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说中考试题汇编.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马说中考试题汇编.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马说中考试题汇编.doc(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马说中考试题汇编2005桂林(一) 阅读马说一文,完成812题(11分) 8请从第二段中找出两个通假字,并解释其意义。 “食” 通 “饲”, ,意义: 通喂养(1分) “见” 通 “现” ,意义:表现(1分) 9下列四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C) A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 B策之不以其道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C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 D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 10将句子“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译成现代汉语。 译文: 驱使它,不能按照正确的方法,喂养它不能充分发挥它的才能。(“策
2、、道、食、 材”均译正确,且句子通顺者得2分,否则酌情扣分) 11.千里马不能发挥其才能的根本原因是什么?你认为怎样才能发挥“千里马”的才能 答:“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或:食马者的无知(1分)。策之以其道,食之能尽其材,鸣之而能通其意(也可用自己的话回答,但须突出“知人善用”之煮2分)。12如果你是一匹“千里马”,而尚未被“伯乐”发现,你该怎么做? 答:不气馁,努力做好本职工作(1分) 寻找机会,展示自己才华 (1分)(言之成理可给分)05广安(二)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做3539题。 (15分) 35. 对第二段中的四个“食”字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C ) (3分) A. 和读音相同,含义
3、不同。 B. 和读音相同,含义不同。 C. 和读音相同,含义也相同。 D. 和读音相同,含义不同。 36. 用“/”标出下面句子朗读的语意停顿,每句标一处。(2分) 安 求 /其 能 千 里 也 食 之/ 不 能 尽 其 材 37. 解释下面加点词的意思。 (4分) 是马也( 这 ) 食马者( 同“饲”,喂养 ) 策之不以其道( 鞭打(驱使) )一食或尽粟一石( 有时 ) 38. 下面句中加点词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C ) (3分) A. 虽有千里之能 安求其能千里也 B. 其真无马邪 策之不以其道 C.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环而攻之而不胜 D. 袛于奴隶人之手 学而时习之 39. 翻译下
4、面的句子. (3分) 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译文: (和普通的马)一同死在马厩里,不因日行千里而闻名.(“骈”“槽枥”“以”“称”等词语翻译准确,译句通顺得3分. 否则,酌情扣分)05莆田市(课改区) (二)阅读马说,完成810题。(10分) 8作者借“千里马”不遇“伯乐”的遭遇,寄托了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 9翻译下面两个句子。(4分) (1)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2)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10你认为应当怎样对待人才?请联系现实说一说自己的看法。(3分) 答: (二)(10分) 8(3分)怀才不遇、壮志难酬 9 (4分)(1)世上有了伯乐,然后才会有千里马。(2)难道
5、果真没有千里马吗?其实是他们真不识得千里马啊。(每句各2分。大意对即可,如第(2)句译为“真的没有马吗?是不知道马啊”就应给2分。) 10 (3分)(开放性题目,考生只要说出自己的理解,谈出自己的看法即可。)06云南(课改区)(一)(1013小题,共12分)马 说 卞和泣玉 楚人和氏得玉璞楚山中,奉而献之厉王。厉王使玉人相之,玉人曰:“石也。”王以和为诳,而刖其左足。及厉王薨,武王即位,和又奉其璞而献之武王,武王使玉人相之,又曰:“石也。”王又以和为诳,而刖其右足。武王薨,文王继位,和乃抱其璞而哭于楚山之下,三日三夜,泣尽而继之以血。王闻之,使人问其故,曰:“天下之刖者多矣,子奚哭之悲也?”和
6、曰:“吾非悲刖也。悲乎宝玉而题之以石,贞士而名之以诳,此吾所以悲也。”王乃使玉人理其璞而得宝焉,遂命曰:和氏之璧。 注释 璞:蕴藏有玉的石头,未经加工的玉石。刖:音“”,古代一种酷刑,断足。奚:何,为什么。 理:加工雕琢玉石。 10结合文意,解释下列加点的词。(2分) (1)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名马: (2)厉王使玉人相之。 相: 11、通过“识马”、“相玉”,两文表达的共同意思是什么? 12马说以“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的感叹收束全文,卞和泣玉以“王乃使玉人理其璞而得宝焉”为和氏献璞的结局,两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何不同?(3分) 1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7、。(4分) (1) 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2) 悲乎宝玉而题之以石,贞士而名之以诳。10(1)名马:指具有日行千里的马。(若解释为有名的马,不给分) (2)相:鉴别11、马说通过千里马被埋没的普遍现实,卞和泣玉通过和氏璞两度被指斥为石的故事,以事喻理,论述的都是统治者不识人才,埋没人才,英才志士怀才不遇,有志难伸的现实。(大意如此即可) 12答:马说中,面对“天下无马”这种压制人才的谬论,文章只能发出“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的感叹;而卞和泣玉中,和氏璞虽然两度被斥为普通的石头,但终遇文王,经雕刻加工显示出天下至宝的本色。马说更多地是让人感到愤懑不平与无奈,而卞和泣玉却能让
8、人看到一些希望。(大意如此即可) 13参考(1)想要与普通的马等同尚且不能够做到,怎么能要求它能够日行千里呢? 参考(2)(我)感到痛苦的是(真正的)宝石被斥为(普通的)石头,诚实正直的人被诬蔑为骗子。或:我是为(真正的)的宝石被斥为(普通的)的石头,诚实正直的人被诬蔑为骗子而感到痛苦(悲痛)(意思对即可) 06温州(课改区)(一)(12分)19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4分)(1)一食或尽粟一石 (2)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3)策之不以其道 (4)执策而临之 20文中第(1)段描述千里马悲惨处境的语句是 , 。(2分)21文中“呜呼”蕴含着作者怎样的情感?请你结合文本加以分析。(2分)
9、22如果想成为“千里马”,你认为最需要的主观和客观条件各是什么?请结合文本与现实生活谈谈看法。(4分) 19、(1)有时(2)通“饲”,喂 (3)用鞭子打 (4)面对 20、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 21、蕴含着作者怀才不遇的愤懑;对统治者埋没、摧残人才的痛恨。 22、主观条件:把握机遇,自强不息;客观条件:适合成长的环境,识才爱才用才的伯乐。06舟山(一)(11分)19.解释下面句中加点词的意思。(4分)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策之不以其道()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20.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划线句子的意思。(3分)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21.作者借“千里马
10、”的遭遇,寄托了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22.如果你是一匹“千里马”,而尚未被“伯乐”发现,你该怎么做?(2分)19.通“饲”,喂养(喂)鞭打(驾驭)通晓(知道、明白、懂得)面对20.想要与普通的马一样尚且做不到,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21.寄托了作者怀才不遇的愤懑之情。(或“对统治者埋没人才、摧残人才的强烈不满。”)22.示例一:我要毛遂自荐,主动展示自己的才能。示例二:我要努力完美自己,做得更好。示例三:要做到心态平和,相信是金子总会发光。2006北京市(大纲卷)阅读马说,完成1114题。 11、下列词语中的“临”字与“执策而临之”的“临”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分)A、如临大敌 B
11、、临阵磨枪 C、身临其境 D、临别赠言12、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2分) (1)或: (2)食: 1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2分)(1)骈死于槽枥之间。 译文: 。(2)其真无马邪? 译文: 。14、从文中看,造成千里马被埋没和被摧残的原因有哪些?(3分)答: 。11、A12、(1)有时 (2)喂13、(1)和普通的马一同死在槽枥之间(马厩里)。 (2)(难道)真的没有千里马吗?14、(1)伯乐不常有;(2)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3)策之不以其道(鸣之而不能通其意)。2006柳州、北海市(课) 二、文言文阅读(共8分,共4小题,每小题2分)马说韩愈 7、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
12、一项是 A.祗(只)辱于奴隶人之手(埋没)B. 才美不外见(同“现”,显现) C.执策而临之(面对)D.策之不以其道(鞭子) 8、对下列两组句子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1)以策之不以其道 (2)之虽有千里之能 属予作文以记之渔人甚异之 A.两个“以”相同,两个“之”相同。B.两个“以”不同,两个“之”不同。 C.两个“以”相同,两个“之”不同。D.两个“以”不同,两个“之”相同。 9、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B.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C.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 D.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10、对本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13、造成千里马“欲与常马等不可得”的间接原因是: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B.本文第一段就提出了全文的中心论点“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作者强调伯乐的重要性。 C.文章以“马”为喻,抒发了作者对封建统治者不识别人才、埋没人才、摧残人才的行为的愤慨之情。 D.“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两句,前一句表示反问语气,后一句表示推测语气,揭示了问题的实质。 11、把第卷第二题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的两个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每小题3分) (1)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2)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7891011.(1)想要和平常的马一样尚且达不到,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昵?(3
14、分,译对等安各得1分,语意通顺给1分)(2)喂养它却不能竭尽它的才能,它叫,却不能通晓它的意思。(3分,译对食通各给1分,语意通顺1分)2006广西钦州市(课) (甲)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乙)马说8、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4分)(1)蹴尔而与之( ) (2)万钟于我何加焉( )(3)才美不外见( ) (4)策
15、之不以其道( )9、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2分)A、(1)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2)不效则治臣之罪B、(1)乡为身死而不受 (2)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C、(1)马之千里者 (2)渔人甚异之D、(1)策之不以其道 (2)以中有足乐者10、请将文段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1)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2)食之不能尽其材。 11在(甲)文中,作者认为人应该有宁死也不接受“嗟来之食”的傲骨。你赞成这一观点吗?请联系历史或现实中的事例谈谈你的看法。(3分)8、(1)用脚践踏(或:践踏、脚踏) (2)好处、益处(3)同“现”,表现、显露(4)鞭打、驱使9、A 10、(1
16、)所认识的贫穷的人感激我吗?(3分) (2)喂养它却不能使它竭尽自己的才能。(或:喂养它却不能让它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3分) 11、答案多元,赞成或不赞成都要联系事例说明理由。赞成或不赞成1分,能联系事例1分,言之有理、语句顺畅1分。2006泰州(A)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节选自韩愈马说)臣有二马,故常奇之。日啖豆至数斗,饮泉一斛,然非精洁则宁饿死不受。介而驰,其初若不甚疾,比行百余里,始振鬣长鸣,奋迅示骏,自午至酉,犹可二百里。褫鞍甲而不息、不汗,若无事然。此其为马,受
17、大而不苟取,力裕而不求逞,致远之材也。 介:披上战甲。 褫():解除。 (节选自岳飞论马)1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2分)(1)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 (2)比行百余里( )14翻译下列句子。(4分)(1)安求其能千里也? (2)介而驰,其初若不甚疾 15在第二段文字中,直接描写作者的马“才美”“外见”的句子是 。(2分)16这两段文字表面谈马,实则议论如何对待人才。它们都阐述了一个什么道理?(2分) 13(1)等同,一样(2)及,等到(本题2分。每小题1分) 14(1)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2)披上战甲奔驰,开始时它(们)好像并不很快(本题4分。每小题2分,译错1处扣1分,扣完为止)
18、 15自午至酉,犹可二百里。(1分)褫鞍甲而不息、不汗,若无事然。(1分) 16要善待人才,要给人才充分施展才能提供必要的条件。(2分,只答第一句给1分,答第二句给2分)06成都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 完成 68 题。 ( 共 6 分 , 每小题 2 分 ) 马说 韩愈6. 对下面语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不以千里称也 称 : 扬名 B. 一食或尽粟一石 或 : 有时 C. 才美不外见 见 : 通“ 现 ”D. 策之不以其道 策 : 鞭子7.比较下列各组加点的词语 , 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 而伯乐不常有 广起 ,夺而杀之 B. 虽有千里之能 以君之力 C. 策之不以其道 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考 试题 汇编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