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的自律与道德行为的发展教育教学案例分析(5页).doc





《小学生的自律与道德行为的发展教育教学案例分析(5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生的自律与道德行为的发展教育教学案例分析(5页).doc(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自律与道德行为发展的教育教学案例分析伊春市翠峦区第一小学 苏淑华自律,就是自我约束能力,有所为,有所不为。良好的自律行为,对小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心理健康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无论是在学习、生活、社会交往,还是在思想品德修养中,都要求小学生具备一定的自律能力。自律能力是在小学生接受教育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它既是一种教育的结果,又是小学生进一步学习、发展和接受教育的重要条件,因此采取各种措施,培养小学生的自律能力是小学教育工作的一个重要任务。如:小学生守则、小学生行为规范及各具特色的校规等等就是用于这种手段来初步规范小学生行为的。自律性是一种出自内心要求的自我约束,小学生对自律认识和自觉要求的基础上
2、形成的,而不是外部力量强制下的纪律。所以自律性的形成过程是一个把外部要求内化为自己内心需要的过程。做为教师要有效地利用各种课堂常规和课堂纪律来培养小学生的自制力,从而发展其自律能力。自律是我们学习、工作和生活不可缺少的。如买票需要排队,放学要站队走出校园,走在马路上要遵守交通规则,甚至平时的一举一动都要遵守,受到一定的约束。如:我班的张子琦同学也是一个很好的榜样,她在学习上在班级工作上都能严格要求自己,约束自己,所以她是一个各方面都在全面发展的佼佼者。甚至有很多优秀的同学都暗自在心里将她视为竟争对手。学生们只有能自己约束自己时,又何愁自己不会变得跟她一样优秀呢?还有我班的景向宇、张启财、肖行等
3、几名同学,如果没有他们不能严于自律,我们班又怎么能在课堂上、在排队上、劳动时、在阅读时、看到他们认真、勤劳、专注的身影呢?因为他们自己能在行为上,在思想上都严格要求自己,张启财等几位同学在这一学期有很大的进步。总之,要培养小学生的自律能力,最关键的就是要启发学生的积极性,发展学生的自我意识,让学生自己来审视自己、支配自己、约束自己,并以此来调节、控制和支配自己的行为。惟有如此,学生才能由他律转化为自律,学生的自律能力才能形成和发展起来。 案例一上学期开学,我新接的三年一班不久,班里的王云峰下课时挑唆其他男生打架,只因为其中一个不想和他一起玩,据其他同学和课任老师反映,该男生经常这样做,当其他同
4、学因此而受批评时,他早已溜之大吉,躲在一边幸灾乐祸。我仔细分析一下王云峰在班级中的表现,可以发现他在学习中成绩尚可,而常和他一起玩的男生在学习上都比不上他,再加上他总有那么多“小聪明”,性格开朗活泼,因此,在日常学习生活中,班里的这些男生都愿意和他玩,平时即使是游戏时。也是他说什么,其他人就听他的。王云峰和这些男生在一起时,往往他出的点子迎合了孩子们好奇心强、好胜心重的心理特征,孩子毕竟不成熟,缺乏对后果的考虑,头脑一热,就照王云峰的意思做了。每次作弄别人的恶作剧往往主意的就是他,受责备的是其他人,而男生还认为这是所谓的“朋友义气”,无形中包庇、维护了他。这更刺激了他,使他乐此不疲,时间长了,
5、逐渐形成了他“别人都得听我的”自我意识错位。为了让所有同学都能有所认识,我没有批评打架的学生,而是在班队会上心平气和地与全班同学一起分析了事情潜在的危险性-这样做,是考虑到如果批评学生,学生的内心只想着老师会怎么处罚自己,根本无心听老师对事情后果的分析,还会有一定的抵触精神。而此时老师的心平气和,恰恰先一步引发了学生想听听“老师究竟会说些什么”的好奇心-在创设这样一个有利于教育的心理氛围后,老师并没有批责任何一个学生,只向学生讲了一个有关“什么是真正的朋友”的故事,引导同学们了解真正的朋友在错事时以怎样的态度对待。课上,同学们的发言踊跃,从发言中,老师看到他们对“朋友义气”有了正确的认识。下课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小学生 自律 道德行为 发展 教育 教学 案例 分析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