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英语口语水平及能力测评的调查研究-教育资料.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英语口语水平及能力测评的调查研究-教育资料.doc(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英语口语水平及能力测评的调查研究一、非英语专业大学生的口语现状 江苏科技大学南徐学院为一所民办二级院校,笔者随机抽取了非英语专业100名学生进行调查。样本中关于“大学生在学习英语过程中所花时间”的调查显示,学生们普遍花在单词、语法、听力、阅读上所占的时间比例为60%、17%、9%、8%,而花在写作和口语上的时间比例分别只有3%。 此次调查中70%的学生对自己目前的口语状况并不满意,同时大部分学生除了在英语课上运用英语进行交流以外,其他时间并不使用英语进行对话。 二、原因探究 (一)学生自身原因 首先,长期以来在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存在一种误区,认为只要单词记得多,口头运用就可以
2、灵活自如,但事实上并非如此。 其次,缺乏对英语国家文化的了解导致表达不当,长期受母语的影响,说的都是中国式英语。 另外,口语自我效能观念弱,自我管理观念不能很好地转化为实际的学习行为。虽然有些学生在口语学习意识上较为主动,但在行为上的表现却是消极被动。 (二)教师因素 一方面,口语教学在以教师为主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中处于边缘地位。目前,以传统精读课教学为主泛读听力为辅的教学模式大行其道,造成教师只注重语言知识教学,而轻视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其“实用性”和“交际性”等功能几乎没有发挥出来 。 另一方面,师资匮乏。由于外教的数量有限,因此只有少部分学生能与外教进行交流,学生缺少英语交流的机会。
3、 (三)社会原因 不少学校把四、六级达线率作为大学生英语学习好坏的唯一标准,这就迫使广大学校不遗余力地抓笔试通过率,再加上绝大多数高校的英语期末考试没有口语测试,学生缺少合适的语言环境,自然不愿意开口说英语。 三、非英语专业大学生口语水平测试的理论框架 (一)英语口语的特点 1.相互性(interactive):是一种基于群体之上的活动形式,在大部分场合中需要有即时交流对象,通过交流传递信息。 2.目的性(objective):人们进行口头交际是为了达到某一既定目的。比如,约定会面的时间,询问火车或飞机的班次,表达自己对某一事件或人物的看法等等。 3.准语言性(accurate):说话者有时通
4、过语调、重音或音量的变化来表达自己的意图。 4.非语言性(non-linguistic):运用体态语时要注意不同的民族有其独特的体态语。 5.听力与口语的不可分割性(inseparable):运用语言交流时听和说的密切相关,你要听得懂才可以对对方所说的话作出适当的反应,听力的优劣会直接影响口语交际的质量。 (二)口语能力的体现形式 语言学家Weir和Bygate认为口语能力由三种技能构成: 1.语言微技能(micro-linguistic skills)是指语言形式,包括:语音、语法和词汇等知识。 2.常用表述技能(routine skills)指典型的日常交际用语和传递信息的技能。其中包括:
5、(1)运用“问候、介绍、感谢、道歉、后悔、意见、愿望、抱怨、劝告”等日常交际用语的能力;(2)描述或叙述事件、事物和人物等的技能。 3.交际应变技能(improvisation skills)指交际过程中解决问题以完成沟通的技能。 (三)试题的设计和评分标准 1.试题设计。将口语测试分为笔试和口试两个部分(占总分的比重分别为30%和70%):笔试主要有语音题(如辨音题),语法题,语言交际情景搭配和翻译;口试由“读”和“说”构成。“读”的部分即读一篇指定的文章;“说”则包括introduction和speech,其中introduction包含自我介绍和考官提问,以考生与考官对话的方式进行,speech讲给定一个话题让考生说一说自己的想法。 2.评分标准。英语口语的测试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评价: (1)语言准确性和范围:从语法与用词的准确性、语法结构的复杂性和词汇的丰富程度、发音的准确性等诸多因素来测评学生的口语能力。 (2)话语的长短和连贯性:从在讨论有关话题时连贯表达思想的长短、内容的连贯性以及寻找合适词语而造成的停顿频率及长短来测评学生。 (3)语言的灵活性和得体性:测试学生反应是否灵活,能否自然表达出自己的观点;话语是否得体,语言的使用能否与语境相适应。
限制150内