其疗效可靠,加用中药内服者十有九验。 11 、鼻衄 当孔 止 当孔实为当泉及孔最二穴的简称。 “当泉”穴为日本针灸医师齐藤安世用治鼻衄的经验用穴,孔最穴为手太阴肺经之郄穴,多用于咳嗽气喘,咯血,胸痛、咽痛声嘶诸症,穴有调理肺气、清热止血之功,余临床四十多年来针刺本穴有明显止衄作用。近年来配合指压当泉穴则可提高治疗效果。若只施以指压法亦可获效。 针灸方:鼻衄兼头昏头痛者:当泉、孔最、配印堂、风池。 12 、心胃 内关 疏 内关为手厥阴心包经络穴,八脉交会穴,通阴维、有宁心安神、与胃降逆,
9、宽胸理气,镇静止痛等功效。 应强调说明的是,内关通于阴维,而阴维脉与足三阴经并会于任脉,还与足阳明胃经相合,这些经脉均循行于胸脘胁腹,故“阴维为病苦心痛”,此处之心痛实指心、胸、胃、胁肋、腹部的内脏疾患。总而言之,内关治疗心、胸、胃、胁肋、腹部诸病症疗效确切。十余年前,余曾上北京中国中医研究院针研所进修,有幸得到 程莘农老 教授的亲自指点,他认为内关是治疗胃部疾患,及心神疾患的重要穴道,大凡胃痛腹胀、程老常取内关、足三里、中脘、公孙诸穴其效颇佳。 针灸方:( 1 )胃痛胸闷:取内关、建里、上脘。( 2 )心悸失眠:内关、神门、膻中。拦江赋:“胸中之痛内关担”。 13 、腿痛刺 重海 重海穴在环
10、跳上两寸向后横开一寸之处。 吾诊余喜欢画画写写,对画竹情有独钟,这方面我有幸拜识了大画 家王文农 先生,他老人家三过 虁 门(白帝城),曾向我推介过关公竹(即竹画藏诗图),不久吾上白帝城学习临摹石碑上的关公竹后去重庆,又有幸向 万云程老 先生(群众尊称为“万神针”)学习了解治疗下肢瘫痪、风湿腿痛的奇穴重海,吾开业二十余载,大凡下肢疾患常用此穴,治疗腰腿疼痛严重者,多取肾俞,重海、悬钟三穴再选配风市、殷门、承山诸穴体会到自从加用重海穴后其疗效则增强。 针灸方:腰酸腿痛,取重海配肾俞、足三里,或针或灸。 14 、目疾透 拈竹 拈竹乃是太阳膀胱经要穴,善治目疾。 针灸方:( 1 )头目疼痛:取拈竹,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针灸 三十 要穴歌 应用 经验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