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读写结合,以读促写”研究课题方案(15页).doc
《小学语文“读写结合,以读促写”研究课题方案(15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语文“读写结合,以读促写”研究课题方案(15页).doc(1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小学语文“读写结合,以读促写”研究课题方案 一、课题的提出 小学语文教学中,作文教学是重点,也是难点,绝大多数学生怕作文,尤其是农村小学的学生最怕作文。而怕作文的重要原因就是课外阅读少,没有素材积累;没有生活底蕴,缺乏写作热情。“少年时代的大量阅读,就好比在银行里储蓄,孩子可以终生享用它的利息。所以对小学生而言,要想真正解决“写什么”、“怎么写”的问题,必须将阅读教学与写作训练紧密地结合起来。叶圣陶先生说:“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只有读中有写,写中带读,以读带写,以写促读,学生的作文能力才会逐渐提高。所以,我们小学语文教师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作好 “读写结合,以读促写”这篇文章。 为此,我
2、校语文组特提出 “读写结合,以读促写” 的课题研究项目。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达的过程。”小学作文的基本职责和主要任务是培养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小学生学习语言文字,主要是通过阅读和日常生活中的言语交际。著名特级老师丁有宽老师最早提出读写结合训练,强调读中学写,以写促读的思想,克服了长期存在的读写分离的弊端。 2、现代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少年儿童个体智力发展的一个突出特点是记忆力强而理解力弱,注意力适宜引到记忆类事物而不宜分散到难以理解的多种事物中去。这就表明:少年时期应该有一个强化读书,大量
3、积累语言信息而后运用的阶段。 3、朱作仁教授在其著述的阅读心理中,曾把阅读定义为“一种从书面言语中获得意义的心理过程。”并指出这种“意义”,不但指阅读材料内说的“是什么”,对于学生来说,更重要的是作者是“如何表达的”阅读不仅是自外而内意义的吸收过程,更是写作的基础。 4、 心理学研究还指出,阅读是内化的吸收,是对基础知识理解的过程;写作则是外化的表达,是对基础知识运用的过程。通过阅读记忆,积累了丰富的语言材料,表达才具有心理前提。同时,阅读还能为作文提供范例,提供技能模仿运用的直观形式。从这一意义上讲,阅读是作文的基础,作文则是阅读的发展和提高。当然,反过来讲,作文又可以激发学生产生模仿的心理
4、需要,从而带动阅读、促进阅读。所以说,阅读与作文,两者是相互促进、相互补充、相辅相成的。读与写,确实存在着有机结合的客观依据。 三、课题研究的目标和任务 1、探索一套行之有效的认读方法,增强学生的认读兴趣,为阅读积累打下良好的基础。 2、 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探索出一系列课堂阅读指导方法,使学生乐于读书,善于读书,并学会从读书中积累有利于写作的素材。 3、以读促写,以写带读。加强对学生的课内阅读指导,探索出行之有效的将刻文字的语言、章法、写作技巧自觉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去的课堂授课技巧,从而达到“读写结合,以读促写”的课题研究目标。 四、研究对象: 16年级共12个教学班的语文教学。 五、研究人
5、员的分工及子课题。 研究分工:共分为三个研究小组,各小组的负责人安排本小组的研究进程,并定期召集本小组成员交流研究心得。 子课题 1、调查法 以问卷、访谈、听课等形式对学生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学习方式、学习能力、学习效果等方面进行观察,从而掌握实验第一手材料,进而分析实验操作的得失。 2、观察法 以听课、检查、交往等形式对学生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学习方式、学习能力、学习效果等方面进行观察,进而分析实验操作的得失。 3、经验总结法 对课题研究过程的感性经验和认识进行提炼和概括,提高相应的理性认识,形成相关的课堂教学范例、教学模式和研究经验。 4、文献研究法:通过搜集和分析相关的文献资料,形成对本
6、课题的有关概念的认识与思考,寻求理论层面的支持,构建理论框架。 5、行动研究法:课题组成员边实践、边研究。在行动中研究,使行动过程成为研究过程。及时总结反思,对实验过程进行修正完善。 七、实验研究的步骤 课题实验研究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2008月5月2008年6月,制定课题实验方案,成立课题组, 第二阶段:2008年7月2009年9月,进行课题研究,并及时进行研讨、交流、总结。 第三阶段:2008年9月2009年10月,总结课题实验的研究成果,完成课题研究任务,写出课题研究报告,发表有关论文,课题提供有关材料,进行结题鉴定。 八、课题实验研究的组织领导 读写结合 以读促
7、写”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一、 课题的提出的背景 众所周知,语文课程的任务之一就是积累词汇、运用语言。因为“丰富的积累,灵活的运用”是形成语文素养的基础。积累的重要性无人不晓,但目前对如何进行实效性读写结合,以读促写缺乏必要的研究。具体表现在:1、记忆机械,不重情趣。 以前,积累的主要方式是抄抄写写,切断了记忆储存与理解、感悟、鉴赏的联系,使积累变成了孤立、机械的记忆活动,很大一部分都变成了无效积累,读与写联系不够密切,有的学生书读了不少,但写作能力没有相应的提高。 2、注重内容,忽视方法。 积累指导偏重内容的扩充,忽视了自主积累意识、能力与习惯的培养,更缺乏方法的引导。读书面太窄,大多是比较浅显
8、的童话故事,古今中外的经典作品读的较少;读书缺乏思考和体会;读书缺乏积累。3、读写严重脱节,只为读而读,或只为写而写,读写两张皮。 针对读写方面存在的上述问题,找到一条行之有效的解决办法迫在眉睫。 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的基本理念”中提出了“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的课程总目标。古人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能吟”,那么如何在学生读书与写作之间搭建一座桥梁,使读与写能地有机地结合起来,如何让学生在读的过程中学习写呢?为开辟一条省时、快捷、易
9、行的训练渠道,切实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和语文综合素质,让学生的作文达到“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意思,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的目的,我校语文教研组确立了读写结合,以读促写的教研课题,希望通过课题研究,实现学生“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的课程总目标,在阅读写作方面有较大幅度的提高。 二、理论依据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达的过程。”小学作文的基本职责和主要任务是培养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小学生学习语言文字,主要是通过阅读和日常生活中的言语交际。著名特级老师丁有宽老师
10、最早提出读写结合训练,强调读中学写,以写促读的思想,克服了长期存在的读写分离的弊端。 2、现代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少年儿童个体智力发展的一个突出特点是记忆力强而理解力弱,注意力适宜引到记忆类事物而不宜分散到难以理解的多种事物中去。这就表明:少年时期应该有一个强化读书,大量积累语言信息而后运用的阶段。 3、朱作仁教授在其著述的阅读心理中,曾把阅读定义为“一种从书面言语中获得意义的心理过程。”并指出这种“意义”,不但指阅读材料内说的“是什么”,对于学生来说,更重要的是作者是“如何表达的”阅读不仅是自外而内意义的吸收过程,更是写作的基础。 4、 心理学研究还指出,阅读是内化的吸收,是对基础知识理解的
11、过程;写作则是外化的表达,是对基础知识运用的过程。通过阅读记忆,积累了丰富的语言材料,表达才具有心理前提。同时,阅读还能为作文提供范例,提供技能模仿运用的直观形式。从这一意义上讲,阅读是作文的基础,作文则是阅读的发展和提高。当然,反过来讲,作文又可以激发学生产生模仿的心理需要,从而带动阅读、促进阅读。所以说,阅读与作文,两者是相互促进、相互补充、相辅相成的。读与写,确实存在着有机结合的客观依据。 三、研究方法 1、调查法 以问卷、访谈、听课等形式对学生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学习方式、学习能力、学习效果等方面进行观察,从而掌握实验第一手材料,进而分析实验操作的得失。 2、观察法 以听课、检查、交往
12、等形式对学生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学习方式、学习能力、学习效果等方面进行观察,进而分析实验操作的得失。 3、经验总结法 对课题研究过程的感性经验和认识进行提炼和概括,提高相应的理性认识,形成相关的课堂教学范例、教学模式和研究经验。 4、文献研究法:通过搜集和分析相关的文献资料,形成对本课题的有关概念的认识与思考,寻求理论层面的支持,构建理论框架。 5、行动研究法:课题组成员边实践、边研究。在行动中研究,使行动过程成为研究过程。及时总结反思,对实验过程进行修正完善。 四、研究的目标 1、通过学习、探索、研究、实践,得出一种从内容上更具开放性、借鉴性;方法上更具灵活性和多样性;思维上更具自主性、创新
13、性的读写结合训练方式。 2、这种读写结合训练方式缘于“读”,但又不拘泥于“读”,打破传统阅读教学只“读”不“写”的定式,以课文(文本)为凭借,以积累、理解、运用为前提,以对话、揣摩、品味、体验、感悟、探究为手段,用师生自己的心智和独特视角去积极发掘课文(文本)中的“写”(说)的因素,进行多方位多角度的“写”(说)的拓展、迁移与辐射,让学生在读写结合中升华情感,历练思维,学会阅读,乐于表达,从而达到读写结合、读中悟写、读中导写、以读促写的教学效果。 五、课题研究具体实施过程: 本课题研究时间从 (一)课题研究的前期工作 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了解当前我校学生的认读兴趣、阅读习惯、以及写作兴趣状况,深
14、入课堂,掌握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对阅读和写作的渗透情况,经过深入的分析和反复的讨论,确定将“读写结合,以读促写”作为研究课题。 (二)、课题启动阶段 针对我校语文教学的基本情况及问卷调查的实际情况,组织课题组成员进行相关理论的学习,增进他们对课题的理解和把握,明确各自的研究目标和任务,掌握进行课题研究的基本方式和方法,提高实验人员的科研能力。然后课题组人员广泛收集国内外阅读教学和作文教学,尤其是读写结合的成功经验和先进理论,分析课题研究的意义及预期目标,成立课题组,落实课题研究责任,拟写课题实验方案,作好课题申报工作。 (三)、课题研究的实施阶段 1.根据总课题的精神和要求,各年级成立相应的子课题
15、研究小组,有针对性地开展研究工作。 2.选择对课题理解透彻、工作开展到位的老师和班级作为试点,组织好教学观摩和经验交流活动,取得以点带面的效果,推进课题工作的开展。 3.及时收集过程性材料,及时总结实验工作经验,认真做好阶段性小结,及时矫正实验行为 (四)总结阶段 1.整理实验过程性资料,分析实验过程所出现的各种现象和问题,归纳总结成功作法和经验,撰写课题实验报告。 2.收集整理实验当中所产生的优秀课题研究论文、优秀教学设计和优秀课堂实录,形成相应的文集和光盘。 3.做好校本教材 读写结合,以读促写课题研究的的校正、出版工作,推广研究成果。 (五)课题研究的实施策略 1、调查分析,提高课题研究
16、的针对性 我们的学生到底在读写结合方面是一个什么状况呢?我们做了关于认读、阅读、写作三方面的问卷调查,调查的对象是我校三至五年级的学生。调查结果表明:低年级学生识字阅读的兴趣不浓,坚持学习的意志不强,识字量小,教师指导方法不多;中年级学生自觉阅读兴趣不浓,学生的阅读习惯、态度、方法不容乐观,使学生读的书不多;高年级学生对写作的兴趣不浓,觉得无话可写,无从表达。学生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状况呢?我们课题组成员做了一些思考:我们的教师吃透教材了吗?我们是否把教材的价值真正体现出来了呢?是我们教师没有充分挖掘教材的资源,还是教材没有给我们提供这种资源呢?通过认真地研读,我们发现不管是哪个版本的教材都很好地
17、体现了“读写合编”的思想。以六年制小学语文第十二册为例。第19课卖火柴的小女孩课后第4题“假如卖火柴的小女孩来到我们中间,你会说些什么?有兴趣的同学也可以写一写。”第20课穷人课后题“续编穷人的故事,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写下来。”教材中“读写合编”的例子很多,不胜枚举。既然学生在读写方面的实际情况如此不容乐观,而教材又给我们提供了如此丰富的“读写结合”的资源。认真地利用我们的教材,扎扎实实地在课堂上渗透这一思想,并以此为契机提高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多读多写,努力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成了我们课题研究的重点。全体课题组成员经过讨论、分析,制定了相应的研究范围。低年级组围绕从识字入手,培养学生的认读兴趣
18、,为阅读做积淀;中年级组从阅读入手,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做好阅读指导,为写作做好积累;高年级组从写作兴趣、写作习惯、写作方法指导入手,让学生懂得写什么,怎样写。 2、优化管理,提高课题研究的可行性 (1)优化学生管理。 加强学生的理想与道德教育,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学习的责任感;培养学生刻苦学习、奋发向上的品质; 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认读、阅读、写作兴趣;强化激励机制,创造愉悦的学习情境;开展丰富有趣的实践活动,使学生乐学、活学,促进学生知识、技能、创造能力等方面的发展。 (2)优化教学管理。 严格规范教师教学行为,优化课堂教学手段,讲求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尊重学生的主体精神,发挥学生的自主作用,
19、让学生在认读、品读、体验、感悟、探究中掌握阅读与写作的知识与技能,陶冶情趣与发展思维。实验教学做到学习、研究、运用、发展相结合,形象性、审美性、整体性、创造性相统一。 (3)优化科研管理。 把阶段性研究与探索课、公开课、示范课、汇报课等实践活动紧密结合起来;把深入调查研究与请“行家里手”指点紧密结合起来;把个人创造与集体创造紧密结合起来。积极推出优秀的课堂教学范例,起到以点带面、全面推广的作用。注重阶段研讨活动,通过课例观摩、经验交流、问题探讨,及时总结经验,及时调整实验方案,并搞好优秀教学论文、优秀教案及反思的收集工作。注重个案跟踪,细致做好某种读写结合方式、某一课型或某个子课题的研究探讨工
20、作。 3、深入研究,提高课题研究的操作性 (1)激发学习兴趣,拓展思维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也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自觉性和积极性的核心因素,学生一旦对学习产生兴趣,学习便不再是一种负担,而是勤奋的探索,执着的追求。为了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精神状态下,绕有兴趣地学习,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课题组成员可谓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从识字入手,培养学生的识字兴趣”子课题研究成员结合低年级学生的特点,总结出:、利用猜谜语识字法;、换偏旁识字法;、儿歌识字法;、创设情境识字法等多种方法,以提高学生的认读兴趣,为读写打下良好的基
21、础。“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子课题组通过:、举办读书活动,深化阅读; 、创造阅读氛围、激发阅读兴趣;、优化教学方法激化阅读兴趣(A、分角色朗读课文;B、表演课本剧;C导课时创造生动的导语。)为以后的写作打下良好的基础。“真正解决怎样写,写什么的问题”子课题研究小组通过为学生创设口语交际的情境,引导学生进行说话训练;利用漂亮的课文插图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的说话兴趣;利用寓言故事激发学生的思考,学生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既提高了说话能力又活跃了课堂气氛。 ()深入课堂实践,结合教材、活用教材探索有效的学习方法 “从识字入手,培养学生的认读兴趣”子课题研究小组通过课堂实践探究出
22、了:、猜谜语识字法。如:全永红老师在教学三年级语文雪儿一课时巧用猜谜语的办法出示“一口真奇怪,躲在衣中间”学生心领神会很快记住了“哀”字,使课堂充满了乐趣。、换偏旁识字法。如:赵芳老师在教学跟踪台风的卫星一课时让学生给“盯”字换偏旁,学生争先恐后的说出了“顶”、“订”、“钉”、“叮”这样学生不仅记住了“盯”字而且记住了它的形近字使课堂效果更加明显。、游戏识字法。如:奚成枝老师在教学中采用“打牌”、“抓特务”、“开火车”等游戏以玩激趣、以趣识字。、实物形象识字法。如:翁芳老师在教学“鸟”字时,让学生观察鸟的图片,学生的思绪一下就打开了,“鸟”字的那一点多像鸟的眼睛,“鸟”字的那一撇多像鸟头上的那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小学语文 读写 结合 读促写 研究课题 方案 15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