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词两首教学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词两首教学设计.doc(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集体备课教案学校小学主备人学科语文版本苏教版总课时2课时年级小学六年级上(下)册下册单元第三单元课题词两首课型新授 教学目标:1、 了解掌握词的有关知识。2、 理解两首词的词意。3、背诵两首词,理解词中的意境。教学重点:理解词意。教学难点:领悟词的意境。教学时间:2课时第一课时(如梦令)教学目标1、了解掌握词的有关知识。2、理解领悟本首词的内容和意境。教学重难点理解领悟本首词的内容和意境,并背诵。教学过程一、导入 同学们,大家会不会唱童年这首歌?我们请一位同学起来为大家唱一唱这首歌,好不好?(指名学生唱歌)这首歌非常的动听,多年来,它不知道打动过多少人的心。特别是那朴实优美的歌词,让人回忆起无
2、忧无虑的童年,给人以无限的遐思,所以有人说“旋律是美感的延伸,歌词却是情感的载体。”现代是这样,在古代就更是这样。这节课,我们就来看看古人是怎样用歌词来表达情感的。二、了解词的有关知识如梦令和我们学过的古代诗歌有一点不同,这是一首词。那么,什么叫做词呢?关于词的知识你知道多少?(什么叫词牌? 2、词怎样进行分类的?) 如梦令这首词的词牌名是什么?介绍作者三、理解领悟本首词的内容和意境下面,我们就具体的来看我们今天要学的课文。1、请大家听老师范读一遍课文,在听的时候请大家注意老师的停顿节奏。2、按照停顿反复朗读。3、借助课文的注释和作者的有关知识初步的理解本首词的内容。问题提示:(1)这首词记叙
3、了一件什么事?(词人的一次郊游)(2)这件事是发生在词人写作的当天吗?(不是,“常记”)(3)这件事发生在什么季节?(夏天,“藕花深处”)(4)她是一个人去的吗?(不是,“争渡”)为什么要争渡?(“误入藕花深处”)(5)为什么会误入?(“沉醉”)既误入,慢慢划出来不行吗?(不行,因为“日暮”)(6)为什么词人会常想起这件事呢?(有趣,值得回味)4、一次郊游之后,在回家的路上,由于沉醉其中,小船走错了路,直到了荷塘的深处才发觉。尽管这景色迷人,还是急着寻找归路。怎么渡怎么渡的声音在静夜里格外清越,惊动了栖息的沙鸥白鹭,鸣叫起来,扑腾腾飞起来,这时,人声,鸟声,水声,交织在一起,构成一个情趣横生的
4、意境。请大家闭上眼睛,在脑海里想象一下,夕阳的余晖,清清的池塘,娇美的荷花,惊飞的鸥鹭,争渡的船只这幅画面美不美?请你边读边想象画面。5、古人说:诗言志。意思就是写诗歌的目的是为了表达某种意愿或心境。那么,在这首词中,作者描绘了这么一种美妙的场景,表达了她的什么意愿呢?(学生回答以后教师明确:表达了作者郊游以后无限愉悦的心境,表现了作者对大自然,对生活的热爱。)四、背诵、默写整首词。 板书:如梦令日暮 沉醉 爱生活误入 藕花深处 惊起 鸥鹭 爱自然 第二课时(渔歌子)教学要求:1、理解渔歌子的词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2、背诵并默写这首词。3、想象“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这句话的画面
5、,并描述出来。教学重点:学习词的内容,想象词中描写的情景。教学难点:结合词句展开想象,并能描述出来。 教学过程:一、导入:1、欣赏唐宋名家名词导入本课学习2、渔歌子的作者是谁?哪个朝代的人?(简介作者)二、自读渔歌子理解词意1、自读全词,整体感知。2、读渔歌子有什么感觉?这首词写了哪些景物?3、自读词,提出疑问。三、细读渔歌子理解词意1、自学、对照注解或字典理解字词的意思。 读生字:塞箬蓑 斜风:微风 归:回家、回去2、理解全首词的意思。在美丽的西塞山前,几只白鹭飞上天空。河边粉红色的桃花正在盛开,清澈见底的河水中有肥美的鳜鱼在游动。在风景如画的河边,诗人头戴青箬笠;身穿绿蓑衣,沐浴着斜风细雨,久久不愿离去。四、总结升华1、全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大自然)2、有感情地朗读词两首。作业:背诵并默写两首词板书设计: 白鹭飞渔歌子 桃花流水 鳜鱼肥 热爱大自然 斜风细雨 不须归教前反思: 本篇是自读课文,在教学过程中注意给孩子提供足够的时间让他们阅读课文,展现阅读技能,并且让他们进行交流,形成教学资源的共享。参与备课人简评重点突出,难点突破成功,各环节衔接自然。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