蝙蝠与雷达第二课时教学设计.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蝙蝠与雷达第二课时教学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蝙蝠与雷达第二课时教学设计.doc(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蝙蝠和雷达教学设计(第二课时)五龙街道金云小学 何世平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朗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与要点,理解飞机夜间安全飞行与蝙蝠探路之间的联系;2、过程与方法:借助蝙蝠探路的方法和雷达工作原理之间的对应关系进行语言和思维的训练;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激发学生热爱科学,乐于观察与探究的兴趣。重、难点:分析蝙蝠探路的方法和雷达的工作原理之间的联系。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 1、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已初读了课文,也了解了课文的大意,并学习了前面三个自然段,谁能回忆课文内容,完成这一道填空题呢?课文主要讲了科学家(通过反复试验),揭开了(蝙蝠在夜间飞行)的秘密,并从中受到启发,(给飞机
2、装上雷达,解决了飞机在夜间安全飞行的问题)。(齐读) 2、学生质疑:围绕这个主要内容,你们想知道什么呢?(可能提出:人们从蝙蝠身上得到了什么启示?蝙蝠是怎样探路的?为什么装上雷达飞机就能安全飞行了呢?) 同学们都是会学习的孩子,提出了这么多有价值的问题,这节课我们也来当一回科学家,共同揭开蝙蝠飞行的秘密。 1、科学家们是怎么做的?课文哪些段落写了这些内容?(小节)请同学们快速默读小节,完成表格上的内容,同桌间互相交流。试验顺序试验方式试验结果试验结论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 2、展示讨论的结果。 3、复述实验过程:你能根据这个表格的内容给大家讲讲科学家们做实验的经过吗 4、教师小结:在相同的实验条件
3、下,只要改变试验方式,其结果也会发生变化。在这三次试验中,作者把那一次写得特别具体?是怎样写的?为什么要这样写? 理解“横七竖八”的意思,课文指什么?两个“许多”把这个词写具体了。在这样的实验条件下,蝙蝠的表现是怎样的?(蒙上眼睛,飞了几个钟头,铃铛一个也没响,那么多的绳子,它一根也没碰着)从中我们能体会到蝙蝠的 飞行水平实在高超,与课文的那一段互相呼应?(第三自然段) 以略写了,让人读来觉得十分精炼又一目了然。因此,我们在写文章的时候,也应该做到有详有略。 5、接力读46小节。(1、2组读第4节,3、4组读第5节,齐读第6节) 屏示、齐读。 合起来探路的(理解“配合”然后指名读、齐读这句话)
4、。三、 学习第七、第八自然段(一)蝙蝠是怎样用嘴和耳朵配合起来探路的呢?自由读第7自然段。师生反馈,相机展示课件。 1多媒体演示蝙蝠利用超声波探路。 2读懂了吗?谁能把这四张卡片:嘴巴、耳朵、发出超声波、反射回来”贴在相应的位置上? 3指名贴卡片。4能看着这个示意图讲述蝙蝠是怎样探路的吗? 5、师述:我们已经知道了蝙蝠就是这样靠嘴和耳朵配合起来探路的。那么科学家为了揭开这个秘密,又经过怎样的研究呢?(出示两个句子),默读后对比有什么不同?(第二个句子用了“反复”“终于”),你从这两个词语中体会了到什么?(得出一个科学结论并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它需要科学家付出艰辛的努力) 6让我们一起用赞赏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蝙蝠 雷达 第二 课时 教学 设计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